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生态水稻种植

合集下载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绿色水稻是指以无公害、低毒、高效、节能为目标的水稻种植方式。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操作,可以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篇文章将介绍绿色水稻的种植操作规程,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进行绿色水稻种植。

一、土地准备1. 选择合适的土壤种植绿色水稻,首先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水田作为种植基地。

2. 清除杂草和秸秆,确保田地整洁无杂质,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对土壤进行化验,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微量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

二、品种选择1.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色水稻品种,如早稻、中稻或晚稻。

2. 优选高产稳产的绿色水稻品种,确保农民朋友能够获得丰收的回报。

3. 可以选择传统稻种和优良杂交稻种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水稻的适应力和抗逆性。

三、育苗管理1. 选择高质量的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促进发芽。

2. 使用适当的育苗床或育苗盘,将种子均匀撒播,保证每株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一致。

3. 控制育苗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保证幼苗健康茁壮地生长。

4. 定期追肥和喷洒生长调节剂,促进幼苗生长。

四、田间管理1. 在水稻生长期间,定期松土、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防止杂草对水稻生长的竞争。

2. 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严格按照推荐剂量进行施用,防止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控制田间灌溉的水量和灌溉时间,保证水稻的水分需求,避免水浸过深或水浇不足对生长的影响。

4. 防治水稻病虫害,定期喷洒农药,采取防治一体化的综合措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五、收获和储存1. 在水稻成熟后,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利用机械收割机或手工收割将稻谷割下。

2. 将收获的稻谷进行晾晒,并对稻谷进行加工、储存,确保稻谷的质量和口感。

3. 在储存过程中,定期检查稻谷的质量,防止虫害或霉变。

通过遵循以上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种植水稻变“金稻”

生态种植水稻变“金稻”
2 . 实 施 全 程 绿 色 优 质 生 产 技 术
治 、收 割 、田问 运输 等作 业 服 务 。合 作 社拥 有各 类 农 机具 6 0 台( 套) ,流 转 土 地 1 4 0公 顷 ,
跨区作业 服务 面积达 l 0 0 0公
顷 , 业 务 范 围 涉 及 6市 、 l 7 县 、5 8个 乡 镇 。
攸 县 瑶 山绿 色水 稻种 植 中心 在 生产 品种 上 ,选 择被 袁 隆 平
1 . 研 制 新 农 具
院士称赞为 “ 超泰米”的玉针香 、属于一等高档优质稻 的农香
3 2 、集 食 用 养 生 观赏 三 用 的 紫 糯 和黑 糯 4个 高 档 优 质 稻 品 种 。 在 生 产基 地上 ,选择 了位 于 罗霄 山脉 中部 、山青 水 秀 、半 丘 陵 地 带 的皇 图岭镇 高枧 村 瑶 山组 ,其 土壤 和水 资源 经 多 次化 验 均 优 于 国家 标 准 ,水 资 源 符合 国 家矿 泉 水 标 准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 综 合使 用 健 苗控 药 、性诱 剂 灯 、田垅 间作 大 豆 、稻 田养 麻 鸭 生 态 共 养 、人工 除 草 、施用 有 机肥 等 多项 绿 色 生 产技 术 ,拒 绝 施 用 农 药 、除草 剂 及化 学 肥料 。在基 地 上 ,一 垅 稻一 群 鸭 ,稻 鸭 共 生 的立 体模 式 大 大提 高 了稻 、鸭产 品 品质 ,取 得 了明显 的 经 济 效益 与 生态 效益 。 在 攸 县瑶 山 绿色 水 稻种 植 基地 ,稻 田四 周 整齐 排 列 的一 根 根 电 线杆 和 伸 向各个 方 向的摄 像 头 ,就像 窗 口一样 ,通 过 电脑 网络 告诉 人 们攸 县 瑶 山绿 色生 态 大米 是 怎么 生 产 出来 的 ,也 方 便 客 户全 程监 督 。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因此,水稻种植工程的实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稻种植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水稻的单产,实现增产增收。

2. 保障水稻品质:保证水稻的质量,提高水稻的商品价值。

3. 降低种植成本: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水稻的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土壤准备: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耕地整理、施肥和翻耕,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水稻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抗病虫能力。

3. 水田管理:进行水稻田的灌溉、排水和田间管理,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4. 施肥管理: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收获管理:科学确定水稻的收获期,采取机械化收获方式,保证水稻的品质。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土壤准备阶段:对土地进行勘测,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水稻种植。

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2. 种子处理阶段:对选好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抗病虫能力。

3. 水田管理阶段:进行水稻田的灌溉、排水和田间管理,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4. 施肥管理阶段: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阶段: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收获管理阶段:科学确定水稻的收获期,采取机械化收获方式,保证水稻的品质。

五、项目实施效果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科学的管理,水稻的单产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2. 保障水稻品质:水稻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提高了水稻的商品价值。

3. 降低种植成本:通过科学的管理,降低了水稻的种植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2024水稻种植ppt全新

2024水稻种植ppt全新

国内水稻种植技术具有精耕细作、高 产高效的优势,但也存在劳动力成本 高、机械化程度低等不足。国外水稻 种植技术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 了生产效率,但也需要考虑土壤和气 候的适应性。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水稻种植技术的交流与合 作,可以促进技术互补和共同进步。 例如,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机械装备 和技术理念,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 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也可以将国 内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推广到其他 国家,促进全球水稻产业的共同发展 。
培养新型农民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经 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未来 农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3
06
政策扶持与市场拓 展策略建议
2024/1/26
24
国家政策对水稻种植产业支持情况
1 2
财政资金支持
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水稻种植基础设施 建设、科技研发、品种改良等方面,提高水稻产 量和品质。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有效控制害虫数 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物农药的推广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等优点,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 等,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昆虫信息素的利用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干扰害虫交配,降低害虫繁殖率,从而达 到防治目的。
2024/1/26
17
2024/1/26
3
水稻种植现状及重要性
种植面积与产量
种植技术与品种改良
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 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 不断改进,品种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 果,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
水稻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 养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对农业经济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

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作为一种典型的水田作物,对水资源、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工程时,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本项目为种植水稻工程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项目内容1. 土地准备根据当地的土壤质地和水稻种植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水稻种植。

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和开垦,清理杂草和积水,保证土地干燥、排水良好。

同时,进行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合理施加有机肥、无机肥和土壤改良剂,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水源准备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灌溉水,因此需要准备充足的水源。

可以利用当地的水库、河流、灌溉渠道等水源,确保灌溉水的充足和质量。

3. 稻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4. 育秧及移栽进行育秧工作,控制好育秧密度,保证育秧的质量和数量。

在水稻幼苗期进行移栽,控制好移栽密度,保证幼苗的生长。

5.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等,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

6. 灌溉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保证稻田的湿润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7. 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药剂喷洒等措施,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生长。

8. 田间管理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包括杂草的清理、密植、中耕、保温等,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9. 收获和加工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并采用机械化收割和精细加工技术,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0. 农田环境保护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注重农田环境的保护,积极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同时推广有机种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知识: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

生态农业知识: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

生态农业知识: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水稻是人类主食中的重要作物之一,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却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高耗能、高污染、低稳定等问题。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已成为水稻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

水稻生态栽培技术是在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观念、现代农学技术、伦理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植物资源、生物资源等多种资源的科学种植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水稻生态栽培技术。

一、生态水稻种植技术1.稻田选址首先要选择较高的地势以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保证稻田的通水和排水性能,有利于减少积水影响。

2.稻田整地和返青对于在秋季将稻草要归入田中就地恢复的田地,要先进行翻耕处理。

翻耕后,要待微微返青时,再进行踏实紧实,达到平整,有利于水分均匀分布,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3.稻种选用在生态水稻生产中,需按照年度种实不少于60斤,年产粮达6000斤的标准选用优质、抗逆、高产、多抗的水稻品种。

4.稻种处理将选好的种子透水后浸泡3-4小时,取出晾干,再用水沤稻10小时。

处理过的水稻籽以68°C干燥,凹细胞感染和黑斑病感染率明显降低,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节水栽培技术1.精确定植水稻生态栽培要求亩种植数控制在10万株以内,栽植距离需根据品种特性、生长期、水分状况和盈亏平衡等因素来确定。

2.远离反季风春季旱季,可通过灌浆冲洗除草来达到节水效果。

3.湿地灌溉抗旱节水灌溉是水稻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采用肥水配合、稻田溢流、湿度调控来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

三、病虫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增加生态效益,同时还能培育绿色农业生产环境。

1.病虫防治可采用生防药剂来控制病虫害,此类药剂对环境没有影响方法是用微生物菌剂或植物提取剂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2.种植绿肥适当种植绿肥,可防止田间别的蓝蝴蝶、毛虫损害了水稻,还可以有效地吸收过量的氮肥,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机肥料。

2023年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杂交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2023年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杂交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2023年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杂交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针对贵州等西南稻区杂交水稻生产中普遍出现的移栽基本苗严重不足、肥料施用不合理、习惯性淹水灌溉等技术难题,为充分发挥水稻产量潜力、大面积提升水稻产量,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水稻品种,研究形成了以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二通过精确定量水稻移栽叶龄和移栽规格,保证合理的移栽基本苗,利于形成高产群体适宜穗数;通过精确定量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保证水稻各生育时期营养需求,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通过水分精确灌溉,有效调控肥料效应和群体结构。

集成技术实现了贵州等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品种的高产群体构建,显著提升了水稻产量水平,促进了该区域水稻生产大面积增产增收。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以五五精确栽培技术为核心的“贵州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自2010年以来一直作为全省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技术,引领贵州不同生态区水稻超高产创建,创造了一系列水稻超高产典型,促进全省水稻大面积增产增效。

2014年在兴义市万峰林水稻基地创建的超高产示范片,经谢华安院士现场测产验收,达到亩产1079. 2公斤,创当年全国水稻高产记录。

2010-2014年,技术在全省应用面积1533. 9 万亩,新增稻谷9. 52亿公斤,总经济效益达18. 24亿元。

2016-2018年仅在遵义地区助力优质米企业实现稻谷平均增产37. 6%,新增经济效益5.6亿元,2019年以来继续作为全省水稻核心高产技术广泛应用,2021年在兴义创造亩产1123 公斤的高产纪录,2022年创造亩产1154公斤高产新纪录。

(三)提质增效情况根据相关专题试验研究、现场验收意见和成果评价意见, 和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25%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5%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

通过精确定量施肥,显著降低了肥料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实施方案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是当前我国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不仅是对水稻种植技术和品种选育的重要探索,更是对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围绕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这一重要主题。

二、区域试验范围与内容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将涉及的区域范围包括五大水稻主产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夏粳稻区、西南山区以及华南粳稻区。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和应用、水稻种植管理技术等方面。

此次试验将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水稻种植习惯,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案,旨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水稻种植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三、实施方案的关键措施在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中,各个试验区将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以确保试验取得预期效果。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精心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注重优质、高产、抗逆的特点。

加强水稻的栽培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种植等,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针对性地推广农业科技,促进生产方式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四、对水稻种植的启示和影响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对我国水稻种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试验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可以为今后水稻种植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提高我国水稻品种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试验的成功实施将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

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2023年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的实施方案,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

在此过程中,我认为应重视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注重推动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水稻种植
生态种植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这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种植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水稻的种植也是秉承这种生态种植的理念开展农业活动,并创造经济价值。

1、初级模式在稻田中引进另一个物种,利用水稻与这个物种之间的互作关系,提高稻田的生态稳定能力,使稻米品质的得到提升,并减少农业投入成本,还能取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常见模式有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稻田养蛙、稻田养鸭、稻田养鳅、稻田养鳝、稻田养蟹和稻田养鳖。

2、中级模式在稻田中引进多种生物,这几种生物或以生物链的形成存在,或以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组成一
个较稳定的生态环境。

如“稻、蟹、蛙、田螺、鸭”立体生态链种植模式,“稻蛙蚓共作”模式。

3、高级模式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综合系统,在系统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并使用生物和农业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对农业产品的影响,最终使这个系统达到非常稳定的状态,并尽可能生产出我的产品。

此类模式构建较为复杂,主要见于科研院所和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