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景德镇青花瓷传统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景德镇青花瓷的传承与发展

的瑰宝 , 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凝结 了景德镇历代
陶瓷 匠师们 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对 于一 个具 有如此重要历史地
位 的景 德 镇 传 统 青 花 瓷 艺 术 我 们 无 疑应 该 予 以很 好 的 保 护 和继
城遗址有 带蓝彩的瓷枕残片 出土 ,浙江龙泉宋初建 的金 沙塔 出 土了蓝彩碗的残片 ,有些考古学者还称在吉州 窑发现 了可 以确 定为宋代的青 花小 碟。有人据此认为景德镇 的元青 花来 源于吉
后的关系。时代在先 的传统 陶瓷工艺美术决不意 味着 就是 落后 的, 应该被现代所淘汰 。 因为一方面传统 陶瓷工艺美术对于现代 陶瓷工艺美术 的发展来说具有参考 、 借 鉴作用 , 现代 陶瓷工 艺美 术 的健康发 展必然要建立 在传统 陶瓷工艺美术 继承 的基 础上 。
制胎 , 鲤鱼用灰蓝料画成 , 鱼鳞用釉里红细线绘 制 , 鱼多弯 曲, 与 盘心结合 紧密 , 具有质朴 而又 浑厚 的美感 。2 0世纪后 5 O年里 ,
艺术鉴赏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1501浅析景德镇青花瓷的传承与发展程慧群景德镇旖澜轩江西景德镇333000摘的历史在这七百年时间里饿肚子青花由一个新生的瓷器品种发展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产品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的器具之一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在景德镇传统青花瓷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些浅显的研究和分析
艺 术 鉴
赏
文 艺生 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2 0 1 5 - 0 1
浅析 景德镇 青花 瓷的传承 与发展
程 慧群
( 景德 镇 旖 澜 轩 , 江西 景德 镇 3 3 3 0 0 0 )
摘 要: 青花瓷是 中国传 统瓷器的最大代表 , 被誉 为“ 瓷 国明珠 ” , 景德镇 青花瓷器从 1 4世纪产生到现在 , 已经有约 7 0 0年 的历史 , 在这七百年时间里 , 饿肚子青花 由一个新 生的瓷器品种发展成为 明清时期 的主流产品 , 成为 当时人们 日常生活 中
浅论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技艺传承作者简介:沈凯(1973—),男,汉族,江西景德镇人,大专,国家一级技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市非遗传承人,研究方向:高温陶瓷的绘画工艺。
[摘 要]当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可分为三股创作力量,他们分别代表当今陶瓷艺术多元化、多层面的不同理念。
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人们一直讨论不休的话题,需要传承祖辈遗留下来的经典且历久弥新的工艺技术,这些技术之中蕴含着传统美学思想。
经典总归是经典,历经百年却依然生机勃勃,譬如,大家所熟知的古彩装饰艺术,它既有明清壁画的古朴和雅致,又融合了民间年画的喜庆与热闹,在红绿艳丽的色彩之中焕发出迷人的皇家贵气,传统就是传统,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被人们遗忘。
[关键词]学院派;陶瓷工艺;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7-006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沈凯.浅论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天工,2022(17):63-65.沈 凯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久远,在漫长的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前辈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在不断的创作中发现和开拓了诸多陶瓷工艺门类,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手法,探索了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运用。
时至今日,景德镇手工陶瓷艺术的成熟程度位居全国之首,可谓是集各种工艺之大成者,有大家熟知的四大名瓷,即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
随着现代审美观念的变迁,新生代学院派艺术走向陶瓷艺术设计的前沿,不可否认,学院派已经成为陶瓷艺术发展中的生力军,其中学院派艺术的中坚力量便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专业教授和研究生创作团队,我们要正视学院派的创作理念与设计创新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正在改变传统陶瓷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可分为三股创作力量,他们分别代表当今陶瓷艺术多元化多层面的不同理念。
第一股创作力量是代表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创作队伍,可以追溯到景德镇艺术瓷厂的成立与发展壮大,景德镇艺术瓷厂一贯继承和发展红色官窑的工艺标准,也进一步发展了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工艺,在人员培养上结合师传徒弟和子承父业,其影响是巨大的,且代表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半壁江山,最为著名的便是艺术瓷厂的粉彩工艺的完美传承,这种彩瓷工艺多以800℃烧制,过去俗称“红店佬”,这种传统釉上彩工艺已经在景德镇传承了几百年,从康熙古彩到乾隆粉彩,俗称清三代,粉彩瓷的高级阶段甚至难以超越,故这种传统工艺被冠以仿古瓷和精品高仿瓷称号。
由“摹古”而“出新”——论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传统与现代

由 摹古 而 出新论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传统与现代*邓艺(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景德镇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陶瓷文明中的典范㊂笔者从研究景德镇青花瓷器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景德镇青花瓷器产生的风格进行分析,探究在其发展道路上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㊂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瓷器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 Q1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2-0056-02前言青花瓷器创始于唐宋时期,但严格意义上的青花,是一种运用钴料在瓷器上进行釉下彩绘装饰的手法㊂它是江西景德镇的特色产物,也是极为珍贵的人间珍宝㊂景德镇青花瓷距今已有约七百年的历史㊂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以及审美的提高,青花瓷也随之呈现不同的特点㊂然而,景德镇传统制瓷业发展到现代化的今天,仍然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㊂1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器的起源在元代景德镇烧造青花瓷之前,唐代湖南长沙窑就已有成功烧制釉下彩瓷器的例子,已具备了青花瓷的基本工艺要素之一 釉下彩绘 ㊂而 运用钴料 作为青花瓷产生的另一要素在唐代以前已经开始应用㊂尽管早在唐代已经开始了青花瓷的制作,但唐代的青花瓷还只是处于其制造的原始阶段㊂青花瓷制作工艺的真正成熟,是在约四百年后的元代,元代青花瓷的窑场有好几处,但其中最能代表当时制造水平的窑场非景德镇莫属㊂景德镇窑制作青花瓷的技艺是在当时烧造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㊂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㊂青花瓷发色稳定㊁不易褪色㊁端庄素雅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并发展迅速㊂青花瓷也因此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畅销海外,也将景德镇推向了空前繁荣的局面㊂不同时代的瓷器都具有其不同的风格,青花瓷也是如此㊂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景德镇青花瓷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㊂在这种变化发展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㊂例如元代梅瓶可以明显看出是延续了宋代的样式,但在碗㊁盘等造型方面与之前相比较而言有较大的变化㊂但无论是继承或是创新都具有一个时代的显著特征㊂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成功烧制,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㊂在继承唐宋以来的器型㊁装饰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造型和纹样,并在各类生活瓷器上得以体现㊂随着时代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景德镇青花瓷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全国的制瓷中心也转移至景德镇㊂明代的景德镇青花瓷是在元青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㊁创新㊂装饰图案更加秀丽典雅,常见纹饰中出现了传统元代纹饰之外的图案,如胡人舞㊁佛道人等㊂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兴盛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㊂在清代,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康熙民窑时期的青花瓷器㊂官窑的停顿或解散为制瓷工匠们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空间,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呈现出色泽鲜艳㊁层次丰富㊁题材多样的面貌㊂除此之外,清代景德镇青花瓷还继承了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特色,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㊂㊃65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艺术)2021年02月*作者简介:邓艺(1997-),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陶瓷绘画㊂2景德镇青花瓷发展之路所面临的选择2.1继承传统的 摹古 之路在20世纪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延续传统装饰方法的青花瓷仍处于景德镇瓷器的主流地位㊂大部分的作品都沿用前朝清丽雅致的装饰风格,鲜少有创新的部分㊂因而出现大量仿古青花瓷器㊂在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环境影响下,景德镇制瓷作坊培育出一大批将仿古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手工艺人㊂上至元代青花,下至近现代名家青花,无一不仿,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㊂20世纪晚期是景德镇仿古瓷的鼎盛时期,不论是原料还是制瓷方法,他们无一不按照严格的传统制瓷工艺进行生产㊂甚至在现代化的今天,依旧保持着一批私人仿古瓷作坊㊂在这种大批量的仿古瓷生产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传承的方式㊂但是这种毫无创新可言的传承,仅仅只是单一的模仿与再现,终将影响青花瓷艺术的创造与发展,使得人们的创作思维停滞不前㊂2.2面向未来的 出新 之路建国以来的景德镇青花瓷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摸索出来一条 出新 之路㊂其中有一批人受到文人绘画的影响,其中以 珠山八友 和王步为代表,在青花瓷创作中结合文人画的特点,并与诗词相结合㊂景德镇 珠山八友 是由一部分官窑画家在清末御窑停烧后组成㊂他们的绘画风格多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并且集中多种艺术流派所长㊂而王步也更是一位典型文人画青花艺术风格的代表画家㊂他将中国画中独特的水墨技法与青花相结合,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分水技法下的 写意青花 ㊂为中国的青花瓷器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篇章㊂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艺术家㊂他们的创作风格或是在传统青花瓷的技艺之上加以自己独有的现代审美,又或是融合了东西方现代审美观念,这种充满传统意味的现代青花瓷器,既体现了青花清新雅致等民族特色,又体现了造型新颖,装饰多样的时代特色㊂像这样的现代青花瓷创作正在不断崛起㊂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适应跟随时代发展的审美变革,为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㊂但在这类新青花创作者中,由于他们大多不以实用为目的,运用夸张㊁抽象的现代艺术语言以及多种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青花瓷的造型㊁装饰等元素进行借用并创造出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㊂虽然其目的在于表现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但在这种前卫艺术的思潮之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如出现了过分追求艺术形式,导致形式大过内容的现象,以及滥用青花元素,使其反而丧失了青花艺术独特的美感等㊂3景德镇青花瓷器的未来景德镇青花瓷艺术距今约700年历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青花瓷始终是中国陶瓷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㊂它集结了景德镇历代制陶人的心血和汗水㊂对于有着如此大意义的景德镇青花瓷器,如何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之上,将这一国之瑰宝继承发扬光大,是我们当代制瓷人的首要任务㊂传统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名词,传统是一个有关时间㊁地域㊁记忆和民族的范畴㊂传统是文化在时间中的积淀,长期以来这种积淀在保守与变革中不断发展,由此得以推动陶瓷文化产业的进步㊂传统与现代不是简单的落后与先进的关系,也不是一个对抗的概念㊂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传统的存在,任何一个时代也具有当代性㊂我们身处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如何更好地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行转化,才是值得被关注的事情㊂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㊁继承,而不是摒弃㊁淘汰㊂对于现代艺术观念进行汲取㊁参考,而不是盲目崇拜㊁模仿㊂陶瓷文明史一直在 摹古 和 出新 这两条路上转换,每一个陶艺人也是如此㊂当下走过的每一步也会成为传统路上的一部分,只有与时代产生关系,吸收传统而向当代转换,才能不断推动景德镇青花瓷器,推动陶瓷文化的前进和发展㊂参考文献[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杨永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3]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5]罗晓涛.传统陶瓷青花装饰[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㊃75㊃(陶瓷艺术)2021年0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洪华山: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

18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洪华山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而素有“瓷器之国”之称的景德镇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一件瓷器的制作,成型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机械化的成型逐步走向主流市场,由此而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成型模式,致使一些传统的手工成型技法慢慢被人们所遗忘。
时至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囊括其中。
也正是因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带动了新一批的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手工艺制瓷的追求与重视。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传统的手工制造逐渐热捧。
这种新热点的出现,使得景德镇涌现了大批的手工作坊,这种手工作坊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是新一代传统的继承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结合。
在成型方面,这类作坊更加注重“手工”的重要性,包括传统的拉坯成型、模具成型等。
成型的着眼点更是放宽至原始的泥料选择,造型的返朴归真。
这种现象的产生,给现当代陶艺发展之路开辟了一条更为广阔而又不失民族特性的新途径。
一、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工艺概述景德镇陶瓷的成型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由早期的古书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此时期的成型原始瓷坯,常采用泥条盘筑,手工辅助调整器型。
传统手工成型工序较系统化的形成在宋代才得以建立;成型的工序日渐细化并形成配套系的拉坯、印坯、利坯、修坯等程序。
至明清时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制瓷工具的使用有了更为先进的政变,也由此发明了陶车。
纵观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工艺,汇聚了无数陶瓷工匠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成型工艺的变革离不开材料的运用,杨永善《陶瓷传统工艺概论》:“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陶瓷制作的成型方法和装饰工艺类型,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
”景德镇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天然的材料便利从而暂获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制瓷成型电话:131****8303洪华山2016·3期·总163期19工艺不仅仅体现在其外表的造型结构上,而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匠师们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技术的领悟力和思想创造力。
试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作为举世闻名的重要艺术,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任。
本文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上下五千年古老文化,简要阐述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是我国最大的产瓷基地。
从元明时代开始,景德镇逐渐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景德镇大约有近四分之一的常住人口从事陶瓷相关工作,这是中国其他地方甚至世界各地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党与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瓷都的文化艺术得到迅猛发展,从品种到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与发展。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深厚底蕴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很多收藏的目光都转向景德镇,逐步聚焦景德镇陶瓷艺术。
享誉世界的景德镇陶瓷,其艺术是多彩纷呈的,在文化与技艺的双重积淀下,景德镇越来越向世人展示出制瓷的精湛与资源的丰富,而能工巧匠们的不断创新,更是为整个陶瓷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现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将悠久的制瓷工艺与现代审美意识相互交融,另一方面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胆创新中寻找新的艺术生机,入之于富有地方风土人情与博大文化内涵的景德镇陶瓷,使得整个瓷都艺苑大放异彩。
以“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四大特色享誉全球的景德镇陶瓷,备受各种收藏学家与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从丝绸之路开始,景德镇瓷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古瓷在各种拍卖市场的价码也是一路攀升,引起收藏投资界的一阵又一阵轰动。
但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古瓷艺术品的稀缺性,其昂贵的价格或难辨的真伪,必然让更多的陶瓷收藏者将目光转向个性化制作、价格始终的现代精美景德镇艺术陶瓷。
越来越多海内外收藏者钟情于景德镇艺术陶瓷的收藏,以藏瓷为乐,以藏瓷会友,自得其乐。
在全球经济不太稳定的形势下,景德镇艺术陶瓷仍能保持不凡的艺术收藏价值,同时有别于其他收藏品的美化环境功能,都使得其收藏价值不断提升。
浅析青花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212019.2期一、中国青花瓷的历史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尤以青花瓷的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
可谓是“独领风骚数百年”。
青花瓷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代青花风格大器豪迈,打破了唐宋的含蓄内敛的风格,正是因为元代青花的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瓷艺术推向了中国瓷器的顶端,为后世青花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明代,青花瓷的生产成为了主流,这其中尤以江西景德镇最为有名,明代的青花瓷以表现率真、淳朴的风格见长。
正如徐巍所说:“它所表现的瓷绘艺术,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奔放的风貌,所绘人物、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等,无一不是用笔任意挥洒,气势奔放飘逸,豪宕不羁、野趣横生,画工性情尽情流露,充分表达出一种淳朴率真、自然流露的文化品性和毫无拘束的创造力。
”[1]清代的景德镇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当时的青花瓷大部分都来源于此。
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已有的成就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据《景德镇陶录》记载:“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
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2]可见当时的成就之高。
中国古代青花瓷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于现当代的青花瓷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花瓷艺术在当代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但是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是对传统青花瓷艺术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国现代青花艺术对传统青花艺术的继承艺术的继承就是指艺术传统的继承。
中国的瓷器在古代的世界上是“畅销品”。
景德镇青花艺术具有七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瑰宝。
可见传统青花艺术是有多么重要的摘要:现代陶瓷绘画应当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西方文化,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青花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
现代青花艺术是对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青花瓷 传 统 创 新浅析青花艺术的继承与革新QIAN XI QING HUA YI SHU DE JI CHENG YU GE XIN收稿日期:2018-11-21陶 瓷 文 化/金佳雯 导师:杨 冰(景德镇陶瓷大学)图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22019.2期/陶瓷文化历史地位,我们应该予以很好的保护和继承。
关于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探微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关于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探微孙宇(开封市文物商店,河南开封475000)摘要:青花瓷是在瓷土胚胎上使用含钴矿物原料彩绘,经过高温烧制呈现出蓝色花纹的瓷器,是景德镇最为著名的瓷器。
基于此,本文针对青花瓷工艺传承和创新进行研究,以期为青花瓷工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瓷;造型工艺;装饰工艺;烧制工艺中图分类号:TQ17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22-01一、引言青花瓷是我国国粹,也是陶瓷艺术的重要构成,更是重要的世界文明产物。
青花瓷发源于唐朝,在元明时期发展成熟,在清朝达到鼎盛。
经过丝绸之路交流,从中国运往非洲、东南亚、欧洲等各国。
青花瓷的传播也推动了陶瓷工艺的交流和发展。
青花瓷作为工艺和艺术的结合,对艺术文明有重要价值,讨论青花瓷工艺的创新,对陶瓷艺术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青花瓷的成型工艺在青花瓷传统成型工艺中存在明显的时代特征,唐代青花瓷主要用于日用器,以碗、盘类为主。
宋代青花瓷多为碗类造型,敞口、直口较为常见。
元代青花瓷造型偏向厚大,多为大罐、大碗,加高瓶口,让瓷器更加沉稳丰满。
明代青花瓷造型更加多样,各类碗、盘、壶、瓶、炉、杯均常见。
清代青花瓷从早期敦厚,进化为精巧秀丽,但造型多厚重呆板,主要以生活用器、祭祀器为主。
传统成型工艺主要为泥板、印坯、拉坯三种工艺,拉坯以制胎最常见,利用轱辘车发力,手工拉坯制作。
印坯主要利用模具,手工成型。
泥板成型在镶器和瓷板中最为常见,通过人力锤打将泥料制作成平板,再进行塑型。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青花瓷继承了传统工艺,并进行现代化创新。
目前成型工艺主要取决于创作者的需求,大批量使用机械化制造,对压坯成型工艺进行创新,生产日用瓷器,主要使用压坯机自动完成成型。
或使用注浆成型工艺,将泥料灌入石膏模具中,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
实心注浆通过不断灌入泥浆,经过干燥后制作实心瓷器。
谈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同 样 陶 瓷 装 饰 艺 术 发 展 到 今 天 ,更 是 取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
艺 术 成 就 , 既 继 承 了 陶 瓷 装 饰 的优 良传 统 , 又 在 陶 瓷 文 化 的 发 展 、 弘扬 方 面 放 出 绚 丽 的 光 彩 。 陶 瓷 装 饰 的 形 式 内容 更 为 广 泛 , 更 为 深 入 , 可 谓 达 到 了 天 人 合 一 的 境 界 。各 种 文 化 内 涵 在 陶 瓷 装 饰 艺 术 中得 到 了 不 同程 度 体 现 ,装 饰 手 法 也 极 为 丰 富 , 西 洋 画 的绘 画 技 巧 也 在 陶 瓷 装 饰 艺 术 中 得 到 了 充 分 的 运 用 ,深 受 人 们 的青 睐 。 现 代 青 花 瓷装 饰 艺 术 , 它 不光 是 在 形 式和 内容 方 面 , 更 重要 的是 在文化 艺术 方面 尤为突 出 ,它的 内容更 为丰富 。 在 传 统 和 现 代 陶 瓷 装 饰 艺 术 领 域 中起 到 了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 现 代 陶 瓷 装 饰 艺 术 不 只 是 对 人 的 视 觉 进 行 冲 击 , 它 还 能 震 撼 人 的 心 灵 , 给 人 以 心 灵 的 震 动 ,唤 起 人 们 对 世 界 与 时 代 的 思 维 。 在 陶 瓷 装 饰 艺 术 表 现 手 法 、 内 容 与 形 式 、传 统 与 现 代 之 间 不 断 在 传 承 中 发 扬 , 文 化 的 发 展 使 现 代 陶 瓷 艺 术 家 们 更 加 敢 于 张 扬 自己 的 个 性 , 表 达 自 己 的 思 想 情 感 。 陶 瓷 艺 术 家 们
在 人 们 的 精 神 文 化 领 域 中 占据 了 举 足 轻 重 的 位 置 。 如 今 的 购 买 者 大 多 数 不 是 为 了 日 常 使 用 , 主 要 是 为 了 室 内 装 饰 , 为 了 去 欣 赏 。 这 些 艺 术 作 品 在 人 类 文 化 艺 术 , 审 美 意 识 的提 高 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 花 瓷 的第 三个 特 点 ;它 的创 造 及 发 展都 有 着 深厚 的 民 族文 化 作 为 背 景 。 即有 官 窑 所 讲 究 的庄 重 、华丽 、严谨 的风 格瓷 ;也 有 以 民 间 百姓 所 喜 好 的 简 洁 、生 动 、夸 张 、变 型 的 风 格 瓷 。这 样 持 久 的 生 命 力 淋 漓 尽 致 得 在 青的表 现 形 式是 以植 物 的 枝 干或 蔓 藤 作 骨 架 , 向上 下 、
左 右 延 伸 ,形 成 波 浪 似 的 二方 连 续 或 四方 连 续 ,或者 做 装 饰
花装 饰 的 发 明是 景 德 镇 陶 瓷先 辈 的智 慧 结 晶 。它 是 在 唐代 釉
下褐 彩 和 唐 三彩 的基 础 上 衍 变 发展 而 来 。青 花 瓷 的 出现 结 束
宁” “ 调 雨顺 ”等 吉祥 语 。 、 风
坯 绘 画 ,再 罩 上 一 层 面 釉 , 再送 人 窑 中 高 温 一 次烧 成 (30 10 度上下) 。所 绘 制 图 样 经 过 高 温 处 理 不 易 模 糊 ,色彩 能 够 经 久 不变 。由 于它 无 需 配 合 含铅 量 高 的溶 剂 帮 助 发 色 ,降 低 烧 成 温度 ,避 免 了铅 的毒 性 危 害 。加 上 由于 透 明 面釉 的绝 氧 保 护 ,青 花 画 面永 不 褪 色 、氧 化 、脱 落 、不 易 磨 损 、不 怕 酸 碱 物 质 的腐 蚀 ,在生 活用 途 上 非常 的理 想 。 青 花 瓷 器 的第 二个 特 点 : 彩效 果 素雅 ,宁 静 。把 彩 绘
因为 它 的 形 式有 着 变化 无 穷 的 骨架 。如 骨线 越 出上下 边 线 而 突 出 主花 。也 有 以 简练 的线 条 做 卷 草 ,卷 叶 纹样 ,多 种形 式 数 不 胜 数 。其 装 饰 特 色 循 环 往 复 ,婉 转 流 动 ,节 奏 鲜 明 。而 且 缠 枝 纹 样 的 飘 扬 流 转 的形 式 ,非 常 适 合 陶工 用 笔 挥 洒 自 如 ,便 于 大 量 生 产 。并 且 在 多 样 的坯 体 器 型 上机 动 灵 活 ,可 做 器 物 胸 、腹 部 的 主体 纹 样 ,也 可 以在 口沿 、颈 、肩 、胫 、 足 部 做辅 纹 ,很 容 易 与 器型 浑 然 一体 。 除 了缠 枝纹 样 ,还 有 倍受 喜爱 图案 纹 样 。其 中多 有 寓 意 喜庆 、幸 福 的 花卉 、鸟 类 等 吉 祥 图案 。在 常 用手 法上 惯 用 求 合 、谐 音 、象 征 、隐 喻 或 吉 祥 文 字来 寓 意 吉 祥 如 意 。如 明 永 乐 、宣 德 的青 花 ,喜 画 瓜 果 齐 全 的 各种 枝 花 ,或 把各 种 四季 花 卉组 织 在 一 个缠 枝 图 案 中 。这 都是 求 全 的手 法 。 又 如 :百 蝠 ,谐音 百 福 。明嘉 靖 以
青 花 纹 饰 :纹 饰 是 以各 种 图案 为画 面与 坯体 器型 相 结 合
而 进 行 的传 统 装 饰 形 式 。 最 常见 的是 “ 缠枝 纹 样 ”也 叫 “ 转
名 瓷 ( 花 、粉 彩 、玲 珑 、 颜 色 釉)中 以 青 花影 响最 大 。它 青
的 出现 以其 强大 的生 命 力始 终位 居 景 德 镇 陶瓷 装饰 之 首 。 青
、
前 言
三 、青 花 瓷 的传 统装 饰
青 花 瓷 的 传 统 装 饰始 终 位 居 景 德镇 装饰 之 首 。它 是 以 氧
化 钻 为 主 ,另 有 土 料 、溶 剂 等 原 料 为 基 础 与 装 饰 技 法 的 结 合 。在 早 期 的 青 花 装 饰 中 ,主 要 为青 花 纹饰 。
面的 填 充 。如 清 雍 正 青 花 缠枝 莲 纹 。有 的还 变 成 散点 式 的 二
方 连 续 ,如清 乾隆 青 花 莲 纹 。 之所 以缠 枝纹 样 如 此 广 泛 , 皆
了 我 国瓷 器 以单 色釉 为 主 的 局 面 。把 人 类 使 用 的 瓷器 推 进 到
白瓷彩 绘 的时 代 ,从 而 使 景 德镇 陶艺 人 不 再 单 一 追求 “ 冰 如
似 玉 ” 的效 果 ,以其 广 受 世 界人 民喜 好 为 景 德 镇 迎来 了空 前
的 繁荣 。
二 、青 花 的产 生极 其 特 点
青 花 是 我 国 陶 瓷 装 饰 中发 明 较 早 的 方 法 之 一 ,在 窑 器 “ 以青 为 尚 ” 的 单 色 青 釉 为 主 的基 础 上 由景 德 镇 陶工 先 辈 们 创 造 性 的 吸收 外 地 经验 ,改 革 色 釉 ,并且 不满 足 于 刻 花 、 印 花 纹 饰 。把 代 表 了 中华 文 化 的书 写 工 具— — 毛 笔 用 于 瓷器 的
代 表 。 它将 陶 瓷 艺 术 家 的思 想 ,情 感 统 一 的 结合 起 来 ,使 作 品 具 有 更 多的 情 感 因素 和 人 的情 趣 ,板 富 寓 意性 和 启 示性 ,
能给 美再 创 造 的 心 理 空 间。
关 键 词 :陶 瓷 文化
一
青花瓷
历史
现 ,雅 俗 共 赏 。
景 德 镇 有 着 悠 久 的 制 瓷历 史 ,从 古 至 今 一 直 以 其 优 秀 , 灿 烂 的 瓷文 化 ,精 湛 的技 艺 ,独 特 鲜 明 的 中 华 民族 文 化 ,丰 富 中国 乃 至世 界 陶 瓷 的 发展 及 其 潮 流 。其 所 制瓷 享 有 “ 如 白
玉 ,明 如镜 ,薄 如 纸 。声 如 磬 ” 的美 誉 。 在 景德 镇 四 大传 统
装 饰 应用 中 ,使 其 具有 独特 的装 饰 效 果 ,极 大 的突 出 了 我们
中华 的 民 族文 化 ,从 而使 青 花 成 为 极 具 代 表 的 民族 文 化 的 一 部分。 青 花 瓷器 的第 一个 特 点 :它 是 一 种 釉 下彩 绘 。就 是 在 生
来 ,则 多 以 花 捧 “ ” “ ” “ 坤 清 泰 ” “ 寿 康 福 、 寿 、 乾 、 福
维普资讯
・
2 2・
《 善 红 》20 年箜 l鲞箜 06 7 塑( 塑. 篁箜 2
试论 景德 镇青花瓷传统装饰技法 的继承与发展
占 国胜
( 德镇 陶瓷学 院设计 艺 术学 院 2 0 景 0 3届 )
摘
要 :在 中 国陶 瓷 历 史 中 ,青 花是 板 具 代 表性 的一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