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欣赏第2课传神与意境教案4赣美版

合集下载

赣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元《传神与魅力—中国画欣赏》教案

赣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元《传神与魅力—中国画欣赏》教案
首先什么是画呢?画就是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为国画或水墨画。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画植根于华夏民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各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
那么关于画的现状呢?我觉得我们似乎停滞发展了,原因就是现代社会里充斥的浮躁与嘈杂,给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关于这个冲击我觉得原因不仅仅是外部的环境,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首先是我们缺乏对画理论源渊的研究。近百年来,画发展之所以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与我们缺少对画的理论渊源与传统文化研究是分不开的,是我艺术理论上的混沌,发展上的徘徊不前。时至今日,还有许多画家在不停地追求虚浮的东西,很少沉静下来深究一些有关的文化知识与理论问题,在这种状况之下,也只会重复以“术”论“术”的道路,不可能在理性层面上有所提高,达到以“理”论“术”的境界。如果能够从理论上对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那么画艺术将会更上一层楼。那么总结来说画要想发展它的出路在哪里呢?还有如何发展、朝哪里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绘画观念的更新,才会带来绘画技法的变革与绘画艺术形式的创新。而对于画的继承应该是继承古人之心而不是古人之迹,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我相信画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将会有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到时候就可以让国人看到更更富有现代特色的画。
画的分类有山水、动物、人物、工笔、写意等,其中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画“画分三科”即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分类。所谓“画分三科”,就是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

传神与意境——中古古代绘画作品欣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和认识中国画的不同形式,获得初步的审美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传神与意境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领略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传神与意境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形式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师:为什么说它是部谍战片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踏上今天的穿越之旅,走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传神与意境》。

二、新授1.人物画(1)《韩熙载夜宴图》师:还记得刚才那部谍战片吗?南唐李煜派出了画家顾闳中前去打探,韩熙载家中天天歌舞升平,顾闳中并没有忘记他的使命,而是凭借惊人的记忆力把在韩熙载家中夜宴的过程画了下来。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幅传世名作。

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场景,边播放琵琶曲。

师讲解:《韩熙载夜宴图》整幅作品由五个场景组成,它是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你们随着老师来看看这个镜头,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生:都听琵琶弹奏的场景师:你的反应非常快,对,这就是整幅画的第一幕,你们会给它拟个什么样的主题?生:……师:我们先不着急揭秘,再次回到画面当中,仔细看看除了弹琵琶的人,这些听客们都是什么样的姿态。

生:...师:矩形中的人物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弹奏者,通过眼神的专注来凸显人物的传神;圆形中的人物,虽然眼睛没有看弹奏者,但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显然沉浸在音乐中(扭转身体,手握在一起,像是在打节奏);三角形中的人物扭过去,显然是被音乐声所吸引。

画家紧紧抓住了听的主题,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

那么这一幕我们就叫为“听乐”。

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让它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

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上传: 钟芳芳更新时间:2014-1-7 17:47:54初中美术《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教学案例钟芳芳于都县第八中学【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的作者、作品多,而七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认识都有限,相对较初级。

针对学生基础,本教学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取舍地安排学习内容,选择易激发学生兴趣,易理解的学习内容。

本课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特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分科、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且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首要原则。

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对中国画有初步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分析作品的能力。

3. 德育目标:领略传统中国画的传神和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以点带面,通过学习本课中国古代花鸟画意境的表达,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授课方法】讲授、问答、演示、练习【课时安排】全课安排三个课时完成教学,此为第三课时教学,主要讲授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意境的表达。

【教学设计】1.通过分析教材,本课学习领域是欣赏·评述,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欣赏一些名作,同时也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评论,即这些作品好,好在哪里?能够从美术专业的角度,使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评述。

所以我借助现代教学媒体,从“鉴赏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掌握”、“审美情趣提升”等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从视、听、练多维度习得美术作品欣赏与鉴赏知识,陶冶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其美术作品欣赏与鉴赏的能力。

2.选用北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进行讲解,让学生注意学习如何欣赏作品。

江西版七年级美术第一学期全册教案

江西版七年级美术第一学期全册教案

第1课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西藏布达拉宫【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西藏布达拉宫的艺术风采2、了解分析中国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了解分析中国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法制渗透】《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2、如果保护中国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第三条指出: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讲授新课:1、欣赏布达拉宫建筑,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

三、引导欣赏,联系图片详细了解中国西藏布达拉宫的相关内容。

1、概况介绍: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中心的红山上,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修建的。

“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

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

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主建筑共13层,高117米。

它是著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也是藏族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2.实施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绘画任务,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创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技能,增强信心。
3.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传神”与“意境”的概念,分析《溪山行旅图》中的具体表现,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神”与“意境”在绘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示范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神”与“意境”的表现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创作,要求作品具有传神与意境。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所选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技法,创作具有传神与意境的美术作品。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中国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5.作业提交:请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绘画作品和作品解析,教师将组织评价和反馈。

最新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赣美版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传神与魅力——中国画欣赏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江西美术出版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

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尝试用毛笔进行简单的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的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笔,纸教学流程:欣赏导入---实践探索---评价交流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期间有许多优秀的历史遗产保存至今。

如:建筑、音乐、绘画、书籍和许多人文历史。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些中国画,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

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学生活动)二)实践探索: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的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1)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

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

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于精神的揭示。

一、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播放视频《韩熙载夜宴图》展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放大图片,详细分析展示全景图,教师讲解欣赏作品展示全景图,教师讲解欣赏作品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学生尝试分析《李白行吟图》传神魅力如何表现二、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

初中美术_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传神与意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传神与意境》(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欣赏能力,对中国传统国画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从欣赏人物画作品入手,通过对不同技法的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掌握“传神”在作品中的体现,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评价作品。

江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传神与意境》(第一课时)效果分析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加深学生对民族绘画的认识,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陶冶情怀。

本课的教学我结合多学科、多角度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素养。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把美术鉴赏放在首位,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学生的感悟和认知为主,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江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传神与意境》(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代表画种,其在表现手法、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

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首要原则。

传神是指“能生动地传达神情意志”。

《韩熙载夜宴图》通过对总多人物的姿态、表情的细微刻画来表现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传神的境界。

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寥寥数笔,刻画了一位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生动传神。

江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传神与意境》(第一课时)测评练习:合作学习问题表格欣赏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完成下面表格中的问题。

请记录员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江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传神与意境》(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传神”的艺术特点,“传神”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对于工笔画《韩熙载夜宴图》我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传神”,并从人物的“个人”方面和“国家”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韩熙载人物的传神。

而对于写意人物学生往往从“像不像”方面去认识,走入了“形似”的误区。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美术上册欣赏第2课传神与意境教案3赣美版

[配套k12学习]七年级美术上册欣赏第2课传神与意境教案3赣美版

传神与意境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领略传统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情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与意境”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与意境”的体现。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绘画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1.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赏《清明上河图》媒体映示《清明上河图》学生都熟悉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导入中国古代传统绘画。

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魅力。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

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活动2【讲授】讲解新课1.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可播放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平缓心境更易进入画面所表现的故事当中)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神与意境
1创新设计
课题:传神与魅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江西美术出版社
课时:1课时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

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尝试用毛笔进行简单的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的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

5教学过程
5.1课题:传神与魅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期间有许多优秀的历史遗产保存至今。

如:建筑、音乐、绘画、书籍和许多人文历史。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些中国画,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

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学生活动)
活动2【活动】实践探索
二)实践探索: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的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
1)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

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

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于精神的揭示。

一、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播放《韩熙载夜宴图》
展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放大图片,详细分析展示全景图,教师讲解欣赏作品
展示全景图,教师讲解欣赏作品
二、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

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教师介绍《溪山行旅图》
﹡讨论分析:(山水) 《渔庄秋霁图》《墨梅图》
三、在花鸟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

﹡分析:(花鸟) 《芙蓉锦鸡图》
教师提问:他表现了牛的什么特征、线条表现有什么特色
教师引导: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五头外型特征迥然不同的牛,表现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非常传神。

线条精练有力度
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
教师演示一幅作品
学生实践,尝试表现其性格。

教师评价:(赞扬为主)每一组选两张进行评价。

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
活动3【作业】课堂小结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相信同学们对中国画一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你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有责任把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继承和发扬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