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解析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在传统中医典籍启示下研究青藁素获得成功并获得今年诺贝尔奖,充分证明了我国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既是中国医学界首次荣膺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的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目前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疗效过慢服用不便且口味苦怪、中医诊治手段单一、惯性思维阻碍发展、就业艰难后继乏人。
但是,此次屠呦呦获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恰恰体现了我国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科学始于实验,具有探索性、冒险性以及创新型。
科学技术方法轮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
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
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实验过程,正是体现了探索性、冒险性以及创新型;而中医的独特正是体现了辩证思维。
所以,整个过程从始至终就是科学的,正是中医在人们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具体统一性的体现。
通过自身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实现了中医的科学、实践的统一,既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也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个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根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开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获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如今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如今自然观开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阐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底,它的根底思想是什么?P31 P32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开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开展?P32 P34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P39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根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根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构造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根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开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开展的规律性?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根底,社会根底和科学根底?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根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P1026.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原那么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开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开展的形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开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开展的主要趋势表如今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那么?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历层次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那么?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根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P183P185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2.技术开展的根本矛盾和常见形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开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P214 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互相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阐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P222 P222 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 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展管理?P234 P236 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开展中的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 P242 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根本原那么和一般程序?P243 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5 P246 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8 P249 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P251 P252 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根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考题)

自然辩证法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有哪些?答:创造性思维是指那些能产生新颖成果、有创见的思维活动,新颖性程度越高,创造性就越强。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
①创造性思维有别于一般思维的基本特点是:(1)思维成果的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创造性思维最根木的特征是创新,创造是确立性的、革新性的。
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破旧立新中进行的,而“破旧”又是为了“立新”。
(2)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这是指它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理论始终保持一种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态度,而从不盲从和轻信,并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它主要表现为:选题的标新立异,方法的独辟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3)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
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4)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是主体的一种能动的过程,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它需要创造主体积极调动自身的情感、意志以及全部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只有把全部的心理和生理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才能取得创造性成果。
(6)思维结果的现实性: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客观性的根基,它并不是与客观现实毫无关系的胡思乱想;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效用性,它在实践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超越于传统思维成果的效用。
②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1)想象: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已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重组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方法为指导,基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要求,考察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批判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源于自然辩证法并在学科建制上具有先后的承继关系,两者都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和内容。
(4)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与它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还有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正确英文表述是:A. philosophy of nature and societyB. dialectic of nature and societyC. dialectic of nature and materialismD. philosophy of nature and technology正确答案是:D. philosophy of nature and technology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是:A.完全被动的、机械的过程B.完全主动的、有目的的过程C.既受客观规律支配,又受人的意识影响的过程D.完全偶然的、无规律的过程正确答案是:C.既受客观规律支配,又受人的意识影响的过程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辩证法范畴的是:A.地震的产生和预防B.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C.人工智能的设计和制造D.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正确答案是:D.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5、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的是:A.物质世界和意识的关系B.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C.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关系D.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答案是:C.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关系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2、请阐述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请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4、请探讨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下列哪一项不是牛顿的贡献?A.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蒸汽机C.建立微积分学D.提出相对论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量子力学的应用?A.原子能开发B.量子计算机C.激光技术D.原子弹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A.自然语言处理B.机器人技术C.计算机视觉D.人类行为研究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宇宙学的理论?A.大爆炸理论B.黑洞理论C.暗物质理论D.绝对空间理论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A.经济可持续性B.环境可持续性C.社会可持续性D.精神可持续性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A.克隆技术B.基因工程C.神经科学D.纳米医学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特点?A.数字化B.网络化C.自动化D.模拟化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A.医学影像诊断B.病原体识别与防治C.药物研发D.手术机器人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的四大发明?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术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未来科技的趋势?A.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与应用B.人机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C.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D.高维空间理论的研究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逆是指一个物质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个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该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环境系统的所有影响,则原来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可逆过程。
2科学假说指人们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根据,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或未知事物的存在或某事物及现象产生的原因所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答。
3逆向思维方法逆着常规思维方式和习惯方式与逆着常规习惯创造新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去思考研究问题和解救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4黑箱方法指在尚未了解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a运动细节的情况下,只是通过以系统外部观测试验探索而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并由此来研究黑箱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特性或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的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方法。
5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这两大环节。
技术创新是经济和科技的结合。
6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是一个可以有效地推动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和应用的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7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灵学、星占学、李森科的遗传学等。
系统自然观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辨正统一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自然物质系统的辩证法原理,及其运用这一原理和方法经营事业实现无废循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辩证法、基本特征;自然界物质系统运动的源泉(或机理、基本形式);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辩证法;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生命起源的辩证法;人类起源的辩证法;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8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外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物质系统是物质基本的存在形式与联系方式。
具有四个特性(特征),包括结构性(组成系统的物质要素间的结合方式,任何系统都具有稳定结构,可以通过优化实现最佳功能),层次性(系统与组成要素[子系统]间的地位、等级与相互关系,层次结构决定系统具有动态的有序性,进而实现结构的稳定性),开放性(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系统与所处环境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整体性(系统与要素间的关系,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系统功能并非要素间的简单堆积,而是组成系统的整体决定其功能)9感性方法以观察、实验等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是在人们的感性活动中实现的,所以通常称为感性方法。
10理性方法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方法,主要是在人们脑中通过理论思维活动进行的,所以通常成为理性方法。
11系统方法运用系统科学理论、观点去研究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社会和人类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从整体与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队形统一关系中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以达到最优化处理,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2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应当注意使所选择的课题满足需要性原则。
所谓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的需要,包括生产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的需要等等。
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定要重视经济效益,面向经济建设。
从选题开始,就应当开展技术评价和经济效果的分析。
对于从事应用研究的人,特别是搞开发研究的课题,更应当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
同时还应当注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这也是科研选题需要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应当坚持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新性,它应当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所谓科研新成果,指的是创造或得出一项前人所没有得到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成就。
它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产品、新品种,以及理论研究中的新发现、新结论、新见解等等。
不能预期作出新成果的课题,就没有创造性,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
3)应当坚持科研选题的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选定课题必须有事实依据或科学理论根据,不能否定已有科学理论的正确性,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确保科研路线的正确无误。
4)在选题时还必须坚持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原则又叫可能性原则。
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因为,任何时候,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总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四条选题的原则,分别体现了科研的目的、价值、根据和条件,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所以,选题时应当全面考虑、综合运用这些基本原则,选题如不符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就会失去应有的社会作用和根本目的;如不符合创造性原则,课题研究就不能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达不到科研的预期目的;如不符合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就不可能完成;如不符合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在现有条件下也没有完成的可能性。
符合前三项原则选定的课题,即适应社会或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前人没有解决而预期能出新成果,并有一定的事实或科学理论根据的课题,就是正确的课题,但并非人人可做的课题。
只有选题符合上述四条原则,即所选课题正确,又有完成的可能性,才可称选题正确或恰当。
如果可以选择那些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同时也有重大效益,比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等等,或者科学价值较高,富有创造性而又能预期完成的课题,则堪称最佳选题。
科研人员选题应力求最佳。
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课题,作出决策后,即可开始课题研究的设计,指定研究任务的实施计划,进行观察或实验的准备,着手搜集解决课题的有关科学事实材料了。
13简述系统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物质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着的各个物质要素,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对外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质系统是物质基本的联系方式和存在方式。
环境是指与物质系统及其要素虽然存在相互联系但却不属于该物质系统的其他要素。
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物质系统与其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联系。
1)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任何物质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些存在条件或存在条件发生了某种变化,物质系统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甚至会导致系统的重组和解体。
2)系统的复杂性与环境的复杂性具有相关性。
物质系统愈是复杂,越有组织,它与环境之间建立的相互联系就愈具有多样性,同时要求环境具有相应的复杂性。
3)系统与环境具有双向选择性。
一方面,环境选择系统,表现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特定环境中存在着特定的系统;另一方面,系统选择环境,表现为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分叉与凸突现,系统的自组织行为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系统对于环境选择的“目的性”。
14简述理论思维在观察和实验中的作用观察、实验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它们与理论思维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只有观察、实验才能发现新现象,促使人们认识这些新现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而只有依靠理论思维才能发掘现象间的本质联系,提出科学假设,预测新事物的出现。
唯理论者往往贬低观察、实验,而经验论者则又可能忽视理论思维。
事实上,两者都是片面的。
在运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现象时,理论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不论观察实验题目的选择,还是观察实验的构思和设计,或者观察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确定,数据的处理,以及由观察实验结果而做出的科学结论等等,都要受到理论思维的影响乃至支配。
(1)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界中的未知领域,因此,观察、实验研究题目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
正确的选题,要有理论思维的帮助。
科研人员要了解本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善于发现科学发展每个阶段上出现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选准突破口,开辟新方向。
正确选题之后,还要求观察实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也要有灵活性,注意追踪有成功希望的线索。
在自然科学的某一领域一旦出现新现象、新事物和新发现,应该从各个可能的角度进行观察、实验,跟踪追击,才会取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2)科学实验的构思和设计,是以理论思维为指导的。
(3)理论思维还可以指导我们整理观察、实验获得的资料。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是隐藏着自然规律的。
但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思维为指导,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才能揭示出它的深刻含义,从而导致新的科学定律的发现;相反,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如上所述,理论思维对观察实验的指导作用是贯穿始终的。
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思维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既包括哲学思维,又包括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假说以及联想和想象力等。
观察、实验是一种由不知到知,由现象到本质的感性认识活动,所以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观察、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实践性环节,又总是和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假说以及联想力等紧密联系的。
因此,从事观察、实验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精确、巧妙的实验技术和丰富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关键性的新现象,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检验和修正理论的前提和假说,提出新的理论和问题,促进科学的发展。
15试论机遇及其在科研中的作用机遇,是指人们在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实验及其他研究工作中,由于某种偶然的机会,遇到或发现某些出乎意料的自然现象。
机遇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它可以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先导、线索、生长点,具体来说,可以将机遇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1)机遇提供的先导,可以启发人们探索机遇所隐含的自然信息,这就常常导致科学上的发现;2)追究机遇提供的线索,往往可以在技术上作出重大发明;3)机遇提供的生长点,常常启发人们深入研究,而往往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机遇有两个特点:一是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来看,机遇具有意外性;二是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来看,机遇具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