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普通用卷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20世纪30〜40年代,我国音乐家创作了许多控诉日本侵华造成民族苦难和讴歌、激励抗击曰本侵略的音乐作品,其中冼星海创作的,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的是()A.《松花江上》B.《毕业歌》C.《义勇军进行曲》D.《黄河大合唱》2.“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
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A.轻工业B.重工业C.造船业D.冶铁业3.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文学改良刍议》B.《阿Q正传》C.《故乡》D.《狂人日记》5.抓住关键词语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李刚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鲁迅”、“茅盾”、“《阿Q正传》”、“巴金”等一些词语,你认为李刚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A.文学的发展B.社会习俗的变化C.衣食住行的发展D.列强发动侵华战争6.《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它的作者是()A.左宗棠B.李宗仁C.聂耳D.冼星海7.绍兴是鲁迅的故乡,鲁迅是绍兴的“金名片”。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为了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狂人日记》B.《故乡》C.《阿Q正传》D.《孔乙己》8.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
张謇选择的道路是A.师夷长技B.实业救国C.君主立宪D.民主科学9.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
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
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
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点()A.平等观念B.民主观念C.自由观念D.等级观念10.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解放区优秀小说的是()A.《小二黑结婚》B.《李有才板话》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狂人日记》11.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缓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历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练习题(无答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 ( 2分)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 《大公报》B. 《新闻报》C. 《申报》D. 《解放日报》2. ( 2分)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A. 辛亥革命以后B. 共产党的成立以后C. 北伐开始之后D.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3. ( 2分) 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①《黄河大合唱》②《义勇军进行曲》③《狂人日记》④《奔马图》A. ①②④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4. ( 2分)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
下列词汇在20世纪上半期的报刊中经常出现。
其中属于1905年的是()A. 废除科举制兴中会成立《定军山》拍摄完成B. 创办商务印书馆张謇实业救国创办《新青年》杂志C. 兴中会成立废除科举制京张铁路全线通车D. 创办京师大学堂出现有声电影《定军山》拍摄完成5. ( 2分)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抗日救亡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6. ( 2分) 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③《申报》的创刊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 ( 2分) 下列哪些流行于老百姓中的歌谣是属于改革开放前的( )A. 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B. 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C. 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D. 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8. ( 2分)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卷(含答案)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八单元测试(八年级)(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21 22 23 24 25答案1.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A.卢作孚 B.张謇 C.张之洞D.侯德榜2.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他选择的道路是A.“实业救国” B.师夷长技 C.戊戌变法 D.民主科学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D.造船业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铁路沿线地区 D.沿海沿江的大城市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6.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的推动③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④“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要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这里说的“三座大山”指的是( )①帝国主义②封建主义③资本主义④官僚资本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班级姓名考场考号第 2 页第 3 页17.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清朝统治B.推动了社会进步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18.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新青年》 B.《大公报》 C.《新闻报》D.《申报》19.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新华书店D.教育书店20.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①《雷雨》②《骆驼祥子》③《狂人日记》④《阿Q正传》A.①②③B.①③ C.①② D.③④21.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教师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A. 京师同文馆 B. 燕京大学 C. 京师大学堂 D. 东吴大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立了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故选C。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科学 B. 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C. 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学制—《奏定学堂章程》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废除的知识点。
结合所学可知,其他三项都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B项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没有起到促进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的作用。
所以答案选择B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3.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石。
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有()①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这是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卷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茅盾早期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活动。
20世纪30年代,他创作的深刻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长篇小说是A.《呐喊》B.《彷徨》C.《子夜》D.《祝福》2.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3.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
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留辫B.称“先生”C.缠足D.翎顶补服4.中国近代史上维新变法失败后留下的唯一成果就是清政府创办的,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总理衙门D.海军衙门5.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A.《黄河大合唱》B.《义勇军进行曲》C.《春天的故事》D.《我的中国心》6.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情况。
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外资企业大量投资D.中国民族工业排挤了列强在华企业7.小赵同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他要搜索的人物应该是()A.林则徐B.张謇C.张之洞D.詹天佑8.《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
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A.田汉B.聂耳C.冼星海D.徐悲鸿9.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的情节。
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A.辛亥革命爆发B.五四运动发生C.新文化运动兴起D.九一八事变发生10.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选择题1.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人的一种救国梦。
下列人物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梦想的是()A.张謇B.谭嗣同C.林则徐D.陈独秀2.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A. 教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B.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C. 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D.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3.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 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4.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年份拥有丿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1795 家50亿元55万多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②提倡国货,抵制洋货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12.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 社会生活的法治化B. 政治生活的民主化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C. 北洋军阀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 10 千米的铁路。
铁路建成后, 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动声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 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 “马拉火车” 的天下奇闻, 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D. 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1899 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 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站后,纱厂履遭挫折,最后被吞并。
对大生纱厂的发展 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B.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C. 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D. 张骞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身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 到了模范街, 踏进了公益会, 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5.6.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 《申报》B. 商务印书馆C. 《民报》D. 中华书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7.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是在A.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19 世纪 90 年代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8.就让骡马充A.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C. 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9.10. 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 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1山东济南中考)1899年,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
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个状元是( )A.张謇B.荣宗敬C.侯德榜D.卢作孚2.(2022重庆中考B卷)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
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3.【时空观念】如图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社会生活的变化C.新闻和出版业的发展D.文学艺术的成就4.(2022湖南桃江期末)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
材料反映出( )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1889年544 9 11 0 0 01926年14 600 0 0 3 459 3 936 922A.等级观念的消失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5.【因果联系】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出现“辫子剪了”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推动B.维新思想的传播C.民国政府的推动D.五四运动的影响6.(2019湖北荆州中考)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C.民族风情特征D.自由平等风尚7.(2022山东青岛中考)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
人教部编 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
其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2.1940年,徐悲鸿创作了一幅巨作,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
你知道该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A.夸父 B.女娲 C.愚公 D.精卫3.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踏进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4.通过学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我们可以()A.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B.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C.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D.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情况5.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6.用作品反映民族精神、激励全国抗战的《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以画马见长的画家分别是()A.冼星海齐白石 B.聂耳徐悲鸿 C.冼星海徐悲鸿 D.聂耳侯德榜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解放区内的文艺工作者有丁玲、赵树理等B.鲁迅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历史剧C.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D.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8.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缓慢。
主张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A.周学熙 B.张謇 C.严复 D.侯德榜9.跪拜礼有损人格。
我国废除这一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10.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应在()A. 2010年B. 2003年C. 2000年D. 19982.歌谣是历史,歌谣更是信念.下列歌谣中能够反映中华儿女团结抗日的是()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 “红旗飘飘五角星,共产党来哩有田分.”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D.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3.观察下列服饰图片,既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都市时尚,又被称为“中华服饰文化代表”之美誉的服装是A. B.C. D.4.1895年,张謇代张之洞起草《条陈立国自强疏》,提出“富国强民之根本在于工”.当时,与张謇这种思想主张一致的社会思潮是()A. 自强求富B. 变法维新C. 实业救国D. 抗日救亡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C. 外国列强的棉纱在中国大量倾销D.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6.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天津的高官有急事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 拍电报B. 写封书信C. 上网D. 打长途电话7.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 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 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 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D. 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8.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如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A. “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 大生纱厂的兴衰D. 黄埔军校的创建9.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A. 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 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 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 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10.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后被定为新中国国歌的是()A. 《东方红》B. 《松花江上》C. 《义勇军进行曲》D. 《天路》11.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
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 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A. 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B. 思想落后,害家凶国C. 足不出户,五谷不分D. 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12.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A. 教育救国B. 实业救国C. 收回主张D. 谴责时政13.根据表分析,1911年至1919年我国面粉业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A.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C. “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D. 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14.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 乘飞机B. 发电报C. 乘火车D. 乘轮船15.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B.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C. 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D. 乘坐地铁出行二、综合探究题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是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
九年级某班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分组进行以下探究,请和他们一起进行。
活动一近代列强的侵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据此,第一小组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了相关内容。
⑴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特点,请写出政治领域近代化探索的另一重大事件名称。
⑵请用年代尺中标注的史实来说明“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⑶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近代化探索不仅涉及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化,它还涉及其他的领域,请举出一例来说明。
活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为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第二组同学搜集了几幅图片进行探究:图一工农革命军军旗图二百团大战形势图图三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⑷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中国革命遭遇到三次大的挫折,图一反映的史实是其中的一次,请问,这次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扭转局势的?⑸请根据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指出从图二到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对象有何变化?活动三:探究小结。
⑹通过对以上中国近代史的探究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不能抄题目中原话)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八年级8班某同学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如下表格,请你帮他完成。
18.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歌词识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哪一历史事件?【角色扮演】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3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分别从词、曲的角度,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1931--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
(3)请写出你搜集的一首创作于上述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名称。
(不得重复前面的三首歌曲)【问题探究】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9.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振兴民族工业,几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1)【自强求富梦】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探索,创办近代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个探索运动的名称是什么?(2)【实业救国梦】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指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
这位著名的企业家是谁?他在南通创办的著名企业是什么(3)【科技强国梦】他主持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远销日本、东南亚,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他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
这位科学家是谁?(4)【圆我中国梦】请谈谈中学生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些什么?【答案】1. D2. D3. B4. C5. B6. A7. C8. B9. D10. C11. D12. B13. A14. B15. D16. (1)辛亥革命(中国民国的成立)(2)《马关条约》签订后,推动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开展。
(3)教育领域近代化: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或军事领域近代化:创办北洋、南洋、福建三只近代化海军;或社会生活近代化:剪辫、易服、改称呼等,写出一条即可)(4)毛泽东带领军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第二幅图片的斗争对象是日本侵略者,第三幅图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
(6)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或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符合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7. 政治:史实: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史实:张謇的“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
思想:结论:先进、进步的思想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
科技:史实:侯德榜揭开制碱的奥秘,发明侯氏制碱法;科技史实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等。
教育:史实:兴办新式学堂,如1862年京师同文馆、1898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
外交:结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社会习俗:史实:辛亥革命后。
18. (1)材料一是出自《松花江上》,反映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2)会选择《松花江上》或《义勇军进行曲》.选择《松花江上》的理由:《松花江上》的词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民族危机以及东北人民盼望收复故土、重建家园的心情;《松花江上》的曲调凄凉悲怆,如哭如泣,体现国破家亡的悲伤和日本侵略者的愤慨.选择《义勇军进行曲》的理由:《义勇军进行曲》的词反映了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揭示民族危机,号召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慷慨激昂,震撼人心,催人奋进.(3)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4)二者不是一回事.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是对日本法西斯的严惩,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平民伤亡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故答案为:(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2)会选择《松花江上》或《义勇军进行曲》.选择《松花江上》的理由:《松花江上》的词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民族危机以及东北人民盼望收复故土、重建家园的心情;《松花江上》的曲调凄凉悲怆,如哭如泣,体现国破家亡的悲伤和日本侵略者的愤慨.选择《义勇军进行曲》的理由:《义勇军进行曲》的词反映了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揭示民族危机,号召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慷慨激昂,震撼人心,催人奋进.(3)《黄河大合唱》.(4)二者不是一回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是对日本法西斯的严惩,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平民伤亡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19. (1)【自强求富梦】洋务运动(2)【实业救国梦】张謇大生纱厂(3)【科技强国梦】侯德榜(4)【圆我中国梦】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祖国工业作贡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