游褒禅山记复习巩固练习答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11游褒禅山记同步精练必修125

11 游褒禅山记课后一起巩固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仆:向前跌倒。
B.其文漫.灭漫:淹。
C.盖.音谬也盖:大概。
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
项,“胜”,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项,“至”是动词用作名词,A、B、C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分别是“死”“突然,仓促”“终于”的意思;A项,前两个“极”是“尽”,第三个“极”是“直达”;C项,第一个“名”是“命名”,后两个“名”是“说出”;D项,前两个“加”是“更加,更”,第三个“加”是“增加”。
4.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而人之.所罕至焉⑤褒之.庐冢也⑥遂与之.俱出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何厌之.有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②⑤/③⑥/⑦⑧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⑤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③⑥句中的“之”,代词,指“他们”;⑦⑧句中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0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10游褒禅山记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葬之卒:最终。
B.有穴窈.然窈:幽深。
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解析A项,“卒”,死亡。
答案A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与“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同。
解析D项,“由山以上五六里”的“五六”是约数。
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高中语文 4.17 游褒禅山记巩固提升(含解析)

4.17 游褒禅山记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一致的一项是( )A.禅chán禅.院禅.让褒禅.山B.仆pū 僮仆.仆.碑前仆.后继C.观ɡuān 观.察景观.白云观.D.罕hǎn 罕.有罕.见人迹罕.至解析:选D。
A项,“禅让”的“禅”读shàn;B项,“童仆”的“仆”读pú;C项,“白云观”的“观”读ɡuàn。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其.孰能讥之乎B.①而记游者.甚众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C.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解析:选D。
A项,①代词,那;②语气词,难道。
B项,①代词,“……的人”;②判断句的标志。
C项,①表修饰关系;②连词,因为。
D项,都表示转折关系。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予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有怠.而欲出者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解析:选D。
D.都是“懒惰,懈怠”的意思。
A.“名”,前者为“命名”,后者为“说明白,弄清楚”;B.“得”,前者为“能够”,后者为“心得、收获”;C.“观”,前者为“观察”,后者为“景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选C。
A项,“十一”,古义指十分之一,今为数词;B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今为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到”,今义为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一)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练习(一)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7分)1.夫夷.以近()2.夷.为平地()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4.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 不出,火且.尽()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7.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碑仆.道(pú)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guī)C.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yǎo)D.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zhǒng)2.下列有关本文的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B.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又因卒谥文,又称为王文公C. 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就含有籍贯和字。
D. 古人所谓“浮屠”和“庐冢”分别指和尚与寺院。
3.下列句中“其”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花山)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D.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4.下列“乃”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才)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C.良乃入(于是)D.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三、翻译。
(共7分)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分)2.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四、填空、简答题(共7分)1.本文第一段交代了褒禅山与华山洞,为了下写治学者应有的态度做铺垫。
(2分)2.王安石是宋代的政治家,梁启超对其有“,”的评价。
(1分)3.本文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思考。
(4分)《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7分)1.夫夷.以近(平坦)2.夷.为平地(铲平)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居住)4.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享受尽)5. 不出,火且.尽(将)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7.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原因)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有碑仆.道(pú)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guī)C.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yǎo)D.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zhǒng)2.下列有关本文的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D)A.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B.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又因卒谥文,又称为王文公C. 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就含有籍贯和字。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王安石生封荆国公,故世称之为“王荆公”,又因卒谥“文”,故又称为王文公。
C.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
D.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2.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何可胜道.也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独其为文.犹可识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文.漫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①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其熟能讥之乎④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⑦云霏霏其承宇⑧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A.①②⑤⑧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三句是: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②于是..余有叹焉③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⑦二.填空题5.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音______义________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音______义________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音______义________④则或咎.其欲出者音______义________⑤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音______义________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在句中的含义: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③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窕然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⑤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⑥不出,火且尽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⑧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活用为_______,含义_______ ⑩尽吾志而不能至者 ______活用为______,含义_______【提高试题】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二)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练习(二)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13分)1.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于是..予有叹焉()3. 不出,火且.尽。
()4.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 盖音谬.也。
()6.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0.此余之所得.也()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分)1. 第二段写游山洞的情况,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在记叙中作者进行多处对比,下列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洞平旷与后洞窈然B.前洞记游者众与后洞来而记游者少C.不出,火且尽与火尚足以明D.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后的懊悔三、翻译。
(共16分)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分)2.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分)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分)四、填空、简答题(共8分)1.第③段开头“于是予有叹焉”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2.文章运用了(表达方式的特点)的写作手法,通过叙写,进而论述了的观点。
从今人对“花山”读音之误,联想到对“古书”的以讹传讹,从而指出的态度。
(4分)3.王安石号。
(1分)《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练习(二)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13分)1.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2.于是..予有叹焉(对此)3. 不出,火且.尽。
(将)4.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5. 盖音谬.也。
(谬误、错误)6.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句首发语词)(平坦)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9.非常..(不同寻常)(危险遥远的地方)..之观,常在于险远10.此余之所得.也(收获)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分)1. 第二段写游山洞的情况,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在记叙中作者进行多处对比,下列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前洞平旷与后洞窈然B.前洞记游者众与后洞来而记游者少C. 不出,火且尽与火尚足以明D.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后的懊悔三、翻译。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通)2.一词多义1)其:以其乃华山之阳余亦悔其随之问其深或咎其欲出者其孰能讥之乎吾其还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皆出于此乎2)之:古人之观于天地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天下之大此言得之何陋之有3.古今异义(解释句中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于是余又叹焉3)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至于幽暗昏惑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4.词类活用(归类,释义)1)始舍于其址2)其后名之曰褒禅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则其至又加少矣5)火尚足以明也6)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常在于险远8)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5.解释加线词1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何可胜道也哉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清照的香炉:沉香玉炉袅残烟在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
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
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
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佛教融入了本土文化之中,成为华夏文化主流的一部分,被百姓和士族文人广泛地接受了。
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
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
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
高中语文 17.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 粤教版必修5

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解析:C.“胜”应读“shēng”。
答案:C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解析: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解析: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
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答案:D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解析: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答案:B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解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巩固练习
一、词语释义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此)
2.卒葬之(最后)
3.有碑仆道(仆倒)
4.华山之阳(南边)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完)
6.独其为文犹可识(辨认)
7.其文漫灭(磨)
8.瑰怪(瑰丽)
9.始舍于其址(地方、旧址)
10.盖音谬也(错误)
11.非常之观(景观)
12.何可胜道(全)
二、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
分之一)
2.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此)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非同寻常)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了)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之(古义:求学的人)
三、写出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莫能名者
(代,它的)
2.既其出(代,自己)
3.而予亦悔其随之(当,我)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
5.其孰能讥之乎(反诘)
6.而记游者甚众(因而)
7.来而记之者已少(顺承,递进)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但是)
9.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修饰)
10.夫夷以近(并列)
1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为,介)
12.不出,火且尽(将要)
13.于人为可讥(在)
14.余于仆碑(对于)
四、写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及词义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要遥远的地方)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弄错)(传说)(说明)
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8.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
10.盖其又深()
五、翻译下列语句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
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
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在此时,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还足以照明。
我们出来后,就有人责怪那些想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随着他们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从;险以远,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如果那里距离人们)平坦又近,那么来游玩的人就多;如果险峻遥远,那么来游玩的人就少。
而世上奇特雄伟、瑰丽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些险峻遥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去那儿,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够到达的。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之也。
孔雀东南飞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十六诵诗书《诗经》《尚书》泛指大人故嫌迟仍然非为织作迟因为徒留无所施白白地
结发同枕席结婚黄泉共为友阴间地府
共事二三年生活一起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
可怜体无比可爱槌床便大怒坐具再拜还入户拜两拜
卿但暂还家只管还必相迎取娶
以此下心意使…下,放低
供养卒大恩尽、终本自无教训教育却与小姑别回头
好自相扶将服侍逆以煎我怀料想将来
不图子自归料想便言多令才口才好,美好
恐此事非奇不适合
自可断来信拒绝岂合令郎君美好寻遣丞请还不久否泰如天地坏运气好运气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虽与府吏要约定渠会永无缘他
便可作婚姻亲事交语速装束都说;传言
摧藏马悲哀摧脏,悲痛
零泪应声落掉
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
奉事循公姥婆婆昼夜勤作息工作我有亲父兄哥哥
君既若见录我
府吏见叮咛我渐见愁煎迫被会不相从许一定于今无会因相会渠会永无缘会面幸复得此妇侥幸幸可广问讯希望妾不堪驱使忍受不堪母驱使忍受不堪吏人妇适合始尔未为久语助君尔妾亦然这样作计乃尔立这样始适还家门出嫁处分适兄意依,适得府君书刚刚上堂谢阿母告辞谢家来贵门告别谢家事夫君告别阿母谢媒人拒绝多谢后世人劝戒相
及时相遣归我儿已薄禄相面相会不相从许你还必相迎取你久久莫相忘我好自相扶将他誓不相隔卿你誓天不相负你
登即相许和他
六合正相应互相黄泉下相见互相枝枝相覆盖互相填空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就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到了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延误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以…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既……又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沉溺;脱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差错;有二心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有时二,有时三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快乐;欢乐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诚挚貌
楚辞`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眼泪
哀民生之多艰。
人生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虽然
謇朝谇而夕替。
废弃
又申之以揽茝。
重复
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使怨灵修之浩荡兮,荒唐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德行高尚
固时俗之工巧兮,善于取巧
偭规矩而改错。
改变措施
竞周容以为度。
准则,法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忧愁苦闷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不得志走投无路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放
鸷鸟之不群兮,合群
自前世而固然。
不来就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相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安定
屈心而抑志兮,使…委屈
忍尤而攘诟。
责骂伏清白以死直兮,为正道而死固前圣之所厚。
推崇
驰椒丘且焉止息。
何,哪儿
进不入以离尤兮,遭受
苟余情其信芳。
假如
高余冠之岌岌兮,使…高
长余佩之陆离。
使…长
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纵目力
芳菲菲其弥章。
彰,明显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死,受刑
岂余心之可惩。
改变
同心而离居感情深厚
当以慷慨情绪激动
何以解忧怎样
枉用相存以;问候契阔谈讌久别重逢
山不厌高满足
守拙归园田固守愚拙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户庭无尘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