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5篇)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
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____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____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____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____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1、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____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病人量的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成为了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对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进行规范,实现医院感染的早发现、早处理。
四、责任方4.1 医务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4.2 科室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科室的感染监测与通报工作;4.3 所有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工作。
五、工作流程5.1 感染监测5.1.1 各科室每日进行晨会,由感染管理人员向全体医务人员普及感染防控知识,并交流感染案例,以提醒大家增加警惕;5.1.2 每周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将感染情况统计,并报送给医务部;5.1.3 对感染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监测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
5.2 感染通报5.2.1 发现感染疑点或确诊病例后,科室感染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通报,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感染类型、所在病区、治疗措施等,并将通报内容上报到医务部;5.2.2 医务部收到通报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以及其他重要科室进行通报;5.2.3 医务部负责汇总所有通报信息,分析感染病例的分布、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六、质量控制6.1 感染监测记录应按要求进行填写,确保准确性;6.2 感染通报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反馈;6.3 医务部应对感染监测与通报的数据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育培训7.1 医务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7.2 科室感染管理人员应定期向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感染防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及时的原则,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感染防控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染防控管理体系。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预防、监测、控制、治疗、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防控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感染防控监测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对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发生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制度,及时发现感染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分析,制定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第四章感染防控报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程序、时限和责任人。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感染暴发事件,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原因、防控措施等情况进行分类报告。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感染报告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体系,对感染报告的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评价和监督。
第五章感染防控措施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保持医院内部清洁、干燥、通风、卫生。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洗手和手消毒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的消毒、灭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和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6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2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1一、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三、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四、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八、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和讲座。
九、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2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特作规定如下:(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
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1、各级医师为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的责任人,对医院感染病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各临床科室应对住院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预警病例上报:临床科室每日登陆医院感染监控软件,由主管医师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系统预警病例)进行诊断,通过系统确认医院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并在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3、未预警病例上报: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病例(系统未预警病例),需在确诊后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并在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4、如遇到疑难病例或无法明确诊断病例,报告科室主任,会同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讨论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并在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5、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日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以及到科室现场查看主动核实、确认医院感染病例。
对不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科室与个人与综合绩效考核挂钩。
6、各科室/部门、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情况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预案》中预警报告及暴发报告要求进行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5篇)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①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②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④制定和____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⑤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⑥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____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2)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患者的诊疗活动或住院活动相关的感染。
由于医院环境中存在众多的致病微生物和患者之间频繁接触,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和实施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医院感染报告制度1. 目的:及时了解医院内感染情况,掌握感染疫情动态,为制定和调整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流程:(1)发现感染病例:医院各临床科室和感染控制科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范文(四篇)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范文一、前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得医院感染爆发的风险进一步提高。
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的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报告与控制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指导,规范医院内感染爆发的报告和控制流程,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感染爆发报告程序1. 发现感染爆发当医院内发现有2例或以上的感染病例并且病例之间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时,应立即启动感染爆发报告程序。
2. 填写感染爆发报告由医院感染控制科的专职人员填写感染爆发报告表格,包括以下内容: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病例之间的关系、感染病例的病原体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
3. 报告上级部门将填写好的感染爆发报告表格及时上报所在地的卫生健康部门和上级医疗管理机构,并向上级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
4. 进行疫情调查接到感染爆发报告后,卫生健康部门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疫情调查。
疫情调查应包括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的检测和溯源等。
5. 相关科室的配合各科室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三、感染控制措施1.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者进行集中隔离,并设置专门的隔离病房,确保患者与健康人员的有效隔离。
2. 个人防护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全程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按规定时常更换和消毒。
3. 消毒措施加强医院内的常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4. 病例追踪对所有感染病例进行追踪,明确其来院时间、接触史和流行病学关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对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
5. 医务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掌握,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四、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的监督体系,由卫生健康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共同监督。
2024年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5篇(大全)

2024年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5篇(大全)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篇一一、指导思想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创立优质医院及二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8%2、医院感染漏报率≤20%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尽量进步血培养送检样本比例。
6、无菌切口感染率≤0.5%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8、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95%9、加强手卫生,逐步进步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10、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三.保证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
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装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各装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抗生素使用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空气、物体外表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控制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
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每1-3月进展监测一次,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监控护师及科室监控护师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别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
院内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展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控制科进展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由供应室按要求进展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植入材料器械每批次进展生物监测,做好记录。
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
〔5、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口腔科、检验科,每月进展环境卫生学等监测,并及时上报,感控科每月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检查监视,杜绝医院感染爆发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制度
1.目的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疫情,使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规定水平,保证住院就诊者的医疗。
2. 标准
2.1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2.1.1 各科室医生、护士、检验科细菌室举报: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在 24 小时治医生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即专科主任)报告,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填写“感染报告卡”(如同时是疑似或确诊“传染病”还须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程序报告送至医院感染控制科(上班时间、节假日按报病流程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每天从系统中收医院感染报告卡》。
就诊者出院后应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随病历归档。
2.1.2 专科主任及时组织经治医生、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1.3 医院感染控制科接报告后核实感染病例,监督检查控制措施。
2.2 医院感染暴发确认
2.2.1 首先确认是否为感染,应根据就诊者的症状、体征并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来综合考虑为感染。
如就诊者不存在感染,而确实培养出同一病原体,则应查清该病原体是污染还是定植
2.2.2 如就诊者确实为感染,应根据就诊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和体征出现时间及疾病的潜伏判定是否为医院感染,如为医院感染,则需调查医院感染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并通过其出现的规律来判断是人传人(不同病例间隔时间约为该疾病的潜伏期)还是同一暴露源所引起(间内大量病例出现)。
2.2.3 如确实存在医院感染,应统计医院感染病例数是否达到规范规定的暴发定义。
2.2.
3.1 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为 3例或 4 例,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其同源性,如 3 例或以上的病原体具有同源性则可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
2.2.
3.2 医院感染发病例数为 3 例或 4 例,但未能培养出病原体,则只能定义为疑似医院感发。
2.2.
3.3 医院感染发病例数为 5 例及以上,即可定义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2.3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告
2.3.1 各科室/部门、检验科细菌室发现同源感染 3 例以上(含 3 例);重要病原体 1 例,如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 M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简称 VSE);医院感染控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中心主任,并通过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预防制。
2.3.2 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 24h 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3.3 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2.4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2.4.1 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4.2 医院感染控制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基本步骤:
2.4.2.1 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就诊者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
率。
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4.2.2 查找感染源:对感染就诊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
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4.2.3 查找感染因素:对感染就诊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2.4.2.4 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就诊者做适当的治疗,进行环境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就诊者,甚至暂时接受新就诊者。
2.4.2.5 分析调查资料,对病历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做出判断。
2.4.2.6 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2.4.3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控制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必要时请院外专家、防疫人员会诊)。
2.4.4 当其他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2.5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 12h 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天河区、越秀区)报告;
2.5.1 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5.2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就诊者死亡。
2.5.3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 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6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2.6.1 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6.2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2.6.3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相关文件
3.1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3.4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3.5 《医院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制规程》
3.6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3.7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8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
3.9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臵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