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念奴娇·一场春梦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黄庭坚《念奴娇》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念奴娇》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念奴娇》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黄庭坚,留下的诗词作品不多,《念奴娇》是其中代表作,我们分享了黄庭坚《念奴娇》的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黄庭坚——《念奴娇》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译文】: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

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

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

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

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

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

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赏析】:此词写于作者于绍圣元年(1094)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

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

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

“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

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

念奴娇·春情的诗意与解释

念奴娇·春情的诗意与解释

念奴娇·春情的诗意与解释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念奴娇·春情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词为春闺独处怀人之作,是词人早期作品。

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清照三十三岁。

这年三月初四,夫婿赵明诚游览距青州约一百七十里的名刹灵严寺。

夫君离她而去,深闺寂寞,她却无可奈何。

断肠心事难以寄托,于是在满怀思念之时创作了这首《念奴娇》。

原文:《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重门:多层的门。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易醉之酒。

征鸿:远飞的大雁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诗意:萧条冷落的庭院中斜风细雨,层层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

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低垂,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陈亮《念奴娇》原文及赏析

陈亮《念奴娇》原文及赏析

陈亮《念奴娇》原文及赏析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陈亮《念奴娇》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简评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作者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

“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

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

作者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

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

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赏析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

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说:“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

”对于以经济之略自负的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及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

以下抒写作者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

“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引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此词怀古抒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赏析及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诗歌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念奴娇·春情》《念奴娇·春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词李清照《念奴娇·春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念奴娇·春情》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释】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扶头酒:易醉的酒。

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重门:多层的门。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易醉之酒。

征鸿:远飞的大雁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评解】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

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

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

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

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

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

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

《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

《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

《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门外满地香风,残梅零落,玉糁苍苔碎”出自柴望《念奴娇》念奴娇春来多困,正晷移帘影,①银屏深闭。

唤梦幽禽烟柳外,惊断巫山十二。

②宿酒初醒,③新愁半解,恼得成憔悴。

鬅鬆云鬓,不忺鸾镜梳洗。

④门外满地香风,残梅零落,玉糁苍苔碎。

⑤乍暖乍寒浑莫拟,⑥欲试罗衣犹未。

斗草雕栏,买花深院,做踏青天气。

晴鸠鸣处,⑦一池昨夜春水。

【注释】①晷(ɡuǐ):日影。

②巫山十二:巫山神女的居所,此指梦中与情人的相聚。

③宿酒:隔夜犹存的余醉。

④鬅(pénɡ)鬆(sōnɡ)云鬓,不忺(xīn)鸾镜梳洗:虽然自己头发散乱,却没心情对镜妆扮。

⑤玉糁(sǎn)苍苔碎:梅花的花蕊零碎地散落在青苔上。

糁,颗粒。

玉糁,指掉落的花蕊。

⑥乍暖乍寒浑莫拟:忽寒忽暖的天气不可琢磨。

拟,揣度。

⑦鸠:指斑鸠。

【参考译文】春季的天气让人增添困意,日光推着帘影飞移,屏风紧紧地掩闭。

杨柳边的鸟啼将我从梦中唤起,惊断了我的巫山云雨。

昨晚的醉意此时才刚散去,消淡一半的新愁又从心中涌起,恼恨得我憔悴了脸皮。

蓬松着散乱的头发,不愿对镜梳洗。

门外香风满地,那是残梅飘落散发的气息,遍布苔藓的地面上全是落梅玉蕊一般的碎粒。

这忽冷忽暖的天气,让我想试穿罗衫却总是心中犹豫。

雕栏内玩着斗草的游戏,买来鲜花种植在自家院里,不用外出,自己创出一番踏青的天地。

晴日里斑鸠啼鸣的地方,一池昨夜的春水在轻轻地漾溢。

【赏析】这首代言体的词写的'也是闺情。

春天正是多困时节,但此词中女子的“困”则缘于“惊断巫山十二”,因为情人的分别,自己孤单零落,备感生活的无聊、孤寂,于是饮酒入梦以打发时间。

下片则写早春季节气候多变,女子尚犹豫该不该增添罗衣,但眼见窗外已是百花盛开,斗草、踏青种种活动正可展开。

于是听着斑鸠的鸣叫,女主人公的心情也渐渐开朗,思索着如此美丽的春天,怎可独守闺房,自找苦吃?此后的结果不难想象,女子也正像窗外的鸟儿一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中尽享人生的美丽。

念奴娇古诗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古诗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古诗译文及赏析念奴娇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⑵重门:多层的门。

⑶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⑷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⑸扶头酒:易醉之酒。

⑹征鸿:远飞的大雁⑺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慵:懒。

⑻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⑼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参考译文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

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赏析《念奴娇·萧条庭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为春闺独处怀人之作,是词人早期作品。

政和六年(1116年),清照三十三岁。

这年三月初四,夫婿赵明诚游览距青州约一百七十里的名刹灵严寺。

夫君离她而去,深闺寂寞,她却无可奈何。

断肠心事难以寄托,于是在满怀思念之时创作了这首闺怨词。

作者从一场春雨中引发出种种难以排解的愁绪,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

陈郁《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陈郁《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陈郁《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作者简介】陈郁(?—1275),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今属江西)人。

理宗时,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应制、东宫讲堂掌书。

德祐元年卒。

有《藏一话腴》。

【原文】念奴娇没巴没鼻 [1] ,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

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

鼓动滕六 [2] ,招邀巽二 [3] ,一任张威势。

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却恨鹅鸭池边 [4] ,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

东郭先生都不管 [5] ,关上门儿稳睡。

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

东皇笑道 [6] ,山河原是我底 [7] 。

【注释】[1]没巴没鼻:巴鼻,“把柄”一声之转,来由、根据之意。

[2]滕六:雪神。

[3]巽二:风神。

[4]鹅鸭池:吴元济割据蔡州,朝廷派李愬攻之。

夜半大雪,愬命士兵惊扰池中鹅鸭,以乱军声,趁机攻入,生擒吴元济。

[5]东郭先生:东郭牙,为人正直,赤足行雪中。

此借指朝廷清官。

[6]东皇:日神。

[7]我底:即我的。

【译文】好没来头!上天骤降大雪,茫茫天地,雪花上下飞舞,世界一片银白。

他们挑动起雪神,又招来风神,任凭其肆意猖狂,抖露其嚣张气焰。

人们竟会被它蒙骗,只当是“瑞雪兆丰年”。

更可恨当年夜半大雪,水池中鹅鸭齐鸣,使吴元济贻误了战机而束手就擒。

东郭先生可不怕冰雪严寒,只顾关门稳稳沉睡。

啊!一夜春风吹过,冉冉朝阳升上东方,风雪无力逞淫威,万事化作东流水。

太阳神笑吟吟道:“山河仍然属我辈。

”【评析】这是一首杂文体的词作。

上片是说突然间风雪大作,铺天盖地,一片雪白,真是威风抖擞,人们识不破它的假象,被当成祥瑞赞美。

以上云云是对贾似道弄权误国、欺世盗名一针见血的揭露。

下片用李愬乘雪夜生擒吴元济事,以揭露贾似道鲁港扬州大败,陷国家于败亡。

“东郭先生”二句,指台谏失职,使贾似道专权误国。

“一夜东风”以下几句,是说虚张声势的大雪,一经暖阳高照,顷刻瓦解冰消,指出贾似道必然如吴元济一样垮台。

结拍以轻快活泼的语言,预示了贾似道可耻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念奴娇·一场春梦翻译赏析
《念奴娇·一场春梦》作者为宋朝诗人梁栋。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傍人听着。

罨画溪山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

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

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

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

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着。

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前言】《念奴娇·一场春梦》是宋代作家梁栋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从春梦领起,把一切生活享受看成春梦,已经含有鄙薄不屑之意,也为结尾归隐蓬莱的心愿打下思想基础。

【注释】1罨画:罨画,多样色彩的画叫“罨画”,这里是形容溪山的美丽。

2幛:屏幛。

3春:“春”字应活看,春情、春心、春事等具有淫荡意味的都包括在里面。

4看承:即看待意。

【翻译】无。

【赏析】《念奴娇·一场春梦》这词是梁栋晚年的作品。

栋字隆吉,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进士,曾做过宝应簿、钱塘、仁和尉等小官,那已是临安快要沦陷的时候了。

(1276年元兵入临安)后来归隐于茅山。

词中绝大部分是写腐朽的统治集团的生活面貌,具体生动,淋漓尽致,并且予以无情的嘲讽,也流露出自己的愤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罨画溪山红锦幛”至“今生今世盟约”,尽量描绘征歌选舞、沉迷酒色的荒淫生活。

“碧海倾春”是说倾了像碧海这么多的酒来纵情淫荡。

“犹道看承薄”,承上开下,是加深一层的写法。

像上面那么挥霍生活,接受者还认为看待太薄,
那就不能不“雕香剪玉”,誓海盟山,把所有的生命力都沉迷下去了。

像这样的写法,真可以说是尽情揭露,笔酣墨饱。

过片语似惋惜,而其实是冷讽热嘲。

“须信”至“东风恶”是纵乐中彼此矛盾的过程,是波澜。

“韵白”两句是纵乐后的下场,是结局。

“骨朽心存”三句,必有所指,可能是指贾似道的妾张淑芳。

《西湖志》引《宋元遗事》载,贾似道妾张淑芳知似道必败,“营别业以遁迹焉。

木棉庵之役,自度为尼,鲜有知者”。

寻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情状,和当时权相贾似道的荒淫生活正相符合,则这里所谓“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着”的恰好是似道下场后自度为尼的张淑芳。

结尾两句,承“忍把罗衣着”来,有远离尘俗意,指淑芳也以自寓。

不管指淑芳也好,自寓也好,归结到这种逃避现实斗争的消极思想,是应该批判的。

可是,对腐朽集团的丑恶嘴脸的揭露并加以嘲讽,则真正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还是十分可贵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