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容量

合集下载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 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据此回 答第19~22题: 19.这两种迁移造成的后果是 C A.促进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加剧 B.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C.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D.使少数民族政权增多 20.这种迁移的类型属于 B A.国际迁移 B.国内迁移 C.乡村到城市 D.难民定居 21.人口迁移的原因大致有三: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军事因素。“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C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 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
什么叫人口迁移?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①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 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跨越一定的 行政界线
按是否跨越国界分类? 国内人口迁移: A1→B1、C1→A2 国际人口迁移: C1→D 不属于迁移的: A1→A2、C1→C2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 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时 间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意义
以集团性、 旧大陆 新大陆 欧洲的 在客观上开发 19 大批的移民 (欧亚 (美洲、 殖民主 了新大陆、传 世 为主 非) 大洋洲) 义扩张; 播了工业文明, 纪 新大陆 也改变了人种 以 的开发 的空间分布 前 从发展中国 亚非拉 西欧、 经济发 家流向发达 等 北美、 展的地 二 国家,定居 西亚、 域差异 战 北非等 移民减少, 后 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多 调整了劳动力 空间分布不均 的状况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等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 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 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2.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增加。
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有组织、有计划地移民到东北流向也发生变化。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陆到沿海。
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CONTENTS
1.基本概念:人口迁移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 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率可以反映人口的机械增长。
2.计算公式:人口迁移率(机械增长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
理解:人口迁移率 > 0,则迁入的人口多; 人口迁移率 < 0,则迁入的人口 少; 人口迁移率 = 0,则迁入与迁出持平。
自然因素
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也包括旱涝、地震、 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政治因素 政策(三峡百万移民)、政治变革(安史之乱)等。
战争因素 世界大战,地区冲突(中东地区)等。 文化因素 宗教(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婚姻等。
经济因素 是如今人口迁移最为主要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内地人口迁往沿海,务工、经商 ,已成为 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在1.2亿左右, 其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这些人口主要涌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大城市,形成所谓的“民工潮”。
迁移率(‰)
1
时间(t)
t2
-1 t1 t2
t3 t4
t3
※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总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机械增长率
理解:总增长率 > 0,则该地的总人口增多; 总增长率 < 0,则该地的总人口 减少; 总增长率 = 0,则该地的总人口没有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旧大陆(欧、非、亚)
新大陆(美、大洋)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后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
北美
西欧 北非 西亚
发展中国家
发达中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填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情况
大洲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19世纪前 迁出 迁入 迁入
二战后 迁出 迁入 迁入
欧洲 拉丁美洲
迁出
迁入
随堂巩固
思考: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迁移分别属于哪一类? A.15世纪贩卖非洲黑人奴隶 B.王工程师因工作需要从无锡调往常州
A.(国际迁移) B.(国内迁移)
随堂巩固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 ),哪 CD 些是国内迁移( ).AB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 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 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不利 有利
迁出 地区
不利
④带来交通拥挤、居住 困难、治安秩序混乱 等问题。
1、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东部,城市经济发展,沿海与内地, 城市与乡村经济差距大;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③国家放松对农民进城的限制,使农民成为相对“自由”的劳动力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动人口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的大量增加,人口 务工 经商 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上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上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 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 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能否由A地区迁移至B地区,要看A地 区“推力”和B地区“拉力”(吸引力) 的大小,而这两种“力”可能因环境或 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迁出地→推力→人口迁移→拉力→迁入地
1、自然环境: 气候、水、土壤、矿产等;自然灾害
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 市,以及工矿区。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1).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2).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3).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思考: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 治安混乱等问题。
(2)奴隶贸易:欧洲殖民者在 征服印第安人、掠夺金银珠宝 的同时,以印第安人为奴隶,
黑奴 逼迫他们在矿山、种植园卖命。
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 野蛮的奴隶贸易。 在400多年的奴隶贸易 中,估计从非洲运到 美洲的黑人有 1200万~3000万
(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 往东南亚、美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主义分子诱骗或为 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南亚、 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充当劳工,现在大量 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
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 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10. 1979 年深圳人口约 2 万,到 1999 年深圳常住 人口达到 167 万,深圳能够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 迁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 .矿产资源的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归纳: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流向及原因
时间 特 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 因 意 义
19 世 纪 以 前 第二 次世 界大 战以 后
以集团性、 旧大陆 美洲、 大批的移 (亚、 大洋洲 民为主 非、欧) 等新大 陆
欧洲的殖 民主义扩 张、新大 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 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 文明,也改 变了人种的 空间分布。
4、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为例)
新疆建设兵团
新疆建设兵团
新疆建设兵团
4、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为例)
影响因素 古代 迁移特点 流向
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 当 代中期
计划经济的影 响、国家政策
有计划、有 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 西北和东北
代 20世纪80代 改革开放政策、 中期以来 地区经济发展 迁移的流量增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等。 如:环境移民 或 生态移民(三峡工程大移民)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
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 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
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荒漠化与移民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
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 个重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 的基础。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
大庆市
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就近安置(奉节县万胜乡清水阵移民新村)
三峡移民
湖北秭归新县城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诸多的影响因 素中,主要的影 响因素,包括经 济因素、政治因 素、社会文化因 素(宗教、种 族)、生态环境 因素、其他因素 (性别、年龄、 距离)。
3.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引导学生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
条件和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
流 向 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
(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起作用
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2.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3.文化教育的发展
4.家庭婚姻
5.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对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 常引发人口迁移。
城市环境改善 和老工业区经 济的重建
人口向老工 业区和城市 回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 • • • • 节约用水 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适度消费 提高技术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 内; (2)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 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 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 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 的生活水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6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6章)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20-21版:1.2人口的空间变化(步步高)

20-21版:1.2人口的空间变化(步步高)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自然增减;(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阶段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方向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大洋洲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意义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时期特点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人口迁移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

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③90年代后期向东部迁移人口增多
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首都变迁)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美国反恐战争)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沙漠化加剧)
欧洲 中国 非洲 日本 印度
美 洲
澳大利亚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 以集团性、 旧大陆 新大陆 欧洲的殖 纪以 大批的移 (欧洲、 (美洲、 民主义扩 前 民为主 非洲、亚 大洋洲) 张、新大 洲) 陆的开发 二战 以后
开发新大陆、 传播工业文明, 改变人 种空间分布
4、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古代 农业经济的脆 弱、战争、自 然灾害 迁移特点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大批迁移
成立到20 世纪80代 中期 当 代
20世纪80 代中期以 来
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 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 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 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E.游牧民的迁徙 F.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 G. 迁移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国际人口迁移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 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 的关系
国内人口迁移: A1向B1 C1向A2 国际人口迁移:C1向D 不属于迁移的: A1向A2,C1向C2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 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 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1)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
2、类型
(1).按地理范围分 国际人口迁移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 国内人口迁移 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 移的主要形式 (2).按迁移方向分 农村到农村 农村到城市(城市化) 城市到城市 城市到农村(逆城市化) (3)按迁移原因划分: 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被迫迁移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 纪以 前 二战 以后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负相关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4、环境人口容量的具有双重性
①气候;
自然 ②淡水; 生态 ③土壤; 环境 因素 ④矿产资源;
⑤自然灾害
【合作探究2】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⑥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 人口迁入。 ⑦三峡工程大移民。 ⑧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亚、 非、 拉等
西欧、北 迁入地区 美、西亚、 北非等 经济发展 快
调整了劳 动了空间 分布不均 的状况
大洲 19世纪前 迁出 非洲 迁入 北美洲 迁入 大洋洲 迁出 欧洲 迁入 拉丁美洲
二战后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入 迁出
无论是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都是人口 亚洲、非洲 ;始终都是人口迁入地的大 迁出地的大洲: 迁入地 洲是: 北美洲、大洋洲; 拉丁美洲由人口_______ 变为人口 迁出地 ;欧洲则相反。
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 地区 总人口 (万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A B C
9631 1625 3837
0.638 0.595 0.27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603 -0.054 1.075
6163.2 5408.8 1180.0
D
267
0.607
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 以及工矿区。
4、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古代 迁移特点 流向
农业经济的脆 弱、战争、自 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 计划经济的影 有计划、有组 立到20世 由东部迁往 响、国家政策 织的迁移 纪80代中 西部和东北 期 当 代 20世纪80 代中期以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 由西部迁往东部 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自发流动 沿海城市和工矿 来 区
南部北部和西部
东北部老工业区 西部和南部新工业 区 新工业区老工 业区,乡村城市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一般用不同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来表 示环境承载力,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水资源承 载力等;多用于研究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 系。
1.276
159.7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B B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 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 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 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综合题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 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老龄化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施计划生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CD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甲 地 区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乙 地 区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区 原因 区
意义
19 世 纪 以 前 第二 次世 界大 战以 后
以集团 性、大 批的移 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 家流向发达 国家;定居 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加
旧大陆 美洲、大 欧洲的殖 (亚、 洋洲等大 民主义扩 张、新大 陆 非、欧) 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 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 文明,也改 变了人种的 空间分布。
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同。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 容量的估计值。
5、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着眼点(估计依据) 乐观论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 领域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主要论点
2、环境人口容量
在资源条件下(环境承 载力力)的基础上,考 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 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 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 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 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会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 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容量无限
悲观论
中间论
人多为患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
资源 国土面积 耕地 草原 森林 数量 960万平方千米 9589万公顷 22434万公顷 11525万公顷 居世界的位 次 三 四 四 六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 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 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 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 均的1/4
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 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的机械增长 即:人口的迁移
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机械增长 (即人口的迁移, 也就是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机械增长)
1、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 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 个条件: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合作探究1】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 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②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③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④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⑤20世纪非洲干旱 造成的环境难民。
巩固练习 二次大战后,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地区的 是(D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州 D.拉丁美洲 [试题剖析] 二次大战前人口迁移的特点是由已 开发地区移向未开发地区,由旧大陆移向新大 陆,即北美洲、大洋州、拉丁美洲是人口迁移 地区。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特点是从发展中 国家流向较发达国家或地区,大洋州和北美洲 相对比较发达,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高,仍是 人口迁入地区,只有拉丁美洲变为人口迁出地 区。正确答案是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