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雀》的叙事策略与主题探索
青春·梦想·悲剧——评电影《孔雀》

青春·梦想·悲剧——评电影《孔雀》“中国第一摄影师”顾长卫在几部成功的摄影作品之后,毅然选择转型。
第一部作品将视线定格在平民身上,无不流露出款款深情与悲剧色彩。
《孔雀》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的河南安阳小镇,一家五口平凡却又琐碎的生活。
平淡的叙事、长镜头的使用以及色彩语言的运用描绘出平凡人悲剧性的人生。
艺术作品是去弥补生活中所缺乏的,但是跟受众的感受是合拍的。
本部作品也恰恰是这样表现的。
一、三段式结构叙事诉说悲伤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分别阐述了“姐姐”高卫红、“哥哥”高卫国、“弟弟”高卫强三人各自的一段生命历程与生活状态。
炎热的夏天,无尽的蝉鸣声,一家五口在走廊安静地吃饭,兄弟姊妹三人的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三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与理想。
姐姐是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
幼儿园与刷杯子的工作并不是卫红心里想要的,她梦想成为一名伞兵,想做一名拉手风琴的文艺工作者。
所以不甘平庸的她积极主动,不惜代价追寻梦想。
她的一生也是不幸的,生活并没有如她所愿,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祭奠青春和梦想。
如果说这个家是不幸的,那么老大便是不幸的根源。
然而他却是最幸福的。
比起姐姐的偏执与狂热,老大则实际得多。
对于爱情,他用激将法让母亲帮他;对待友情,宁愿受欺负也不跟家里人说;对待亲情,雨天给弟弟送伞,却落下个“流氓”的骂名。
妹妹与弟弟萌生歹意,他也毫不计较。
老大在姊妹三个中算是过得最顺利幸福的一个,娶了一个乡下姑娘,能干又持家。
没有远大的理想但是踏实、实在。
弟弟是家里最聪明的一个,但是也是最沉默的一个。
他跟无数高中生一样,有一颗叛逆的心。
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懵懂,对生活虚荣。
弟弟一个人坐在电影院大笑的场景,将弟弟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最大化,笑声则是一种自我的嘲讽。
弟弟的归来并没有因为成家,缺少了小指而改变。
过度的自尊与盲目使得他走向了幻灭的道路。
二、长镜头的形式诠释悲伤安德烈·巴赞在他的《摄影摄像的本体论》中,指出摄像和客观现实中被摄物的同一性。
电影孔雀的解析

电影孔雀的解析
电影《孔雀》是一部富有思考深度的剧情片,主要讲述了一名曾
经参与过警察行动的男子因为内疚而选择复出,找寻自己曾经留下的
案件线索,同时也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爱与家庭等话题。
影片的一开始,主角以及剧情的基础和背景都已经勾勒出来。
影
片的着重点集中在主角寻找线索的过程中,不断回忆着之前警察行动
的种种场景。
这些回忆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感世界,在主
角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考验之后,他开始认识到珍惜生命、热
爱家人的重要性,同时也释放出内心深处那份压抑已久的悲伤。
整部电影富有情感渲染力,带给观众深刻的思考与联想。
导演运
用多种手法,如幻觉,情感抒发等,将主角内心较为复杂的情感呈现
出来,让观众可以体验到主角的切身感受,感同身受。
整个故事发展紧凑,在揭露案件真相的过程中,主角的性格和内
心也发生了多次转变。
这种变化、成长的历程,具有很强的人性关怀,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探讨,观众可以深入思考,引起共鸣。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精神层面的作品,更是一次关于
生命、爱、家庭等人性话题的探讨。
在情节不断反转、期望不断打破
的过程中,影片的主题不断深入人心,观众在感受到悬疑和惊险的同时,也共同体验人性的觉醒。
《孔雀》影片分析

《孔雀》影片分析影片以冷眼旁观的视角和冷静压抑的基调对姐弟三人的故事分别展开叙述,每一段都伴随着弟弟苍凉忧伤的画外音和全家人在走廊吃饭的场面勾连在一起。
影片的色调黯淡,多用灰色,以映衬窒息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深刻得营造出一种低沉阴郁的氛围,对小人物生活的真实展现和对残酷现实的无情揭露成为了影片最具感染力的地方。
影片在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以一个全景镜头奠定了影片的基调,画面以灰色调为主,节奏缓慢,娓娓道来。
姐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总是不甘于现实生活的平庸,她与那个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在这一人物的出场镜头中能看到:姐姐陶醉得拉着手风琴,在后景走廊深处坐着一个呆滞的老头,在画面的左后方有一个一直在沸腾着的水壶,这一巧妙的设计,既象征了姐姐这一人物的激情澎湃,似乎要从这个环境挣脱出来,又与后景的死气沉沉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个性。
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姐姐在走廊中做柿子酱的时候,看到了空中的飞机,是伞兵在训练跳伞,这便也成为她梦想追逐的开始,在影像上我们看到了她“上”房顶(事件是晒萝卜),接着躺下进入人物内心“想”,看到空中的降落伞,最后骑自行车“追”伞兵,所以通过看到伞兵跳伞后人物采取的行动是“上"“想”“追”,直到她见到了伞兵,又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当伞兵成为了她的梦想,在应征伞兵的的时候,她天真的想用公平的乒乓球比赛获得通过,导演在这里用了镜像的处理方法,把她与军官隔离开,把她放在镜中,同样的方法,我们在后面看到的处理她与她干爹的见面,以及干爹的处境时也是如此,当她拉着手风琴、干爹跳着朝鲜舞,两个人正陶醉在她们的世界里的时候,随着镜头的后移,人物从镜像空间回到真实空间(镜头前面),同时摇出两个女同志,冷酷的目光毫不留情地盯着她,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让我们顿时感到人物的悲悯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在处理她没能当上伞兵,而自己做了一个降落伞在当街飞翔的时候,在人群深处突然撑开一个降落伞,渐渐的我们才看到了人物,整个人群和环境都灰淡,低沉,突然出现了蓝色的降落伞让我们感到了希望,给我们带来新的景象,然而现实就是这样,虽然很美好,但它不属于现实,所以生生地被母亲拉倒在地。
电影《孔雀》的叙事策略与主题探索

马斯分 为深层结构 、 画与结构 、 叙述结构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
在符号方 阵的布局上 , 电影独 到地选 择了大量的长镜头 , 其
中绝大 多数凝静 的画面将动感 的影像完全视觉化 ,以一个 纯描 述事实 的旁观者 的角度将故事不惨杂任何主观情绪 的形 式表现 出来 , 留给观众 自己足够的想象 、 感受空 间 , 长镜 头表面上是 忽 略 了人物 的特写 , 实际上却是 让观众产生一 种亲眼所 见的感受 , 没有特写 的长镜头 留给观众更多画面 的细节去观 赏 ,不仅 吸引 了观众 的注意力 , 更 加让 观众设身处地 的参与到画面 中来 。 整部影 片的始终采用片 中最小 的弟弟 自叙式 的画外音 贯穿
主调 , 镜 头下是一个个灰 色生活的平庸 的生活片段 。兄妹 两人 在冲破 家庭束缚执 意追 求理想的辛酸过程 , 在 导演顾长卫的
冷静 的镜 头下更加地 平静 、 悲凉。该片在 第 5 5 届 柏林 电影节上 荣获 “ 银 熊” 奖, 与其独特的叙 事策略和对故事主题的深入
探 索有 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样色调衣服行色匆匆 的走 在大街上 ,所有 的一切都 在以一种温
情的方式诉说着回忆 里难 言的痛楚 和走过青春荒芜的压抑 。
二、 电影《 孔雀》 的主题探 索
在这个不讲 时代 背景不看政治立场 的家庭故 事里 ,全片的
开始 , 就用一种简洁明 了的方式铺垫了这 个故事的基调 : 子女为 了冲破家庭 的束缚 , 反抗命运的安排 , 追求 自己的理想——长镜
2 0 1 5 一 O 5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影 视 评 论
电影《 孔雀》 的叙事策略与主题探索
影片《孔雀》叙事结构分析

影片《孔雀》叙事结构分析影片《孔雀》叙事结构分析-2005年,国际著名摄影师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问世,随即出现了“墙内开花两头香”的大好局面。
在国际上,影片《孔雀》获得了第55界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并被称为是一次“艺术的胜利”;在国内,电影《孔雀》也在各地竞相“开屏”,成为一时之热点话题,满足了一直渴望欣赏中国本土艺术电影的视野期待。
作为一部“物以稀为贵“的艺术电影,《孔雀》确实备受瞩目,尤其是其独特新颖的的叙事结构,虽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仍值得我们去再三回味和深入研究。
一、表层结构《孔雀》的叙事结构“复调式”,即把故事分成独立平行而又相互交错的三个部分,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复调, polyphony,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
“复调音乐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的节奏、力度、强音、高潮、终止、起迄以及旋律线的起伏等,不尽相同而且各自有其独立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后来“复调”一词被巴赫金引入文学,借以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多人物中心、多角度的、非全知全能式的叙事特征。
随后在文学界复调作为一种叙事技巧,被中外很多作家有意或无意识地采用,丰富和拓展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如《红字》、《喧哗与骚动》、《寒冬夜行人》、《秦腔》、《尘埃落定》等。
复调小说的先锋实验为电影叙事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视觉图像是电影的媒介方式和表现语言,索绪尔指出:“视觉的能指可以在几个向度上同时并发”,于是,国际上出现了很多利用复调机制而构思精良的电影,如《广岛之恋》、《罗拉快跑》、《暴雨将至》等。
国产片《孔雀》,在国外电影叙事结构启发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和实践了复调原理,将姐姐(高卫红)、哥哥 (高卫国)、弟弟(高卫强)的故事处理成管弦乐队的不同声部,可以进行齐奏、对位演奏与赋格曲式等多种选择,既保持独立性,又形成对话性,使其形成一种哀怨凄婉的和声关系以表现影片的主题。
电影《孔雀》的叙事学分析

电影《孔雀》的叙事学分析韩玉娟【摘要】电影《孔雀》是顾长卫导演的处女作,它如一部平民史诗剧作一般友善亲和,娓娓讲述了南方小镇中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片段.电影在叙事的过程中其镜头语言有着丰富的形式变化和人文意蕴.电影用第一人称参与叙事,通过聚焦方式的变化、长镜头的大量运用,唤起了观众对于那个特定年代和青春往事的回忆.第一人称叙事是一种最直观、最真实的方式,道出了个体生命的原真体验和精神状态.零聚焦和内聚焦的结合更加全面地展示出一家五口的人生变迁,回忆式的追溯使全片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场面真实地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揭露出人性的悲剧与无奈.影片《孔雀》正是通过设置“孔雀”这一意象,含蓄深刻地揭示出电影深厚而又多重的主题意蕴.【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顾长卫;《孔雀》;叙事学【作者】韩玉娟【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孔雀》讲述的是南方小镇中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片段,影片运用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姐姐、哥哥和弟弟的生命状态。
顾长卫独有的影像风格和叙事手法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比如海洲、常丽芳的《电影〈孔雀〉的结构探微》,李激的《〈孔雀〉:三段式的悲伤》,张宇华的《论影片〈孔雀〉的叙事策略》,杨晓云的《板块结构的叙事张力——析顾长卫的〈孔雀〉》等。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中较少运用热奈特经典叙事学理论对影片进行系统的解读。
本文试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对影片进行叙事学分析,来领略该影片的独特魅力,为影片文本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电影所呈现的就是一个供人观看的故事性文本。
在构成事件展开的过程中,电影与舞台演示和书写叙事同样存在一个叙述者,所谓叙述者指的就是一个故事文本中给听述者讲故事的人。
“它是由作者创造和设置的,旨在引导、指示和组织观众进入叙事网络及洞察故事含义的虚构角色。
电影孔雀深度解析

电影孔雀深度解析**电影《孔雀》深度解析**电影《孔雀》是一部充满深刻内涵和情感张力的作品,导演姜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困境和心理挣扎的描绘,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部电影中,姜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同时也呈现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首先,影片通过主人公杨树林的遭遇,探讨了道德与现实的矛盾。
杨树林是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在一次意外中,他意外救下了一个女子,但却因此卷入了一系列复杂的纠纷和矛盾之中。
这个女子的存在,让杨树林陷入了一场心理与道德的挣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良知的拷问。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观众在情节中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人性探索。
其次,影片还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刻画,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冷暖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影片中,除了主人公杨树林之外,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配角,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和内心世界。
通过这些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纠葛,观众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有些人物展现出了善良和正直,而有些人物则呈现出了自私和虚伪。
这种鲜明的人物对比,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最后,影片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呈现了当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背后的冷漠与无情。
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正义,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这种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电影《孔雀》通过对人性、人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展现了导演姜文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敏锐洞察。
影片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水准,更在思想性和内涵上具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它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也为当代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电影孔雀观后感600字

电影孔雀观后感600字电影《孔雀》是由中国导演吴天明执导,刘烨、李小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该片于2010年上映,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庭和生活的复杂故事。
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通过多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展现了主人公孔雀的成长和命运。
影片以现代城市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闪回和回忆,展示了一个底层流浪的男人孔雀(刘烨饰)因为一次错误的拳击比赛而丧失了听力。
影片通过孔雀对家庭和工作的种种困境的描述,呈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个体对生活的坚持和追求。
他在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下,开始进入聋哑人学校学习手语,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勇气。
在影片中,孔雀的妹妹晓娟(李小冉饰)是他的依靠和支持。
晓娟是一个性格坚韧、聪明机智的女人,在家庭困境中扮演着责任感十足的角色。
她一直希望能够改变家庭的困境,为孔雀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她在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影片中的晓娟形象艰难地跳脱出了传统女性形象的束缚,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权的女性。
影片《孔雀》在表达个体命运的同时,也勾勒出了一个底层社会的全貌。
导演通过孔雀和晓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揭示了底层人民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现实压力。
他们不仅要面对经济问题和物质困顿,还要应对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过程中,他们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
影片通过一系列的镜头和场景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导演吴天明以精细入微的细节和真实感人的情感描写,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娓娓道来。
无论是孔雀在拳击遭遇的失败和困境,还是晓娟面对生活的艰辛和逆境,影片都以感人的方式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影片《孔雀》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剧中运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以及多个时间和空间的穿插和跳跃,将故事呈现得错综复杂,又紧凑有序。
通过这种叙事手法,导演将观众带入到孔雀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选择和行为。
总的来说,《孔雀》是一部充满真实和情感的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孔雀》的叙事策略与主题探索
作者:张晗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
摘 ; 要:电影《孔雀》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北方一个普通的住在城里的五口之家平凡的甚至卑微的生活。
整部影片灰色的主调,镜头下是一个个灰色生活的平庸的生活片段。
兄妹两人在冲破家庭束缚执意追求理想的辛酸过程,在导演顾长卫的冷静的镜头下更加地平静、悲凉。
该片在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银熊”奖,与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对故事主题的深入探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纯熟叙事;主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J9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115-01
一、电影《孔雀》的故事梗概
1.故事讲述策略。
《孔雀》的主人公是20世纪70年代一个普通家庭中兄妹三人,并以抒情的回忆和弟弟旁白的插入讲述他们的青春经历和成长故事。
故事的主角,影片中的那女孩,她有一个因为生过病有些傻的哥哥和一个还在读书、并被家里人视为唯一希望的弟弟。
姐姐有着浪漫情怀,自命不凡,向往艺术家庭的氛围和浪漫的精神生活。
所有的这些不同于傻哥哥务实的特质,成为了她执意为追逐艺术般生活付出的辛酸和最后婚姻失败、事业不顺的悲剧命运的源头。
她不情愿父母辛苦安排好的托儿所的工作,在看到一个来自北京的长相帅气、有着喇叭里播音员口音的北京男孩作为一名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来后,蓝天白云衬托的美好自由让她产生了想尽一切办法不惜想要花钱讨好军官当伞兵的美好愿望。
然而高傲的她却没有如愿。
执着的她自己做了一个降落伞,在自行车后面展开了美丽的蓝色的伞,她在街上痴迷的、忧伤地欢呼着却被母亲拦住。
为了脱离家庭找到新工作,她开始了第一段不抱希望的婚姻。
为了改变家庭环境环境而走向几段婚姻。
曾经为了面子不认给自己送伞的傻哥哥、并企图给哥哥下药的弟弟为了一张放在书本里的裸衣画像而被父亲赶出家门,最后却叛逆的带回一个歌女与别人的儿子。
傻哥哥最后领着一个跛脚的姑娘开始了他们小本生意的殷实、平庸而快乐的生活。
影片最后的几个片段里,姐姐在街上看到支撑她浪漫而又辛酸的青春的伞兵军官,男人的庸俗打破了她心中唯一支撑自己生活的信仰。
2.叙事语法运用策略。
系统地说明和记录故事普遍规则的程序和符号即是叙事语法。
故事文本中的每一个系统间的组织规律是其研究的重点。
叙事语法的构建系统,被法国理论家格雷马斯分为深层结构、画与结构、叙述结构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
在符号方阵的布局上,电影独到地选择了大量的长镜头,其中绝大多数凝静的画面将动感的影像完全视觉化,以一个纯描述事实的旁观者的角度将故事不惨杂任何主观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留给观众自己足够的想象、感受空间,长镜头表面上是忽略了人物的特写,实际上却是
让观众产生一种亲眼所见的感受,没有特写的长镜头留给观众更多画面的细节去观赏,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更加让观众设身处地的参与到画面中来。
整部影片的始终采用片中最小的弟弟自叙式的画外音贯穿全片的始终。
可以说是以画外音开始,以画外音结束。
这种主人公亲自讲述的方式反而能将观众带到每一个画面中去,给人以深刻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音乐的出现也是这部影片精心独到之处。
片中唯一出现的真是乐器就是手风琴,这是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出身而又自恃清高、富于浪漫情怀与艺术气息的姐姐所唯一能够借以支撑起追求理想的声音。
影片中每一次手风琴的声音响起,不管是作为背景音乐与否,都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姐姐不同时刻的心情:姐姐看到降落伞幻想自己是一名伞兵的憧憬时响起的欢快的手风琴声。
语言的表达是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也是最扣人心悬的部分。
弟弟是这场故事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他的略带伤感的回忆式的讲述是全片故事串联的始终。
在故事的后来,弟弟想要投毒害哥哥被母亲发现时,在饭桌上母亲甚至全家人一言不发的地看着母亲用大鹅喝毒水做演示,母亲的悲痛,姐弟俩的心慌,傻哥哥不知情的哭泣,所有这些无声的语言在此刻化做最好的表达。
3.纯熟的叙事彩色。
全片没有一处墙壁、房屋、家居是新的,就连乒乓球台也是陈旧的。
每一处以灰色和浅蓝色为主调的画面里,都透着一股淡淡的怀旧之情和浓浓的感伤之情。
古老的烟囱,残垣断壁般的高墙,破旧的房屋,老式的洗漱架,人们穿着同样色调衣服行色匆匆的走在大街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以一种温情的方式诉说着回忆里难言的痛楚和走过青春荒芜的压抑。
二、电影《孔雀》的主题探索
在这个不讲时代背景不看政治立场的家庭故事里,全片的开始,就用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铺垫了这个故事的基调:子女为了冲破家庭的束缚,反抗命运的安排,追求自己的理想——长镜头下一家五口在走廊里吃饭的时候,外面的喧闹吸引了家里最小的儿子,弟弟想要起身出去,被父亲一句严厉的“回来!”给拉了回来。
足以见得,家庭的压力和管制是多么的严厉。
这部影片为极力渲染甚至有些夸张家庭压力以至于完全忽略、淡化与人们思想密切相关的当时的政治主题、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把所有的人物放在一个创作者眼中的乌托邦的国度里尽情的表达、讲述子女为终破牢笼最终遁入平庸、世俗的悲凉的主题。
《孔雀》是编剧与导演为替一代人表达、控诉内心呼唤的有力作品,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不仅给历史以反思,也给当代人以拥有自由的感激之心和努力追去更好明天的奋发之情。
参考文献:
[1]谢虹光,霍慧玲.《孔雀》开屏的启示——对顾长卫获奖影片的文化解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2]郜亚楠.黑暗中的舞者——解读顾长卫电影及其人物设置[J].电影评介,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