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总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1概论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1.3分析化学中的量和单位2误差与数据处理2.1误差的基本概念(平均值;中位值;准确度;精密度;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2.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2.3显著性检验(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显著差异的方法-F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总体平均值间显著差异的方法-t检验法;异常值检验方法-Q检验法、Grubbs检验法、Dixon检验法)2.4回归分析法2.5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6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3.1沉淀分离法3.1.1溶度积原理3.1.2氢氧化物沉淀与pH值的关系3.1.3利用无机共沉淀剂分离的方法;利用有机共沉淀剂分离的方法3.2液-液萃取分离法3.2.1萃取过程的本质3.2.2分配比;萃取百分率;分离系数3.2.3重要的萃取体系3.2.4萃取分离操作3.3离子交换分离法3.3.1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3.3.2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力的规律3.3.3离子交换平衡分配系数及分离因数3.3.4动态法离子交换分离操作4重量分析法4.1沉淀形成的过程4.2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4.4沉淀条件的选择4.5应用均匀沉淀法和有机沉淀法的优缺点4.6 重量分析计算中的换算因素5滴定分析法5.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5.2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5.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滴定度5.4滴定分析法的计算5.4.1滴定剂与被滴物质间的计量关系(化学计量点)5.4.2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5.4.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直接配制法;标定法)5.4.4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5.5酸碱滴定法5.5.1酸碱离解平衡(酸碱反应质子理论;平衡常数)5.5.2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5.5.3酸碱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缓冲范围;选用缓冲溶液的原则)5.5.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5.5.4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滴定误差5.6络合滴定法5.6.1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络合物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的分布)5.6.2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络合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系数5.6.3氨羧络合剂EDTA络合物的特点5.6.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滴定误差;酸度的控制)5.6.5络合滴定的方式(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5.7氧化还原滴定法5.7.1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反应)5.7.2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前的预氧化或预还原)5.7.3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氧化还原平衡,得失电子相等原则)5.7.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5.8沉淀滴定法5.8.1银量法滴定曲线5.8.2按不同指示剂和滴定方式分类的银量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 5.9吸光光度法5.9.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溶液对光吸收与颜色的关系;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和吸光度的测量)5.9.2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桑德尔灵敏度S)5.9.3 影响吸光光度法准确度的因素(仪器测量误差、对比尔定律的偏离)5.9.4显色反应(络合反应;离子缔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成盐反应;催化显色反应;消色反应)5.9.5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扰物质的及其消除)5.9.6重要的显色剂(无机显色剂;有机显色剂)5.9.7多元络合物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异配位体络合物;离子缔合络合物;胶束增溶络合物)5.9.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微量组分的测定;差示光度;光度滴定;络合物组成测定;摩尔吸光系数测定)6 原子吸收光谱法6.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6.2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结构6.3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廊(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6.4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朗伯定律)6.5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6.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效应(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6.7背景校正方法(用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连续光源校正;赛曼效应校正)6.8测定条件的选择(分析线;狭缝宽度;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原子化条件;进样量)6.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6.10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检出限7原子发射光谱法7.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激发电位;共振线)7.2 原子能级与能级图(光谱项;电子跃迁选择原则)7.3 原子谱线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统计权重;跃迁几率;激发电位;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7.4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自吸现象;自蚀现象;共振变宽)7.5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基本结构的三部件及其作用:7.5.1激发光源(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容火花;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炬(ICP)) 7.5.2分光系统(棱镜;光栅)7.5.3检测器(感光板;光电倍增管或电荷耦合器件(CCD))7.6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摄谱仪;光电直读光谱仪)7.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7.7.1 定性分析(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铁谱比较法)7.7.2 定量分析(校正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摄谱法;光电直读法))7.8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7.8.1 定量分析的关系式7.8.2 内标法(内标元素与分析线对的选择)7.9 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与校正(背景的来源及扣除;离峰校正法;等效浓度法) 7.10 ICP-AES仪器的主要装置及分析性能7.1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检出限8 电位分析法8.1 能斯特方程式8.2 电极的组成及作用:8.2.1 pH玻璃电极8.2.2 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8.2.3 指示电极(惰性金属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8.3 直接电位法8.3.1 pH的电位法测定8.3.2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或浓度)(标准曲线法;一次标准加入法;连续标准加入法)8.4 电位滴定法8.4.1 测定原理、滴定装置及滴定曲线8.4.2 终点确定方法(E-V曲线法;ΔE/ΔV-V曲线法;Δ2E/ΔV 2-V曲线法)8.4.3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8.4.4 自动电位滴定仪原理9 电解与库仑分析9.1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9.1.1 电解装置与电解过程9.1.2 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关系9.1.3 过电压与分解电压关系9.2 电重量分析法与电解分离9.2.1 恒电流电重量分析法9.2.2 控制阴极电位电重量分析法(电解时间的控制)9.3 库仑分析法9.3.1 基本原理(法拉第第一定律;法拉第第二定律)9.3.2 装置与过程9.3.3 库仑计(氢氧库仑计;库仑式库仑计;电子积分库仑计) 9.4 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9.4.1 库仑滴定的特点9.4.2 库仑滴定的应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分散体系1.基本量(1)物质的量浓度C(2)物质的量分数或摩尔分数X(3)质量摩尔浓度b注:b的数值不随温度变化溶剂是水的稀溶液,b<0.1mol/kg,b与c数值近似相等2.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浓度)有关):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具有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的性质(1)蒸气压:(即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①与物质本性有关②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大多数固体的蒸气压很小蒸气压下降:△p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近似的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种类无关)(2)沸点沸点升高(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b△TbKb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3)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凝固点下降(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f△TfKf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4)溶液的渗透压(为了保持渗透平衡而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称为溶液的渗透压)R为气体常量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当水溶液很稀时,则有:注: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就可计算所测定的溶质的摩尔质量)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质量作用定律和速率方程(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①对于一般的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非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注: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级数与反应式中反应物计量数之和相等时,该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重点复习

分析化学复习纲要第三章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本章重点: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和二者之间的关系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办法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5.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6.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的目的和方法7.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检验)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相对误差4)真值5)偏差6)平均偏差7)相对平均偏差8)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9)相对标准偏差10)中位值 11)准确度 12)精密度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N(μ,σ2)呈现对称性、单峰性和有界性三个特征。
2)标准正态分布N(0,1)也成为u分布, u=(x-μ)/σ。
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标准正态分布的区间概率可以查u分布表。
三、对有限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初步方法:1)总体和样本的概念2)t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区别和联系3)描述测定值集中趋势(平均值和中位值)和分散性(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极差)的有关计算4)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的含义,真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5)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判断差异是由系统误差还是由随机误差所引起)和方法(t检验-准确度检验,F检验-精密度检验)6)可疑值的取舍(区分可疑值是由随机误差引起还是由过失所引起)和方法(Q检验和格鲁布斯检验)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按“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规则合理保留各步计算中的有效数字位数。
2)分析数据计算时,对数据要先修约再计算。
3)加减法运算,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即绝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为依据来修约,然后再计算。
乘除法运算时,以有效数字最少的(即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为依据来修约,然后再计算。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2)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辅助方法)3)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4)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第四、五章酸碱滴定法本章重点:1. 质子条件的书写2. 分布分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根据质子平衡式进行数学处理)4. 缓冲溶液pH的计算和配制5.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及选择指示剂的原则6.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包括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终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7. 各种酸、碱准确滴定和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判断条件。
化学基础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O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没有改变)02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不含中子相等关系:原子量领子数+中子数在原子时有:电子数=质子数=核内电荷数= 原子序数03原子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2、分子(构成除稀有气体外的其它气体、有机物、水)01定义: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改变)02分子结构: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应用于分子用什么来描述)03分子的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
(应用于解释日常中的某些现象)04分子的写法:某种物质的分子符号就用其化学式表示。
例如: 3 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3、离子(构成酸、碱、盐及其它化合物)01定义:当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的微粒称离子。
02性质: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即: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离子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b、离子能导电c、离子中有:质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数质子数趣子数4、原子、分子、离子的联系分子01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原子分离02物质的描述:a、物持由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b、物质由离子构成(NaCI由Na+和CI —构成)c、物质由元素组成(MgO由Mg元素和0元素构成)分子的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
二、元素——组成物质的宏观单位。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a、用拉丁字母表示b、元素含义:仁表示该元素的符号2°表示一个该原子(P)3°表示该物质(Fe)三、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和用途物质俗称性质用途S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 固体)用物制烟雾弹C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质。
期末考-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分析化学简介一、分析化学的定义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按测定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第二章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根据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分为有: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滴定误差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试剂误差: 不纯操作误差: 滴定管读数误差、颜色观察二、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δ表示 误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RE %表示x δμ=-%100%100%x RE δμμμ-=⨯=⨯三、精密度和偏差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练习: 用甲醛法测定某铵盐试样中氮的含量,五次测定的结果如下:20.43%,20.61%,20.33%,20.78%,20.50%。
计算平均值、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1. 有效数字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2. 在0~9中,只有0既是有效数字,又是无效数字3.单位变换不影响有效数字位数4.pH ,pM ,pK ,lgC ,lgK 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整数部分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pH = 11.20 → [H+]= 6.3×10-12[mol/L] 两位(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1、“四舍六入五成双,五后有数就进一,五后没数要留双”0.32554 → 0.3255 0.36236 → 0.3624 10.2150 → 10.22150.65 → 150.6 75.5 → 76 16.0851 →16.092有效数字计算规则(1)加减法:当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它们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依据。
分析化学考试提纲

第10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掌握: 处理简单的酸碱平衡(质子平衡);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及识别、 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的强度等);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及分布系数的概念和计算; 各种类型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的最简式(记忆公式)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三种常见指示 剂的变色范围;
各种类型酸碱滴定可行性和分步滴定的判据(判别 式及根据判别式得出合理结论:能准确滴定到第几 步,形成几个突越); 滴定突跃范围和滴定四个阶段的溶液pH计算(主要 掌握一元酸碱的计算)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哪一句话?) HCl标准溶液和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溶剂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含义与计算 (lgKMY的计算公 配位滴定化学计量点的计算(记忆公式); 配位滴定中单一离子滴定酸度的选择(最高酸度
和水解酸度的计算);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直接滴定和回滴法的
指示原理) 影响滴定突越的因素; 铝等离子的测定(回滴法测定的理由及计算)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掌握: 三种银量法(名称、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 范围)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按填空记,重点掌握同 离子效应);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按填空记,注意理解); 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换算因数(记公式);
提出问题: P180 思考题4
见作业答案
第8章 电位法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
分析化学总复习纲要

《分析化学》总复习纲要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一、1、误差分类1)定义:又分系统中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
特征:单项重现性,与分析人员操作无关。
来源:方法、仪器、试剂、主观习惯。
2)、偶然误差定义:由分析过程中某种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特征:大小、方向不定;在分析过程中随机发生的,与分析人员操作粗细有关。
2衡量尺度:误差 受系统误差影响。
3、精密度:多侧平行测定值的相互接近程度。
1)受偶然误差影响2)意义:表示分析数据可靠程度,衡量分析人员操作熟练程度。
4、精密度和准确度之间的关系: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好,准确度高的要求精密度也要好。
二、 有关有效数字要掌握的内容:1、 什么叫有效数字?2、 有效数字位数如何确定?特别注意对数位数确定。
3、 有效数字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如何?4、 分析结果的习惯表达方法。
三、 滴定分析概论1、 基准物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 标准溶液有几种配制方法?过程如何?标准溶液浓度标定如何计算?3、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C 、滴定度T 、 特定组合单元浓度T 与C 关系: aA + bB = cC + dDA -标准物B -被测物 则 T B/A =b/aC A .M B .10-3 4、 分析结果计算:滴定物与被测物之间的物量关系。
第二章 酸碱滴定一、 酸碱溶液的分布系数表示及应用对于H n A 弱酸溶液,有n+1种型体共存,任一种型体H n-x A x-的分布系数为:CKa Ka Ka H Ka H H Ka ka Ka n n nxn x A H x xn .] [.....................][][][.......211121δδ=+++=-++-+--注意:1、δ只与溶液酸度有关,与C 无关; 2、n 元酸,δ-pH 曲线上就有n 个交点,交点对应的pH =pKa,如:pH=pKa1 pH=pKa2 pHH 2A 溶液分布系数图二、 溶液pH 计算1、 质子条件建立—pH 计算基础零水准法应用:a 、选零水准物;b 、找得失电子产物;c 、写质子条件。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概述1、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定量分析过程取样、试样的分解、消除干扰、测定、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按试样用量分: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固体(m) >0.1g 0.01~0.1g 0.0001~0.01g <0.1mg 液体(V) >10mL 1~10mL 0.01~1mL <0.01mL4、按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质量分数w% >1 0.01~1 <0.01B5、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再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
滴定分析法:将巳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到达化学计量点,据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反应的类型,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故将它们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等。
(3)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关系: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
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如试样预处理、制备标样、方法准确度的校验等都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完成。
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
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掌握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包括:基本概念、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 偏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2.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包括: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有效数字的修 约规则、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了解可疑值取舍和显著性检验方法 4.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1.掌握酸碱定义 包括: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平衡常数 的关系 2.了解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掌握质子平衡 3.掌握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方法 4.掌握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 5.掌握溶液中H+的计算方法 包括:一元弱酸(弱碱)、两性物质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了解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掌握条件平衡常数与 电极电势的关系。 2.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特点及变色范围 3.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掌握化学计量点前、化 学计量点、化学计量点后的电极电势计算方法。 4.了解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5.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包括:名称、特点、滴定剂、指示剂、举例说明
第8章 沉淀滴定法
1.了解沉淀滴定的条件;了解沉淀滴定的滴 定曲线。 2.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的原 理、常用指示剂、应用范围
预祝 同学们 取得好成绩!
《分析化学》总复习
年级:2010级 专业: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学
2011.6
第1章 滴定分析概述
1.了解滴定分析的特点及相关概念 2.了解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 3.掌握滴定分析四种具体方式 包括:条件和方法 4.掌握基准物质的基本要求 5.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6.掌握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 包括:换算因数法和等物质量规则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掌握强酸(碱)滴定弱碱(酸)滴定过程的 pH计算,会画滴定曲线,掌握强酸(碱)滴 定强碱(酸)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滴定突跃 的因素 9.掌握多元酸碱分别滴定的条件;会判断滴 定突跃的个数。 10.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重点掌握混合碱 的分析(双指示剂法);掌握有机物中含氮 量的测定方法。
第6章 络合滴定法
1.了解常用的螯合剂;掌握EDTA的相关知 识点。 2.了解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了解两者的区别。 3.掌握络合平衡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掌 握副反应系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方法 5.了解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第6章 络合滴定法
6.掌握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掌握金属指示剂的基 本要求;掌握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变质现象 7.掌握pMep和pMsp的计算方法。掌握影响络合滴定 突跃范围的因素。 8.掌握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的判别式;掌握单一金 属离子的络合滴定酸度控制范围 9.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沉淀、氧化 还原、改变络合剂) 10.了解络合滴定方式及应用
6.了解酸碱缓冲溶液的定义及特点,掌握缓冲溶液 的pH值计算方法;了解缓冲容量的概念,掌握缓冲 容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选择缓冲溶液的原则。 7.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酸碱指示剂的 理论变色点及变色范围;了解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 的因素 8.掌握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掌握强酸(碱)滴定强碱(酸)滴定过程的pH计算, 会画滴定曲线,掌握强酸(碱)滴定强碱(酸)滴 定突跃范围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