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精品复习资料-化学复习指导:溶液的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后一学期学习的内容,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

但是,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认识溶液的性质,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其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2.溶液的制备方法。

3.溶液的性质及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蔗糖、盐水、酒精、悬浊液、乳浊液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如饮料、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解释溶液的概念,使学生对溶液有更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讲义(无答案)课题1 溶液的构成知识点1 溶液〔重点〕1.溶液的构成〔1〕探求蔗糖的溶解【实验步骤】在20mL水中参与一些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蔗糖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的方式向水中分散,并平均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构成一种动摇的混合物——蔗糖溶液。

〔2〕溶液的相关概念及特征:①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均一的、动摇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例如:上述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构成的是蔗糖溶液。

②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动摇性。

a.上述蔗糖溶液中恣意一局部组成完全相反〔密度、滋味等完全一样〕,即溶液是均一的。

b.只需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不会分别,即溶液是动摇的。

③溶液构成的微观进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实质就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到溶剂中的进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方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

〔3〕溶液的组成①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蔗糖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可以溶解油脂,酒精可以溶解碘,等等。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要素〔1〕碘和高锰酸钾溶解性的比拟【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参与1~ 2小粒碘,然后区分参与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参与1~ 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区分参与5mL水或5mL汽油。

震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结论】碘简直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简直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要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主要要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第04讲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第04讲溶液的形成

第 04 讲_溶液的形成知识图谱溶液知识精讲一.溶液1.溶液的观点(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3)溶剂: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固性(1)均一性 :指溶液任一部分的构成和性质同样。

但溶液中分别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后,仍旧处于不断地无规则运动状态。

(2)稳固性: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久搁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混淆物:凡是溶液都属于混淆物3.运用: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1)是不是均一稳固的混淆物。

(2)是不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4.溶液的构成(1)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

(2)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平均扩散到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

二.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m溶液 =m质 +m 剂V溶液V质 + V剂1.固体溶于液体的部分才是溶液中的溶质,未溶解的固体则不属于溶液中的溶质;从由于离子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别到溶剂分子中的过程,之间存在空隙,它们互相填补,所以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溶质能够是一种物质,也能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

3.能与水反响的物质其生成物是溶质。

如SO3、Na2 O、 CaO等易与水反响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Na2O、CaO,而是H2SO4、NaOH、Ca OH2。

4.实验现象5.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1)不一样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2)同样溶质在不一样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系统溶质溶剂气 +液气体液体固 +液固体液体无水量少量多液 +液有水非水物水四.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1.几种表现 :(1)扩散过程汲取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放热 ,温度高升。

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复习指导:溶液的形成 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复习指导:溶液的形成 复习资料

溶液的形成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各处 (浓度、密度、性质)相同。

稳定性:只要水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③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④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溶剂可省略,指的是水。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乳浊液:油与水混合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基本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4、乳化作用: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这种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5、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是溶解现象;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6、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②溶解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氯化钠(NaCl)。

一般含有铵根离子NH 4+的,溶于水后温度降低课题2 溶解度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全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全解

《溶液的形成》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探究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结构43NH NO NaCl NaOH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组成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均一性: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特征溶液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久置不沉淀,不分层混溶于水,温度降低合物溶解过程伴随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不变溶于水,温度升高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乳化现象重难点突破1.通过动画和实验,了解物质溶解的宏观现象和微观过程,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和组成。

2.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的实验探究应由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并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教法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实验和动画,达到让学生理解概念的目的。

学法建议1.本课题概念较多,学习时要善于抓住其本质,这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同时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形成网络体系。

2.注重过程,学会探究。

在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探究的过程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在探究中思考。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溶液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联系,并注重学以致用。

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九单元复习溶液学习知识点学习

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九单元复习溶液学习知识点学习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观点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色(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构成和性质是完整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固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久搁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长】1.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不是均一、稳固的混淆物;(2)一种物质能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告】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必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淆物,所以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固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增添剂,将以下调味剂加入水中,不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以外,酒精、汽油等也能够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依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可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可是只需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长】1.在溶液中,溶质能够是一种,也能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好是一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总结复习溶液知识点总结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总结复习溶液知识点总结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色: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同样。

稳固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 ]的 [溶剂 ]溶液。

假如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以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长】 1.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不是均一、稳固的混淆物;(2)一种物质能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 (如蔗糖等 )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 (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告】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必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淆物,所以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固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构成溶液由两部分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有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划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淆——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淆——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假如此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长】 1.在溶液中 ,溶质能够是一种,也能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关于发生化学反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响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立。

如锌与稀硫酸恰巧完整反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当为反响生成的ZnSO4【易错警告】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 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形成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