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态节水技术理论研究与探讨

合集下载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探讨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探讨
即全旱 作业 , 可节省 大量 生产用 水 , 且 目前 已经 而
2 培 育耐 旱带 蘖壮秧
培育 耐 旱 带 蘖 壮秧 是 节 水 创 高产 的关 键 技
术 , 谚有 “ 农 秧好 半年 稻 ” 说 。育苗 方式 上 , 之 可选
推广 水 田免 翻耕 机械压耙 法 。采取全 旱 整地 的好 处是 : 使土壤 结构保 持疏 松 , 以旱栽 也 可 以过 水 可
中 图分 类 号 : 3 8 S 1 文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 6 3 ( 0 2 0 — 0 4 0 1 7 — 7 7 2 1 )3 0 6 — 3
我 国北 方地 区水资 源较为 匮乏 ,在 辽宁 省辽
秧 田管 理 , 用 “ 水 、 温 、 徒 长 、 采 控 控 控 控播 量 ” 和 “ 青 、 枯病” “ 防 立 的 四控 一 防 ” 术 措施 , 现 苗 技 实
上。 该套技 术 不仅提 高 了水 资源 的利用 率 , 应缺 适
水 年 份的水 稻生产 需 要 , 降低 了生产成 本 , 还 少投 入、 多产 出 , 增产 增收 , 取得 了显著 的经 济效益 。
与一般 壮秧相 比,耐 旱壮秧 自由水与 束缚 水 比值小 ( 抗旱 能力强 ) 重 高 比、 , 干鲜重 比 、 氮 比 、 碳 硅氮 比等项 比值较 大 。
找平 , 边插 秧 ” 三边 一条龙 ” 的“ 作业 进行 抛秧 和插
收 稿 日期 : 0 2 0 — 7 2 1 — 4 2
秧 。 整地过 水插 秧的好 处在 于可使水 稻 缓苗快 , 旱
作 者 简 介 : 洪 阁 (9 3 )男 , 艺 师 。 杜 1 5一 , 农
— .
生 育 良好 , 系发 达 , 根 抗旱 、 抗倒 、 病 , 抗 后期 不早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国家。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都会对水稻种植区域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稻种植区域的水质污染也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为了净化水稻田的灌溉和排水水质,人们普遍采用水生植物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因为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本文就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

一、水稻田的灌溉和排水水质问题水稻主要生长在湿地环境中,需要充足的水源来维持生长,因此在水稻田的灌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水稻田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化肥农药在水稻田的施用和生长过程中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造成水稻田的灌溉和排水水质污染。

水稻田通过排水来调节土壤中的水分,排出过多的水分,但这些排水中也会带走一些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对周围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水生植物在净化水稻田灌溉排水中的作用机理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理:1. 吸收有害物质: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减少了这些有害物质对水质的影响。

2. 降解有害物质:水生植物自身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或较低毒性的物质,净化水质。

3. 增加氧气含量: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促进水质净化。

4. 吸附污染物:水生植物的茎叶表面也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质,起到过滤的作用,净化水质。

通过引入水生植物在水稻田的灌溉和排水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净化水质,改善水质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实际的水稻田生产中,人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水生植物来进行稻田灌溉和排水水质的处理。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是间断灌水的灌溉技术,构成不和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查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

即插秧、返青阶段,保持2周浅水发蘖前期浅湿灌,发档期至拨节期适当晒田,孕穗至开花浅水,灌将成熟期则干干湿湿,适当晚断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技术,稻和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推广浅、湿灌溉技术能增产的机理:1.防止水稻根和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

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委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

能促进水委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分蘖率高、秆壮、防倒伏。

5.改善稻株的体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病虫害。

6.推广浅湿干节水栽培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是长久之计。

浅、湿、干间歇灌溉好处是:1.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益,浅湿亩用水量为400-450立方,亩产量550-600公斤,1立方米水生产稻谷1.3公斤。

淹水灌亩和水量560-700立方,亩产量是510-550公斤,水的生产效益是0.9左右。

2.稻田一状况得到改善稻田积温增加,据调查,从移栽到成熟田间水温增加76.2-165.2土壤积温增加63.5。

稻田土温日温变幅大。

芬蘖期田间土温:湿润的温差6.4-7.3,水层淹灌仅为5-6。

昼夜温差:湿润灌为4.2-4.6,淹水灌为3.8-4.0。

土温日变幅大,可促使分蘖早生快发。

在生育后期抽穗至乳熟期的昼夜温差,温润灌为2.6-3.1,淹水灌的为1.6-1.7。

浅湿灌在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浅湿灌光照好,淹水光照不足。

3.水稻的生育性状得到改善增强根的活力。

试验结果表明浅湿灌溉根的吸收力是淹水灌溉的1.33倍。

水稻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
高效可靠” 的原 则 , 坚持相 结 合 , 先
式 研 究 ,得 出 符 合 黑 龙 江 垦 区水 稻 灌 溉 实 际 的技 术 指 标 体 系 。 ( 取 得 机 理 与技 术 创 新 成 果 )
2 . 灌 溉 模 式
观 测 示范 区控 制灌 溉 技 术 的 灌 水 时 间 、灌 水 定 额 及 灌 溉 定 额 .总 结 相 应 于水 稻 各 生 育 阶 段 不 同 土 壤 水 分 控 制 下 限 的灌 水 间 隔 时 数 及 稻 田 土壤 表现 , 分析 控 制灌 溉 技 术 的 节 水幅 度 , 确 定
了水量 , 而 且 能 促 进 水 稻 根 系 生 长发 达 , 控 制 水 稻 地 上部 株 型 的

无效生长 , 提 高 水 肥 利 用 的 有效 性 。适 时适 量 的 灌 溉 供 水 , 能较 充 分 地 发 挥 水 稻 生长 的补 偿 效 应 ,从 而 形 成 较 合 理 的群 体 结 构 和 较 理 想 的 株型 , 达 到 节 水 高 产 的 目 的 。灌 水 后 无水 层 的 田间 土 壤 水 分 状 况 ,改 变 了 长 期 淹水 条件 下 的根 层 土壤 环 境 ,根 系 发 育、 净光合 率、 水 肥 的 合 理 利 用 程 度 均 明显 改 善 , 稻米 品 质 得 到 提 高 。因 此 , 水 稻 控 制灌 溉 技 术具 有节 水 、 高产 、 优质 、 低耗 、 抗倒 伏、 抗病虫害等优点。 三、 应 用 研 究和 示 范 推 广 内容 通过小点应用研究 、 多点示范和重点推广 . 继 续 观 测水 稻 节 水控制灌溉技术节水量 、 增产幅度和提高大米品质的具体数据 , 总 结 出适 应 黑 龙 江 垦 区 当 地 自然 条 件 、比较 简便 且 农 户 易 掌 握 的灌 水 时 间 和 灌 水 量 判 别 方 法 , 以及组织 、 管理 、 措 施 等 推 广 模 式 ,为 下 一 步 大 面 积 推 广 应 用 水 稻 节 水 控 制 灌 溉 技 术 做 好 准 备。

水稻“浅控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探索

水稻“浅控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探索
景生研究 员与 肖俊夫 副研 究员指 导 下 ,经过 多年试验研 究与大 田示 范 形成 的重要 科研成果 , 曾获益 阳市
质 。随着 农业灌溉用 水紧缺 问题 越 来越突 出,该技术推 广应用前 景将 越来越广泛 。
1 . 3 制 定 技 术 应 用路 线
该技 术 的 应 用 路 线 可 以 概 括 为 “ 五法 并用 ”: “ 一法 ”是集 中 培训 ,即 以建立师 资队伍 、确 定培 训对象 、实施按 需培训的方式 ,于 2 0 1 2 年 、2 0 1 3 年 分别在桃江 县桃花
是省 工与节本效益 明显 。应 用该技 术进行 水稻种植 ,减少 了田间灌水
次数 与灌水量 ,同时搁 田时间相应
省总用水 量 的8 0 %,而节 水灌溉面
积 仅 占农 田有 效灌溉面 积的 1 0 %,
稻 ‘ 浅控 结合 ’节 水灌溉技术 ’ ’ 推 广 示 范 区 , 并 在 各 示 范 区 周 围 形 成 了一 定 的 辐 射 区 。同 时 ,通 过 “ 项 目承担单位 与镇政府 或部 门签 订合 同”、 “ 镇政 府或部 门与村一
班 ,培训 管水 技 术员 1 1 3 2 人次,
发 放技术 资料 1 0 . 5 万 份 。示范 区通 过 举办技术 培训班 ,让 示范户掌 握
联动 ”领 导组织保 障体系 。在 这一
体系 中,注重吸纳 水利部 门、农业
部 门、气象部 门等与技术推广 有关
的政 府 部 门 ,分 工 协 作 、齐 抓 共 管、形成合 力,确保 了技术推广 的
肥 、气 、热 ,能在一 定程度上 缓解 农 业 面源 污 染 问题 ,提 高 稻 米 品
结合 ”灌溉技术 为依托 ,于2 0 1 2 年

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节水技术研究

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节水技术研究

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节水技术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节水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指的是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所需要的水量。

水分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1.1 农作物的需水量不同的农作物对水的需求不同,一般而言,水稻和玉米等作物需要的水量较大,而小麦和蔬菜等作物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

研究表明,水稻的生长期内,每公斤产量所需的水约为1000-2000升,而小麦则只需要500-1000升。

1.2 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农业界采用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合理的灌溉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水分的浪费,例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可以准确地将水分供给到作物根部,避免水分散失。

其次,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育种工作者可以通过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使得作物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也能维持较高的产量。

另外,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例如,优化植株的密植程度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的湿度。

二、节水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界也在不断研究和开发节水技术,以提高农作物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的产量。

2.1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它通过管道将水滴滴到农田中,准确地将水分供给到作物根部。

相比传统的洪灌和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并且减少土壤侵蚀。

2.2 遥感技术在农业水利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来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状况,为灌溉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精确计算出不同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3 新型灌溉设施的应用一些新型灌溉设施的应用也为农作物的节水种植提供了可能。

例如,渗灌和喷粉灌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散失,从而实现节水灌溉。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L丌
、 J 、
粒数 、 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 , 本试验就影响产量 构 成 的 四因素进 行分 析 。
表 1 不 同 灌水 方 式 对 水 稻 产 量 的 影 响

L一
灌方 水式
节水
常规

121 4.
15 3. 24 3
大大低 于发 达 国家灌 溉 水利 用率 7 %一 0 、 0 8% 单方 国产粮 大省 , 寒地 粳 稻栽 培面 积最 大 , 需水 量 也相
对 最多 , 黑龙 江省在 全 国来 说又 是 缺水 大省 , 而 因 此 ,提 倡水 稻节 水灌 溉对 于维 护 黑龙 江省 生态 环 境 和 提高黑 龙江 省水 稻 产量 、保 障 国家粮 食安 全 具 有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和深 远 的历 史意 义 。
栽 绷一
我 国农 业灌 溉用 水量 大 、灌 溉效 率低 下 和用 水 浪 费的 问题普遍 存 在 。 目前 , 国灌溉 水利 用率 全
约 为 4 % ,单 方水 粮食 生 产 率 只有 1 g左 右 , 3 .k 0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 技术研究初探
水 粮食 生产 率 20 k . g以上 的水 平 。黑龙 江省 是我
试验 表 明 ( 2 , 有 效分 蘖 期 内 , 层 在 5 表 )在 水 c 以上 时 , 蘖 速 度 和 数 量 明显 下 降 , 终单 位 m 分 最
面积 的穗数 也相 对减 少 。水层 在 1 3 c 时 ,  ̄ m 分蘖
收稿 日期 :o 5 1— 2 2o — 0 4
量 则 略有增 加 , 成穗 率 相应 提高 。 因此 , 水 栽 培 节 在 移栽 至 分蘖 期灌水 应 以浅水 为主 ,水 层 应控 制

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田水旱轮作是一种传统种植方式,通过轮作水田和旱地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节约用水。

在农业生产中,稻田水旱轮作已被广泛应用,并受到了学术界和农业专家的关注。

研究表明,稻田水旱轮作对土壤生态、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农作物产量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对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和完善。

有必要对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效应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其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善效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的详细阐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稻田水旱轮作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深入研究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效应,可以探讨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及养分循环的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研究稻田水旱轮作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浪费方面的作用,为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探讨稻田水旱轮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研究稻田水旱轮作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效果,为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稻田水旱轮作是一种古老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方式,通过调节水田灌溉和停灌周期,有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稻田水旱轮作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水稻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稻田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的用水量,实现节水灌溉,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水稻 生态 节水 技术 的 生理 生 态 基础 及节 水 潜力
基金项 目: 教育部重点科研资助项 目( 编号 : 重点 0 1 1 及 江苏省水 37 )
利科 技 基 金项 目。
作者简介 : 生兵 ( 90 ) 男 , 何 1 8 一 , 湖北宜昌 人, 士研究生 , 事节水 硕 从
灌溉及农 业生 物环 境研究 。E—ma :ehnbno 5 ia cm。 i h se gig0 @sn. o l
维普资讯
江 苏农 业科 学
20 0 6年第 6期
.—4 5 .— . 2 . . — . —
水 稻生态节水技术理论研究 与探讨
何生兵 邵孝侯 袁定炜 王全 兰 , , ,
(. 1 河海大学现代农业工程系 , 江苏南京 2 0 2 ; . 104 2 江苏省高淳县水 务局 。 江苏高淳 2 10 ) 13 0
涉及水稻节水的具体技术 和产 品, 水稻生态节水 对 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未 给予足够重 视 , 水稻生
态 节水 工作 还 缺乏科 学 的应 用 基 础理 论指 导 和前 沿
收稿 日期 :0 6— 4一l 20 0 2
技术储备。针对我 国水稻灌 溉水 资源紧缺 , 田生 农 态环境脆弱, 水稻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 水稻生态节水 潜力巨大的现状 , 建立 以生态安全 、 高效用水理论为 核心 的水稻生态节水体系和研究机构 十分必要。
技术 的发展 趋势 与今 后 的研 究方 向 。
农药随排水 、 侧渗或垂直渗漏 , 对地下水 和江河湖泊
造成了严重污染 , 同时不科学 的节水灌溉还导致大 量水生病害的传播 , 直接影 响了人类健康 。为促 进经济 、 社会与人 V 、 I资源和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 , 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水稻生态节
通讯作者 : 邵孝侯 ( 94一) 教授 。 16 , 博士 生 导师 , 事节水 灌溉及 从
农 业生物 环境研究 。E— i sax o o @13 cm。 mal hoi hu 6 . o : a
水稻起源于干湿交替的沼泽地带 , 属湿生类作
维普资讯
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但 水稻生态 节水 技 术 还有 待 进 一 步 发展 , 水稻 生 态 节 水体系还有待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下面就水稻生态
---- —

4 6 -—2 - - - —
江苏农 业科学
20 0 6年第 6期
物, 具有喜 湿 、 耐水 、 不耐 旱的特性 , 在淹 水 的环境 能
下生长发育 , 另一方 面, 水稻并非水生作 物, 它属于 中生植物 , 它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水分 , 以满足个 体生长发育和不断进行生理代澍所消耗 的水量 。
水资源或在相 同用水量下获得更大效益的技术措施
和管 理手 段 的总称 。
从 国内外总体趋势上 看 , 水稻生态节水发展 的 重点 已经 由输水过程节水和 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 到生物节水 、 作物精量控制用水 以及 节水 系统的科 学管理节水 , 并重视经济持续性 、 社会持续性 和资源 环境持续性的密切结 合 , 这也代表 了现代 节水农业
28 l % 1

1 水 稻生 态 节水技 术 的提 出 到 目前 为 止 , 国学 者 对 水 稻生 态 节水 技 术 的 我
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水稻
定性研究还很少。我们认 为 , 水稻生态节水技术应 是在能确保农 田生态环境安全和农 田作物可持续发
展 的前 提 下 , 以生 态学 原 理为 指 导 , 一 切 能够 节省 对
的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 的支撑 , 国水稻用水量 占 我 到 总用水 量 的 4 % 以 上 , 称 全 社 会 第 一 用 水 大 5 堪 户。但我 国农业水资源 十分紧缺 , 水稻生产 的可持 续性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目前 , 全国每年缺水量 近 4 0 m , 中水稻灌溉缺水约 2 0 m , 占 0 亿 其 0 亿 约 全国总缺水量的 5%左右 , 0 这也是造成全国水稻总 产量减产的主要 因素之一。另一方面 , 现有 的水稻 节水技术大多只关注了节水而忽视 了我 国农田生态 环境的脆弱 , 没有做到经济 、 生态 、 社会 三大效益有 机统一 , 致使稻 田中相 当一部分溶解于水中的化肥 、
摘要 : 水稻生 态节水是水稻节水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水稻 生 产和农 业经 济 的可持 续发 展 有着重 大的影 响 。 对 本文针对现有水稻节水灌溉关 键技 术开发和应用 , 节水模式 的优化及 经济 、 生态 、 社会 三大效 益有机 统一 等方 面 的问题 , 阐述 了我 国发展 水稻生态节水技术 的重 要性 , 总结 和分 析了国内外水稻生态节 水技术 的研究 进展和发展 念势。在深人分析水稻生态节 水技 术的生理生态基础及 其节水潜 力的基础 上 , 提出 了 目前我 国水稻 生态 节水 的
技术核心及今后 的研究重点 。
关键词 :水稻 ; 生态节水技 术 ; 农业 可持续 发展 ;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 : 24 1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6 0 10 3 2 2 0 )6—02 0 4 5—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水稻生产 国和消费国, 国 全 水稻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 的 4 % , 0 水稻种植面 积达 33 3万 h 约 占全 国粮食 作 物 总 面积 的 3 m,
水 技术 意 义重大 。
近年来 , 国在水稻节水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我 方面积累了一定 的经验 , 取得 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 但一方面由于过分 强调节 水而忽视 了生 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 一些 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逐渐 显 露 出来 ; 另一 方 面 , 稻 节 水 所 实 施 的项 目 , 多 水 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