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超高产栽培全程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北方水稻是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主要用于工厂稻、细粮稻和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混种。

由于气候条件独特,适宜种植北方水稻,但它也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求低温、早熟、早入职,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种植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产量,以及追求高产高质的栽培技术。

水稻作物的高产今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青藏高原,由于高海拔、冷干旱、高纬度等条件不利,种植水稻,如何提高产量,提高质量,保证高效率,难度比普通水稻种植高得多。

1.水稻品种选择优化为了改善水稻在藏区限制条件下生长,首先要根据针对藏区的旱涝、温度低、土壤干旱、气候干旱等条件,科学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比如乌海21、昭乌等水稻品种,适宜灰沙地和盐碱地的种植,耐旱性良好,秋收早,籽粒坚实,抗病性强。

另外,乔木和夏布纳等品种也可以选择,它们生长的抗旱性比其他品种更强,但要求熟度较高,收成质量较差。

2.精准施肥基于气候条件,有必要实施精准施肥。

为了增加杂肥,可以采用堆肥或机械施肥,而磷施用以土壤磷素含量调节为准,多数时候添加少量磷施用即可。

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种植者还可以考虑添加复合肥料,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而且可以促进稻苗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对气候空气的抗性,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新型耕作以前在旱作区,应用小耕深松保护土壤结构,可促使水稻成熟,大大提高产量。

然而,又转而使用大耕深松技术。

精耕细作,不但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碱性土壤,合理细分土层,更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夏季水稻的耕作,可以合理提高土壤内水分量,维持耕地水分完整,改善水稻的结籽及形态特征,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4.营养调控冬稻衔接夏稻,水稻花后过渡期栽培较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周期,促使更多的地藻蘑菇,以及出籽较早。

此外,适当补充养分有助于沉淀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它可以提高水稻的营养含量,从而改善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5.水肥管理藏区水稻有着与其他地区地稻有所不同的水分状况,由于植被环境较差,有必要实施适当的外源性水管理,以保持充足的水分,优化应用内源性水源,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加快成熟速度,提高产量和品质。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北方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之一,由于北方气候条件和土壤种类与南方有较大差异,因此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就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对北方水稻种植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选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北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北方水稻高产栽培的首要问题。

在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一般为早熟型适冷抗倒伏品种,如杂交稻品种和优质晚籼稻。

这些品种生长期短、适应性强、抗逆能力高,更适合北方地区的种植。

二、土壤改良北方地区的土壤普遍偏酸,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应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必要时进行石灰化处理,将土壤的酸性降低到适宜的范围。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土壤容易板结,导致通气性差,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耙土整地,疏松土壤。

三、科学施肥北方地区一般采用秋季和春季追肥的施肥模式,以追求高产。

在秋季追肥时,应注重提高土壤氮素和钾元素的含量,这有利于水稻的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而春季追肥应以增加磷、钾含量为主,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四、科学灌溉北方地区水稻种植户一般使用灌溉的方式来保障水稻生长需要,但在灌溉过程中应避免过量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板结、根系窒息等问题。

科学的灌溉方式应该是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天气情况来进行,尽量避免积水和水分不足的情况出现。

五、防治病虫害北方地区水稻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针对这些病虫害应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一般可以采用无公害农药、生物防治、合理的轮作制度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效保障水稻的生长和高产。

六、适时播种北方地区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播种时间。

适时的播种可以使水稻生长季节充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七、科学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应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同时要及时排水,保持陆地适度湿润,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寒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已经逐渐被引入了中国北方的农村。

与南方不同,北方的土壤酸性大,水稻的生长环境也与南方明显不同。

因此,在北方种植水稻需要特别注意土壤调理、水分管理、浇水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北方种植水稻的关键技术,以期在北方地区高产水稻。

1. 土壤调理北方的土壤酸性大,因此需要进行度酸处理。

度酸的最佳时期是在秋季耕种后,需要在水分充足的时候进行。

度酸处理的方法是将熟石灰或苏打灰均匀撒在水稻的生长地域内,然后进行耕作和翻土。

此外,北方地区的土壤贫瘠,需要添加肥料和有机物质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肥料应用方面,首先要确定土壤的肥力水平,然后按照科学的肥料配方进行施肥。

在有机物质底肥方面,建议采用腐熟好的农家肥。

2. 品种选择北方地区的水稻品种种类相对较少,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耕作管理等条件来选择。

通常情况下,北方地区适合栽培早熟、耐寒、抗逆的水稻品种。

3. 水分管理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干燥,水分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寒地水稻的生长来说,幼苗期和早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时期,因为这个阶段水分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受阻。

幼苗期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分蘖期和早孕期要适当加大浇水量,保持水分充足。

4. 施肥技术北方地区因为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种植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因为在北方,一般情况下,生长季节比较短,气温较低,水田面积少等因素限制了寒地水稻的增产。

因此,在选择施肥技术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期间进行不同的施肥方式。

在亩上播种达到150-200公斤的鸡屎或山羊等动物性肥料和20-50公斤的硫磺酸铵。

在娃娃穗期,采用喷洒方式进行追肥。

如果发现叶子变黄,可以在基肥中添加一些生物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并在后期及时添加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

5. 病虫害防治北方的寒地水田病虫害较为严重,必须加强防治。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北方地区优质水稻本田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优质水稻本田生产关键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优质水稻本田生产关键技术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种植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北方地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措施。

本文将探讨北方地区优质水稻本田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希望对广大种植户和农业生产者有所启发。

一、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选择适宜北方地区生长环境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大,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种植户需要选择适宜北方地区生长环境的水稻品种,如丰收996、京优605等。

这些品种对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能好,产量高,品质优秀,是北方地区水稻生产的首选品种。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北方地区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因此在种植水稻时需要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期需要进行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施肥措施。

基肥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一般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要成分,并根据水稻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追肥,叶面喷施则是在水稻生长期的关键时期进行微量元素的补给。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使水稻具有更好的品质和口感。

三、科学灌溉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因此科学灌溉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

在北方地区,一般采用灌溉和雨露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灌溉。

对于稻田中的水分管理,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浇水。

在种植初期和拔节期,保持适度的水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在抽穗成熟期,要适度减少浇水,防止水稻倒伏和病害的发生。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水分资源的浪费,是北方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病虫害的滋生,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般来说,病虫害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清理杂草、轮作、合理施肥等措施。

在病虫害发生时,要及时喷施农药,并注意选择对水稻、人体和环境无害的农药。

稻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

稻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

稻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稻谷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稻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更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总结稻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要点。

一、科学选种良种是保证稻谷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

选用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强以及高产稳产特点的良种,能够提高产量和稳定农作物的品质。

而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对不同地区进行综合评估和筛选,从而选定合适的良种。

二、合理施肥稻谷生长发育期需求丰富的养分,合理施肥是实现稻谷高产的前提。

在施肥实践中,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求和经济考虑,精确掌握氮、磷、钾的投入比例,同时结合补充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保肥保氮能力。

三、科学田间管理稻谷高产高效的栽培离不开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

及时深耕、冬种春收、细作整地等是保证稻谷正常生长的基础措施。

在整个生育期,要合理安排田间水田间水位,控制好灌溉水量,避免水浸过深或缺水情况,同时及时清除杂草,保证稻谷光合作用的进行。

定期病虫害防治,科学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手段,保持稻谷的健康生产。

四、精确的田间操作在田间操作中,要遵循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操作规程。

稻谷的密植与合理株行间距的选择,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适时合理地进行追肥和打蔗等操作,保证稻谷的正常生长和均衡发育。

五、适宜的收割时机稻谷的收割时机对于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稻谷的收割应在稻穗成熟度达到80%以上时进行。

及时收割可以保证稻谷的品质,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后续病虫害的发生。

结语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稻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注重科学栽培和合理管理。

合理的施肥、科学的田间操作以及适宜的收割时机都是稻谷高产高效的关键要素。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技术措施,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管理技巧

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管理技巧

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管理技巧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具有适宜的水稻种植条件,但由于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差异,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管理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和挑战性。

下面将介绍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管理技巧,以帮助农民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土壤改良北方地区大部分是黄土地区,土壤通透性较差,容易出现土壤板结、水分滞留等问题。

为了改良土壤条件,农民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包括翻耕、施用有机肥料和覆盖物等。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和透气性,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速度,提高土壤温度。

2.合理选择品种3.合理施肥水稻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北方地区的土壤普遍缺乏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因此农民需要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在水稻栽培前施入一定量的基肥,并在生长期间进行追肥。

基肥通常选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追肥的方式可以采用叶面喷施或根部施肥。

4.合理用水水稻是耐水作物,但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多,影响根系通气和养分吸收。

北方地区夏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因此农民要合理用水。

可以采用浅水栽培、中干中涝的方法,及时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5.防治病虫害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注意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一般采用水旱轮作制度,需要农民定期进行田间管理。

包括杂草防控、病虫害监测、水田排水等。

农民还需要定期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之,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管理技巧包括土壤改良、合理选择品种、合理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害和注意田间管理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农民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北方地区,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就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适宜品种选择:北方水稻种植应选择适应北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农艺性状好、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期合理的品种。

二、良好的土壤准备:北方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所以在种植前要充分翻耕土壤,深耕保墒。

根据土壤质地和养分情况进行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三、合理的密植和抽穗:北方水稻适合密植栽培,株行距通常为18-20厘米。

合理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并避免杂草生长,提高产量。

在抽穗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茎数,保证充足的肥料供应和光合作用,避免抽穗过于密集,影响稻谷的灌浆和粒重。

四、合理灌溉管理:北方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控制灌水量。

在播种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后期要适度控制灌水,以确保稻谷的品质和产量。

五、科学施肥:北方水稻的施肥需求量较大,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在苗期要加强底肥的施用,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要及时追肥,避免营养不足导致产量降低。

六、病虫害防治:北方水稻主要的病虫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褐飞虱等。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病虫害的侵害。

七、合理田间管理:北方水稻生长期间要进行适时的培土松土,保持土壤肥沃;要适时除草,控制杂草的生长;要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合理的栽培措施,包括适宜品种选择、良好的土壤准备、合理的密植和抽穗、合理灌溉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合理田间管理等。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北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Zaipeijishu
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郭才
一、整地 创造优越的土壤环境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 为大田科 学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必须在认识土壤特点的基础上,采取适宜耕 作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整地的要求。 1、翻耕法 翻地、 耙地 (包括旱耙、 水耙)、 平地是常规的耕 作方法。 这种耕作法, 耕层较深, 但存在漏耕、 土块破碎程度 差、 田面平整难度大等现象; 耕翻的好处是, 可以把麦根和杂 草、 杂稻种籽翻到下边, 有利于充分疏松土壤, 减轻病虫草害和 杂稻现象。 2、免少耕法 主要是旋耕法,可使耕整地作业程序大为简化, 整地质量好,便于田间管理,省工、省时、省水,降低作业成本。 在旋 耕前,可以将底肥均匀撒施到全田,边施边旋耕,通过机械作业,将 肥料搅拌到土壤耕层里,做到全层施肥。 高产优质无公害稻田,施 用有机肥料多,耕翻整地时结合施用基肥,常采用的耕作方法是旋 耕,这样既可以将有机肥料均匀翻入土中,达到土肥相融,又达到 田面平整的要求,最后上水耱田验平,使田面平整。 二、播种与苗床管理 1.播前种子处理 稻种经过冬天低温贮藏的休眠阶段后,次年育秧播种前,要进 行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整齐度和减少种皮带菌。 (1)晒种 播前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加快吸水速度,增进 酶的活性,增强种子活力,具有促进提早萌发和提高发芽势和发芽 率的作用。 一般播前晒种 1-2 天即可。 (2)精选种子 充实饱满的种子是培育壮秧的物质基础,因此, 选用粒饱、 粒重和大小整齐的种子是培育叶蘖同伸壮秧的一项有 效措施,一般采用机械或盐水选种。 (3)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可以控制水稻某些通过种子传染的病 虫害,如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条纹叶枯病等。 2.浸种催芽 (1)浸种 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促进种子顺利发芽。吸足水分 的外部特征是谷壳透明, 可见腹白和胚。 为防止和控制条纹叶枯 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浸种时需加入适当的药剂,具体为:5 公斤种子加使百克 2 毫升 + 浸种灵 2 毫升 + 必林 2 毫升 + 水 10 公斤。 稻谷浸种时间长短与水温关系最为密切,浸种时外界气温低, 浸种时间要长些,如 5 月上旬约 60 小时左右;反之气温高,如 5 月 下旬,浸种时间缩短为 50 小时左右即可。 一般浸种与种子消毒结 合在一起进行。 (2) 催芽 催芽是为了减少或避免田间发芽时的水分不足、天 气影响,缩短出苗时间,可防止烂种烂芽提高成秧率。 催芽长 1/3 粒谷,根长半粒谷,单季中、晚稻或肥床旱育秧稻谷破胸露白最佳。 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催芽的关键是掌握高温破胸、适温催 芽、低温晾芽。 3.苗床准备 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住地近、有水源、能排水、好管理 的平川地,按水稻种植面积的 2%计算,1 hm2 需 200 m2 苗床,营养土 选用 30%草炭土、60%当地无药害的优质土、10%腐熟农家肥,混合 拌好备用,1 m2 苗床用营养土 10 kg。 秋做床,平整床面,松翻床土 15~20 cm,床土通气、透水、增温。 4.培育壮苗 秧盘育苗时,把用水稻壮秧剂(15 kg/ 袋)配制的营养土撒放在 秧盘里,用平板刮匀、刮平,去除多余细土,用播种器适量播种。 播种 后覆 0.5~0.7 cm 厚营养土,用微喷浇透水,待苗床没有积水时,每 40 m2 苗床用 1 支丁扑乳油灭草剂封闭灭草[2]。 秧苗一叶期控制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秧苗 1 叶期,控制温度在 25~32 ℃;秧苗 2 叶期,控制温度在 25~28 ℃。1 m2 苗床喷施 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0.25~0.30 g,稀释浓度以 3 g / kg 为宜,控制秧苗徒长,增强秧苗分蘖;秧苗 3 叶 期,控制温度在 20~25 ℃,开始通风炼苗。在离地 面 60 cm 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不可直接地 面放风,地面放风风口处秧苗长势差),随时看管 好苗床的干湿度和棚内温度,防止秧苗青枯病、立 枯病的发生,发现病情应及时喷施立枯灵等农药 进行防治。5 月 10 日(插秧前 5~6 d)大棚秧苗进 行大通风,秧苗移栽前补氮,施尿素 50 g /m2,要 求撒施均匀一致,施肥后浇 1 次透水,以防尿素颗 粒烧苗。5 月 13 日撤去大棚膜进行移栽前露天通 风炼苗,秧苗喷施 1 次氧化乐果,以防止移栽后秧 苗潜叶蝇发生。秧苗移栽当天,起苗前苗床施入 100 g /m2 磷酸二铵做移栽送嫁肥,此肥不可早 施,过早施用会产生肥害。
5 垄作沟灌
5.1 插秧田垄作技术 水稻秧苗插秧 2 d 后,待插秧田里泥浆半定
浆时,保持秧田水深 3~4 cm,在插秧田行间进行 人工踩水沟,此技术必须代水踩沟,每人每次两脚 差开踩两条水沟,以水鞋脚印“一印挨一印”慢速 前移,踩沟深度 8~10 cm。要求所踩沟深要一致, 沟中间无隔,达到顺畅通水目的。通过以上踩沟技 术操作,插秧田即形成“秧苗行成垄、行间变水沟” 的垄型水田。以上技术彻底改变了水稻田“淹水灌 溉模式”为“垄作沟灌”模式。(机械化做垄,可于插 秧前代水做垄,垄上插秧效果更好。)此种模式的应 用,使秧苗根部能充分吸水,保障了秧苗生长用 水,可控制垄上含水量在 70%~80%,使垄上田土 透气,土有活力,从而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实现长 根、壮秧、促分蘖,使秧苗分蘖早生快发,低节位分 蘖,早分蘖多分蘖,增强有效分蘖棵数,促进水稻 秆强秆壮不倒伏,利于形成大穗。 5.2 插秧田沟灌技术
9 收获与加工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达到 90%的籽粒黄熟即 可进行收割。收割时捆小捆,10 捆一堆,摆人字架 进行风干,6~7 d 翻转 1 次稻捆,再晾 6~7 d,当 水稻籽粒含水量降到 15%~16%时即可进行脱粒。 为了保障大米加工过程中米粒整洁,不出惊纹粒。 需做到以下几点:(1)水稻成熟后,霜冻前进行适 时收割。(2)收割后的水稻,晾晒 10~14 d,时间 不可太长,籽粒含水量不许低于 15%。(3)脱粒 后的水稻不能在阳光晾晒下进行降水,应隔光风 干降水。(4)加工后的大米要隔光、低温、通风、防 潮保存。
剂与尿素混拌施用,施尿素 5 kg/667 m2 。7 月 15~ 20 日,即水稻抽穗前 18 d,幼穗长 1.0~1.5 cm,倒 二叶长出 2~4 cm 时,施尿素 2.5 kg/667 m2、硫酸 钾 5 kg /667 m2 做穗肥,以满足水稻幼穗生长,达 到壮秆、攻大穗目的。粒肥的施用可提高叶片含氮 量,提高水稻光合同化能力,延长叶片功能和维持 根系活力,使水稻活秆成熟,不早衰,籽粒饱满。为 保障水稻米质,减少大米中的含氮成分,粒肥应在 水稻齐穗后 14 d(即水稻定浆期)施用。8 月 25 日 前后,施尿素 1.5 kg 667 m2 或结合喷施磷酸二 氢钾 100 kg /667 m2+尿素 250 kg /667 m2,叶面 喷施 2 次。
秋做床,平整床面,去除床面杂草及多年野 生草根,床面施入一定量的农家肥和稻壳、碎稻 草等,松翻床土 15~20 cm,使苗床有肥力,床土 通气、透水、增温。育苗大棚四周设排水沟,床面 积雪大时扣大棚前要清除床面的积雪。3 月 8~ 10 日,哈尔滨地区(地区一次标注,下同)水稻育 苗大棚扣膜,提高棚内床土化冻深度,增加棚内 床土温度。
选择米粒透明有光泽,垩白米率少,米粒整齐 碎米少,食味适口性好,市场畅销的三级以上优质 米品种。
收稿日期:2008- 03- 04 作者简介:高荣(1945- ),男,农艺师。 联系电话:0451- 53889075
- 54 -
2 苗床地的选用及管理
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住地近、有水源、 能排水、好管理的平川地,按水田种植面积的 2 / 100 计算,1 hm2 水田需 200 m2 苗床地面积。营养 土选用 30%草炭土、60%当地无药害的优质土、 10%的腐熟农家肥,三合一混合拌好备用。1 m2 苗 床用营养土 10 kg,按此数乘以育苗面积计算营 养土用量。
7 施肥
水稻高产栽培提倡增施农家肥,施优质腐熟 农家肥 1 000 kg /667 m2。水田基础用肥(底肥), 施尿素 7.5~10.0 kg /667 m2、磷酸二铵 7.5~10.0 kg /667 m2、硫酸钾 5 kg /667 m2,在旋耕整地前 施入水田,通过旋耕搅拌,达到全层施肥。水稻插秧 后 3~7 d。结合水田灭草,把丁草胺、一克净等灭草
8 病虫害防治
7 月 5~10 日、7 月 15~20 日对水稻田喷施 2 次灭虫农药防治二化螟,如阿维菌素、杀虫双、杀 虫单、锐劲特等。水稻稻瘟病萌发期在病发期的前 14 d,低温多雨,连续几天大雾天,多年稻田地,栽 培密度大,不透风,氮肥用量过大等因素都易引发 稻瘟病的发生。防治办法:(1)选育优质良种,培 育壮秧,降低栽培密度,浅水管理。(2)药物防治。 可采取先防后治的原则,前期防治叶瘟、中后期防 治穗颈瘟、粒瘟。使用药剂为三环唑、富士一号、稻 瘟灵、使百克、施保克、米鲜胺等。分别于 7 月 15 日、7 月 25 日、8 月 5 日前后,在水稻抽穗前后, (扬花期可在下午 3 时后),根据病情轻重,对水稻 进行适时喷施。
4 宽窄行定量浅栽
5 月 15 日前后,平均气温在 12.5 ℃时即可 进行水稻钵体培育大苗移栽。移栽时秧苗素质要 求:苗龄 45 d,秧苗墩实矮壮,富有弹性,株高 15~ 18 cm,主茎基宽 0.6~0.7 cm,平均主蘖苗 4 棵 / 株以上,根系发达,无病害,经过露天 72 h 以上大 通风炼好的健壮秧苗。
1 选种标准
1.1 生育期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能
全部成熟的中晚熟品种。 1.2 特征特性
选择株高 90~110 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 病性强,不早衰,活秆成熟,大穗型且适合本地区种 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如黑龙江:松粳 9,吉林:吉粳 88,辽宁:辽星 1 号,宁夏:宁粳 40 等。 1.3 米质达标程度要求
6 月 25 日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此时已进入
- 55 -
应用技术
高 荣等 北方水稻超高产栽培全程技术总结
水稻分蘖高峰期,秧苗可进行够苗控蘖烤田,由于 采用“育大苗”栽培技术和宽窄行浅栽、垄作沟灌 技术,大秧苗表现为蘖多苗壮,此时早期分蘖的有 效大苗已进入幼穗分化期,营养分配向穗部转移。 抑制分蘖继续增长,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可以靠 水稻生育转换自身调节来限制,无需重烤田,烤田 的目的只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 根系生长,因而,只需烤至田不陷脚程度即可,做 到苗体不受伤,生长活力强。
中图分类号:S 511.0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 6737(2008)02- 0054- 03
北方稻作区温度偏低,≥10 ℃的活动积温有 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使北方水 稻生长很难获得高产。为了弥补光热源不足的气 候条件,经过阿城区阿新水稻研究所几年来对北 方水稻种植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北方水 稻超高产种植先进技术,与常规种植对照,可增产 稻谷 20%~30%以上。现从水稻选种、苗床选用、育 种、插栽、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全过 程详细介绍此项技术,为北方稻区水稻超高产种 植提供借鉴和参考。
3 钵体稀播早育
3.1 浸种催芽 3 月 20 日水稻选种,晒种 2 d,以增强种子发
芽活力。3 月 22 日水稻浸种,采用 1∶1.1 比重盐水 漂种,清除不饱满的大半仁种子。再用清水洗净种 子上的盐分,用提前 7 d 晾晒好的清水加浸种药 (施保克、使百克、米鲜胺等)剂浸种 72~96 h,待 水稻种子吸水量是种子重量的 1 /4 时进行催芽。 催芽前先用清水洗去种子表面的药液,再用温水 对种子增温,使种子平均温度在 25~28 ℃时装 袋。温室催芽,温度控制在 25~28 ℃,催芽时间
插秧选用宽窄行尺寸、定量、浅栽。行株距 (50+33)cm×16 cm,15 穴 /m2,2 株 /穴,插秧 1 万 穴 /667 m2,保苗(主蘖苗)8 万~10 万棵 /667 m2。 插秧要求水田一定要耕细耙平,平整作业后田面 沉淀 24~48 h,水深 1~2 cm,均匀一致。移栽采用 拉线法,定好行距尺寸,按线摆栽,摆栽时不可深 插,做到“浅插、插齐、插直、插匀”。
钵体育苗时,把营养土撒放在钵盘上,用平板 刮匀、刮平,去除多余细土,对钵体土面压坑,用配 套精量播种器在钵体土坑内播种,每孔播一粒芽 种,播种后上覆 0.5~0.7 cm 营养土,把钵盘在苗 床上按顺序摆排好,用小孔径水喷头对钵体苗床 浇透水,待床面没有积水时,在每 40 m2 苗床上上 覆一袋“丁扑合剂灭草剂”混合土。为保持床面湿 润、不干裂,苗床上铺一层薄膜保湿,苗床与薄膜 间撒放适量粗秸秆作隔熟层,防止高温时薄膜烫 伤秧苗。当苗床种芽 90%出土进入立针期,及时 撤膜,撤膜后必浇 1 次透水,以后发现苗床有干土 部位或湿度不够,应马上浇水,一定要保持床土相 对含水量在 70%~80%,干湿度适合,确保一次性 出全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3.3 苗期管理技术
秧苗移栽后 10 d 内,插秧田水位保持在垄顶 面以上 1~2 cm 的水层。保障秧苗返青扎根用水 (秧苗扎根之前不可缺水)。秧苗移栽 10 d 后,此 时秧苗已返青扎根,苗根已有在田土里吸收水和 养份的能力,可进行循环性、周期性灌水,6~8 d 灌 1 次饱和水,待田间沟内接近无水时,再灌下一 次饱和水。水田施肥、除草、除虫、防病等项目可在 每次灌水后就进行。
6 井水灌溉增温措施
井灌水温度不足 14 ℃时,对水稻秧苗的生 长限制约束很大,能严重降低水稻产量,所以,应 设法提高井灌水进水田时的水温。可采取以下具 体措施:(1)在井水出水口处修建一个 300 m2 的 晾水池,池深 50 cm,可存水 100~150 m3,水池中 设 2 道可单向流动的隔水墙,使水在池中按单向 流动转向出水口,这样可使井水在池中晾晒增温。 (2)每个水田池子应间隔 6~8 m,设 2~3 个进水 口,各进水口轮流向池中灌水。(3)采用单池灌水 法,不可一次灌多个池子,也不可以几个池子串 灌。实践证明,井水灌溉通过以上技术改进,可提 高水温4~5 ℃,增收水稻 100 kg /667 m2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