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杂交水稻高产、 超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香型水稻新品种武优6 号高产栽培技术

香型水稻新品种武优6 号高产栽培技术

香型水稻新品种武优6 号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钟光跃于小军钟露平等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2期摘要:武优6号是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香型不育系武香A与高产恢复系华恢016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描述了武优6号特征特性,在区域试验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机械化栽培技术,总结出了武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水稻;武优6号;栽培技术武优6号是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香型不育系武香A与高产恢复系华恢016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80021。

现今西南地区水稻栽培是以人工栽秧为主,机械栽插为辅,高产是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永恒课题,为了尽快在贵州省内推广武优6号,本文描述了武优6号的特征特性,在区域试验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机械化栽培技术,总结出了武优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供推广及技术人员参考。

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

全生育期为154.4d,比对照F优498迟熟0.3d。

株高123.6cm,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

分蘖力中等,每667m2有效穗数14.1万穗。

穗型较大,穗实粒数188.3粒,结实率77.1%,千粒重32.7g。

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9%,精米率69.8%,整精米率45.2%,垩白粒率47%,垩白度11.4%,粒长7.6mm,长宽比3.2,胶稠度35mm,直链淀粉含量21.5%,碱消值5.0级,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79.5分,优于对照F优498(77.3分)。

2016年经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病级5级(中感MS)。

2015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鉴定:耐冷性为较弱。

隆两优华占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隆两优华占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隆两优华占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杨海峰来源:《湖南农业》 2019年第1期隆两优华占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的籼型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于201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15014),通过长江中下游区域审定(国审稻2015026),2017年被原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

2016年在湖南省各地做再生稻种植示范,生育期适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抗高温耐低温能力强、米质优,是一个优良的再生稻品种。

1.培育壮秧隆两优华占作再生稻栽培播种期宜早不宜迟,一般湘南、湘中在3月下旬播种,湘北、湘西3月中下旬播种,保证在8月15日前收割头季稻。

特别注意机插秧由于缓青期长,播种相应提早3~5天。

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手插秧1公斤,抛秧1.5公斤,机插秧1.75公斤。

一定要催芽播种,严禁直播。

根据不同移栽方法进行育秧,温光条件好的区域采用水育秧,湘西及其他高海拔区域采用旱育秧,薄膜覆盖;机插秧、抛秧最好采用育秧工厂育秧。

2.再生稻头季管理①移栽方式。

再生稻最好采取人工移栽或抛秧,有条件的区域可机插。

②隆两优华占人工移栽密度20厘米×27厘米,每667平方米插6万~8万苗,抛秧每667平方米1.5万~1.8万蔸,机插1.5万蔸,每蔸3~4苗。

再生稻靠插不靠发,应保证插(抛)足基本苗。

③合理施肥。

再生稻头季收割前要叶青子黄,保证稻茬再生,要控制氮肥的用量,更重要的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一般中等肥力的水平田块头季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8~20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1.2,重底肥,早追肥,晒田复水后追施钾肥。

④科学管水。

再生稻大田不宜长期灌深水,同时也不宜重晒田,重晒田后容易出现早衰,不利再生。

封行前以湿润灌溉为主,仅追肥、施药时上浅水,自然落水露田;封行后轻晒田,苗够时第1次晒田,晒到田埂边开坼;追施促芽肥后第2次晒田,晒到脚踩不陷为宜;孕穗期灌浅水,干干湿湿灌浆。

两系杂交中稻中两优018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中两优018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摘要中两优018是由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熟期适宜的中籼新组合,2019年通过湖南省审定。

本文介绍了中两优018组合及其父母本亲本特征特性,结合近年来在湖南岳阳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其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中两优018;特征特性;高产;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24-0013-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两系杂交中稻中两优018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刘德辉1赵兴明2刘玉龙2*李剑波2,3蒋建为2,3李云胜2(1永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永州425100;2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00;3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湖南岳阳414000)中两优018是2019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190018)的高产、稳产、熟期适宜的中籼新组合,由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

该组合在湖南省作中熟中稻栽培,生育期128d ,较对照Y 两优1号短2.1d ,适宜长江中下游作中熟中稻种植。

为了更好地推广该组合,笔者对该组合特征特性及亲本特征特性进行了细致观察。

同时,依据近3年在湖南岳阳县和郴州北湖区的小面积试制情况,对该组合制种技术进行有效探索,认为湘南丘陵区是该组合制种较适合的地区。

2017年在湖南岳阳县麻塘镇试制533m 2,平均产量1972.5kg/hm 2;2018年在湖南岳阳筻口镇制种1000m 2,平均产量2107.5kg/hm 2;2019年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试制2hm 2,平均产量3120kg/hm 2。

1特征特性1.1品种特征特性中两优018组合株高128.0cm ,叶姿直立,叶下禾,后期落色好,株叶型较紧凑,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分蘖力较强,有效穗数260万穗/hm 2,中大穗型,每穗总粒数184.8粒,千粒重中等(24.8g ),结实率高。

广泰优天弘丝苗在龙川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广泰优天弘丝苗在龙川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广泰优天弘丝苗在龙川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22-10-24T07:53:30.26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0期作者:邹彬[导读] 广泰优天弘丝苗是近几年培育出的新的杂交水稻品种,并且已经进行推广种植邹彬广东省龙川县农业良种推广站广东龙川 517300摘要:广泰优天弘丝苗是近几年培育出的新的杂交水稻品种,并且已经进行推广种植。

本文以龙川县广泰优天弘丝苗水稻栽培为例,阐述了该品种水稻如何实现高产栽培,希望为以后在该水稻种植方面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杂交水稻;广泰优天弘丝苗;种植表现;栽培技术1引言“广泰优天弘丝苗”是用不育系“广泰A”与自育的优质恢复系“天弘丝苗”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弱感光新组合。

于201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龙川县农业良种推广站2019年引进该品种,并分别在多个乡镇进行小区试验,此后进一步扩大该品种的连片示范推广,取得试验示范成功,并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在龙川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连续三年被龙川县农业农村局列入龙川县水稻主导品种,农业专家一致认为可继续大面积推广。

2主要特征特性2.1主要农艺性状广泰优天弘丝苗2020-2022年在龙川县各乡镇大田种植的表现为:全生育期晚造123-125d,株高106.8cm,穗长24.3cm,每hm效穗264万,84.8%的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203.4粒和24g,适中的株型,中强的分蘖力,深绿的叶色,发育茂盛,剑叶长、挺直,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茎秆粗硬,抗倒伏能力强,抽穗整齐,穗长粒多,米饭香软滑,非常适合在我县晚造种植。

2.2产量表现广泰优天弘丝苗2019年引进在龙川县引种试种,测产平均产量8035.5 kg/hm,2020年,在龙川县推广种植测产,平均产量为8465kg/hm,比对照广8优2168增产6.2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21年继续推广种植测产,产量的平均值达到8725.5 kg/hm,比起对照广8优2168增产效果明显,高达8.6%的增产率。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品种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品种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品种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林作龙【摘要】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甬优9号于2009-2010年在福建省闽侯县种植,表现感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稻曲病较轻、产量高等特性。

栽培上要掌握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当增施肥料、科学管水和防治病虫害,才能充分发挥其超高产特性。

%Yongyou9, a new rice cuhivar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was introduced to Minghou County in 2009 and 2010. The results of a two-year tria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rice performed photoperiodic-response, thick and strong stems, fertilizer-tolerance, lodging-resistance, high resistance to rice false smut and high-yielding. In order to ensure high yiel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Yongyou9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timely planting, rational close planting, high levels of fertilization, strengthening water management and timely insect & disease control.【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杂交水稻;甬优9号;新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林作龙【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祥谦镇农业服务中心,3501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甬优9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宁波种子有限公司以粳型不育系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杂交稻。

杂交水稻特优918在容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特优918在容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特优918是广西瀚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龙特甫A ×R918(CR ×R98)配组育成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为了了解特优918的生长特性,探索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2014年、2015年容县连续2年引种试验,该品种表现出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抗性好、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特点,适合在容县早造大面积推广应用。

1种植表现1.1产量2014年早造特优918在容县松山镇兰圹村、十里镇甘旺村各试种0.6hm 2。

其中,松山兰圹试点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到8.56t/hm 2,较对照特优63增产3.5%;十里甘旺村试点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8.67t/hm 2,较对照增产3.8%。

2015年早造扩大试种,黎村镇太平村连片种植6hm 2,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8.85t/hm 2,较对照特优63增产4.2%;松山镇兰圹试区连片种植5hm 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8.66t/hm 2,较对照特优63增产3.5%;十里镇甘旺村试区连片种植5.2hm 2,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8.58t/hm 2,较对照特优63增产3.2%,其增产点比例达到100%。

在2年引种示范中,特优918表现高产稳产,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

1.2生育期2014年早造松山镇兰圹村、十里镇甘旺村试区同时安排3月5日播种,3月30日抛秧。

松山镇兰圹试区于7月10日收割,生育期127d ;十里镇甘旺试区于7月9日成熟收割,生育期126d ,2个试点生育期平均126.5d 。

2015年黎村镇太平村、松山镇兰圹村、十里镇甘旺村各试区同时安排3月6日播种,黎村镇太平试区在7月10日成熟收割,生育期126d ;松山试区于7月11日成熟收割,生育期127d ;十里甘旺试区于7月10日成熟收割,生育期126d 。

3个试区平均生育期126.3d 。

特优918在2年引种示范中生育期比较稳定。

1.3主要农艺性状株型适中,株高117.5cm 左右,分蘖力较强,叶片浓绿,剑叶长直;谷粒椭圆形,谷粒长度8.3mm ,长宽比2.7;有效穗数252万穗/hm 2,穗长23.5cm ,每穗总粒数152.3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9.5g 左右。

C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

C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

C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胡太政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8期摘要自袁隆平院士研发出杂交水稻以来,使水稻栽培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C两优华占作为一种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云南、重庆、四川、陕西等省份得到了广泛种植,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当地的水稻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全国进一步推广C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将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区合作桥乡王家湾村作为栽培示范地点,对C两优化占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C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这也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C两优华占是在C8158×华占的基础上经过组配而成,其属于籼型两系杂交超级稻,于2013年通过了国审。

在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得到了广泛种植,而在我们湖南的武陵山区,现在才开始引种试种,实验和示范,通过对C两优华占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产量,实现武陵山区的增产增收,进而为当地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合作桥乡王家湾村种粮大户黄世军在本人的推荐下,于2017年开始引种进行试种。

C两优华占表现出分蘖力强、抗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

2018年扩大实验面积,同样表现出性状稳定等特性,平均亩产在620公斤以上。

2019年,王家湾村的种大户黄世军在本人的指导下,连片示范160亩C两优华占这个品种,目前已全部收割完毕,今年的平均产量675公斤,高出前几年的平均产量,部分丘块亩产超过了750公斤。

因此我认为,该品种在我们当地种植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1 旱育秧技术1.1 苗床准备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20亩,苗床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通气性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旱地或菜园。

播种前七天左右按1.8米开厢,厢面宽为1.3米,厢沟宽为0.5米,在厢面进行翻挖,厢面整平整细后,按每平方米的苗床均匀撒施45%的氯化钾型复合肥0.15公斤,然后又将厢面进行翻挖,再整平整细后泼施透腐熟的清淡粪水待用。

甬优7850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7850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年份株高/cm 有效穗/(万穗·hm -2)穗长/cm 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2018118.8195.020.1266.885.825.32019120.0181.523.0324.593.021.72020119.5174.020.9270.293.323.7平均119.4183.521.3287.290.723.6表1甬优7850水稻的经济性状年份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d20185月24日6月19日8月27日9月1日10月27日15620195月22日6月18日8月26日8月30日10月24日15520205月21日6月18日8月25日8月29日10月24日156表2甬优7850水稻的生育期摘要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于2018—2020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试种示范,品种优势明显,表现为高产稳产、田间抗病性强、抗倒性好、熟期早、结实率高、穗大粒多、米质好。

本文介绍了甬优7850水稻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甬优785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5-0019-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5.0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甬优7850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谢锂波李海波韩娟英沈一诺张恺(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浙江余姚315400)甬优7850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型杂交水稻品种,201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5011)。

2017年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70065)。

2018年引入余姚市试种,经过3年品种试种示范,表现为田间抗病性强、抗倒性好、丰产性好、熟期早、结实率高、穗大粒多、米质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②水分控制 湿润秧田秧盘育秧实行旱管,降低湿度; 抛栽前头天取出秧盘放在避雨处。水田湿 润育秧从播种至一叶心期保持厢沟有水, 厢面湿润; 2-3 叶期正常天气水上厢 1-2 厘 米,寒潮天气灌水护苗(以不淹心为度), 寒潮过后慢慢排水; 3 叶以后厢面保持 2-3 厘米浅水层,高温天气适当加深水层。
云阳县农委
杨传祥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育秧是水稻超高产栽培
的重要环节,培育多蘖 壮秧是夺取超高产的基 础。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1.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力强的 杂交水稻品种如重庆市品种审定委 员会推荐的主导品种:Q优6号、Ⅱ 优21、辐优802、为天九号、D优 527等。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7.育秧田间管理 1)防治烂种、死苗 烂种原因:一是种子质量问题,种子成熟 不良,贮藏过程中受潮发霉等。二是浸种 时换水不勤,种子中毒。三是催芽时温度 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 防止方法:一是搞好种子贮藏。二是把好 种子质量关。三是把好浸种、催芽温度关。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死苗原因:一是温差过大引起的青枯死苗。 二是病菌侵害引起的黄枯死苗。 防治方法:一是应保温育秧,防止高温或温 差过大死苗。 二是搞好药剂防治:施用壮秧剂;用 600倍液 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碱性土壤施用硫磺粉 调酸;一叶一心时至 3 叶一心期喷洒 15% 立枯 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三是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湿润灌溉。
2.适期播种
1)确定水稻播种期的原则 一是气候条件,二是品种
特性,三是前后茬的关系。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播种过早,达不到水稻发芽、生长 的条件,容易出现烂种、死苗。播 种过迟,水稻不能躲避后期不利天 气影响。重庆低海拔地区为了躲避 高温伏旱对抽穗扬花的影响,高海 拔地区为了躲避低温阴雨对抽穗扬 花的影响。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2)适宜播期: 一般连续三日平均气度稳定通过 12℃时开始播种湿润秧田育秧;连 续三日平均气度稳定通过10℃时开 始播种旱地育秧。 海拔350-600米地区:3月10-20日 海拔600米以上地区:3月下旬。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3、水稻育秧期间的气候特点及主要 问题 气温偏低,寒潮频繁。 烂种。 烂秧死苗。 稻瘟病(苗瘟)、恶苗病。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5.育秧苗床地选择 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 肥沃、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熟旱 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苗床,每栽 1 亩冬水田需净苗床面积抛秧 8-10 平 方米、旱育秧 12-14 平方米、湿润育 秧22-28平方米。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6. 水稻育秧方式选择 地膜湿润常规育秧。 地膜湿润塑盘育抛秧。 地膜湿润无盘定踞育抛秧。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③施肥 二叶一心期每亩苗床用清水粪 500 公斤加尿素 2.5-3.0 公斤施 短奶肥,移栽前 5-7 天撒施尿素 2.5公斤作送嫁肥。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2)水稻抛秧育苗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三.是播种可用定距播种器或撒播两种方 法,撒播实行以厢按盘定种均匀播撒; 盖种用的细土不能含有壮秧剂,塑料秧 盘面上多余泥土要清除干净,以免串根。 四 . 是大力提倡盖双膜 , 即盘上平铺一层 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增强保温效果。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第一床管理 ① 控制温度 播种至出苗前盖严地膜,膜内温度 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控制在 25 ℃左右,二叶期温度控制在 20 ℃ 左右,并开始揭膜炼苗,遇低温寒 潮应覆盖地膜保温。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②水分控制 旱育秧出苗前保持苗床土湿润,出苗后至 2.5 叶期控水降湿防病。苗床土干发白或早、 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在 早、晚揭膜灌足水。 旱育无盘抛秧扯秧前一天下午苗床需浇足一 次透水,以利根部带有“吸湿泥球”便于秧 立苗。扯秧时,一般要一株或两株秧苗作一 蔸拨起。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2)水稻抛秧育苗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二.是施用壮秧剂: 盘育抛秧用肥沃疏松干壤土50-60公斤或 肥沃稀泥糊 2挑,加入抛秧专用水稻多功能 壮秧剂1公斤,充分拌和后装盘; 无盘旱育抛秧用1公斤旱育秧专用壮秧剂 与 1 公斤尿素、 5-6 公斤过钙(或复混肥 22.5公斤)和20公斤过筛土拌匀后,均匀撒 在欠细整平后的苗床面上。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6. 水稻育秧方式选择 旱育秧。 塑盘旱育抛秧。 无盘定踞旱育抛秧。 无纺布育秧。 温室两段育秧。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1)水稻旱育秧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一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 二是播种前秧地应灌足底水,保证发 苗整齐。 三是施用壮秧剂:苗床欠细整平后, 将1公斤旱育秧专用壮秧剂加1公斤尿 素、5-6公斤过钙(或复混肥2-2.5公 斤)和20公斤过筛土拌匀后,均匀撒 在苗床面上。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1)水稻旱育秧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四 . 是施用敌克松药剂防治好立枯 病。水稻播种后,盖土前,每平方 米秧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 兑成 600 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 五.是秧地应疏松、平整,播种后 盖土应均匀,厚度0.5-1厘米。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2 )水稻抛秧育苗应注意的技术 问题: 一 . 是盘育抛秧每亩移栽大田要 备 35-40 个规格为 60 ㎝× 33 ㎝、 561 孔 / 盘的秧盘;无盘抛秧准 备废旧透气塑料编织袋 20 个左 右。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4. 播前种子处理 每亩稻田备杂交稻种子 1 ㎏— 1.25 ㎏,常规稻种子2㎏。 播前种子处理:晒种 - 选种 - 消毒 浸种-催芽至“粉嘴谷”。 防治水稻恶苗病用 25% 施保克乳油 2000-3000倍药液浸种1-2天。
第一节 培育多蘖壮秧

4. 播前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 温度,高温“破胸”(粉嘴谷), 适温催壮芽。即催芽开始至“破胸” 期间谷温掌握在38—40℃。“破胸” 后谷温控制在25—30℃。催芽期间 种子保持湿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