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11. 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2. 请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 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请对加点词从词语含义上赏析)
1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⑦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⑧他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在村口,他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谢了乡邻,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客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本大题共11小题,3、4、5、6、11小题各3分,其它小题各2分,共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灼热(zhuó)狭隘(yì)殉职(xùn)拈轻怕重(niān)B.庇护(bì)突兀(wù)蜷伏(juǎn)畏罪潜逃(qián)C.坍塌(tān)嗔怪(chēn)怂恿(yǒnɡ)大相径庭(jìnɡ)D.附和(hé)恍惚(huǎnɡ)热忱(chén)参差不齐(cī)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炫耀原委怪惮不经刨根问底B.辨别爱慕不可救药迫不及待C.安详惩戒兴高彩烈神采奕奕D.冤枉禁锢杞人忧天害人听闻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____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吃饭看起来是一个小细节,却体现一个人的______和素质。
不插队,方便你我他。
不论是在食堂还是在饭店,遇到就餐人多时都不应当插队,自觉排队,体现着文明就餐的_________。
A.尊重修养风范B.尊敬教养风韵C.尊敬修养风韵D.尊重教养风范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发表于1934年的£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作之一。
4月6日,该剧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
“今年的演出,我们更加强调演员的‘心像’,要从内心上去接近人物。
”导演说£“传承这部戏的风格和韵味£要靠台词去体现。
演员得用剧中人物的方式去说话。
”A.《》:、B.“”:,C.“”,、D.《》,,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此文一般被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7.综合性学习:走进文学部落.
(1)某班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祝贺.请你从画中的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三物配写一段贺词.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2)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名称(限四字).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②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美氧层破坏,阳光来越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③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水和氧气等商品.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白求恩同志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2.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__→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班主任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尽自己所能为班级作出贡献。
B.她们两姐妹的感情非常好,整天形影不离。
C.“嫦娥三号”于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着陆,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D.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再说话,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腐朽》的情节讲述的是反腐集团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删除“的情节”)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把“问题”改为“情况”)C.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制作与策划。
(把“制作”与“策划”互换位置)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县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删除“通过”)评卷人得分二、句子默写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峨嵋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峨嵋山月歌》)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夜雨寄北》)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言秋日胜春朝。
XXX《秋词》)4)《论语》中告诉我们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XXX的《天净沙·秋思》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
第1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三、字词书写4.按照拼音写出响应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5.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二、(12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诗文名句积累.
(1)《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与思结合,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15分)文章之美,蕴于情,凝于意。
七年级(1)班准备在学期结束之时开展“语文品读”交流会,请你参与。
【美段摘抄】小语摘抄了下面的优美语段,请你阅读并完成1—5题。
(8分)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①柳xù__________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远山披着白雪。
石桥披着白雪。
溪石披着白雪。
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听见溪水正在②淙淙__________地流着。
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
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
1.给选文①处横线上填汉字,②处横线上填加点字的拼音。
(2分)①柳xù____________ ②淙淙____________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2分)3.选文中□处应填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B.; ; C.。
。
D., 。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5.下列关于各项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覆盖”“飞舞”都是动词 B.“芦花”“绒毛”都是名词C.“大”“小”“白”都是形容词D.“一般”“几只”都是数量词【诗文随笔】6.小林同学拿出了自己的古诗文随笔记录和大家分享,请帮他将空缺的部分补全。
(7分)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
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珍惜时间,流水也充满生活哲理,“,”(《〈论语〉十二章》);渴望和平,菊花也不负秋阳,竞相绽放,“,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追求自由,山水也变得桀骜不驯,“,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试号、姓名按要求填在密封线的空格内。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蹒跚(p d n)A、应和(h P)坍塌(d d n)嗔怪(di d n)B、攲斜(q l)哺乳(b U)荫蔽(y i n)抟土(tu a n)C、莅临(l i)庇护(p i)怂恿(s o ng)称职(ch e ng)D、秕谷(b i)褴褛(l&u)惩戒(ch e ng)感喟(w P 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翻来复去大相径庭提心掉胆争先恐B 、煞有介事人声顶沸怪诞不经喜出忘外C 、精益求精犹豫不决迫不急待兴高彩烈D拈轻怕重见异思迁刨根问底众目睽睽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小张今天下午居然收到了哥哥寄给他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B.在大家的眼里,他已经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了。
C.他俩师从一人,所以两幅画的风格大相径庭。
D.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组美不胜收的收藏中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照片。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很少有行路人,除了我当前的两个:一个挟着蓝花布的破棉袄,一个拿了席子跟扫帚。
B.“咳!”我吃惊地喊道。
“这是怎么回事?”C.“不识来年梦,如何只近山。
”一次无意中读到石涛这两句诗,久久未能去怀。
D.《风雨中忆萧红》写得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字字句句叩击着读者的心弦。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 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2)请用简化楷体,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chén().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A见死不救B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A纯粹B纯净)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佩服,没有一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为了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你打算向班主任提出一些活动方案,请写出两种组织形式.
示例:举行读书交流会
方案1:
方案2:
(2)学校团委决定1月10日上午10点在校团办公室召开一次主题为“书香满校园” 七年级学习委员的座谈会,小夏同学帮团委老师写了一则通知,但此通知在格式上和内容上均存在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污涩(sè)一缕(l)嗔(chn)怪妄(w àn)下断语B.叮嘱(zh)小凫(fú) 惩戒(chéng)大相径(jìn)庭C.消耗(hào)蜷(quán)伏蹒跚(pán)畏罪潜逃(qián)D.怂(sn)恿羞怯(qiè)迷惘(mán) 神采奕奕(yì)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A.炫耀哺乳若有若无怪诞不径B.怅然悲楚惊慌失措张牙舞爪C.温训余晖参差不齐随声附合D.辩诉预警提心掉胆哄堂大笑3、默写下面古诗文。
(8分)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仁在其中矣。
(《子张》)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被日本非法扣押的詹其雄船长坚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表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
C、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________。
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B.C.D.6、名著阅读。
(6分)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
(2分)(2)《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
(4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7-11题。
(15分)故乡的密码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
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
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
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
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
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
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
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
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
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
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
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
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
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
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
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
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
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
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
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
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至段的内容。
(16个字以内)(2分)8.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4分)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
(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
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两个加点词“发白”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9.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10.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
(3分)11.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13分)父亲是一盏灯崔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1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
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3分)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三、文言文阅读(17分)(一)背诵《诫子书》,完成17-19题。
(13分)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静以修身静:(2)遂成枯落枯落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18.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2分)19.《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5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
(4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