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词人贺双卿之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合集下载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_古诗鉴赏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_古诗鉴赏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

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

其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后人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的词作,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的词作,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的词作,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清代:贺双卿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

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惜黄花慢·孤雁清代:贺双卿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

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

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

暗自眠。

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

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

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

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

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望江南·春不见清代:贺双卿春不见,寻过野桥西。

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

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

山远夕阳低。

一剪梅清代:贺双卿寒热如潮势未平。

病起无言,自扫前庭。

琼花魂断碧天愁,推下凄凉,一个双卿。

夜冷荒鸡懒不鸣。

拟雪猜霜,怕雨贪晴。

最闲时候妾偏忙,才喜双卿,又怒双卿。

湿罗衣清代:贺双卿世间难吐是幽情。

泪珠咽尽还生。

手捻残花,无言倚屏。

镜里相看自惊。

瘦亭亭。

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

浣溪沙清代:贺双卿暖雨无情漏几丝。

牧童斜插嫩花枝。

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

日长酸透软腰支。

太常引清代:贺双卿玉人愁道远行难。

风雪怕衣单。

日落到姬山。

先去看、梅花倚阑。

新词半卷,泪痕淹透,来与赵郎看。

何忍便空还。

第一夜、孤眠最寒。

作者简介:贺双卿(1715~1735年),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字秋碧,江苏金沙雪埠(即现在的金坛县薛埠镇)丹阳里人,后嫁与邻近村庄绡山里周大旺为妻。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她是第一个代表底层妇女发出悲吟之声。

是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整首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文宋代: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注释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

此处泛指离歌。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导语:《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凤凰台上忆吹箫》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

”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

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

“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

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①李清照(1084-1155)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革非知识渊博,擅长古文,其文章深受苏轼赏析,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亦善文章。

李清照天资聪慧,少识音律。

丈夫赵明诚乃当朝宰相赵挺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两人结婚后,志同道合,情笃爱深,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收集金石书画,校勘古籍。

他们为共同的事业竭尽财力,呕心沥血。

不料,靖康元年(1129),金兵南侵,汴京失守,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举家南渡。

后明诚染疾,不久,溘然长逝。

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再加上原收藏的金石器物在逃难中丢失殆尽。

从此,李清照四处漂泊,晚年孤寂凄楚。

然而,李清照在南渡前并不是没有烦恼的。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由于元祐党禁,李清照之父被贬出朝,降职为东京提刑,后被罢官。

公爹却官升至尚书左丞相,后被排挤罢官。

此时,明诚他乡为官、冶游,并拟纳妾。

当然,纳妾非明诚本意,而因清照无嗣,赵家恪守封建,加之宋代纳妾之风大行。

如此变幻,令他们夫妻感情出现裂痕。

据考证,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为清照南渡之前的词作。

词写清照偕丈夫“屏居乡里十年”结束,明诚重返仕途之际。

清照本为之兴幸,但受明诚纳妾阴霾的影响,清照心情沉重,欲言又止。

因为清照预感这次分手可能就是婚变的开始。

面对离别,清照无法挽留,离恨别苦难以尽述,肺腑之言跃然纸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上片起首五句犹如人物速写,勾画了词人百无聊赖、慵懒萎靡的形象。

“香冷”言香料已燃尽,“金猊”即铜制的狮型香炉,将香炉放在房间,有取暖之用。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贺双卿:18世纪初(清康熙晚年)出生于江苏丹阳的农家女。

“负绝世才”,“秉绝代姿”,心有天高,命若纸薄。

美慧善良、满腹诗才,遵从父母之命嫁给粗俗难耐的周大旺。

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丈夫老拳相向,满腹的委屈幽怨只能借助于诗笺表达。

有人感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有人称她是清初第一女词人。

她的命运是古代中国下层女性的一个缩影。

……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丹阳出了一位很有文学细胞的美才女,名叫贺双卿(1715~1735)。

其凄婉的人生经历很有特点。

她既非出身王室贵族的富家女,也非少女时代即选秀入宫的嫔妃媵妾,更非堕入风尘色艺俱佳的青楼女子。

她是出生在社会最下层的农民家庭的女儿,却和普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少女时代对人生和未来充满憧憬。

她美慧善良,文弱纤秀,满腹诗才,然而在那个封闭愚昧的时代,她只能嫁给“门当户对”的庄稼汉。

婆婆年纪轻轻即丧夫守寡,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成人。

儿子是她整个人生的希望和寄托,代表了她的整个世界。

儿子周大旺在一种畸形的母爱环境里长大。

(在这种家庭里,婆婆、儿子的心理都不可能像一般家庭那样正常和健康。

)婆婆害怕媳妇夺走她的爱,(母爱。

)儿子周大旺对母亲惟命是从。

贺双卿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

丈夫不但不懂得怜香惜玉,反而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参与对她的虐待。

任凭婆婆和丈夫的百般凌辱,苦命的双卿有泪只往肚里咽。

贺双卿的故事非常典型,她是古代中国千千万万农家妇女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这种情节在中国古代戏曲故事中多有体现。

(譬如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但贺双卿的故事也有新意。

这就是,当千千万万受迫害被压迫的妇女面对种种磨难无法忍受和解脱时,往往选择轻身,而贺双卿则是将她遭受苦难的痛苦历程以诗歌的形式留给了后人。

贺双卿的家庭是地道的农民。

但她的舅父是乡间的私塾先生。

(一说私塾中的杂役。

)幼小的双卿常去舅父处玩耍。

每当塾师授课时,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成为一名编外学员。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赏析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

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

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

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

“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

“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

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

”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

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

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

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2023年《凤凰台》原文及赏析1凤凰台次李太白韵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翻译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风了,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拥来的新沙,便改换了故洲,如今只能见新洲了。

临春、结绮两阁已经找不到了,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风凰山。

相传刘宋元嘉年间,有三只状如孔雀之异鸟集此,人谓凤凰,遂筑此台。

凤凰游:用李白诗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意。

青蛾: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满。

棹:摇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鹭洲,在南京西南长江中,李白诗有“二水中分白鹭洲”句。

结绮临春:两阁名。

《陈书·张贵妃传》: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高数十丈,并数十问。

后主自居临春阁。

张贵妃等居结绮、望仙,以复道交相往来。

创作背景凤凰台在金陵西南凤凰山上。

唐代天宝年间(742~756),诗仙李白离长安南游金陵,与友人崔宗之同上凤凰台,赋《登金陵凤凰台》七律一首。

到了北宋,诗人郭祥正与王安石登临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首联写眼前景物。

诗人此日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脚下的一座空台。

台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这联意思实际上相当于李白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

”但由于郭祥正的诗以二句扩展一句的内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缀以“浩浩”、“入海”二词,来壮大长江的'气势,使永恒的江山与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强烈对比。

首联的意思并非仅仅如此而已。

在古代。

凤凰向来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