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做酸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做酸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做酸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做酸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做酸奶》是一节以生活实际为主题的科学实验课。

教材通过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食物中的营养、微生物等知识。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知道酸奶的营养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酸奶的营养价值。

2.教学难点:乳酸菌的发酵过程,酸奶的制作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酸奶样品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酸奶样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讲解知识: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讲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阐述酸奶的营养价值。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5.交流与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制作酸奶的心得。

6.总结与拓展:总结酸奶的制作方法,拓展酸奶的营养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做酸奶》1.酸奶的制作过程2.乳酸菌的作用3.酸奶的营养价值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提问、回答问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 做酸奶 认识细菌-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 做酸奶 认识细菌-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2、做酸奶——认识细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做酸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的条件下,把鲜牛奶发酵形成的;2、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尝自制酸奶,知道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收集相关资料,动手操作、分析电子表格的数据,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收集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会到身边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特点和一分为二的对待细菌正、反两方面作用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模拟细菌繁殖中正确计算细菌的繁殖个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吸管、纸杯、白纸、记录纸、粉笔灰等。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细菌的资料等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生:做酸奶。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大家说,好不好?生:好师:品尝酸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品尝酸奶的时候,注意有序进行品尝,注意品尝卫生,注意不要把纸杯碰倒。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师:老师已经把同学们带来的酸奶放在2号桌上了,每张桌上四杯酸奶,请同学们看清标号,开始品尝吧!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品尝后,回到座位。

用过的纸杯、吸管放到本组组长的垃圾袋里。

小组交流,了解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并且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3、全班汇报并交流。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师生对话,导入新知师:为什么鲜牛奶会变成酸奶?生:酸奶是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把鲜牛奶发酵形成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做酸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做酸奶|苏教版

《2. 做酸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节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细菌的传播,从而养成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酸奶的知识,已经具备动手独立制作酸奶的能力,对酸奶的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以此导入细菌知识的学习。

三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奶是由乳酸菌将牛奶发酵变成的。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及繁殖特点。

3、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4、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团结合作、交流研讨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怎样做酸奶,知道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变成了酸奶。

解决措施:采用学生制作经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解决措施:通过模拟实验,归纳计算规律,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制作的酸奶、白纸、多种颜色的粘土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酸奶制作交流会1、师:上节课,我们学学习了如何做酸奶,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酸奶的做法,(大屏幕出示酸奶的做法)。

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煮沸、冷却、加入、搅拌、装入和保温。

由于同学们需要的实际较长,布置了同学们回家尝试做酸奶,有的同学真的很了不起!不但做成功了,还发来了视频,老师整理了一份视频,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位同学在家制作酸奶的视频,教师板书:一酸奶的做法3、要求:看过之后,提出你的疑问,提的最多的有奖励!4、师: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4、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为什么做酸奶时要加酸奶?生:加酸奶就是加入乳酸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菌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2.△ 细菌有功有过。
功:可以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 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 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 传播疾病。
认识细菌2
1.△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Fra bibliotek可以在数小 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病从口入 • 病从鼻入 • 外伤感染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4.吃洗干净、不过期的食物 5、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每年死亡 人数(万)
病原微生物
急性下呼吸道 感染
370
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 真菌
②细菌也要吃食物 ③细菌的繁殖很快,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4、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 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会致病。 5、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 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 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 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 种基本形态: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250ml,酸 奶75ml, 工具:有盖的瓷杯子,勺子,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做酸奶》PPT课件(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做酸奶》PPT课件(1)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与很多人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与很多人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 Nhomakorabea情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 糖,煮开几分钟。 待牛奶冷却到35℃—40℃ 时,加入两大勺酸奶,仔 细搅匀。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 里,盖上盖子。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
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了解鲜奶变成酸 奶的原因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比例1:5 2.适温加入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了解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谢谢大家!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科学调查: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病毒?

6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2 做酸奶省赛一等奖

6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2 做酸奶省赛一等奖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教学视频规划说明”
(一)
(二)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
评价等级:优、良
2.说出是什么物质使鲜牛奶变酸的?
㈡进阶作业/
1.在制作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吗? 2.观看微课视频自学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图片1 图片2 学段目标指出:6年级的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原因在此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乳酸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实验材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食品和健康的内容,对于酸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材料。

2.酸奶制作视频或图片。

3.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酸奶是如何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然后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操作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进行。

4.巩固(5分钟)实验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如医学、化妆品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 (2)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 (2)教案与反思

2.做酸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教学目标】
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4.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
在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黄豆、纸杯等。

学生材料:做好的酸奶、课前搜集的细菌和酸奶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2.做酸奶
乳酸菌
细菌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生活污水中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一 些工业污水中也含 有石油等有机物, 细菌能通过分解这 些有机物,来达到 净化生活污水和工 业污水的作用.
7.识别身份通过手上的细菌也能 识别身份 8.细菌与生物链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处在生 物链的最底层。如果没有细菌真菌 等微生物,世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细菌的危害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3.用热水 冲洗筷 子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4.常进行室内换 气, 不到人多 的地方。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5.与小动物 保持距离。
作业: 通过生活经验、网络或书籍总 结可以减少 致病细菌传播的方 法写在作业本上
再见
• 1.最原始(第一代)的一 个细菌分裂成两个 • 2.第二代的两个细菌继续 分裂得到第三代 • …… • 问:以此方法类推第6代 细菌有多少个?
1→2→4→8→16→32→……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1×2×2×2×2×2×…
可见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 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吃什么?
•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 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 上吸收养料。 例如:牙齿表面的细菌 靠食物残渣生活。
细菌的特点
2、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 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 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二分裂式: 一个细菌分 裂成两个新的细 菌
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 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 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 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 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 蔫。 • 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 水和带菌微生物。
四、减少病菌传播的方法
1.勤用肥 皂洗手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2.捂住鼻子 打喷嚏。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 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 使牛奶发酵成酸奶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三、细菌的特点
1、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 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细菌的用途 1、可以生产腐殖质;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 物(制造酒、泡菜);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 生物塑料。
4.细菌发电——即利用细菌的能量发电。 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 马克·皮特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 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 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 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5.细菌益肠胃——益生菌。可以为人体补充维 生素,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 上册
做酸奶—认识细菌
一.酸奶的做法
•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 煮开几分钟。 •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 加入两大勺酸奶,仔细搅匀。 • 3.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 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二、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