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K
' MY
K MY
MY K MY ' lg K MY lg K MY lg M lg Y M Y M Y
10
2.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 • ① K MY 一定时,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 K • ②浓度一定时, MY 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 。所有对 K MY 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酸效应、 配位效应等,也会影响突跃范围的大小。
11
2.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重点是化学计量点和±0.1% 时 pM 的 计 算 ; 可 以 准 确 滴 定 的 条 件 (lgcK≥6);
12
3、理解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并掌握有 关计算
lg k 'MY lg k MY lg M lg Y lg MY
k 'MY 意义:表示有副反应时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
3
一、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
MY (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K MY M Y • M + Y = MY • 式中: k 为一定温度时金属—EDTA配合 物的稳定常数,此值越大,配合物越稳 定;[M]为未参加配位反应的金属离子浓 度;[MY]为生成的配合物浓度;[Y]为未 参加配位反应的配位剂浓度。
Y Y ( H ) Y ( N ) 1
7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 其它配位剂L与M发生配位反应,使主反应 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配位效应,其大小 用配位效应系数 M ( L ) 来衡量。
MLn M ' M ML MLn ML M ( L) 1 M M M M
分析化学复习详细版

分析化学复习详细版分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下面是一份分析化学的详细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技术。
一、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通过不同元素在火焰中产生独特的颜色来判断化合物的成分。
2.沉淀反应: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形成沉淀来判断其成分。
3.气体反应:根据化合物与酸或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类型和产量来判断其成分。
4.酸碱滴定:通过添加酸碱溶液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5.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来判断其成分。
二、定量分析方法1.极谱法:利用溶液中物质的电极电位和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2.光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化合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和透过性来确定其浓度。
3.电解分析:利用电流通过溶液中的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4.火花光谱法:通过将化合物激发成光源,然后测量其发射光谱来确定其成分。
5.气相色谱法:利用化合物在气相中的分离性和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来测定其浓度。
三、常用仪器和技术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和透过性。
2.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量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3.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气相中的化合物并测定其浓度。
4.离子色谱仪:用于分离水溶液中的离子并测定其浓度。
5.质谱仪:用于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质量。
以上是分析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记住,理解原理和应用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关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祝你考试顺利!。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2.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3.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差值越小;误差就越小;及准确度越高..4.绝对误差E是表示测定值X i与真实值ч之差..即E=X i-ч..5.相对误差E r是指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E r=E∕ч100%..6.相对平均误差:=ΣX i-ч∕n∕ч100%7.各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偏差的大小可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偏差越小说明测定值的精密度越高..8.绝对偏差:d i=X i—x平均数9.相对偏差:dr= d i∕x平均数100%平均偏差无正负10.系统误差:固定原因造成;具有单向性;正负大小有规律;可以校正..产生原因有: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校正方法: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方法校正..11.随机误差是指测定值受各种因素的随机变动而引起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气压的波动..12.平均值平均数=a+b+c….∕n13.d i=X i—x平均数平均偏差d上面一横=d1+d2+d3…%∕n14.相对平均偏差= d上面一横∕x平均数15.标准偏差:s=根号d1平方+d2平方+d3平方…∕n-116.相对标准偏差:S r=s∕x平均数100%17.为表达数据的可信度;用误差来表示..18. 有效数字是指分析仪器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有实际意义的数字..19.质量:四位有效数字..Ph:两位有效数字第二章1.滴定反应的条件:反应必须定量的完成;反应速率要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2.基准物质是指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条件: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纯度大于等于99.9%;物质的组成包括其结晶水含量应与化学式相符合;试剂性质稳定;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应尽可能大;这样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3.硼砂:Na2B4O7.10H2O 分子式和干燥后组成;干燥条件:放在装有NaCl和蔗糖饱和溶液的密闭器皿中..用来标定酸..4.碳酸钙:CaCO3;分子式和干燥后组成;干燥条件:110摄氏度;氧化剂5.碳酸银:AgNO3 分子式和干燥后组成;干燥条件:220-250摄氏度;氯化物第三章1. Ka越大;PKa越小;酸性越强PKa+PKb=142.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3.碱: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4.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可以使阳离子、阴离子;也可以使中性分子..2同一种物质;在某一条件下可能是酸;在另一条件下可能是碱;取决于它们对质子亲和力的相对大小..5.两性物质:既可以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又可以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物质..如两性氧化物Al2O3、ZnO、BeO;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BeOH2;氨基酸、蛋白质等结构中既含NH2;又含COOH的有机物..6.酸碱的强弱取决于酸碱本身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其酸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同样的;物质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其碱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7. 质子条件H+=A-+OH-8.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其自身PH不发生显着变化的性质..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或弱碱及其共轭碱或共轭酸组成..9.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当溶液的ph变化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变为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化为酸式;他们的酸式及碱式具有不同的颜色..10.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选择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能够准确地指示滴定终点..11. 滴定依据:以cKa≥10的-8次作为酸碱能被强酸溶液直接目视准确滴定的判据..只有当cKb≥10的-8次;;此弱碱才能用标准溶液直接目视滴定..多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至某一级;也决定于酸的浓度于酸的某级解离常数之乘积;当满足≥10的-8次时就能够被准确滴定至那一级..第四章1.副反应:αYH=1;说明没有副反应;αYH值越大;酸效应就越严重..αML=1;{M'}={M};表示金属离子没有副反应;αYL值越大;副反应就越严重..2. 稳定常数:在没有任何副反应存在时;配合物MY的稳定常数用Kmy表示;它不受溶液浓度;酸度等外界条件影响..3.配位滴定曲线描述的是金属离子变化现象..4. 封闭现象:有的指示剂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较对应的MY配合物更稳定;以致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滴入过量EDTA;指示剂也不能释放出来;溶液颜色不变..消除:1.干扰因素引起的;加掩蔽剂;2.被测离子本身引起的;改变滴定方式..5. 僵化:有些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使EDTA与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MIn的置换缓慢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消除:加入有机溶剂增大溶解度;加热;加快反应速度;趁热滴定..6.变质:金属指示剂大多数是具有许多双键的有色化合物;易被日光、氧化剂、空气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变质..第五章1.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的过程;是化学上及生物化学上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2 .KMnO4介质是硫酸..3.自身指示剂:在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测的物质本身有颜色;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它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例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SO4溶液..4.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5.高锰酸钾标定;温度:此反应在室温下速率极慢;需加热到65摄氏度滴定;若超过90摄氏度;则H2C2O4部分分解;导致标定结果偏高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反应第六章1.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是温度..2.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能不同;也可能不同..3. 称量达到恒重:即沉淀反复烘干或灼烧经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大于0.2mg..4. 同离子效应: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5. 盐效应:沉淀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强电解质的存在或加入其它强电解质;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中各种现象称为盐效应..6.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7. 晶体沉淀条件:1在适当稀、热溶液中进行..2快搅慢加..3陈化8. 无定型沉淀条件:1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沉淀..2在热溶液中及电解质存在下进行沉淀3趁热过滤洗涤;不许陈化。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第二章误差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G、t、F、检验法分别用来判断什么的有效数位的确定准确度,精密度及相互关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沉淀形式称量形式的换算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第三章滴定概述常用酸碱溶液标定的基准物质分别是什么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第四章酸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非水滴定区分试剂多元酸在不同PH条件下存在主要形式是什么,分布分数与PH的关系(两种型体分布分数相同时)判断直接滴定的条件及分步滴定的条件指示剂变色点与变色范围的关系有关滴定度的计算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共轭酸碱的PH计算第五章配位配位滴定直接滴定的条件是什么,分别滴定的条件是什么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因素,什么是酸效应系数及与突跃范围大小的关系金属指示剂的工作原理,稳定性与配位剂的关系配位滴定金属含量的计算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什么第六章氧化还原常用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试剂及标定方法碘量法测铜过量KI的作用是什么碘量法加指示剂的的时机是什么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直接碘量法的PH条件第七章沉淀莫尔法适用的PH范围,原因晶形和无定形沉淀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佛尔哈德法的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PH、适用范围什么是后沉淀、吸留、包埋,混晶。
重量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第八章电化学常用参比电极有哪些膜电位的产生原因离子选择性电极选择系数及作用,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电极选择性系数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第十章紫外可见紫外光的波长范围分子产生紫外吸收的原因摩尔吸光系数与什么有关溶液稀释与波长无关,只改变吸光度吸光度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合适光源有哪些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吸光度或透光率的计算R、K吸收带分别由哪种跃迁引起的什么是吸光度的加合性朗伯比尔定律的使用条件溶剂极性对吸收峰的影响第十一章荧光荧光定量的依据是什么荧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影响荧光效率的结构因素有哪些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具有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是激发光谱什么是荧光光谱,其波长关系怎样第十二章红外红外光谱是什么光谱红外吸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光源有哪些红外谱图是怎么绘制的振动自由度的计算第十三章色谱峰宽是用来判断色谱柱什么性质的范第姆特方程低流速和高流速时分别是哪一项影响柱效能高效液相通用型检测器是哪个色谱定性和定量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色谱峰数与组分个数的关系分配系数与保留时间的关系色谱法分类,经典分离叶绿素属于什么色谱法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式,柱效与塔板高度及塔板数的关系气液色谱组分流出顺序、气液色谱分离时固定相怎么选择不同极性色谱柱分离组分时,流出顺序热导检测器的原理色谱法是分离方法而非分析方法,专属性差归一化法(适用条件)计算每种组分的含量理论塔析数,塔板高度的计算。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n di
i 1
x1
x x2
x xi
x
n i 1
xi
n
1 n
n i 1
xi
0
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②相对平均偏差:
d
d1 d2
dn n
1 n
n i 1
di
六.极差 R: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 xmax )与最小值( xmin )之差称为极差。
(全距或范围误差)
R xmax xmin
c(H 2 SO4 ) 0.1mol L1
c(
1 2
H
2
SO4
)
0.2mol
L1
c(2H 2 SO4 ) 0.05mol L1
c(B)
1 2
c( 12
B)
2c(2B)
c
b a
B
a b
c(B)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Fe K2Cr2O7 0.00500g mL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 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
1.误差 E :测定结果与真值( xT )之间的差值。
x xT E
( E 为正值, x xT ; E 为负值, x xT ) ①绝对误差 Ea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 x =81.18%, xT =80.13%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1.滴定分析法: 2.滴定剂: 3.滴定: 4.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5.滴定终点(end point) 6.终点误差(Et)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
分析化学复习

3、下列有效数字为两位的是(D) 、下列有效数字为两位的是( A [H+]=10-6.0 B pH=5.0 C lgK=28.9 lgK=25.67
4、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C )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 准确度高,不必考虑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准确度高, 精密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准确度是 精密度;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 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7
13
4、0.01000moll-1的下列溶液哪些能被强酸或强碱滴定? 、 的下列溶液哪些能被强酸或强碱滴定? A. H3BO3 B. HAc C. NaOH D. NaAc E. NH4Cl 5、有一可能含有NaOH、Na2CO3或NaHCO3或二者 、有一可能含有 、 混合物的碱液, 溶液滴定, 混合物的碱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时, 溶液滴定 以酚酞为指示剂时, 消耗HCl体积为 1;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用 体积为V 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 消耗 体积为 HCl滴定至终点时,又消耗HCl体积为 2,当出现下 滴定至终点时,又消耗 体积为V 滴定至终点时 体积为 列情况时,溶液各有哪些物质组成? 列情况时,溶液各有哪些物质组成? (1) (4)
16
CH7配位滴定法 CH7配位滴定法 络合平衡: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1. 络合平衡: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Y) 与条件常数( 的计算。 与条件常数(K′)的计算。
αY ( H )
c(H + )6 + c(H + )5 Ka1 +L+ Ka1Ka2 Ka3Ka4 Ka5 Ka6 = Ka1Ka2 Ka3Ka4 Ka5 Ka6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10
四种滴定方式的适用条件和相应特点
11
四种滴定方式的应用示例
12
1.用2×10-2mol.L-1EDTA滴定2×10-2mol.L1Fe3+溶液,若要求△pM’=±0.2,Et=0.1%, 计算适宜的酸度范围。
解:(1)最高酸度 )
lg α Y ( H ) = lg k FeY − 8 = 25.1 − 8 = 17.1
对Zn2+: α Y ( Cd ) = 1 + k CdY [Cd ] = 1 + 1016.46 × 10 −3.81 = 1012.65
pH = 6.0时,α Y ( H ) = 10 4.65
α Y = α Y ( H ) + α Y ( Cd ) − 1 = 10 4.65 + 1012.65 − 1 ≈ 1012.65
查表
(此时k 'MY 最大) pH
8
[ 最低酸度: 最低酸度: OH ] =OH ) n ] CM
pH
' 最佳酸度: 最佳酸度: pM sp = pM 'ep = lg k 'MIn 对应的pH
lg k 'MY = lg k MY − lg α Y ( N )
α Y ( N ) = 1 + k NY [ N]
sp Al
故不能选择滴定Zn 故不能选择滴定 2+
1 (2).C = = 0.27mol.L−1 37 × 100 × 10 −3 AlF63− : lg β1 − lg β 6 : 6.13,11.15,15.00,17.75,19.37,19.84.
sp F−
据C sp− 及β i 可初步判断AlF52− 为主要形式。 F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分析化学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2. 定性分析的对象包括:样本,分析物3. 按样本大小可分为:常量分析(固:>100mg,液:>10mL),半微量分析(固:10~100mg,液:1~10mL),微量分析(固:0.1~10mg,液:0.01~1mL) 4. 按分析物在样品中所占含量可分为:主要(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 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 绝对误差:E= X,TX,T3. 相对误差:Er=100% ,T4. 准确度: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表示。
误差小,准确度高。
5. 偏差: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6. 绝对偏差:di =Xi- XXi,X,7. 相对偏差:dr =100%XXi,X,,,dr8. 相对平均偏差:100% n,Xn2,,Xi-X,,i19. (样本)标准偏差:s= n-110. 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值相互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大小表示。
11. 实验结果首先要求精密度高,才能保证有准确的结果,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的准确度。
(如无系统误差存在,则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12. 校正系统误差(准确度,误差)的方法:改进方法,校正仪器,对照实验,空白实验,回收率实验13. 校正随机(偶然)误差(精密度,偏差)的方法:增加测定次数 14. 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不一定大XX,i15. 可疑值的取舍:G检验(书p17)(G=,s:标准偏差),Q检验(p18) s t,s,,X,16.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p14):(t:查表可得,n;测定次数)n2s大17. 判断两组数据精密度是否有差异(p19):F检验(与偏差有关)(F=) 2s 小18. 比较某测定值与标准值有无显著性差异(p19):t检验(与误差有关) ,X,,n[t=(μ:标准值)] s19. 有效数字:1)pH、pM、pKa、pKb、lgK等有效数字位数,按小数点后的位数来算(书p23;,5eg:pKa=4.74,则Ka=1.8都是2位有效数字) ,102)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奇进偶舍(倒数第二位为5时)”(书p23)3)运算规则:加减法:先计算后修约,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乘除法: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所有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4)实验中数据统计中的有效数字:万分之一天平(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滴定管(小数点后2位);移液管(小数点后2位);标准溶液浓度(小数点后4位);高含量组分>10%(小数点后4位);中含量组分1~10%(小数点后3位);微量组分<1%(小数点后2位)第三章滴定分析1. 滴定分析法按原理分: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配位(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2. 按实验方法分: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返滴定法3. 直接滴定法:使用一种标准溶液 eg:NaOH滴定HAc 3+3+4. 返滴定法:用两种标准溶液eg:测定Al:Al+EDTA(过量)=AlEDTA标准Zn溶液,,,,,EDTA+Zn=ZnEDTA5. 标准溶液:在滴定分析中用来和被测组分发生反应的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习题与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 绪论1.1 30.0mL 0.150mol ·L -1的HCl 溶液和20.0mL 0.150mol ·L -1的Ba(OH)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12L 0.015m ol 230.0)(20.030.00.15020.00.1502)过)((Ba(OH)-⋅=⨯+⨯-⨯⨯=量c1.2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计算c (Zn 2+)。
答案:132L 0.01988m ol 250.065.39100.3250)(Zn -+⋅=⨯⨯=⋅=V M m c1.3 欲配制Na 2C 2O 4溶液用于标定KMnO 4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已知14L 0.10mol KMnO 51-⋅≈⎪⎭⎫ ⎝⎛c ,若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近,问应配制多大浓度(c )的Na 2C 2O 4溶液?要配制100mL 溶液,应称取Na 2C 2O 4多少克?答案:O 8H 10CO 2Mn 16H O 5C 2MnO 2222424++=++++--⎪⎭⎫ ⎝⎛=⎪⎭⎫ ⎝⎛4224O C Na 21KMnO 51n n ()()42242244O C Na O C Na 21KMnO KMnO 51V c V c ⋅⎪⎭⎫ ⎝⎛=⋅⎪⎭⎫ ⎝⎛ 若:)O C Na ()KMnO (4224V V ≈ 则:14422L 0.050mol KMnO 5121)O C (Na -⋅=⎪⎭⎫ ⎝⎛=c c g 67.00.134********.0)O C Na (3422=⨯⨯⨯=-m1.4 用KMnO 4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见例1.6),若试样中CaO 含量约为40%,为使滴定时消耗0.020mol ·L -1 KMnO 4溶液约30mL ,问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答案:()g21.0 %10010208.5630020.05%40 %10010CaO 21KMnO KMnO 51CaO)(3344=⨯⨯⨯⨯⨯=⨯⨯⎪⎭⎫ ⎝⎛⋅⋅⎪⎭⎫ ⎝⎛=s s s m m m M V c w1.5 某铁厂化验室常需要分析铁矿中铁的含量。
若1722L 0.1200mol O Cr K 61-⋅=⎪⎭⎫ ⎝⎛c ,为避免计算,直接从所消耗的K 2Cr 2O 7溶液的毫升数表示出铁的含量(%),应当称取铁矿多少克?答案:()()()%O Cr K 10Fe O Cr K O Cr K 61(Fe)7223722722V m M V c w s =⨯⋅⋅⎪⎭⎫ ⎝⎛= ()gM c m s 6702.01010085.551200.0 10100Fe O Cr K 6133722=⨯⨯⨯=⨯⨯⋅⎪⎭⎫ ⎝⎛=--1.6 称取Na 2HPO 4·12H 2O 试剂0.8835g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12 mol ·L -1 HCl 滴定至H 2PO -4,消耗HCl 溶液27.30mL 。
计算样品中Na 2HPO 4·12H 2O 的质量分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HCl 浓度、终点确定以及仪器均无问题)答案:100%10O)12H HPO (Na (HCl)(HCl)O)12H HPO (Na 3242242⨯⨯⋅⋅⋅=⋅s m M V c w %0.112%100108835.01.35830.271012.03=⨯⨯⨯⨯=结果偏高,是由于Na 2HPO 4·12H 2O 失去部分结晶水。
1.7 称取含铝试样0.2018g ,溶解后加入0.02081 mol ·L -1EDTA 标准溶液30.00mL 。
调节酸度并加热使Al 3+定量络合,过量的EDTA 用0.02035 mol ·L -1 Zn 2+标准溶液返滴,消耗Zn 2+溶液6.50mL 。
计算试样中Al 2O 3的质量分数。
(Al 3+、Zn 2+与EDTA 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答案:%10010O Al 21)]Zn ()Zn ()EDTA ()EDTA ([)O (Al 3322232⨯⨯⎪⎭⎫ ⎝⎛⋅⋅-⋅=++s m M V c V c w %43.12%100102018.0296.101)50.602035.000.3002081.0(3=⨯⨯⨯⨯⨯-⨯=1.8 称取分析纯CaCO 3 0.1750g 溶于过量的40.00mL HCl 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滴定过量的HCl 消耗3.05mL NaOH 溶液。
已知20.00mL 该NaOH 溶液相当于22.06mL HCl 溶液,计算此HCl 和NaOH 溶液的浓度。
答案:基本单元:3CaCO 21,HCl ,NaOH 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NaOH)((HCl)CaCO 213n n n -=⎪⎭⎫ ⎝⎛ 即: 00.20)HCl (06.2205.3)HCl (00.4009.100101750.023c c ⨯-=⨯⨯ 解得: 1L mol 0954.0)HCl (-⋅=c 1L mol 1052.000.2006.220954.0)NaOH (-⋅=⨯=c1.9 酒石酸(H 2C 4H 4O 6)与甲酸(HCOOH )混合液10.00mL ,用0.1000 mol ·L -1 NaOH 滴定至C 4H 4O 2-6与HCOO -,耗去15.00mL 。
另取10.00mL 混合液,加入0.2000 mol ·L -1 Ce(Ⅳ)溶液30.00mL ,在强酸性条件下,酒石酸和甲酸全部被氧化成CO 2,剩余的Ce(Ⅳ)用0.1000 mol ·L -1 Fe(Ⅱ)回滴,耗去10.00mL 。
计算混合液中酒石酸和甲酸的浓度。
(Ce(Ⅳ)的还原产物为Ce(Ⅲ))答案:酸碱反应中的基本单元:6442O H C H 21,HCOOH ,NaOH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单元:6442O H C H 101,HCOOH 21,Ce(IV),Fe +2 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 ⎝⎛+⎪⎭⎫ ⎝⎛=⎪⎭⎫ ⎝⎛++Ce(IV))Fe (O H C H 101HCOOH 21)NaOH (O H C H 21HCOOH)(264426442n n n n n n n 即:⎪⎪⎩⎪⎪⎨⎧⨯=⨯+⎪⎭⎫ ⎝⎛+⎪⎭⎫ ⎝⎛⨯=⎪⎭⎫ ⎝⎛+00.302000.000.101000.0O H C H 10100.10HCOOH 2100.1000.151000.0O H C H 2100.10HCOOH)(00.1064426442c c c c解得:⎩⎨⎧⋅=⋅=--116442Lmol 0833.0)HCOOH (L mol 03333.0)O H C H (c c1.10 移取KHC 2O 4·H 2C 2O 4溶液25.00mL ,以0.1500 mol ·L -1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5.00mL 。
现移取上述KHC 2O 4·H 2C 2O 4溶液20.00mL ,酸化后用0.04000 mol ·L -1 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要多少毫升?答案:酸碱反应中:)NaOH (O C H O KHC 3142242n n =⎪⎭⎫ ⎝⎛⋅ 氧化还原反应中:⎪⎭⎫ ⎝⎛=⎪⎭⎫ ⎝⎛⋅442242KMnO 51O C H O KHC 41n n mL 00.2004000.05300.2500.251500.000.204)KMnO (4=⨯⨯⨯⨯⨯⨯=V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1.已知用生成AsH 3气体的方法鉴定砷时,检出限量为1μg ,每次取试液0.05mL 。
求此鉴定方法的最低浓度(分别以ρB 和1:G 表示)。
解: 最底浓度 12005.01-⋅===mL g V m B μρ 610=⋅G B ρ466105201010⨯===∴B G ρ 1:G=1:5×1042.取一滴(0.05mL )含Hg 2+试液滴在铜片上,立即生成白色斑点(铜汞齐)。
经过实验发现,出现斑点的必要条件是汞的含量应不低于100μg ·mL -1。
求此鉴定方法的检出限量。
解: 检出限量 g V m B μρ510005.0=⨯=⋅=3.洗涤银组氯化物沉淀宜用下列哪种洗液?为什么?(1)蒸馏水 (2)1mol ·L -1 HCl (3) 1mol ·L -1 HNO 3 (4) 1mol ·L -1 NaCl答:应选用(2)1mol·L -1HCl 作洗液,因为HCl 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 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 2﹑HNO 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 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如何将下列各沉淀分离?(1)Hg2SO4-PbSO4(2)Ag2CrO4-Hg2CrO4(3) Hg2CrO4-PbCrO4(4)AgCl-PbSO4(5)Pb(OH)2-AgCl (6) Hg2CrO4-AgCl解:(1)用NH4Ac溶解PbSO4,而不溶解Hg2SO4。
(2)用氨水溶解Ag2CrO4,而不溶解Hg2CrO4。
(3) 用NaOH溶解PbCrO4,而不溶解Hg2CrO4。
(4) 用氨水溶解AgCl,而不溶解PbSO4。
(5) 用HNO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2SO4。
5.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数据说明:(1)在酸性溶液中H2O2为什么可将Sn2+氧化为Sn4+?(2)NH4I为什么可将AsO43-还原为AsO33-?答:(1)H2O2+2H+ +2e=2H2O E0=1.77 VSn4++2e=Sn2+E o=0.154 VH2O2是比Sn4+强的氧化剂,所以H2O2可以氧化Sn2+为Sn4+(2 ) I2(固)+2e=2I-E o=0.5345 VAsO43-+4H++2e=AsO33-+2H2O E o=0.559 VI-是比AsO33-强的还原剂,所以NH4I可以还原AsO43-6.为沉淀第二组阳离子,调节酸度时:(1)以HNO3代替HCl;(2)以H2SO4代替HCl;(3)以HAc代替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