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角色中的英雄形象
卡通人物形象

卡通人物形象一、全球十大经典卡通人物形象1、米老鼠[米老鼠]1928年,米奇诞生于火车上,这源于沃特·迪斯尼的一次心血来潮。
刚出道时的米奇顽劣成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奇变成了一个形象可爱、性格温驯的绅士。
而迪斯尼王国也由它开始了辉煌的历史。
如今,米奇的乐观善良已影响了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人们都爱煞了这个整天傻笑的胖老鼠。
米老鼠档案:米奇老鼠是于1928年11月18日初登银幕,电影名《Steamboat Willie》。
米奇老鼠是第一只商品化的卡通角色,时为1929年。
同年,米奇老鼠拥有了Mickey Mouse Club。
1955年开始,米奇老鼠移居迪斯尼乐园做亲善大使,接待中外名人不计其数。
2、唐老鸭[唐老鸭]1931年:华特·迪士尼受克拉伦斯·纳什启发,萌生了创造唐老鸭的念头。
唐老鸭首次出现在1934年泰德·奥斯伯尼创作的卡通《聪明的小母鸡》中,不过当时他只是个小配角。
在1935年到1942年的7年时间中,巴克斯先后创作了35部卡通短片,其中包括多部传世之作:《唐老鸭的侄子》(1938年),《唐老鸭的堂弟古斯》(1939年),《木材》(1941年)等等。
唐老鸭(Donald Duck)是迪士尼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和米老鼠并驾齐驱。
唐老鸭档案:宠物:波恩沃斯喜欢的运动:曲棍球!喜欢的人:黛丝兴趣:航海,露营,舒适的躺在我的吊床上现在最理想的事情:恶作剧自我描述:甜蜜的,耐心的,平静的优雅绅士3、维尼熊[小熊维尼]喜爱这个憨态可掬的小熊,喜欢它的笨拙,喜欢嗜食蜂蜜,喜欢它的朋友--胆小的猪和同样胆小的虎。
A·A·米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以儿子克里斯多夫和玩具熊为主角出了两本童话书《Winnie-the Pooh》(1926)《Welcome the Pooh Comer》(1928)其中出色的文字和插图,令小读者们一下爱上了小熊维尼。
花木兰中外比较研究

关键词:花木兰 价值观 文化背景 全球化
中外版《花木兰》比较研究
绪论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个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民间故事,而其原典是中国古代北朝时期乐府民歌《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是每个中国人小时候就背诵过的民歌。花木兰是我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英雄形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著名、影响最为广泛的女性英雄形象。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女子,花木兰故事千百年的流传使她成为一种人物的原型。故事的要素如忠孝、从军、男女平等、离家、女扮男装等也被不断的组合到不同时代的文本中产生大量的变形,而这种不断的变形的过程中,也正凸显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背景。
西方现代阐释学认为,艺术品和自然事物中的美以及它们内在意义是随着主题的人的不同理解而不同,就主体而言,理解总是和理解者的历史境遇密切相关。因此各时代对花木兰的理解就是对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土壤和文化价值观的投射。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女子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是超越职分,有伤体面的事情;另一方面,从审美角度,卓越的社会活动才干又被视为女性难得的美好品质,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凭其勇敢和机智而成为审美关注的焦点,文艺作品歌颂的对象,文人心中的敬仰和赞美。[1]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也由此有着对同一人物的不同认知和塑造。本文从中外电影入手,通过东西方不同版本的《花木兰》对比,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并着力研究在对于同一人物的不同塑造的着重点,来看被西化的木兰和中国化的西方视野。
二、中外版花木兰价值观的差异
(一)英雄的女性 VS 女性的英雄
中国自古便是男权社会当道,在传统的意识形态里,女性始终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关于奇女子的描写,如哭倒长城的孟姜女、英勇善战的杨家女将、协夫出征的红拂女等。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之所以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塑造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给整个中国男权社会带来的震撼和动荡。她不依附于某位男性或集体,而是展现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女性形象,木兰形象的出现的特殊性在于她使女性建功立业的愿望成为可能,也正式使女性价值放在男性、集体、国家的舞台之上。另外,木兰身上的关于“孝道”“忠君”的品质也在无形中作出最完美的诠释,并且使忠君尽孝两个不可兼得的事物实现统一的可能。在《木兰辞》中全诗一开始就在尽力的铺陈渲染木兰替父从军的起因,着重从家庭伦理道德教的对尊老爱幼在特殊战争年代以独特方式表达的一片孝道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并有意的淡化了木兰“女扮男装”带来的政治不良影响。[6]由于“孝道”自古便植入普通百姓的心中,形成为中国人普遍的人性意识和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变为了一种全民族发自内心的道德自觉,因此《木兰诗》中的这一木兰形象深受华夏子孙喜爱而得以千古流芳。对于这个角色,中外版本在其本质上有着不同的诠释。
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比照分析摘要:动画作品已经成为当前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画人物形象也已经成为影视形象塑造中的重要局部。
与其他影视作品一样,动画作品也深受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东西方在动画人物设计上的一些显著差异。
本文主要对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进展比照和分析。
关键词: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比照一、动画人物的时代属性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电影动画作品的出现,电影动画开场得到了广阔观众的承受和认可,电影动画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在观众的心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影视动画的开展,已经经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影视动画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开展,这对于当时正处于混乱中的旧中国来说,是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难能可贵的成就。
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的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启了中国影视动画开展的里程,一直到80年代,这是中国动画自我探索、发现的重要过程,在这期间,取得过辉煌,也陷入过艺术开展的低谷。
1956年,由美术电影厂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在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节获奖。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创作开展的黄金时期,拍出了一批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如除了蜚声国际的"大闹天宫"以外,"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也建立了中国影视动画的良好口碑。
但是这种早期的辉煌在中国影视动画的开展史并未能持续下去,特别是在整个中国社会陷入巨大的政治风暴以后,文化的开展出现了整体性的断层。
影视动画也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遭受到了消灭性的打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业才又进入一个全面复兴的时期。
但是随着日本动画产业的蓬勃兴起,美国迪斯尼公司大手笔制作的侵袭,中国的影视动画在近十几年以来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上,不仅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能够走向国际打造中国特色,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自己国家的观众,也没能奉献出特别优秀的影视动画大餐,在现在成长起来的"80、90后〞里,关于影视动画的记忆,他们可能更记得的是日本的"樱桃小丸子""聪明的一休""灌篮高手""千与千寻"以及美国迪斯尼的"猫和老鼠"等影视动画作品。
不同时代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

82FOCUS ON ANIMATED MOVIES动画视域孙悟空是我国最广为人知且深受喜爱的文学形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象征,孙悟空成为传奇英雄类影视作品乐此不疲的开发对象,尤其是动画化开发。
最早的动画化开发可以追溯到1941年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万籁鸣,1941),随后几十年里随着《大闹天宫》(万籁鸣,1961)和《金猴降妖》(特伟,1985)等经典作品问世,孙悟空走出国门,被全世界熟知。
加之大大小小的动画作品中频频出现孙悟空这一形象,孙悟空已成为我国动画中被演绎次数最多的角色之一,甚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影视动画中也设定了孙悟空的形象。
近年来,根据《西游记》进行改编、以孙悟空为主要角色的作品数量大增,有《金箍棒传奇》(哈磊,2012)、《大变西游》(何贵清,2016)、《大闹西游》(马系海,2018)、《悟空圣诞奇遇记》(殷玉麒,2019)等等,孙悟空形象被不断改写,作为文化符号,其能指与所指也随时代不断发生变迁。
本文将以孙悟空为例,探究被受众钟爱并不断想象的“国民英雄”在几部经典动画电影中的形象流变。
一、神话小说中英雄的原型诺斯罗普•弗莱对“原型”的解读适用于孙悟空这一形象:原型是文学中的可交际单位,结构稳定但复杂可变,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聚集成彼此联系的簇群,语义具有约定性,在特定的文化群落中被多数人熟知。
[1]因而,可以将《西游记》原著小说中的孙悟空作为原型,将我国围绕孙悟空进行创作的动画作品《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2015)作为一个序列进行探讨。
中国自古有神猴传说,传说中古羌、炎黄、夏商时期已有猴文化,因猿猴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行为,且富有智慧,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始祖,又具备人类已经丧失的原始力量,却不受道德约束。
所以神话传说中的猿猴形象往往存在两个极端表达:或神灵,或妖魔,甚至兼而有之。
孙悟空正是神性与魔性兼具的复杂形象。
追溯孙悟空这一形象最初源自何处尚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中国神猴意象的流传演绎,这只充满神力的猴子以一个英雄的面目出现在《西游记》中,成为经典。
卡通人物形象

卡通人物形象一、全球十大经典卡通人物形象1、米老鼠[米老鼠]1928年,米奇诞生于火车上,这源于沃特·迪斯尼的一次心血来潮。
刚出道时的米奇顽劣成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奇变成了一个形象可爱、性格温驯的绅士。
而迪斯尼王国也由它开始了辉煌的历史。
如今,米奇的乐观善良已影响了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人们都爱煞了这个整天傻笑的胖老鼠。
米老鼠档案:米奇老鼠是于1928年11月18日初登银幕,电影名《Steamboat Willie》。
米奇老鼠是第一只商品化的卡通角色,时为1929年。
同年,米奇老鼠拥有了Mickey Mouse Club。
1955年开始,米奇老鼠移居迪斯尼乐园做亲善大使,接待中外名人不计其数。
2、唐老鸭[唐老鸭]1931年:华特·迪士尼受克拉伦斯·纳什启发,萌生了创造唐老鸭的念头。
唐老鸭首次出现在1934年泰德·奥斯伯尼创作的卡通《聪明的小母鸡》中,不过当时他只是个小配角。
在1935年到1942年的7年时间中,巴克斯先后创作了35部卡通短片,其中包括多部传世之作:《唐老鸭的侄子》(1938年),《唐老鸭的堂弟古斯》(1939年),《木材》(1941年)等等。
唐老鸭(Donald Duck)是迪士尼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和米老鼠并驾齐驱。
唐老鸭档案:宠物:波恩沃斯喜欢的运动:曲棍球!喜欢的人:黛丝兴趣:航海,露营,舒适的躺在我的吊床上现在最理想的事情:恶作剧自我描述:甜蜜的,耐心的,平静的优雅绅士3、维尼熊[小熊维尼]喜爱这个憨态可掬的小熊,喜欢它的笨拙,喜欢嗜食蜂蜜,喜欢它的朋友--胆小的猪和同样胆小的虎。
A·A·米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以儿子克里斯多夫和玩具熊为主角出了两本童话书《Winnie-the Pooh》(1926)《Welcome the Pooh Comer》(1928)其中出色的文字和插图,令小读者们一下爱上了小熊维尼。
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

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自电影诞生起,英雄形象一直是各个国家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英雄形象代表着勇气、正义和力量,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
在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建构展开讨论。
首先,美国动画电影常常通过英雄的外貌和个性特点来塑造角色形象。
在许多经典动画片中,英雄通常被描绘为外貌俊美,身材健硕,并具备特殊技能或超能力。
例如,超人拥有超人类的力量和飞行能力,蜘蛛侠拥有爬墙和蜘蛛感应能力。
这些特殊的外貌和能力让英雄在观众心目中成为强大和无所不能的代表。
其次,美国动画电影通过英雄的品德和价值观来塑造角色形象。
大多数英雄角色都拥有崇高的品德,他们正直、勇敢、无私并且为正义而战。
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公众的赞美和崇拜。
例如,超人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去拯救世人,而蜘蛛侠则经常在扮演超级英雄的同时也肩负起普通人的责任。
这些品德和价值观的体现赋予了英雄角色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此外,英雄角色在美国动画电影中常常是一个寓言般的象征,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和理念。
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导演和编剧们试图传递一些特定的信息和教育意义。
例如,蝙蝠侠以他黑暗的形象和个性象征着正义和报复的力量。
他不仅仅是一个超级英雄,更代表着对社会腐败的抗议和对罪恶的斗争。
在《超人:钢铁之躯》中,超人作为外星人在地球上寻找他自己的身份和目标,既代表了拥有超能力的人物矛盾心理的探索,也隐喻了移民的故事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通过这些寓言的象征,观众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最后,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经常会和其他角色形成团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味着英雄的力量不仅来源于个人,也来源于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
例如,《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对抗邪恶力量。
通过团队合作,奇异博士、黑豹和其他英雄也在《复仇者联盟:无限之战》中为了拯救宇宙而齐心协力。
美式动漫英雄角色演变

教育信息化数码世界 P .208周期(往往一到两个周末)的操作方式,可以很好的节约双方成本。
目前,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已经开办近20个班次,并成功吸引阿里巴巴、微软等大型企业参与中心授课,达到了很好的校企合作效果。
4 总结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说明了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思考及创新。
本文提出了融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在校企已有的一些培养或生产环节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使已有的培养或生产环节更好的达到目的,反而没有造成校企双方太大的负担,是一种长效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前进与深化,高校和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互利互补,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稳步前进。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才从学校到企业之间无缝交流的美好远景。
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前文谈到的各方面因素,这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我院融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失为一个过渡时期的绝佳选择,在尽可能大的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的同时,规避了其带来的大部分问题。
至于如何达到校企合作的美好远景,使校企合作更深、更广、更长久的惠及双方,还需要高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1]吴树青.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 (5): 1-7.[2]邓建高,王敏.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J][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6-27.[3]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2: 6-11.[4]王洪斌,王秀丽.学工交替,回归培养,校企合作,共同育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 1.[5]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29-30.基金项目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学分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类教学研究,编号:CJS14-007)作者简介王纲,(1977.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为例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为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辅修学位毕业论文( 2013届)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英雄主义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12010240802 2011级 刘玉琢 文莉2013年5月题目 学 院专 业年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生学号Analyze Chinese and western heroism from the film Kong fuPanda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heroism in china and westerncountryNingxia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Second bachelor of EnglishbyLiuyuzhu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xia UniversityMay, 2013Acknowledgements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of my supervisor, Ms. WenLi, who has offered me valuable suggestions in the academic studies. Without her patient instruction, insightful criticism and expert guida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I also owe a special debt of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from whose devoted teaching and enlightening lectures I have benefited a lot and academically prepared for the thesis.I should finally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y parents who have always been helping me out of difficulties and supporting without a word of complaint.AbstractPo, the leading role of Kung Fu Panda, is an inconspicuous small potato. He is a fatter panda from a noodles family. Nobody could think of that Po will become the Dragon Warrior, even himself. But finally Po overcame himself, enemy and become the great hero who was admired. Actually, the American heroism reflected is the American culture and values based o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produced their hero according to their value system. The hero of China have 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and ready to help the weak, while the hero of western country pursue “Equal rights and freedom of think, speech, religion respecting different. et c.”Emphasis on spiritual liberation and human rights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in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ultures are more clearly. But there are some of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heroism, film.摘要《功夫熊猫》中的主角阿波,是和平谷中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一只来自面条世家的胖熊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动画角色中的英雄形象【摘要】本文对动画片中角色形象的设计进行分析,了解角色形象设计的创作过程,阐述了角色形象设计与剧情的关系,指出了动画英雄角色形象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角色形象的性格塑造,独特的造型和动作是动画角色形象成功的重要条件[1]。
本文的主要研究中国与美国在动画角色的设计、表达和推广等方面上的异同点,并深入思考,认真总结,以现阶段中国动画产业的形式出发,分析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的优势与弊端。
本文以《人猿泰山》和《宝莲灯》的动画英雄人物角色的对比和中外动画差异,文化差异,风格差异等进行比较。
【关键字】:英雄;动画角色;中外文化差异。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意义1研究意义动画——最具代表性的受大众欢迎的视觉文化形式之一,作为现代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影响产业形式,它通过工业的生产,及其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承担着艺术与文化传播的功能,广泛地影响着现代社会。
一定意义来说,动画形象是动画片的精髓和灵魂,如同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演员一样,如果一个动画片缺少典型的动画形象,就失去了动画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美国的动画片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收视率,与其刻画的动画形象息息相关,换句话来说,美国的动画片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其成功地塑造了观众喜爱的动画形象,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视觉冲击。
中国动画片中的正面角色不管它的外形如何,都是具有人的某些特征以及心理。
中国并不缺少代表中国文化的名族元素,曾经璀璨的名族文化也曾震惊世界。
但是,中国制造的动画电影只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受到世界的认同,而如今,缺少具有中国特色又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动画片是我们这几代人所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宝莲灯》和《人猿泰山》从思维方式、意识观念、结构造型、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分析国产动画角色与国外动画角色造型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本国动画的塑造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2国内现状发展趋势国产动画一直没能处理好国内外两种动画文化的关系,对于国产动画所处的阶段缺乏认识与分析,静心思考国产动画的现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方能促进国产动画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研究分析动画角色设定的内涵及中外经典动画角色设计的成功案例,领悟动画角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剖析当今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并且提出对于中国未来动画发展空间的展望3主伦依据二中外动画英雄形象的特点比较1 美国动画美国的动画产业起步最早,在此带动下,动画文化十分发达,除了在动画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也是最初把动画片推向市场,并且形成产业规模的国家。
美国动画设计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一种鲜明的特点。
它大多以童话故事,寓言传说为基础的剧情片为主,叙事风格幽默,故事结构清晰,人物性格鲜明且生动活泼,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里需求。
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
其动画中的英雄角色形象鲜明,衣着与其他动画人物不同,富有正义,在危难之中脱颖而出,吸引人的眼球。
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2 中国动画强调内容的健康性。
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形式不拘一格。
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
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
坚持民族绘画传统。
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
3 《宝莲灯》里的英雄形象《宝莲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触犯了“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
在天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从土地爷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回人间。
在孙悟空的指点下,沉香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达到了“灯人合一”的境界,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堪称中国动画电影之最的《宝莲灯》,讲述的是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沉香在这部《宝莲灯》里无疑是担当了英雄的角色,英勇、机智、有毅力的阳光灿烂不服输男。
人生在世,免不了面对困难的处境,而人的伟大在于不断超越困难的处境,在逆境中继续攀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沉香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座右铭,也是一种积极勇敢的生活态度。
在二郎神的淫威之下,沉香从小失去了与母亲的联系,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母爱和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实属不易。
沉香逃过看护神的严密监视和肆意阻挠,遭遇过假道士的坑蒙拐骗,受到过哮天犬的围攻堵截,但是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持着他——拜师学艺,斧劈华山,救出母亲,母子团聚。
这些都表现出了一个年幼的孩童超乎寻常的大智慧、大勇气。
动画师在设计沉香这一形象时,在眼缘真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形、夸张等艺术加工,明显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戏剧性和喜剧性成分。
同时他的英雄之路彷佛是一早就注定好的,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
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指导下,承载过多“教化”功能的国产动画影片已经习惯地将动画角色塑造成一个个尽乎完美的“英雄”形象。
诸如孙悟空、哪吒、葫芦娃、沉香等,凡此种种,或是聪明机警、意志超群,或是成熟稳重,善解人意。
无不适绝对正面、完美、理想的“小英雄”形象。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提出:“动画创作的态度绝不是大人做给小孩看,而是大人试着变成小孩,至少是找回自己还是小孩时的心情来”。
反面人物是主角的一面镜子,只有强大的反派才能反衬出主角的力量。
对商业动画模式的不熟悉造成了《宝莲灯》只有其形而少了影片真正的神韵。
4 《人猿泰山》里的英雄形象影片将故事的重点放在自小被猩猩妈妈抚养长大的泰山试图在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找到自己定位的心路历程。
泰山对自我价值的找寻,小泰山由于外貌的不同不被首领哥查和大部分同伴的认同,而苦恼甚至自卑,经过妈妈的鼓励之后小泰山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
直到他打败了花豹之后他开始建立了自信,最终的自信或者是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的形成是在泰山拯救了猩猩家族后,临终前的哥查对他的认同。
而《人猿泰山》改动最大的是故事的结尾部分,原著中泰山和珍妮回到人类社会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而导演改编成珍妮留在了森林中与泰山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古老的泰山故事由迪斯尼披上新装:泰山是在非洲原始森林成了孤儿的婴孩,在猿猴家族的照料下长大成人,人类探险者的出现打破了他宁静和平的世界,使他认识到他原来是人类的一员。
他在决定归属哪一类家族问题上左右思量,因为他对美丽的珍妮颇有好感,而人类将对猿猴家族的伤害更使他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人猿泰山》跟其他的迪斯尼动画一样,人物性格鲜明且生动活泼,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
珍妮的温柔善解人意和她爸爸有点儿疯癫的特点,泰山从一个母猩猩手中被救出,在猩猩群里生活长大,跟几个朋友在一起,完全忘记自己是个人类。
而珍妮的出现,让泰山发现了他们的相同点和跟自己朋友的不同点,从觉得自己像个人类到后来肯定自己是个人类的变化,到最后和珍妮他们并肩作战击退敌人的富有迪斯尼特有浪漫的情结。
影片存在正与邪的对立,但正邪对立在影片开始时并没有出现。
影片的前半段没有设立矛盾冲突,以泰山的成长为叙事的主线,这一段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在泰山内心的挣扎。
随着观众审美的需求,《人猿泰山》形象设计不像以前的造型那样甜美,造型中有了许多的棱角。
追求个性化的特种。
三中美动画角色的差异1 中美动画片中英雄形象的差异美国动画片中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着重强调“人”中与生俱来的本性。
其主要特点有渴望自己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好张扬个性,甚至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个体主义的体现。
另外在美国所推崇的并根深蒂固的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熏陶下美式英雄则是把改变,创造,拯救世界为己任,往往能带领正义一方战胜邪恶,从而超越自我得到升华,树立完美正义的光辉形象,激发个人潜质的同事更具有趣味性和遐想空间。
美国动画片中角色造型设计规范,强调自然、柔和、形象优美,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
灵感来自丛林中的猩猩在泰山角色创造中,巧妙地设计泰山角色,让观众看到动物角色真身来演绎那些经典的角色,构思十分独特有趣。
在动画造型上的认真探索和研究使得美国动画在真实感和现代感上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中式英雄主义下的英雄多是通观全局,成熟稳重,面面俱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艰难险阻,乐于奉献,在关键时刻能慷慨捐躯,舍小我而取大义。
如《宝莲灯》里的小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为了嘎妹的家族里的人不再受到二郎神的压迫,勇于用自己的身躯去跟二郎神决斗,救出在水深火热的人们。
中国的动画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所以正面角色的代表大多数都是弱势群体或者是具有超能力的一些人物形象,生存的环境比较恶劣,一般来说正面角色的形象都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恶势力作斗争。
美国英雄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方面较为写实,大多有典型欧美人种的特征,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概括凝练。
中国英雄动画人物几乎都具有着浓眉大眼,正气禀然的面部特征。
美国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是富有个性的,对动物毫无顾忌的、夸张、稚气和个性化、卡通花的角色造型设计,是美国动画片中共有的元素特征。
不是只有简单的善与恶的区分,他们被塑造的很立体,反面人物也有滑稽可爱的一面。
每个角色都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也跟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相关。
中国动画一直与民间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摄取养分,是中国动画名族化、本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夸张是民间美食的重要表现手法,身架四称、方厚如山的力度,强化了形象的夸张,显出憨态逗人的情趣。
1中美动画英雄情节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其文化,其英雄主义意识是一个不应避免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课题。
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中,关于“英雄”的叙事一直是“主旋律”。
这类影片中的美国英雄,透射出浓重的美国国家情结和美国精神,通过娱乐携带着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走向全世界,在获取巨大商业价值的同事,也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效益。
而所有的美国史诗电影都在讲述着关于“拯救”的同一主题。
而美国的动画电影也毫不例外的继续着“英雄”的拯救情结。
美国动画在人格化的表现上是非常鲜明的。
如《人猿泰山》中的王位之争,强者为王,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这种极端的爱憎分明的美国英雄主义的题材,使美国动画在题材上经久不衰。
中国动画中的英雄形象是中国人对动画片中英雄形象的寄托,是人类感情和精神载体。
塑造正面角色在中国动画片中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