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通信设备来进行日常社交和业务工作。

但是,大多数人对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1.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技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移动通信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进行语音、短信、媒体文件、互联网访问等多种通信方式。

2.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移动通信的核心是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由一系列基站组成,这些基站通过信号连接集中控制系统,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互连。

当一位移动用户启用手机或其他设备时,它将会与最近的基站进行连接。

基站使用微弱的无线电波或电信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运营商的设施中心,并将其转发给接收者。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 填充:手机或其他设备接收到的电波通过与基站之间的信号联系,将信息导出。

- 调制:手机将数据转换为可使用的数据处理格式并发送。

- 传输:无线电波或电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接收者附近的基站。

- 接收:接收者的设备从其最近的基站接收传入的数据,并将其转发到设施中心。

3.移动通信的类型一般来说,移动通信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G:1G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的速度很慢,只能提供简单的网络连接和语音通信。

- 2G:2G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具有更快的速度,允许通过短信和语音通信进行简单的数据传输。

- 3G: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复杂的数据传输方式,允许人们使用像互联网访问等更复杂的应用程序。

- 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提供比3G更快的速度,同时为未来的技术演进打下了基础,例如更高质量的视频通信和更快的网络连接。

- 5G: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的速度比4G要快得多,可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和更长的电池寿命。

4.移动网络的安全性虽然移动通信技术使人们能够在任何地方进行通信和交流,但这种技术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

例如,未加密传输提高了通信数据的泄露风险,并使黑客更容易获取移动设备上保存的个人信息。

移动通信网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网基础知识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移动通信面临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网络拥堵、频谱资 源紧张、能耗问题等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机遇
随着5G、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覆 盖。这为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基站
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固定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基站通 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核心网连接,实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
03
核心网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负责处理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核心网
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等,提供语音、数据等业务的交换
和传输功能。
移动通信网拓扑结构
蜂窝状网络结构
移动性管理
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连 接,实现无缝切换和漫游。
蜂窝网络结构特点
01
02
03
层次化结构
包括核心网、传输网和接 入网三个层次,各层次之 间通过标准接口连接。
分布式架构
基站之间通过回程链路互 联,形成分布式处理架构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扩展 性。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方 便网络升级和扩展。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负责制定全球通用的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
负责制定以CDMA2000为核心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负责制定无线通信、局域网和城域网等领域标准。
协议栈层次结构和功能划分
网络层(NW)
数据链路层(DLL)
负责数据成帧、流量控制、差错 控制等,包括MAC子层和LLC子 层。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1、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移动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2、发展历程2.1 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代表技术为蜂窝式通信系统。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代表技术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推出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增加的多媒体功能,代表技术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

2.4 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更高速率的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提供了支持,代表技术为长期演进(LTE)。

2.5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具备更快的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能力,为实现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等场景提供支持。

3、移动通信技术3.1 CDMA3.2 GSM3.3 WCDMA3.4 LTE3.5 5G4、移动通信网络4.1 蜂窝网络4.2 基站子系统4.3 移动核心网络4.4 网络云化5、移动通信应用5.1 语音通话5.2 短信5.3 移动互联网5.4 视频通话5.5 移动支付6、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6.1 加密技术6.2 身份验证6.3 数据隐私附件: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线电管理局(FCC):是美国的一个联邦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无线电通信政策。

2、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全球电信规则和标准。

3、通信法律:是指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频谱分配、无线电发射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什么是移动通信

什么是移动通信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顾名思义,是指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时候,人们使用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

然而,这种通信方式主要用于海上和空中通信,且只能实现语音的传输。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蜂窝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发挥作用。

蜂窝通信技术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基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这样的划分使得移动通信可以实现信号的无缝切换,即使当移动用户在通话或者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离开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也不会中断通信。

这种技术的突破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G到3G再到目前普及的4G网络,每一代技术都带来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强大的功能。

2G网络主要用于语音通信和短信传递,而3G网络则开始支持移动上网和多媒体传输。

4G网络更是实现了高速移动互联网的愿景,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畅享高速网络。

除了传输速度的提升,移动通信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无论是社交媒体、在线购物还是在线支付,都离不开移动通信的支持。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点滴,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方便地购买商品和服务。

移动通信的普及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技术基础,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扫码支付、转账等操作。

当然,移动通信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4G时代。

目前,5G技术已经开始商用,并在未来几年内将会逐步覆盖全球范围。

5G技术将会带来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这将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比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将成为可能。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与互联网相连,移动通信技术也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而言,移动通信是一种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蜂窝通信技术的突破以及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畅享高速网络和便利的移动应用。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概述

放一张图片
4.1没有移动网就没有移动电子 商务
4.1.1智能手机带来新世界
·智能手机对移动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新兴技术为移动电子商务助力 ①NFC 、 SIMPass 、 RFID-SIM 等移动支付技术 ②LBS 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GPS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等技术 ③二维码、社交平台
第2章 移动通信概述
02
目录
ONTENTS


2.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04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例如移动体(车辆、船 舶、飞机或行人)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人与人及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等。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和 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即为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信息灵活、高效。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一种不可或缺的 手段,是用户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多种形式信息(语音、数据、视频等)交换的理想方式。
多种业务,并能与ISDN等其他的网络进行互连。但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 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制式有美国的DAMPS,欧洲的GSM全 球移动通信系统,日本的PDC,窄带CDMA等。我国的移动业务主要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 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GSM和窄带CDMA系统)”开展,主要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 据短信业务,以及各类基本组合业务的“移动套餐”业务等。
4.2.2流量降价带来电子商务网购红
·流量降价的原因 ①政策: 2014 年,工信部宣布全面放开电信业务资费,电信运营商可根据 市场情况及用户需求制定资费方案,包括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 费方式。 ②舆论压力: 4G 网络具有带宽大、下载速度快的显著特点,由此带来了 数据流量业务需求的大量增长。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1. 概述2. 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传输信息。

发送设备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调制和编码后转换为无线电波。

接收设备则接收到无线电波,并经过解码和解调处理后将其转换为可读的信息。

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组成。

3. 主要技术3.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它将通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负责覆盖。

蜂窝网络可以有效地提供广域覆盖和高容量通信。

目前主流的蜂窝网络技术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

3.2. 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它通常由一个射频读写器和一个射频标签(如电子标签)组成。

射频读写器通过向射频标签发送信号并接收返回信号来读取标签上存储的信息。

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运输和零售等领域。

3.3. 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方式、平板电脑、电脑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使用2.4GHz的无线电频段,在通信范围内的设备可以互相交换数据和进行音频通话。

3.4. Wi-FiWi-Fi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通信方式,它使用2.4GHz 或5GHz的无线电频段提供高速数据传输。

Wi-Fi技术可以实现无线上网、局域网拓展和设备之间的文件共享等功能。

4. 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方式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和社交媒体的交流。

在商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移动办公、移动支付和远程会议等功能。

在物流和运输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时跟踪货物位置并提供物流管理服务。

5. 结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便利。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和应用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通信体验。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概述
在同一基站控制器BSC下的小区间的越区切换; 在同一MSC,不同的BSC下的小区间进行的越区切换; 在不同MSC下的小区间的越区切换(也称为越局切换)
31
1.3移动通信的控制与交换
切换时刻:根据基站接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强度测 试报告或误码率报告确定 硬切换与软切换 硬切换:移动台越区过界时进行的切换,在 切换时,移动台要先中断与原通信基站的联 系,再建立与目标基站间的通信 ; 软切换:移动台在切换时,先不中断与原通 信基站的联系,而与目标基站先建立通信, 两个基站可同时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当与 目标基站取得可靠通信后,再切断与原基站 间的通信 。
24
1.2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 频谱管理 国际上 国内 日常管理 – 频谱分配的基本原则 频道间隔 公共边界的频率协调 多频道共用 频率复用 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频率利用率的评价
25
1.2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 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 传播环境的影响 有关组网因素的影响 多频道共用的影响 互调的影响 – 频道的分配方式 分区分组方式(无三阶互调)------小型专用网 等频距分配方式------大型公用网
比较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正六边形小区的中心 间隔最大,各基站间的干扰最小;交叠区面积最 小,同频干扰最小;交叠距离最小,便于实现跟 踪交换;覆盖面积最大,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 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制所需的小区数最少, 即所需基站数少,最经济;所需的频率个数最少, 频率利用率高。 一般采用正六边形小区形状。
至少有一方能移动; 一种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区域内可随时随地进行; 为个人通信(5W通信)打下基础; 移动通信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3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第一章1移动通信概念: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或临时停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③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⑤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三类: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按信号形式分两类:模拟网、数字网。

4、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①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②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③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④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⑤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⑥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5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①无线电寻呼系统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③无绳电话系统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⑤组网技术6移动通信发展状况第二章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调制和解调技术①恒定包络调制技术(数字频率调制)最小移频键控(MSK)定义:是一种特殊的2FSK,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即相关函数等于0)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信号的相位连续。

其频差△f=f2 —f1=1/2T b ,即调制指数为h= (式中T b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本比特内的相位常数不仅与本比特区间的输入有关,还与前一个比特区间的输入级相位常数有关。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定义:用高斯滤波器作为MSK调制的预置滤波器的调制方法叫做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

②线性调制技术(数字相位调制)π/4 —D Q PSK是指将Q PSK的最大相位跳变±π降为±3π/4,从而改善了π/4—DQPSK的频谱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 1
用户
2
3
5
移动终端:多模式、多频段、多样化的终端 设备 无线接入网:包括RNC、NodeB等,实现无 线传输和控制功能 核心网络:包括MSC、HLR、VLR、SGSN、 GGSN等,提供信息交换和传输、控制 电话交换网络:PSTN
手机
•手机 作为现在人的通讯工具,已经是生活 的一部分. • 不知不觉,手机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 20多个年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手机已经逐渐从奢侈品发展到了现在十分普 及的消费电子产品。回顾手机发展的过程, 无论从造型还是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手机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次有一次的变革, 才形成了如今多样化的造型,多样化的功能, 而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
分区1 分区2
图3-4 分区覆盖示意图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以移动蜂窝网用户为例
• 1996年:新增的面向个人的移动用户超过 固定用户增长速度
• 2000年: 全球移动用户:2 亿
全球固定用户:8 亿
• 2004年:移动用户达到17 亿,中国3.4亿
• 2010年:移动用户达到30 亿,与固定 用户数量持平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 蜂窝系统的三个基本参量:高容量、小区和频率复用; • 越区切换, 位置管理为蜂窝系统所独有,较其他移动通信 系统复杂不少; • 采用更具有更高级的数字技术与网络管理技术,信令网络与 业务网络相分离的GSM被广泛采用。 • 美国 1990年IS-54, 1992年IS 95-98 (CDMA) 均为双模体制, 我国采用900MHz频段的GSM (Global Service for Mobile)体制 (FDMA/TDMA)。
第一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 摩托罗拉 3200
• 第一台手机进入中 国市场是在1987年, 其型号为摩托罗拉 3200,当时的造型 设计和上面说过的 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基本一致。 也就是当时非常流 行的“大哥大”。
第一款内置天线手机
• 汉诺佳CH9771是第 一款采用内置天线 设计的直板机型, 但是大家对它并不 太熟悉,国内消费 者真正接触到的第 一款内置天线折叠 机型是诺基亚3210。 1999年它的出现让 诺基亚直板机真正 在国内站稳了脚跟, 也为2000年8210的 巨大成功奠定了坚
DynaTAC 8000X
• 1983年10月13日, Ameritech 公司的高 管鲍伯-巴内特把车停 在了芝加哥Soldier Field 体育场外,拨通 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个商用手机电话,它 的型号为DynaTAC 8000X是由摩托罗拉 生产的,重2磅,通话 时间半小时,销售价 格为3995美元,是名 副其实的最贵重的砖
天语K-Touch 魅族meizu 海尔Haier
华为 HUAWEI TCL OPPO
摩托罗拉Motorola
三星SAMSUNG
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 苹果 iphone 黑莓 Blackberry
Linux BlackBerry 黑莓 Windows Mobile Symbian 塞班 Android 安卓 iPhone OS 苹果 Windows Phone 7 MeeGo 米狗
手机
• 移动电话(Mobile),通常称为手 机,日本及港台地区通常称为 手提电话、手电、携带电话, 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 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 电话终端。目前已发展至4G时 代。
多普达Dopod
步步高BBK
联想Lenovo 小米mi 金立Gionee
中兴ZET HTC 波导 诺基亚Nokia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强烈地刺激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 展 • 1946年,首次开通公众移动服务系统, 主要用 于大众安全部门,如警察和消防部队,并逐渐 向民间过渡。 • 正因为一个频谱只能为一对讲话者使用,频谱 成为稀有资源,日趋紧张。世界无线电管理委 员会(WRC)提出频谱分配法; • 军事战争:无线电台 短波通信 长波通信 • 1870年,丹麦大北电报局途径俄国、日本在中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蜂窝(Celluar)概念:将通信的区域按蜂窝形状分的区域
按蜂窝形状分成若干小区,两个小区间只要相隔一段距离, 无线载频就可重复使用。
频率复用(频分多址), 无线频谱尽可能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
重复使用,每个小区由所对应的基站来服务 。

1946年,美国 AT&T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这一设想,模拟 蜂窝系统于1970年开发成功,1979年第一个蜂窝系统称之 为先进移动电话业务的AMPS在芝加哥建成,表示真正民用 付诸实现,20世纪80年代模拟蜂窝系统在很多国家建立起 来(如日:HCMTS、北欧:NMT、法:TACS、德C450)大 大推动了移动通信的发展。
像素最高的手机
诺基亚 PureView 808 4100万像 素
世界上最贵的手机
Nokia的vertu系列一直都是手机的顶级贵 族,售价不菲。当然,其他品牌的手机也会 亮亮王牌, 例如这款Blackberry黑莓手机即便如此, 售价达到惊人的19万美金。由英国设计师 Alexander Amosu手工打造 限 量发售3只,外壳由4459颗钻石和坚固的 18k黄金镶嵌而成。
§移动通信概念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移动通信网总体架构 §手机基本概念及手机发展史
§智能手机发展简史
移动通信概念
概念 指移动通信双方或 至少其中一方在运 动状态中进行信息 传递的通信方式。
特点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 信息传输 在复杂的干扰环境 中运行 存在盲区
移动通信概念
可靠性 有效性
资源紧张:日益增长的用户数和有限 频谱资源的矛盾 环境恶劣:用户对业务质量的需求和 无线传播环境的矛盾
第一款双频手机
• 双频其实就是指GSM技术再 不同频带上的应用,更加直白 的说就是在原来的900MHZ基 础上增加对于GSM网络 1800MHz频带的支持,从而 使得手机变成双频手机,这样 的好处是经销商从理论上获得 多一倍的用户,而消费者则应 有更大的网络支持,一举两得。 诺基亚6150这款手机的三围
第一款现代意义智能手机 摩托罗拉 A6188
• 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早在1999年岁末就推出 了一款名为A6188的手机,可不要小看这 款手机,它是第一款具有现代意义的智能 手机。这款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 主研发的龙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 PPSM (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同时,这跨手机也 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它同时 也是第一部中文手写识别输入的手机。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无线通信的历史 – 中国古代 烽火台 – 1865年,麦克斯韦(J. C. Maxwell)建立了著名的 电、磁、光现象相统一的麦克斯韦方程 – 1887年,赫兹(H. R. Hertz)首次证明了在数米远 两点之间可以发射和检测电磁波 ; – 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在俄国彼 得堡的物理化学分会上,宣读了 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 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 无线电接收机。
2007年6月,苹果 OS登上了历史的舞 台,从此手指触控 的概念开始进入我 们的生活iphoneOS 的设计,将创新的 移动电话、可触摸 宽屏 网页浏览、手 机游戏、手机地图 等这几种功能完美 地融为一体。
2014-5-22
2014-5-22
2008年9月当苹果 和NOKIA两个公司 还沉溺于彼此的争 斗之时,Andiord操 作系统这个由 Google研发团队设 计的小机器人悄然 出现在世人面前, 良好的用户体验和 开放性的设计,让 Android很快地打入
2014-5-22
1996年微软 发布了 Windows CE 操作系统, 从此微软 慢 慢渗透手机 操作领域。
2014-5-22
2001年6月,塞班 公司发布 SymbianS60操作系 统作为S60的开山之 作,塞班系统以其 庞大的客户群和终 端占有率独霸世界 智能手机中低端市 场。
2014-5-22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1895年,马可尼(G. M. Marconi) 成功地进行了约3公里的
无线电通信; 1897 年,马可尼赴英国发展,获得科学界 和实业界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专利。 1897 年,马可尼 建议了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器材公司 - 马可尼公司。 1901 年,他在英格兰和纽芬兰之间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莫尔 斯电报码发射和接收试验,通信距离超过 3000 公里;马 可尼的贡献贯穿在无线电、电视、移动电话、卫星通信 等广泛领域。19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款进入国内的GSM网络手机
• 爱立信的GH337是第一款登陆中国大陆的 GSM手机,当时广东省的GSM网络刚刚开 通,GH337作为一款数字手机,无论是性 能还是其它方面都较模拟手机好得多,也可 说是当时的时尚潮流。GH337重达220g, 三围为130×49×24mm,适用于900MHz 的GSM网络,与同时代的模拟手机相比有 抢线快、接收信号比较灵敏及携带方便的特 点。
世界上的第一台手机
• 二战刚刚结束,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1947年率 先提出了手机的概念,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 司前高管马蒂.库珀在曼哈顿的试验网络上测试 了他的一台电话,他把电话打给了竞争对手──贝 尔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这种电话勉强算是便携 式的,它重约 1.13 公斤,靠电池运转,体积庞大, 用它总共可以通话十分钟。
第一款WAP手机 诺基亚 7110
• 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 缩写,即无线应用协议。 诺基亚公司应景的推出了 第一款支持WAP的GSM 手机——诺基亚7110,它 的出现标志着手机上网时 代的开始,只要你开通了 移动数据业务功能,通过 手机WAP功能,即可使用 中国移动的WAP业务,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