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食味水稻南粳9108是一种优质水稻品种,其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实现高产绿色栽培,保证产量的同时又能保持优质的口感,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的“五要点”。

一、地力及肥料管理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选择种植地时应该选择肥沃的土地,如果土地质量差,需要通过施肥来改善土壤质量。

在施肥时,应该根据土壤的类型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得到充分补给。

二、插秧密度南粳9108是一种适合机插的水稻品种,机插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并且节约人力。

在进行机插时,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肥力情况来确定插秧的密度,不能盲目地增加插秧数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插秧的密度,以确保每株水稻都能得到充分的生长空间。

三、水稻栽培管理水稻的生长需要水分的滋润,因此在整个生长期间都要保证水稻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更需要加强水分的管理,保证水稻的茁壮生长。

在病虫害发生的季节,要及时对水稻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

四、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上,需要注意及时排除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防止水稻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还要注意田间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水稻死亡或者生长不良。

在水稻拔节-抽穗期间要及时补充养分,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五、收获和储存在水稻成熟后,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避免因为收获不当而影响水稻的品质。

在储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储存环境的卫生和通风问题,避免发霉或者变质。

如果是商业种植,还要做好包装和运输工作,确保水稻的品质。

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的“五要点”涵盖了整个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遵守这五个要点,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和优质。

希望种植者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这些要点来进行种植,让大家都能吃到口感鲜美的水稻产品。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一、合理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

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污染。

在不同土地类型的水稻田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和地形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具体说来,应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水稻需求,采取分步施肥、减量施肥和控制施肥等方法,以实现适度施肥、增产增收和环保的目标。

二、浅耕深耕交替技术浅耕深耕交替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稻高产技术。

该技术将水稻田中的作物残体和农家肥料、有机肥等有机物质深入土壤中,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活性炭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与传统的深耕、平耕和浅耕技术相比,浅耕深耕交替技术可以减少耕作次数,降低机械损失和能耗,并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三、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优良水稻品种,如越优84、早稻52、吉林优1、超级稻等,已经通过气候适应性、抗病虫性、优质性、高产性等方面的研究改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

同时,高效栽培技术也在逐渐推广,如中稻早衰栽培技术、双季稻高产技术、直播水稻栽培技术等,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四、生态系统保护技术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技术。

在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方面,应引入种间轮作、套种、杂交等技术,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提高耕作方式的效益。

例如,在水稻田中可以引种蔬菜、水果、禽畜等,进行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能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应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结合实际实施上述技术,以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

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

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取无污染、无公害、环境友好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它注重减少或避免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提倡合理利用土壤和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的方式有很多,下面我将从土壤改良、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绿色耕作技术和科技创新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首先,土壤改良是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的基础。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调整土壤酸碱度,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有机物添加、翻耕和耕作层深度调整等。

有机物添加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墒和保肥能力。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成土性,促进土壤中氧气的交换和深层水分的储存。

而合理调整耕作层深度可以保证种子的良好萌发和根系更深入土壤,从而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

其次,有机肥料的使用是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不可或缺的一步。

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微生物转化产物的肥料,它不含化学合成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避免因过量使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物防治是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水稻病虫害,可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生态环境多样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式来增加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态陷阱、灯光诱捕和物理防护等技术来降低病虫害的侵入和扩散。

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还可以采用一些绿色耕作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

例如,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将稻田稻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

水稻机插直播和密植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农作物间的竞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栽培技术。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化学肥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节水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通过划分水分管理单元,进行精确灌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给予适量的水分供应,减少水的浪费;可以采用渠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三、合理栽培: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培,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良好的田园管理,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生育期,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水稻的播种期和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田间管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及时调整秧田和幼稚田的水位,保持适宜的水位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合理设置田坎和深翻田坎,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进行适时的田间翻、锄和松土等措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绿色稻“甬优1540”高产栽培技术

绿色稻“甬优1540”高产栽培技术

第16卷第10期 南方农业 2022年5月Vol.16 No.10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y 2022黄世铅.绿色稻“甬优1540”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22,16(10):31-33.绿色稻“甬优1540”高产栽培技术黄世铅(南平市建阳区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中心,福建南平 354200)摘 要甬优1540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在福建省得到大面积推广,2020—2021年甬优1540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作绿色晚稻试种,稻米品质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和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

通过分析甬优1540作绿色稻栽培产量、品质及特征特性,探讨甬优1540绿色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绿色稻;甬优1540;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福建省南平市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0.011近年来,福建省品牌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绿色食品发展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质量边界不断清晰,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健康、安全、优质食品及农产品的代名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

甬优1540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利用甬粳15A和F7540杂交培育的籼粳交偏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国审稻2015040、浙审稻2017014),2016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其因具有穗大粒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福建省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2-4]。

2020—2021年,南平市建阳区开展甬优1540绿色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稻米品质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和审核,达到绿色标准,现总结甬优1540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 产量表现甬优1540是南平市建阳区近年来主推的水稻新品种,常年种植面积约1万hm2。

2020年在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和书坊乡开展甬优1540绿色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5.8 hm2和6.2 hm2。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摘要】食味水稻南粳9108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采用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技术的五个关键要点。

首先是机插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机械插秧、密植、节水灌溉等;其次是育秧技术要点,如科学施肥、及时移栽等;接着是稻田土壤管理要点,包括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等;然后是水肥管理要点,要保持适宜的水肥比例,提高养分利用率;最后是病虫害综合管理要点,要加强预防和防治措施,保障产量和质量。

综合以上要点,可以全面提升食味水稻南粳9108的高产绿色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稻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育秧、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关键要点1. 引言1.1 食味水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五要点”食味水稻南粳9108是一种高产绿色水稻品种,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产量特点。

机插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方式,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在机插水稻栽培中,有五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点是选用适宜的品种。

南粳9108具有耐病性强、抗逆性好等优点,适合机插栽培。

第二要点是科学施肥。

在机插水稻栽培中,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科学施肥,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第三要点是合理浇水。

机插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合理浇水,避免水涝或干旱。

第四要点是及时除草。

除草是机插水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要及时除去杂草,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光热和养分。

第五要点是定期防治病虫害。

在机插水稻栽培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2. 正文2.1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一、选择适宜的品种:机插水稻栽培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南粳9108是一种适合机插栽培的优质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二、适时适量施肥:在机插水稻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水稻生长需要。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23 .2本 田施肥 应以有机肥为主 , . 化肥为辅。 如施 用化肥 ,
以“ 期适 宜 , 逆性强” 熟 抗 为原则 , 用经审定通 过的 , 选 具
有多抗性的高产 优质品种 。
22育 苗技 术 .
221 . 整地 作床 选择在环境质量符合标 准的背风 、向阳、 .
水源方便 、 地势高燥 、 排水 良好 的地块作 为苗床 地。规格为小
破胸 , 时间 2 — 6 4 2 小时 , 以芽长 1m 0 m左右为宜。播种前用稀 释 5 倍 的多抗霉素再浸泡 1 分钟 。 0 5 播种时将浸种后的药液均
匀喷于苗床 , 可提高防治水稻立枯病和恶苗病效 果。 223 ..播种 播种期在 4月 5 0日。采取人工播种或使用 ~2
31防治原则 以农 业防治 、 . 物理 防治 、 生态防 治 、 生物防 治为主 , 化学防治为辅 。通过选 用抗病品种 , 培育壮苗 , 精耕细 作等农业措施。利用灯光 、 颜色诱杀 、 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 机 理措施 。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态措施 。选用低毒生物农药 , 释放
1环 境 条件 选 择 .
1 叶期每 m2 . s 苗床喷洒 25g防立枯病 。人工拔出杂草 。 .c l
2 . 田 移 栽 3本
绿色食 品水稻生产 的首要条件是防止环境 中有害物质 的
污染 , 包括大气 、 土壤和灌溉水源的污染 。
2栽培技术措施 .
21品种 选择 .
2. . 1本田整地 整地 前清理好排灌 渠系 , 3 保证水 流畅通 , 建好方 条 田 ,池 田面 积 10 ~2 0 m 。秋 翻地深度 在 1 ~ 0 0 00 5 1c 也可进行旋耕 , 8m, 做到翻旋结合 , 旋两年翻一年 。 3月中 于 下旬进行 早耙地 , 整平耙细 , 平好垅沟 , 好池埂 , 打 旋耕地块 只 进行水整地 , 早放水 , 早泡田。 插秧前 4 天进行水整 地 , —5 做到 池内水高低不过寸 , 寸水不露泥 , 肥水不排出 , 单排单灌 。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方法分析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方法分析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2T02:21:05.15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0期作者:岑玉萍、罗荣群[导读] 水稻在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类作物,岑玉萍、罗荣群贵定县沿山镇农业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贵州贵定 551303摘要:水稻在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类作物,也是种植面积最广、种植数量最多的农作物。

所以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都在不断的改良,以提升水稻高产量、高质量的需求。

因此,必须要采取全新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来满足种植户水稻种植栽培中的各项需求,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对以往水稻栽培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弥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为农业的持续、全面、稳健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作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在我国,水稻一直是人民群众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粮食,其食用量极为庞大。

但是,若在种植栽培过程中没有合理运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将极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退化、病虫危害加剧等因素,导致水稻的栽培难以达成优质高产的目标,不仅会影响到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也会对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影响。

因此,必须要对水稻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大力应用及推广,从而确保其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成农户收入的增加,也为我国农业的稳定性、持续性、安全性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绿色水稻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1.1种子的选择在对种植的水稻种子予以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选取适合当地生长、抗逆性能高、丰产能力强、熟期适宜的优良品种。

除此以外,为了实现水稻种子发芽以及成活效率的提高,在正式播种以前,必须要针对水稻种子做好晒种以及相关药物浸泡等处理工作。

1.2适时播种在水稻播种的时间方面,必须要将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的气温状况作为依据,而做出更为合理的播种,例如:贵州为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较为宜人,因此,在播种的时间方面,基本在4月的上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突出优字。

突出优质品种特点,选用抗逆性好、分蘖力强、偏大穗,适宜大棚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中、晚熟品种,种子质量在二级以上,发芽率95%以上,纯度98%以上,播前进行发芽试验,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做种子。

二、抢前抓早,争夺积温。

事事项项都要突出一个早字,主要是早育苗、早插秧。

大棚早育苗。

一、二积温带4月初播种育苗,三、四积温带4月10—15日开始育苗,不育5月苗,千方百计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

插秧也要突出一个早字,插在丰产期,不插6月秧,插秧要做到边起秧、边插秧、浅插秧,提高标准,提高地温和水温,增加有效分蘖率,促进水稻根系良好发育。

三、合理施肥,促进发育。

做到农肥、生物肥结合,氮、磷、钾结合,底肥、追肥结合,底肥最好施鸡粪,但鸡粪要腐熟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亩施1000公斤为宜,施入均匀。

A级绿色食品水稻可以限量施些化肥,但AA级的不能施化肥,只能施入有机肥和生物肥。

追肥的原则少吃多餐,即追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穗肥目的是增加颖花数,防止退化,提高结实率;施粒肥目的是提高光合作用,防止稻株老化,提高千粒重。

四、洁水灌溉,科学用水。

绿色食品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绝对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在水层管理上总的原则是以浅为主,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达到活秆成熟。

具体灌水方法:移栽期花达水,返青后2—3厘米水层,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前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灌溉,提高有效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之后采取湿润灌溉,养根保叶,活秆成熟。

抽穗前排水晒一次田确保抽穗集中,提前抽穗。

如遇到障碍性冷害,在抽穗前10—15天,采取深水灌溉,保持水层15厘米,使水温高于气温,穗分化部分免受低温危害,安全度过低温期,这是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有效措施。

五、综合防治,抗灾丰收。

A级绿色食品水稻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除草和防病治虫;AA级绿色食品水稻不能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和防治病虫害,进行人工除草,可疏松土壤,增强通透性,地净苗清,促进根系发育,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生物和物理措施,搞好预测预报,一旦发生,立即防治。

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一、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稻米品质的优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归纳起来可分为遗传因素(品质)和非遗传因素(土壤、肥料、水分、农药等)两大类。

1、遗传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遗传因素是基因对品质优劣的控制,表现在不同的品种之间米质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的亲子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它对稻米品质起决定作用。

生产上需选用经过审定且生育期适宜、抗病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

2、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温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开花至成熟阶段的高温可显著缩短成熟天数,造成成熟后糙米充实不良,垩白大,胚透明度低,籽粒不饱满,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低,米粒无光泽。

成熟期的有效积温与米粒的透明度为负相关关系。

(2)成熟期的高温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成熟期的高温(30℃)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变幅可达5.6% ~ 16.5%,而较低的气温(1 7℃)则使蛋白质降低。

灌浆期的高水温(30℃)能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低水温(17℃)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温度对氨基酸的合成表现在高温使氨基酸的总含量降低,适宜温度为日温28℃,夜温21℃左右。

(3)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受温度的影响小,而直链淀粉中等含量或高含量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受温度的影响大,这些品种在高温和自然温度下是高直链淀粉含量,而在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会下降到中等,从而提高品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幅度更大。

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随平均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4)温度对大米的蒸煮食用也有明显的影响。

据研究,灌浆期间气温高,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

灌浆结实期间气候凉爽,则米饭香味较浓,反之则较淡。

优质水稻品种要求深泥田,前期气温较高(21℃-38℃),后期温度较低(15℃-28℃)。

3、光照强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优质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特别是在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则垩白米发生会增多。

但光照太强,温度相应提高,使成熟过程缩短,也会增大垩白率。

此外,光照强度过强和过弱都会降低蛋白质含量。

4、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各种肥料中,影响稻米品质最为突出的是氮肥。

生育中期控氮,可提高米质。

在抽穗期施用氮肥,不仅能降低垩白率,还可有效地提高蛋白质含量;齐穗期施氮,不仅可以推迟垩白出现的时间,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还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的幅度为8%-24%。

但是,研究表明,稻谷蛋白质含量过多的提高将导致稻谷产量的降低,因此,在生产上也不能单纯地追求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偏施氮肥。

此外,施肥还可以影响稻米的食味品质。

据研究,基肥不影响食味,但追肥有明显的影响;粒肥在啬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也使食味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和食味为负相关关系);穗肥不一定能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但能明显使米饭食味下降。

5、水分及土壤类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据研究,土壤水分减少,糙米中蛋白质含量增加,陆稻比水稻高出约30%;在糙米的无机成分中,磷、钾、镁、锰的含量均因水分下降而减少,下降最多是锰。

土壤质地对米饭食味的影响表现在冲积层土壤生产出来的稻米食味好,灰褐色土壤的壤土型所生产的稻米食味也较好。

6、一些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栽插密度对直链淀粉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密度降低,单穴营养面积变大,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少;抽穗后排水落干,能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含量;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随收获期的推迟而略有提高,尤其以抽穗后30天较20天这一阶段提高最显著。

收获期及收割方法与稻米品质有很大的关系,越接近成熟收割,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越低。

过早收获食味差,过迟收获因淀粉崩解值降低,稻谷因干燥或淋雨穗发等也导致食味差。

此外,过早或过迟还会增加裂纹米。

7、农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农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稻米卫生品质的影响。

卫生品质是指稻米不被农药、化学物品等污染的情况。

在生产过程中,防病灭虫喷洒的农药、田间除草使用的除草剂被水稻吸收进体内,收获后残留在米粒中。

如果农药施用量大,施用时期不合理,方法不当,就会对大米造成污染,农药残留量超过规定的标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优质中籼稻的保优高产配套技术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稻米的品质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即品种决定的,而且品种对产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生产实践表明,现有品种中,产量高的往往品质较差,而品质好的品种产量又较低,如杂交优质稻的产量潜力普遍较常规优质稻大,但二者的品质往往相反。

此外,品种不同,其抗病性、丰产性、适应性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选用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质水稻品种。

2、科学确定保优栽培方案稻米的品质是遗传和环境的统一,遗传是高产的基础,而环境又影响它的表现。

根据研究已经知道,气象因素、土壤质地、土壤水分、肥料、农药及栽培管理措施对稻米的品质和食味都有影响。

同一优质稻品种在不同的季节生产出来的粮米可能是不同的等级;不同的栽培密度会造成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不同的施氮水平会影响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土壤的优质稻品种由于种性不同而要求不同的栽培密度;同一优质稻品种,由于季节不同,要求的密度也不同;氮肥分配比例依品种的种性及季节变化。

因此,必须针对一个特定的优质稻品种,确定该品种的最佳保优栽培方案。

3、落实保优栽培措施根据优质稻的特性与栽培措施的关系,本着优质、高产、卫生的要求,应掌握如下一些共通的栽培措施。

(1)适期播种,匀播稀播,培育壮秧。

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是夺取优质稻高产的关键。

播种期安排要重点考虑抽穗扬花_灌浆_结实期的温度条件。

根据四川省各地实际,在确定播期时,盆南稻区要适时早播,于2月底3月上旬播种,盆西稻区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盆中(东)丘陵稻区于3月中、下旬播种,要使灌浆_结实期错过夏伏旱的高温天气,避免高温逼熟造成减产和品质低劣。

稀播匀播、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

壮秧的标准为:根旺而白,基部粗扁,苗健叶绿不披垂,秧龄适当,均匀整齐。

旱育壮秧和抛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因此,优质稻生产最好采用旱育秧和抛秧。

旱育秧的播种量以每平方米苗床播杂交稻芽谷180_200克育大苗。

优质常规稻每平方米苗床播45_50克(折算成干谷)。

播种时用精播器播种,使播种均匀,抛秧盘每孔1_2粒种谷。

此外,可用“旱育保姆”、“壮秧剂”等物资简化传统的旱育秧和抛秧的育秧程序,一次性实现床土消毒、调酸、化控和培肥,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

(2)适当稀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

水稻种植密度对稻米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在肥力保证的前提下,适当稀植,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单株营养面积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

具体做法上,旱育秧实行宽行窄株条栽,东西向为好,优质杂交稻比一般杂交稻每亩可少植500_1000窝,抛秧根据苗龄大小,亩抛1.5_1.8万窝;优质常规稻每亩基本苗10万_14万苗为宜。

对于株形紧凑、适于密植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密度。

(3)多施有机肥,控氮增磷钾肥。

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多施有机肥,控氮增磷钾肥。

中等肥力的田块,亩施纯氮8_10公斤,配施磷钾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绿肥20_30担或厩肥40_60担,过磷酸钙25公斤;分蘖肥亩施尿素8_10公斤,氯化钾6_8公斤,幼穗分化期及孕穗期看苗施肥;灌浆结实期用尿素进行根外追肥效果较好。

(4)科学排灌,后期重管。

水浆管理对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质稻生产前期的水浆管理旨在减少无效分蘖并减少主穗与分蘖穗之间的差距,为提高稻米的品质打下基础。

后期的灌排措施是要提高根系的活力,进而提高品质和产量,是整个水浆管理的重点。

因此,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后期旱育稀植的优质杂交稻宜适当晒田,不宜重晒,优质常规稻及抛栽的优质杂交稻宜够苗重晒,减少无效分蘖并增强稻株抗倒能力;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要浅水灌溉,不宜断水过早,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过早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综合防治病虫害。

优质稻生产一方面要尽量减少病虫对稻株和从谷粒的危害,以提高稻米的饱满度、精米率,减少垩白度,另一方面要减少农药用量,严格控制毒性高、残留期长的农药品种,保证稻米的卫生品质。

为此,防治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和综合防治策略(ipm),具体措施:一是要选用抗病良种;二是搞好田间肥水管理;三是搞好测报;四是科学选用农药并改进用药方法,改叶片喷雾为主为稻田农药深施或根区用药为主,叶片喷雾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