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出入量

合集下载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水700 粪150内生水300 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及分布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 %,女性为55 %,婴幼儿为70 %~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题:关于正常体液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人男性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B 男性多于女性C 成人多于老年人D 婴儿多于成人E 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正确答案:E(二) 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食物水700 粪150内生水300 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

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

因此,在估计病人液体入量时,要计入无形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 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 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 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 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 做24 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 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 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 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 5 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 小时总结也是同样,按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水70‎0粪150内生水30‎0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及分布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 %,女性为55‎%,婴幼儿为7‎0 %~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题:关于正常体‎液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人男性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B 男性多于女‎性C 成人多于老‎年人D 婴儿多于成‎人E 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正确答案:E(二) 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食物水70‎0粪150内生水30‎0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

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 留置尿管的患者,需用量杯测量。 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量 稀水便:排入便盆,再倒入量杯,加已知水量,量取总量
后减去已知容水量即得粪便含水量。 痰液量呕吐量参照稀水便含水量的计算方法。
带刻度的统一标准量杯
不能使用的测量量具
出入量的测量方法
公式:100-(A1+A2+A3)/3(不包含明显的可见 汤汁)
如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学习内容
临床意义
入量、出量的概念 记录方法 常见问题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是基础护理的一项 重要工作。可动态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正 确的记录对了解病情、协助诊断、决定治疗 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入量的概念
指病人24小时内摄入和排出的总量。 入量: 饮食:固体食物含水量、饮水量、口服水
剂药物 液体:输液量、输血量、针剂药液量 内生水:300ml/d
出入量的概念
出量: 显性失水: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呕血
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胸腹腔抽出液量、 伤口渗出量等。 隐性失水: 皮肤蒸发 350ml/d呼吸失水 源自00ml/d出入量的测量方法
量杯法
饮水量、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测量。 糊状物量好水后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称重法
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 物含水量表。
尿量:使用尿垫的患者,湿尿布的重量与干尿布重 量的差值。
伤口渗液或汗液。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各种水果含水量表
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原因
护理人员对出入量记录重要性不够,责任心不强。
✓ 食物的含水量无关紧要; ✓ 对液态出入量靠目测,并非用标准量具; ✓ 少计、漏记;多记、
患者及家属不够重视,不能与护理人员做好配合。 护理人员未能做好出入量的宣教与指导。 测量工具不标准不统一,刻度模糊。 护理人员紧缺,回顾性记录不能做到及时、准确。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出入量是指患者24h内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正确地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做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入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

出量: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包括:包括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引流液等。

记录患者出入量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导致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有误差,影响患者的治疗,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了解患者病情、协助诊治至关重要。

进行出入量管理第一、评估与监测液体潴留情况(1)了解患者病史,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包括既往史、服药情况、出汗、呼吸情况、发热、纳差、突发液体丢失情况(如腹泻,呕吐)等。

(2)完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皮色、皮温、皮肤弹性、颈静脉充盈度,评估外周水肿情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目前液体摄入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腹围等。

通常患者发生血管舒张表现为血容量降低,但事实为水肿、液体较多。

患者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差。

反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氧饱和降低。

(3)关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肌酎、尿比重。

第二、液体出入量平衡管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公式:出入量平衡=24小时入量-24小时出量(若为正值则为正平衡,负值则为负平衡)出量大于入量:常见于尿崩症,休克,过度使用利尿剂,大量呕吐腹泻,过度通气。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注意观察有无心衰,水肿发生,有无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及时通知医生。

第三、利尿剂治疗动态调整利尿剂使用时需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本身的服药依从性、对利尿剂的反应、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意义:
当患者有上述疾病时,机体对液体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通过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了解患者体内液体平衡情况,对动态掌 握病情,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记出入量的方法
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临时文书:
入院介绍 出院指导
巡视卡
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及法律意义
1、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是医生观察诊 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在医疗护 理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病人的重要信 息,是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 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 患者。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 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
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 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概述
什么是护理文书 1、护理文书是护士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食物
排泄物含水量的计算 方法:
米饭
单位
原料 含水 重量 量 食物 (g) (ml)
1 中碗 100
240
松花 蛋
单位 1个
原料重量 (g)
含水量(ml)
60
34
大米粥 1 大碗 50 400 藕粉 1 大碗 50
210
大米粥 1 小碗 25 200 鸭蛋

24小时出入量宣教表

24小时出入量宣教表

24小时出入量宣教表(原创版)目录1.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的概述2.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的作用和意义3.如何正确填写 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4.注意事项和建议正文一、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的概述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是一种记录患者 24 小时内出入量情况的表格,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通过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的作用和意义1.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通过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可以反映治疗效果,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出入量变化,有助于医护人员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预防并发症: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有助于预防和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脱水、水中毒等,从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三、如何正确填写 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1.表格分为出入量、尿量、大便量和其他排出量等几个部分,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2.出入量包括口服摄入量、静脉输入量和其他途径的摄入量,需要将各类摄入量相加,得到总出入量。

3.尿量需要准确测量患者的尿液排出量,可通过尿袋、尿壶等器具进行收集并测量。

4.大便量需要准确测量患者的大便排出量,可通过称重法、容积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5.其他排出量包括呕吐物、引流液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四、注意事项和建议1.准确测量:在填写 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时,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误差导致对患者病情的误判。

2.及时填写:出入量数据需要及时记录,以免遗漏重要信息,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3.沟通合作: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填写 24 小时出入量宣教表的重要性,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概述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概述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食物 单位 原料 含水 食物 重量 量 (g ) (ml) 100 50 25 100 50 50 50 100 50 150 10 50 7 50 40 240 400 200 250 25 25 20 25 34 80 20 25 2 12 30 松花 蛋 藕粉 鸭蛋 牛奶 馄饨 豆浆 蒸鸡 蛋 牛肉 猪肉 羊肉 青菜 大白 菜 冬瓜 豆腐 带鱼 1 大杯 1 大碗 1 大杯 1 大碗 单位 原料重量 含水量(ml) (g ) 60 50 100 250 100 250 6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 34 210 72 217 350 230 260 69 29 59 92 96 97 90 50
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及法律意义
• 6、提供医疗护理行为的法律凭证。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及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病历 管理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临床护理文书的法律地位。


提供法律凭证的护理资料的复印: 可复印: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手术专科护理记录单; 不可复印:首次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交班本等
三、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护理记录单填写说明——书写要求
8、出量
纪录方法
适用于未开病危、病重,仅观察24小时出入量
• 入量小于出量常见于尿崩症(下丘脑病变)、利 尿剂过量、大量呕吐或腹泻、过度换气。 •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血液粘稠、 脑梗、心梗、肾梗或电解质紊乱。 • 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皮肤颜色及弹性、眼 窝是否凹陷、意识情况及肢体是否偏瘫、血压是 否下降。 •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具体要求
摄入量
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 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 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 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
概念
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K180mg+止血敏4.0,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和溶质的总和,肌肉注射不算入量。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次日七时总结一次,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

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
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
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
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
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mL、固体食物水约700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
300mL,共计2000~2500mL
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mL、大肠排出约150mL、呼吸蒸发约350mL、皮肤蒸发约500mL,共计:2000~2500mL
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四、出入量测量方法
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

(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量杯法
(1)饮水量记录,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器皿记录患者饮水量,若为糊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2)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及粉针剂需溶媒稀释的溶媒体含量等。

(3)留置导尿和使用尿袋的病人,需用量杯记量。

(4)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5)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管
五、记录方法
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一横格上开始记录;对于不同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应各自另起一行记录。

12或24h就患者的出入量做一次小结或总结。

需要时可分类总结,并将结果填写在体温单相应的栏目上。

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的时间,不满24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第二天早上7点时,记做19小时总结。

六、记出入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除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七、注意的事项
1、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患者,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2、入量小于出量常见于尿崩症(下丘脑病变)、利尿剂过量、大量呕吐或腹泻、过度换气,此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血液粘稠、脑梗、心梗、肾梗或电解质紊乱,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皮肤颜色及弹性、眼窝是否凹陷、意识情况及肢体是否偏瘫、血压是否下降,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大便中的水分
1便秘:含水量约5-15%。

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

3糊状便:此类型便含水约50-80%。

4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常见食物含水量
含水100%:鲜奶、饮料、茶水、水
含水>90%:粥、汤、豆腐、新鲜蔬菜和水果
80%±:酸奶、冰激凌、稠粥
70%±:米饭、薯类、新鲜鱼虾、肉、蛋、豆腐干、摊饼
30%±:馒头、饼、面包、火烧、面条、各种肉类熟食、粉丝、腐竹、点心、干货(做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