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共59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人教)

01
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说明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 拉力)就越大。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
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 迫切要求进入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 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
01
(3)城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学生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 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01
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
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
看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北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
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
二战后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 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北美、 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东亚-> 西欧外籍工人->西亚 东南亚、美洲[来源:学科网] 南欧->西欧 促进新大陆的开发;传播了工业 改变了劳动力的空间 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分布
01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 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期流动工人增多。
影响
(2)国内人口迁移
阅读课文第8页和第9页的内容,以及图1.9“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 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完成表格。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2人口的空间变化(50ppt)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前 美洲 迁出 欧洲 二次世界大战后
迁入南亚 土耳其 北非
欧洲 非洲 迁入
欧洲 非洲 亚洲 迁入
拉丁美洲 迁出 北美洲 北美洲
迁入拉美 亚洲 迁入 亚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欧洲 亚洲
迁入
大洋洲
时段
特点
方向
以集团性、大批 的 从 欧洲 迁移到 美洲和大洋洲为 19世 移民为主。 主。 纪前 二战 后 从 发展中 国家流 向 发达 国家; 定居移民 减少, 短期流动 的人口 增多。 欧洲变为输入地, 拉丁美洲变为输 出地,石油输出 国变为迁入地。
二、人口的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荒漠化与移民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
移的方向和规模。
二、人口的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
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 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的空间变化
80年代后
1.人口迁移量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2.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3.自发为主,从内地到沿海、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人口的空间变化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新中国 成立到 20 世纪 当 代 80代中 期 20世纪 80代中 期以来
农业经济的 迁往自然条件 脆弱、战争、 大批迁移 较好的地区 自然灾害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二、人口的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②家庭和婚姻;
③宗教信仰。
气候条件影响了农业生产 ↓ 暖湿气候地区人口多 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前 美洲 迁出 欧洲 二次世界大战后
迁入南亚 土耳其 北非
欧洲 非洲 迁入
欧洲 非洲 亚洲 迁入
拉丁美洲 迁出 北美洲 北美洲
迁入拉美 亚洲 迁入 亚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欧洲 亚洲
迁入
大洋洲
时段
特点
方向
以集团性、大批 的 从 欧洲 迁移到 美洲和大洋洲为 19世 移民为主。 主。 纪前 二战 后 从 发展中 国家流 向 发达 国家; 定居移民 减少, 短期流动 的人口 增多。 欧洲变为输入地, 拉丁美洲变为输 出地,石油输出 国变为迁入地。
二、人口的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荒漠化与移民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
移的方向和规模。
二、人口的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
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 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的空间变化
80年代后
1.人口迁移量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2.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3.自发为主,从内地到沿海、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人口的空间变化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新中国 成立到 20 世纪 当 代 80代中 期 20世纪 80代中 期以来
农业经济的 迁往自然条件 脆弱、战争、 大批迁移 较好的地区 自然灾害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二、人口的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②家庭和婚姻;
③宗教信仰。
气候条件影响了农业生产 ↓ 暖湿气候地区人口多 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件 (共46张PPT)

21所
4所
51所
47所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丰富的就业机会 较高的收入水平 大量的优质资源
北京有无制约人口迁移的因素? 北京常住外来人口迁移原因
北京市与四川省主要数据(自然环境)
北京
2015人均土地
0.3亩
2015人均水资源
100立方米
2015空气达标天数比例 47.1%
四川 1.32亩 3116立方米 61.1%
结合文字材料思考,填下表
次数
迁入地
类型
影响因素
1
四川万县
国内人口迁移 战争
2
台湾
国内人口迁移 家庭
3
密歇根
国际人口迁移 学习
4
瑞士
国际人口迁移 工作
小组合作
试列举你所了解到的人口迁移现象,说明原因,并与 小组成员交流(什么人、到哪去、为什么。)
规则:各小组轮流展示,举一个例子加2分。
源于生活实际 源于课本内容 源于知识储备 源于传播媒体
常住外来人口 802.7万
合作探究
结合资料,分析引起北京外来人口比重大的因素 北京市与四川省主要数据(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状况)
北京
四川
2013人口数量 2015人均GDP 2015职工平均工资 中国大学100强 三级医院数量
2114.8万人 8673万人
4.8万元 1.3万元
85038元 41795元
本人简历
我是四川人,2010年到北京读研究生 2013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某中学任教,至今 这几天我从其他城市到达州参加赛课 喜欢旅游,今年暑假我去巴厘岛玩了一个星期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人口迁移的含义、特点、 分类(教材第8页1、2段文字材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PPT

年 有计划 东部 代 有组织 城市
前
内地、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边疆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80
中西部
沿海 改革开放政策;
年 自发 欠发达
代 后
地区
流量大
乡村
发达 地区
城镇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城市化
主要人口迁入地: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自然候灾、害土、壤环、境水污、染矿产资源、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
外来工为广东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广东也为外来工提供了 就业机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郑梓桢研究员说:“十几年来,广东 给外地农民工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打工权。”据测算,近十年,在 粤打工者8000万,带回家乡的收入达2000多亿元。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巴西——世界足球强国
巴西——桑巴舞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德国 2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 8.3 亚
人口迁出甲地
人口迁入乙地
1982
总人口(万人) 35 0~14岁(%) 35.27 15~64岁(%) 58.36 65岁及以上(%) 6.37
1990
167 14.63 83.15 2.22
不利: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增加迁入地的 生态环境压力
(3)矿产资源丰富,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 (4)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减轻就业压力, 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空间变化
【研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知道世界和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 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前
内地、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边疆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80
中西部
沿海 改革开放政策;
年 自发 欠发达
代 后
地区
流量大
乡村
发达 地区
城镇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城市化
主要人口迁入地: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自然候灾、害土、壤环、境水污、染矿产资源、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
外来工为广东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广东也为外来工提供了 就业机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郑梓桢研究员说:“十几年来,广东 给外地农民工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打工权。”据测算,近十年,在 粤打工者8000万,带回家乡的收入达2000多亿元。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巴西——世界足球强国
巴西——桑巴舞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德国 2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 8.3 亚
人口迁出甲地
人口迁入乙地
1982
总人口(万人) 35 0~14岁(%) 35.27 15~64岁(%) 58.36 65岁及以上(%) 6.37
1990
167 14.63 83.15 2.22
不利: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增加迁入地的 生态环境压力
(3)矿产资源丰富,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 (4)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减轻就业压力, 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空间变化
【研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知道世界和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 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绿卡”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 假出游、“民工流”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整合体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优要化整因合 素有序识记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 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B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美实国基国础·内整合人体口系迁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主要流向
由东北部流向西部、 南部“阳光地带”。
原因分析 东北部冬季冷湿;传统工业衰落,就业困难,环境恶化。 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实2基.下础图·整为合体“系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 迁 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出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 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 地 人口的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地矛盾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 假出游、“民工流”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整合体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优要化整因合 素有序识记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 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B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美实国基国础·内整合人体口系迁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主要流向
由东北部流向西部、 南部“阳光地带”。
原因分析 东北部冬季冷湿;传统工业衰落,就业困难,环境恶化。 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夯实2基.下础图·整为合体“系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 迁 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出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 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 地 人口的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地矛盾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技能提升
练出高分
高一地理必修二1.2_人口的空间变化

农民工问题
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 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 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 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 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 保障。
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
1、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的殖 民主义扩 张、新大 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 了新大陆、 了新大陆、传 播了工业文明, 播了工业文明, 也改变了人种 的空间分布。 的空间分布。
二 战 以 后
西欧、 亚、非、西欧、 北美、 北美、 拉等 西亚、 西亚、 大洋洲 等
经济生产 发展不平 衡、劳动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 学习培训
调整了劳 动力空间 分布不均 的状况
“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读图,回答: 读图,回答:
京津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 沪宁杭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 、 从图中可以看出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珠江三角洲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开发资源, 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 流动人口 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 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务工 经商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课件

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城市→城市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 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 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不属于迁移的: A1向B1 C1向D A1向A2,C1向C2 C1向A2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
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 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 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本溪市
2.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深圳市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
成立 到20世纪 当 80代中期 代 20世纪 80代中期 以来
有计划、有组 织的迁移
由中、西部迁往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 东部沿海城市和 地区发展 自发流动 工矿区 不平衡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甲 地 区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乙 地 区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当一 个国家每人每年用水量低于1000立方米“基线” 以下时,该国被认为可能要长期缺水,而许多地 荒漠化与移民 区已经存在着长期水缺乏;许多大河的流量和水 ②淡水 流时间几乎全部为人类控制,这对水族生物非常 不利,导致鱼量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全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 世界有十一亿人口,相当于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 得不到卫生的水,有24亿人,即世界人口的40% 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 得不到合格的清洁服务;每天大约有6 000名儿童 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和清洁条件所引 起的疾病——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 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估计造成了发展中国 家所有疾病的80%;妇女和女孩由于缺乏卫生设 施往往受害最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

间分布
调整了 劳动力 空间分 布不均 的状况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迁移空间范围上跨越国界”
“改变住所1年以上”
(2)国内人口迁移:“不超越国界的人口迁移”
“跨越一定的行政区” “定居地的改变”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古代
影响因素
迁移 流向地区 特点
由北方向 主要因素有战 大 南方、内 乱、移民支边 批 地到边疆 、农业经济脆 迁 黄河流域 弱、自然灾荒 移 向长江流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经济因素
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 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 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样,经济发展水 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反之则为人口迁出区。 如: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 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 ,可到1985年,山东省以其 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大幅增长超过了黑龙江,由此 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
③土壤
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 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农 业发达程度又和人口密度关系极大。
④矿产资源
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使 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众多人 口的聚居地。引起了人口的相应迁移和 流动。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矿产品加工 工业、交通运输以及饮食服务、商业、 文教卫生等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更进 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中。例如大庆、东 营、攀枝花等
非洲、 亚洲)
、大洋 洲)
的移民 为主
;新大 陆的开 发
了工业 文明; 改变了 人种空
间分布
二 战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