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集_部分20

合集下载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弘一法师法书赏析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

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

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

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学名文涛,字叔同。

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

文涛5岁失父。

13岁知篆书,15岁能诗,17岁善治印,18岁与茶商女俞氏成婚。

戊戌变法失败时,有人说他是“康梁同党”,他遂携眷奉母南下,避居沪上城南草堂,加入城南文社。

22岁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

课余参加京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唱歌集》。

光绪三十二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

在日期间李叔同在由留日学生出版的《醒狮》杂志上发表文章,加入“随鸥吟社”并与本田种竹、森槐南、日下部鸣鹤等交流。

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社”。

在校期间还参加“白马会”第12回展(1909年春)、第三回展(1910年春)。

在东京,他创办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表所创作的歌曲多首。

1906年10月4日的日本的“国民新闻”报曾刊登关于李叔同的访问记以及肖像照片。

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

宣统三年(1911年),文涛学成归国,先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后转到上海城东女学,讲授国文和音乐。

清凉堪益世 翰墨竟飘香——弘一法师在闽南禅院书作列举

清凉堪益世 翰墨竟飘香——弘一法师在闽南禅院书作列举

TO CULTURAL RELICS弘一法师(1880—1942),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是中国20世纪初一位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思想家、革新家和教育家。

他擅长书画篆刻,工于诗词。

弘一法师的书法造诣很高,自成一格。

1928年来闽南,1942年圆寂于泉州。

在闽南十余年间,弘一法师常往来于晋江草庵、福林寺等禅寺,在晋江留下不少珍贵的墨宝。

1 草庵悯世嵌碑联1933年冬至1934年2月,弘一法师应晋江草庵寺主持广空法师之邀,到草庵度岁,为草庵撰写两幅楹联。

其一是“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图1);上款书“后二十二年岁次癸酉仲冬草庵题句以志遗念”,下款为“晋水无尽藏院沙门演音时年五十又四”。

对联书于1933年冬,为两方木质条屏,尺寸为177厘米×17厘米,系弘一法师亲自镌刻,悬挂于摩崖石刻摩尼造像两侧。

弘一法师借草庵和龙泉书院十八士子拜师成名的典故入联,对草庵历史内涵给予深刻演绎。

其二是:“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图2);下款书“岁次甲戌正月,沙门一音撰并书”。

联文借典白居易《晚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诗句“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作品充分表达大师仁人善心、救苦济世的情怀,凸显作品新意。

联书于1934年正月镌刻于草庵入门门柱上。

在草庵东壁,嵌有弘一法师撰并书《重兴草庵碑》黑页岩碑一方(图3),碑规格73厘米×26厘米。

文曰:“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

有龙泉岩,其地幽胜。

尔时十八硕儒,读书其间,后悉登进,位跻贵显。

殿供石佛,昔为岩壁,常现金容。

因依其形,凿造石像。

余题句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盖其事也。

胜清御宇,寝以零落。

昔日金刹,鞠为茂草。

中华建业十二载,瑞意、广空上人,伤其废圮,发意重兴。

绵历岁时,营治堂宇。

壬申十月,复建意空楼三楹。

虽未循复旧观,亦可粗具规范。

李叔同《弘一法师》

李叔同《弘一法师》

李叔同《弘一法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

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李叔同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隶书体临帖-弘一格言别录

隶书体临帖-弘一格言别录

是三行先生長青學苑書法隸書體臨帖:弘一《格言別錄》
是志成後製編輯2015.07.10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禍莫大於縱己之欲,
惡莫大於言人之非,
病莫大於不知己過。

【父親是三行先生書法原作】。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赏析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赏析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鉴赏摘要: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一位中国近代成就卓著、德艺双馨的高僧,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倾注毕生心血于书法创作,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精品。

他的书法集合了各种艺术精华,尤其深受佛教影响,给人一种空灵、素净,超然物外的享受。

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对他的书法作品作以简单鉴赏。

关键字:技法;意象;文化背景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侯,字叔同,别号漱筒;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

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

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斯人已去,馨德永存!岁月带走了一位天之骄子的艺术家,却带不走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带不走他流芳万世的不朽作品。

尽管,作为凡夫俗子,我无法达到大师的高度与之对话、共鸣,但我仍愿意追逐他的踪迹,寻找那超凡的人格与亘古长存的传奇……弘一法师自幼研习书法,并在其他艺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因此,他的书法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集合了各种艺术之所长,为己所用,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风格。

而在遁入佛门之后“诸艺俱废,唯有书法不曾放弃”,他晚年在书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于这种事实,本文只对大师晚年的作品作以简单的赏析。

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有别于他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独特的技法,这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分不开的,加之他在其他艺术领域的造诣,是他对书法有自己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尤其晚年遁入空门,在接受了佛法的洗礼和对佛理的研究之后,更是奠定了大师的最终书法风格,有人称之为“弘一体”。

陈祥耀先生认为弘一法师“其初由碑学脱化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其后肉渐减,气渐收,力渐凝,变为较方较楷的一派,数年后乃由方楷而变为修长,骨肉由饱满而变得瘦硬,气韵由沉雄而变为清拔。

其不可及处,乃在笔笔气舒、锋藏、神敛。

写这种字,必先把全部精神集于心中,然后运之于腕,贯之于笔,传之于纸。

心正笔正,此之谓欤。

弘一大师经书书法

弘一大师经书书法

弘一大师经书书法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那么他的书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书法世界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弘一大师经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弘一大师主要贡献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话剧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

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

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

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

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

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

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

法师法书法音法眼

法师法书法音法眼

赏鉴APPRECIATION 文、图:许礼平法师法书 法音法眼华严偈弘一(1880—1942)法书,世所宝爱。

法师早岁已声名显赫,遁入空门更誉满天下,求墨者众,而法师有求必应,未闻有润格, 染翰挥毫均属“义务劳动”,识与不识,均无偿赠送,藉与众生结缘。

书写内容,多为佛偈,籍资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近二三十年,有所谓“盛世收藏”,弘一法师法书,需求者极众,价位急升。

20世纪90年代末有书画业者丁君,为藏家投得法师墨宝,而藏家见实物后嫌这嫌那,丁君只好自己啃下,过几年送拍,盈利数十倍,等于弘一赏赐数十万人民币。

弘一法书值钱了,供求严重失衡,伪作蠭起,“满足群众需要”嘛。

而弘一法书,尤其晚岁所写,线条均匀、结字狭瘦,几近硬笔所书者,伪迹最多,辨认最难。

有资深拍卖业者H君坦言,最怕弘一,没法辨认。

辨认首重“标准器”,H君莅寒舍要笔者出示标准的弘一墨迹研究,遂检出这件弘一书赠伯简的华严偈与观。

伯简系台静农,十多年前台公哲嗣承让笔者收藏的。

台公20世纪30年代在厦门大学,弘一也在厦门,1936、1937年在济南、青岛山东大学齐鲁大学,弘一其时也到青岛宣道,这件法书,是否当时所求,不得而知。

平日在香港,很难一下子见到许多让人有信心的弘一墨迹。

十多年前,深圳美术馆办过一次弘一与丰子恺书画展览,笔者陪同小思往观,眼福不浅。

最近香港艺术馆举办丰子恺书画展,四楼展丰子恺书画,二楼展丰氏与老师弘一合作的“护生画集”。

“护生画集”系丰子恺作画,弘一写诗,前后历四十五年始克竣事,共六集450幅,这次选一百开展出。

欣赏丰子恺的画,读一读弘一的诗,在繁嚣的社会里,令人感到平淡、恬静、冲逸,可暂享那片刻难得的安宁。

有心研究弘一法书者,更是难得的机遇,数十幅弘一法书标准本,悬诸壁间,对着这笔端庄严,蕴含律意的法书,可以零距离观赏研究,真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弘一法师弘一书赠台静农《华严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鼓吹文明弘一法师居俗时,好临习古碑帖,尤着力张猛龙、张黑女诸碑,大抵清季包世臣、康有为辈倡尊北碑,为一时风气所尚也。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弘一法师(1880年-1942年),俗名杨仁亚,出生于日本东京,是一位杰出的佛教大师和书法家。

他是法相宗妙空寺的创办者,同时也是当时日本禅宗宗鼻派和天台宗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弘一法师自幼聪明好学,对佛教心生浓厚兴趣。

他特别喜欢研究佛经,读书时对于每一个字的形状和内涵都进行反复推敲和理解。

他对书法的热爱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求学期间,他广泛涉猎各种书法篆刻技巧,吸收了不同书法流派的优点,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为主。

他的行草书法凝练简洁,笔法流畅自如,字形挺拔大气,给人以有力的冲击感。

他的楷书书法则端庄稳重,字体秀美规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他的字体有着独特的气度和可睐之美,给人以启迪和震撼,被业界公认为佛教界重要的书法流派。

弘一法师的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的书法作品融汇了佛家禅宗的精神和智慧,展现了佛法的深邃和高远。

他通过笔展示出的力度、节奏和空间感,将自身对佛法的领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融入使得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对内心修行和人生境界的宣示。

除了行草和楷书,弘一法师还擅长小楷和颜篆两种书体。

他的小楷字体规范严谨,线条流畅,布局协调,给人以细腻精致之感。

他的颜篆字体工整美观,有灵动之美,能够真实地表达出篆刻的精粹。

他的小楷和颜篆书法更展现了他对细腻之美的理解和把握,让人无不为之倾倒。

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不仅表现在字体的形与神,更植根于他对佛教智慧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解脱的追求。

他以笔为剑,用字展示佛法,传递出了智慧与慈悲的力量。

他的书法作品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可以启迪人们的心灵,引领人们走上善良、宽容和有道德操守的道路。

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在佛教界和书法界都享有盛誉,他的作品被誉为“佛法之墨宝,书法之圣品”。

他的书法作品经常被用于佛经的卷首、墙匾、对联等场合,成为佛教寺庙和学院的重要文化遗产。

他的影响力也深远地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家和佛教徒,他的书法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赏和欣赏,为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