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2015

合集下载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简称“两壮两高”技术)是指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主攻壮秆大穗,最终实现高群体颖花量和高充实度而获得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

“两壮”即壮秧、壮秆,“两高”即高颖花量(亩有效穗数X每穗总粒数)高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

“两高”是高产栽培的最终目标,“两壮”是获得高颖花量和高充实度的基础和保障。

这是针对我省近年来大穗型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生产中较难做到穗数和穗型、大穗与充实的协调发展,品种高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现状,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在总结各地籼粳杂交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两壮两高”技术主要以壮秧为基础,以壮秆为主攻方向,在适宜群体基础上,通过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高颖花量,以粗壮茎秆为物质支撑获得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一、确定“两高”指标群体总颖花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所有谷粒数(包括实粒和空秕粒),每亩总颖花量由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

高充实度是指穗部颖花得到充分有效的充实,即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

当穗数不足时,增加穗数有明显增产作用;但穗数过多会带来群体过大,基部通风透光条件恶化,个体生长受到抑制,每穗总粒数下降,大田总颖花量反而减少。

有效穗在够苗期基本定型,也受之后群体质量导致的成穗率的影响;每穗总粒数取决于植株个体的健壮程度与抽穗前15天的天气状况。

结实率主要受抽穗期至抽穗后25 天期间的天气状况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影响,千粒重主要受抽穗前形成的谷壳大小、抽穗后的天气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因此水稻高产栽培,首先要明确种植品种目标产量的总颖花量和充实度指标。

如甬优12 亩产800 公斤,每亩总颖花量4300 万,每亩有效穗13 万,每穗总粒330 粒,结实率85% 以上,千粒重22.5 克。

生产中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性和目标产量,确定“两高”指标。

二、明确“两壮”作用和技术指标1. 壮秧的作用与指标壮秧的作用:个体健壮,发根力强,扎根返青快,抗逆力强;栽后起发快,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早够苗,分蘖的生长期长,有利于攻大穗;健壮秧苗第4 叶龄期开始增生的大维管束数多,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与茎秆大维管束数呈正相关;壮秧可以做到稀植,有利于优化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大穗形成。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
21
安全贮藏条件和方法
贮藏条件
稻谷贮藏应选择干燥、通风、阴凉的 仓库,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虫 害和霉变。
贮藏方法
采用散装或袋装贮藏,保持稻谷干燥 、清洁。对于长期贮藏的稻谷,应定 期进行翻动和通风,确保品质稳定。
2024/1/28
22
加工利用途径及产品开发
加工途径
稻谷可加工成大米、糙米、米粉、米糕等食品,也可用于酿造米酒、制作米醋 等。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 术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2Leabharlann 24/1/28• 引言 • 水稻生长发育特性 • 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病虫害防治与抗逆性管理 • 收获、贮藏与加工利用 • 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2
01
引言
2024/1/28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水稻产量
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
当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尚未在广大稻农中普及,许多农户仍
停留在传统栽培方法上,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品种选择不当
02
部分农户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过于追求高产而忽略了抗逆性、
品质等其他重要性状,导致生产风险增加。
施肥管理不科学
03
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平衡现象普遍,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
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响生长。
光照
水稻需要充足的光照,每天至 少需要10小时以上的日照。
水分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 持田间持水量在70%-90%之
间。
土壤
水稻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 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2024/1/28
8
品种特性与超高产栽培关系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指通过科学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

超级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基础、育秧、水田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首先是种植基础。

选择育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是超级稻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病虫害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品种。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密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最适合的密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

其次是育秧。

超级稻的育秧是通过合理的育秧管理,提高幼苗质量,为后续的稻田管理打下基础。

育秧时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充分的浸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同时还要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在育秧过程中还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水田管理是超级稻高产的关键。

其中包括田面管理、水管理、杂草控制等方面。

田面管理包括平整整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措施。

水管理主要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给水稻生长发育。

杂草控制要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通过翻耕、铲除和施药等手段,控制杂草的生长繁殖,减少对水稻生长的竞争。

施肥技术是超级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准确的施肥计划。

通常首要施肥要考虑氮肥,通过分几次追肥来满足不同生育期的需求。

同时还要合理施放磷肥和钾肥,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对病虫害防治要加强措施。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病虫害防治物品的喷洒,生物防治等。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1)旱育秧或稀播壮秧。

播种量一般为7.5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

(2)垄畦栽培。

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栽培密度为15~20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

一般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4~6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

生育后期保持田间湿润,使头季稻秆青叶绿黄熟。

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水,以满足再生稻的需水要求。

(5)精确施肥,重施促芽肥。

一般头季稻亩施纯N12~1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

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

头季稻收获前15~20天,亩施尿素20千克,收获后再追施尿素20千克,以促进腋芽萌发和再生苗生长。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及稻瘟病等。

适宜区域: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于在东北稻区、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推广。

其中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宜采用大、中棚塑料薄膜覆盖。

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

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南方稻区。

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长江中下游稻区。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闽北、长江中上游及西南等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区。

水稻栽培技术-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施肥
根据超级稻的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 案。一般要求施足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和发育。
灌溉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控制好灌溉时间和水量,以促进水稻的 生长和发育,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3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
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南方地区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适用于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在 南方地区,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对 环境的污染。
育苗
使用育苗盘或育苗床进行培育,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培育出健壮的秧 苗。
移植与田间管理
移植
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移植时间。一般要求秧龄在30~40 天,叶龄在3~4叶时进行移植。
田间管理
包括水分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田间管理要做到科学合理,及时发现 问题并解决。
施肥与灌溉
热带地区
在热带地区,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用于一年多熟制。由于热带地区气温较 高,因此需要加强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以确保超级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与其他水稻栽培技术的结合
精确定量播种技术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与精确定量播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实 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精确定量播种技术可以提高水 稻的发芽率和整齐度,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水稻栽培技术-超级稻无公害栽培 技术
contents
目录
•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概述 •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 •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前景与挑战
01
超级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概述
超级稻的定义与特点
超级稻是指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和产量潜力的水稻品种,通 常具有高秆、大穗、抗病、抗逆等特点。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n. hn t n lHy r c sac n v l me tC ne, h g h 1 1 5 RC C iaNai a b i RieRee rh a dDe eo o d p n e tr C a s a4 0 2 ,P ; n
2Agi h r eh ooyE tni e trf ogh nC u t Hu a 18 0 P 1 . r u ua Tc nl xeso C ne o L nsa ony nn4 6 0, RC c l g n ,
Ab t a t s r c :Th e s p rh b d rc o iain Gu n z a 3 / 8 e n w u e y r e c mbn t a gh n 6 S1 2 ,whc sb e y C ia N t n lHy r i i o 1 ih wa rd b hn ai a o bd i
ZHANG Qi -ma ’ YANG u - in , o, Ch n xa PENG u — in XI Sh n xa g , ANG n - ig , He g t n
NIG n jn, U D -u Z AN o g j D NG Xa -i’ N We -u S e rn, H G H n -i , E io l n n
tc q s e hniue
龙山县是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第 三期 目标攻关 5个 核 心示 范 区之 一 『2 l 。按 照 国家 杂 交 水 稻 工 程 _ 】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的 统 一 部 署 ,0 9年 龙 山县 华 塘 街 20
道 办 事 处 螺 蛳 滩 村 8组 进 行 了百 亩 片 攻 关 示 范 , 示 范 面 积 92 3h z示 范 组 合 两 优 1 2 , 均 单 .1 m , 8平 1

山地水稻无公害超高产栽培技术

山地水稻无公害超高产栽培技术

壮秧是实施无公害 超高产栽培的前提条件。山
裳 秋 8:l n4yom 平 , : L1a-- p g @hcc 9 oon 8 收 日:640  ̄ 日:678 稿期0一 回期 —— 修 期0一一 2 一; 2 003 001
. …

话 =O 3 22 5 (7 3 62 7 )
维普资讯
作 物杂 志
Cos rp
山 0 ' ≤ 无_ _ _ 0 誊 糠 l 稻 客 害 l 高 _ 栽 1 娥 ' l 超 产 嚣 巍
潘 日鸿
摘 要
张孝辉
谢秋 平
针 对 炎 陵Biblioteka 山地 稻 作 区 实际情 况 , 生 从
铬 、 、 、 等 重金 属 污 染 问题 ; 市 生活 垃 圾等 , 镉 铅 砷 城
无公害水稻生产 , 要求选择空气 、 灌溉水 、 土壤 等环境质量指标符合 《 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 件》 N S — 0 2 的稻作区建立生产基地。炎陵 ( Y 16 20 ) 1 县 境 内, 无大中型工矿企业 , 稻作区土壤不存在汞 、
3 培 育壮秧
_ 技 广 心45 南 陵 推 中 ,20 炎 县 10
2 2 可选 品种 .
符合 国 家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 公 害 食 品 大 米 》 无
( Y l5—2 0 ) N 5l o 2 的要 求 。
1 建 立 生产 基 地
1 1 基 地选 择 .
根据 多年种植 表现 , 陵山地无 公害超 高产栽 培 炎 的品种 选择 : 早稻 以株两优 0 、 76 湘早籼 3 号 2T优 0 、 1 等为 宜 ; 一季稻 、 晚稻 以两 优 培九 、 两优 慈 四 、 培 准两 优 57毗 明 8 、 5 、 2、 6毗 8 金优 27和毗 4 1 1 4 等为宜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全球分布
目前,水稻已广泛分布于 全球各大洲,包括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和北美洲。
主要产区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国、越南、泰国 等国家是全球主要的水稻 产区。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萌发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 种皮,形成幼苗。
营养生长期
幼苗经过分蘖、拔节等过 程,形成健壮的植株,积 累养分。
THANKS.
丰富等特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02
原理
光照与温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光照强度
温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 过弱或过强的光照都不利于水稻生长 。
适宜的温度范围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 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水稻 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光照时间
每天的光照时间对水稻的生长周期和 产量有重要影响,长日照有利于水稻 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03
实践
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 选用高产、优质、抗 病虫、适应性广的水 稻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 标准,保证发芽率和 纯度。
注意品种的熟期选择 ,确保能在当地安全 抽穗和成熟。
培育壮秧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秧田 。
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特性 和当地气候确定播种期。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具有环保、持效长 等优点。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和安 全间隔期。
综合防治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和预测预报,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润保温育秧,视秧龄长短确
定播种量并精细播种,加强肥
水管理,培育适龄壮秧
稻田耕作
免耕: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施底肥,等水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翻耕: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翻耕、耙细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后保留浅 水栽秧;亦可按一定规格(1.5米左右)开厢抱沟垄作
Transplanting machine—make holes in zero-till field

选择适宜育秧方式

旱育秧---塑料软盘或无盘旱育秧 地膜育秧 温室(两段)育秧 ,尤其是超长龄秧苗
合理稀植,定量控苗

适时、适龄早栽,防止坐蔸 合理稀植:1.0 –1.5万穴/亩,每穴1粒或2粒苗 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培,改善田间通透条件 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70%)
适宜区域
平坝、丘陵区一季中稻 汕优63种植区域
德香4103
泰优99
生育期比汕优63长1天,大穗型,米质较好,产量高
生育期比Ⅱ优838长3天,大穗型,产量高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Ⅱ优498
川优727 川农优498
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大穗型,抗倒性较强,产量高
生育期比冈优725短1天,穗型偏大,抗性强,国标二级优米 生育期比冈优725长1天,穗型大,抗性较强,产量较高 生育期与冈优725相当,穗型大,抗性较强,产量高
适宜区域
平坝、丘陵区一季中稻 汕优63种植区域 汕优63种植区域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内香2550
生育期比汕优63长4天,穗型偏大,产量较高,国标二级优米
我省平坝、丘陵区
主导品种(四川省,2011)
品种名称
宜香3724 川江优527
特征特性
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穗型偏大,国标三级优米 生育期比汕优63长1天,大穗型,产量高,国标三级优米
改革种植方式
三角形种植
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和空间资源,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既有利于单株 的生长,又有利于群体的发展,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矛盾,充分发挥杂交 水稻的高产潜力
采用该技术的移栽密度视品种特性、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而定,
移栽规格为30cm×30cm-50cm×50cm,一般以40cm×40cm为佳,行间错窝每窝三 角形栽3苗
15
10
5
0
良种
栽培技术
防灾技术
生态治理
单项技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
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

轻简栽培与高产栽培
农村劳动力现状 土地流转 技术到位率
主导品种(四川省,2009)
品种名称
宜香3728 冈优527 B优827 川香稻6号 宜香527 Ⅱ优498 川香9838
特征特性
生育期比汕优63长3天,大穗型,国标二级优米 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大穗型,抗性强,产量高 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大穗型,抗性强,米质较好,产量高 生育期比汕优63长5天,分蘖力较强,中等穗型,米质较好 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大穗型,产量高 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大穗型,抗倒性强,产量高 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穗型偏大,抗性强,产量高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水稻超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与粮食安全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面积刚性降低,提高单产是唯一途径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高产尤为重要 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
品种与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良种+良法+环境+生产投入
栽培技术与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我省平坝、丘陵区
蓉18优188
水稻超高产关键技术
设计超高产目标,建立合理群体及产量结构

品种特性—穗大粒多(重穗型)、植株高大、茎粗抗倒、根系发达等 区域环境特点 群体结构 基本苗、最高苗、叶面积、成穗率 产量结构 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2. 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的冬闲田及菜-稻和部分油稻、麦-稻两季田
品种选择
在SRI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 量有明显的差异。超高产强化栽 培适宜选择的品种应是分蘖力较
强、穗型偏大、抗倒伏能力较强
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
培育适龄壮秧
采用(塑料软盘)旱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


间隙灌溉方式,即一次灌水2-3cm,让其自然落干(厢沟半沟水)后再灌一次,
如此反复,以养根保叶促灌浆。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培育高质量群体,增强稻株抵抗能力 合理播种期,避开一些病、虫的侵害 合理栽植和晒田,改善田间通透条件 合理轮作,减轻病、虫危害
3. 技术先进性
将国外引进的以小苗为主的SRI进行再研究,提出适合四川种植制度的杂交中稻 小、中、大苗配套的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突破了国外引进的SRI与四川稻田种植 制度的矛盾,拓宽了技术适用范围
创新性的三角形栽植方式,实现了群体结构优化、穗数与粒数协调发展和扩
“库”增“源” ,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2005年已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结论:该研究发展了SRI, 具有重要创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30-40cm
10-12cm
30-40cm
►和
To transplant young seedling with 3-4 leaves

正方形种植:
行、窝距相等呈正方形栽培,可以改善田 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单株生长
规范化栽插
合理平衡施肥

施肥种类:以有机肥+化肥或施用有机复合肥的效果最佳,有机肥比例占总施 肥量的30%左右
早施、巧施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 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增施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可分促花肥(Ⅱ 期)和保花肥(Ⅵ期)两次施用。看苗施用

补施粒肥,延缓早衰—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2+0.5kg/ 亩。

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 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

在农药的选择上,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 杂草的防除—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即每亩用丁苄100-120g或其它除 草剂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防治杂草
四川稻作技术
移栽—主导(2000万亩) 抛秧—主导(1000万亩) 机插秧—30万亩左右,发展较快
高产目标及产量结构
类 型
单产水平 (公斤/亩) >750 650-750
有效穗数 (万/亩) 15-18 12-16
实粒数 (粒/穗) 160-180 150-180
结实率 (%) >85% >80%
千粒重(克)
超高产 高 产
28-30 28-30

土壤耕作与土壤改良
少耕 精耕细作 免耕
土壤改良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按亩施纯氮5-7kg、五氧化二磷5kg, 氧化钾10kg,优质农家粪800~1000kg

分蘖肥:在移栽后5-25天内分2-3次追施 穗肥:在晒田复水后(穗分化Ⅱ期)施用 粒肥:抽穗后5-10天亩施尿素2-3kg
节水高效灌溉
无水层栽秧,浅水返青 前期(分蘖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分蘖;够苗晒田(全田总苗数达每亩 15~18万) 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浅水(2cm左右)灌溉促大穗 后期(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
看苗施用
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我国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十分紧缺,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农业用水量大,但浪费惊人
水稻对水分的敏感期
返青、幼穗分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前期
水稻灌溉方式

淹水灌溉

湿润好气灌溉
开厢(1.5米左右)垄作,加厚活土层,做好排水沟。以利于水分管理,增
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防止坐蔸,促进根系生


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当全田总苗数达到预定有效穗数(15-18万/亩)时排 水晒田,如长势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应在达到预定有效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 晒田;晒田轻重视田间长势而定,长势旺应重晒,长势一般则轻晒 生育中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拔节) 时,采取浅水(厢面1-2cm)灌溉,切忌干旱,以促大穗 生育后期(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进入水稻籽粒灌浆结实期,采取干湿交替
优良品种

产量高


品质优
抗性强(病、逆境、倒伏) 适应性广 生育期适中
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栽培技术:耕作制度、育秧技术、栽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技术、
水分管理、除草等

作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高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
35
33.8
34.1
30
贡献率(%)
25
20
17.9 14.2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轮作等
稻田保护性耕作
精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播种期与秧龄---适期早播(延长营养生长期、安排最佳抽穗期);适当控制秧
龄(30天,5-6叶),超长秧龄(40天以上)最好实行两段育秧,培育多蘖壮秧
或超多蘖壮秧

精量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播种量6-10kg/亩 应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壮秧剂等),促蘖控长 精细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