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粳水稻品种绥粳18及配套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绥研18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发。

该品种在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表现,成为了当前国内主要的优质稻品种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品种特点、种植管理、产量及品质等方面详细介绍绥研18水稻品种。

一、品种特点1. 抗病性强绥研18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具有较高的抗性。

这主要得益于该品种的遗传背景和良好的抗病育种工作。

2. 生长期适中该品种的生长期适中,一般为110-115天左右。

生长期较短,易于管理,同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量。

3. 适应性强绥研18水稻品种适应性强,适宜于广泛的种植区域。

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下,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4. 产量高该品种的产量较高,一般在每亩600-700公斤左右。

在良好的管理下,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5. 品质优良绥研18水稻品种的米粒颗粒饱满、外观美观、口感好。

在食用价值方面也有很高的表现,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

二、种植管理1. 土壤准备绥研18水稻品种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种植。

在种植前,要充分施肥,使土壤富含营养,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播种在播种前,要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使种子吸水膨胀。

然后将种子晾干,进行种子处理,去除杂质和病虫害。

最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已经整理好的土地上,进行覆土。

3. 管理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

同时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

4. 收割绥研18水稻品种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110-115天左右即可收割。

在收割前,要先将水稻晾晒,使其干燥。

然后进行打谷、筛选等处理,最后将米粒装袋储存。

三、产量及品质绥研18水稻品种的产量较高,一般在每亩600-700公斤左右。

在优质的管理下,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同时,该品种的米粒颗粒饱满、外观美观、口感好。

在食用价值方面也有很高的表现,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

垦稻1918水稻品种介绍

垦稻1918水稻品种介绍

垦稻1918水稻品种介绍
垦稻1918是一个新型水稻品种,由垦殖研究所育成,于1918年正式
发表。

它具有结实性、抗逆性强、产量高、优质性好等优点,是典型的熟
食用稻。

此品种籼稻为早熟,一般种植到10月上旬就可以收获,植株严实,
较耐受水稻大气病害,叶片宽大,茎、叶发达,籽粒大、饱满,米质优异,淀粉含量高,口感优良,主产区为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此稻品种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和耐寒性,对灌水量和施肥较为敏感。


季种植,可以耐低温4-5度,春种可以耐低温7-8度,在正常情况下可以
实现260-310(株)的产量,米品优良,淀粉含量≥60%,口感香甜。

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一、水稻品种
骨干型品种(10 个):龙粳 31、南粳 9108、黄华占、 晶两优 534、晶两优华占、中嘉早 17、隆两优华占、荃优 822、宜香优 2115 和美香占 2 号。
成长型品种(9 个):绥粳 27、晶两优 8612、隆两优 534、野香优莉丝、中早 39、荃优丝苗、荃两优丝苗、甬 优 1540 和南粳 5718。
成长型品种(8 个):裕丰 303、中科玉 505、郑原玉 432、东 单 1331、优 迪 919、秋 乐 368、先 达 901 和 MC121。
苗头型品种(8 个):京科 999、农大 778、兴辉 908、 中玉 303、罗单 297、陕单 650、翔玉 878 和铁 391。
特专型品种(5 个):京科糯 2000(鲜食糯玉米)、万 糯 2000(鲜食糯玉米)、金冠 218(鲜食甜玉米)、北农青 贮 368(青贮玉米)和沈爆 6 号(爆裂玉米)。
成长型品种(4 个):豫花 22 号、开农 71、冀花 19 号、扶余四粒红。
苗头型品种(5 个):航花 2 号、宇花 18 号、天府 33、 豫花 93 号和中花 215。
特专型品种(4 个):冀花甜 1 号(高含糖量鲜食品 种)、蜀花 9 号(高含糖量鲜食品种),吉花 23(特早熟品 种),豫花 29 号(黑花生品种)。
七是加快组织大豆收储,指导中储粮集团公司在黑 龙江、内蒙古两个主产区新增国产大豆收购计划,加大 收储力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八是积极引导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等国有大型企 业及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市县对接,做好 大豆产销衔接。
九是加密大豆生产和市场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大豆 生产、收储进度和价格情况,及时发布信息合理引导市 场预期。
制 实 施 大 豆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提 升 行 动 ,集 成 推 广 高 产 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带动大豆大面积稳产增产、提 质增效。

水稻施用有机肥试验总结

水稻施用有机肥试验总结

水稻施用有机肥料试验总结
一、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减肥增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供依据,特开展此试验。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选择及地点
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水稻。

试验地落在**乡**村稻田。

2、试验材料
作物及品种:水稻;绥粳18。

供试肥料:有机肥(有机质≥45%,N+P2O5+K2O≥5%),底肥为水稻专用肥,追肥为尿素(N46%)。

有机肥全部做底肥施用。

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共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2亩。

处理:水稻专用肥减少10%(36kg)+20公斤有机肥。

对照:当地常规施肥,每亩施用水稻专用肥40kg。

三、试验田间调查
从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处理与对照比:秧苗高1.4cm,第一叶鞘长0.4cm,根数多2cm,叶龄多0.3片,秧龄多6天,茎基宽0.1mm。

从水稻生育期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处理2水稻生育期较常规处理的水稻生育期提前2-3天。

四、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
注:水稻2.6元/kg
从测产考种表看出,增施有机肥的水稻亩产555kg,较常规种植的水稻亩增产17kg,增率3.15%,亩增收44.2元。

五、试验结论
试验调查结果显示,水稻增施**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既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效益。

但这只是第一年的试验结果,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水稻品种简介

水稻品种简介

水稻品种简介一、绥粳3号(92-188)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8-130天,株高8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7粒左右,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较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秆成熟,剑叶上举,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于第二、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8500公斤左右。

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耐冷性中等,遇障碍性冷害年份注意以水保温。

二、清香型优质长粒品种—绥粳4号主茎12片叶,生育日数128-133天,苗期绿色,幼苗生长健壮,植株一生都有香味,分蘖力中等,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空枇率5﹪,千粒重27.7,克,稻谷椭圆型,有短芒,米质优,有光泽,抗稻瘟病中等,抗倒伏,适于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公斤左右。

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

三、绥粳9(绥02-6007)主茎13片叶,株高92cm,穗长19cm,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5克,长宽比1.9,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倒伏,耐冷性一般。

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适于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181公斤左右。

四、绥粳10(绥02-7015)主茎12片叶,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穗青秀整齐、干净喜人,抗稻瘟病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耐冷性较强,品质优,高产,生育期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128-13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与东农416号熟期相仿。

适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中上等地力中高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9吨左右。

五、改良188田友种业经过多年对绥粳3进行改良,从中选出抗病优质高产的单株—改良188:生育日数12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主茎11—12片叶,株高80 cm,穗长16,每穗粒数98粒左右,千粒重27g,抗稻温病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杆成熟,剑叶上举。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

绥研18水稻品种介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绥研18水稻品种是一种新型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逆、品质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首选品种。

本文将对绥研18水稻品种进行详细介绍。

一、品种特点绥研18水稻品种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育成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高产:绥研18水稻品种的亩产量可达到800-900公斤,是传统水稻品种的2-3倍。

2.抗逆:该品种对气候、病虫害等逆境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3.品质好:绥研18水稻品种的米粒饱满、色泽透亮、口感细腻,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

二、适宜种植区域绥研18水稻品种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是水稻生长的理想环境。

三、种植技术1.选择优质种子:种子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基础,选择优质的种子能够保证产量和品质。

建议选择正规种植基地的种子,避免使用劣质种子。

2.科学施肥:绥研18水稻品种对于养分的需求较高,需要科学合理地施肥。

建议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施肥。

3.适时灌溉: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长茁壮,因此适时灌溉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灌溉,避免中午高温时灌溉。

4.防治病虫害:绥研18水稻品种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但仍需要防治。

建议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四、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水稻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绥研18水稻品种作为一种高产、品质好的水稻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绥研18水稻品种已经在广东、福建等省份推广种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绥研18水稻品种是一种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逆、品质好等优点,是广大农民的首选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施肥、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等问题,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绥研18水稻品种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水稻新品种——绥粳1号

水稻新品种——绥粳1号

水稻新品种——绥粳1号
李晓峰
【期刊名称】《现代化农业》
【年(卷),期】1992(000)007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9)
【作者】李晓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稻新品种绥粳15水直播氮肥运筹 [J], 门龙楠;谢树鹏;刘立超;张广彬
2.水稻新品种绥粳16的选育 [J], 谢树鹏;王宝力;刘立超;高世伟;刘晴;刘宇强;门龙楠;聂守军;张广彬
3.优质、抗逆、香型水稻新品种绥粳28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 [J], 高世伟;熊琰;陈秋明;李婧阳;聂守军;刘晴;刘宇强;常汇琳;聂鑫;王宝力;薛英会;史淑春
4.优质水稻新品种绥粳25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谢树鹏; 常慧琳; 马成; 王宝力; 史淑春; 刘立超; 门龙楠; 魏中华; 孙中华; 宗天鹏; 高世伟; 刘晴; 刘宇强
5.水稻新品种"绥粳28"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高产香粳水稻新品种绥粳18育成及应用

优质高产香粳水稻新品种绥粳18育成及应用
品种 的关键 。采用 优 质 、 抗倒、 耐冷、 香 粳 品种 绥
粳 4母本 L 3 ] , 但其 产量 、 抗病 差 ; 利用 优 良性 状 、 配 合 力高 的核 心种质绥 粳 3 号 为父本 , 其 有高产 、 抗
倒、 抗 病 等优 良性 状 , 也 有米 质差 的性 状 ; 但 在 同 品质优 良, 丰 产性 、 抗 倒性 、 耐冷性 、 抗病 性较差 的 某 些种 质大量 杂交 过 程 中 , 均 能够 把 其 优 良性 状
质 优L 7 ] 。2 0 0 5年 获黑龙 江省科 技进 步二 等奖 。
莲香1 号 合江1 8—_ 1 卜 _ -合R 1 2 — 3 1 粳6 7 - 4 7—J 藤 系5 l 1 松前 北海1 8 3 /
与累加效 应显 著 的亲 本[ 2 ] , 是 选育绥 粳 1 8水稻 新
2 . 3 绥粳 1 8系 谱 分 析 从 图 1看 出 , 母 本 绥 粳 4号 为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1 绥粳 1 8 特 征 特 性
香稻 品 种 。在 适 应 区 出 苗 至 成 熟 生 育 日数 1 3 4 d左 右 , 需≥1 O℃ 活 动积 温 2 4 5 0℃ 。该 品 种 主茎 1 2片 叶 , 长粒 型 , 株高 1 0 4 . 0 c m, 穗 长 1 8 . 1 c m, 每 穗粒数 1 0 8 . 8粒 , 千粒重 2 6 . 0 g 。两
水稻 育种不 可多 得 的种 质资 源[ 4 ] 。
2 . 2 后 代 选 择
分 院与黑龙 江省龙 科种 业集 团有 限公 司 以绥粳 4 号 为母本 , 绥粳 3号为父 本有 性杂交 系谱 法选 育 ,
多优 集成 品种 综 合指 标 的 突破 , 是 选 育 绥 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粳水稻品种绥粳18及配套栽培技术刘 晴 聂守军 高世伟 刘宇强 常汇琳 王宝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 152052)摘要: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粳型水稻品种。

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14021),审定4年累计推广142.47 万hm 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对保障优质高效品种安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绥粳18;配套栽培技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第二积温带种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2.8%,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米主产区。

因此,提高稻米的价值链和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香稻的需求是育种工作的重要任务[1],开展优质香稻选育研究对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粮头食尾”,发展优质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自2014年绥粳18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4年累计推广142.47万hm 2,2017年推广面积达66.88万hm 2,为2018年黑龙江省推广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香粳水稻品种;2015-基金项目: 科技部“七大作物育种”专项(2017YFD0100500);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农委体系(水稻)【2017】1号)2017年连续3年被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发布的《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推介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但在该品种推广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不考虑将品种特性与栽培密度、施肥量相结合,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不高、肥料利用率低、种植水稻的经济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2]。

针对该品种穗大、秆强、喜肥水等特异性建立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是保障品种推广、粮食安全、减少过量施肥造成经济效益下降或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

1 品种来源绥粳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0年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决选,代号绥锦07783。

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兑水50~60kg 喷雾5~7d ,连续2~3次。

红蜘蛛用73%克螨特2000倍液防治;灯蛾、豆荚螟用Bt 类生物农药苏云杆菌可湿性粉剂750g/hm 2进行防治。

4.5 采收 一般在豇豆花后10d 左右、种子刚刚开始膨大时采收,可使豆荚肉质致密、脆嫩,又能保证产量;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5 甘蓝栽培技术5.1 品种选择与播种 选用耐热、抗寒、优质、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适宜的品种有京丰1号、中甘21号、晚丰、中甘17号等。

甘蓝于7月中旬直播于豇豆的株间,每穴播种2粒种子,深度0.5cm ;播种后覆盖细潮土,每畦播种2行,株距50cm ,行距60cm ,每hm 2保苗数3.3万株;1~2片叶时间苗,保留单株。

5.2 水肥管理 甘蓝播种后及时浇水以促进出苗,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浇水,以利于地下根系生长;莲座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子长势,结合浇小水每hm 2追施尿素225kg ,促进叶片快速生长。

10月上旬豇豆收获后,拔出豇豆植株,清除枝叶并中耕除草,此时甘蓝进入结球期,对磷肥、钾肥和水分的需求量增大,要及时每hm 2追施三元复合肥300kg ,结合施肥进行浇水,灌水量不宜过大,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好。

5.3 温湿度管理 播种后室温白天保持在22~25℃,以促进出苗;苗期和莲座期室温白天控制在18~ 22℃,夜间10℃左右;结球期保持白天20~25℃,夜间15℃左右,超过25℃以上开始通风,傍晚降到15℃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稻2014021,并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31182.9。

2 特征特性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d 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

该品种主茎12片叶。

长粒型,株高104.0cm ,穗长18.1cm ,每穗粒数108.8粒,千粒重26.0g ,结实率高[3]。

出糙率80.9%~82.2%,整精米率67.2%~72.3%,垩白粒米率4.0%~10.0%,垩白度0.8%~2.6%,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67%~19.11%,胶稠度70.0~73.0mm ,食味品质 80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米饭香味浓郁,口感好,不回生。

经2011-2013年3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级,穗颈瘟1级。

3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4.94%~8.59%[3]。

绥粳18自推广以来,品种抗倒性十分突出,基本无倒伏情况发生,适宜高产栽培和机械化收获。

3 产量表现及适应性201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每hm 2平均产量8238.4kg ;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8714.2kg ;2年平均产量8458.0kg 。

2013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每hm 2平均产量7987.1kg 。

2014年在绥化市北林区进行高产攻关,经专家测产每hm 2产量高达10157kg 。

2017年9月22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组织邹德堂教授等专家组进行现场实收测产鉴评验收,大面积实收产量达到9796.5kg 。

绥粳18作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甚至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吉林敦化和松源地区、内蒙古兴安盟部分地区、陕西延安部分地区均有种植,表现出广阔的生态适应性。

4 栽培技术要点4.1 育苗技术4.1.1 播期、播量 适时早播、集中播种、缩短播期,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日均温度超过12℃时开始播种。

绥粳18适宜播种期为4月10-25日。

用播种机播种,保证落种均匀一致,播量控制在250~275g/m 2(芽种)。

尺寸28cm ×55cm 机插软盘每盘播芽种100~125g 。

播种后用覆土机覆土,厚度0.5~0.8cm ,然后铺平布(无纺布),育苗时增盖一层地膜,以提高前期保温保湿效果。

对需要预防蝼蛄等地下害虫的苗床,可在苗床毒土法撒施毒死蜱,或用丁虫氰苗床喷雾防治。

每667m 2苗床可用丁草胺200g 或丁扑合剂进行药剂封闭灭草。

4.1.2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密闭保温,高温保持在30~32℃,最低温度10℃以上,出苗达70%以上时,揭开地膜;出苗到1叶1心期,在晴好天气提早揭膜通风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秧苗1叶1心到2叶1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2叶1心期到插秧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移栽前全揭膜3d 以上。

遇到低温时,晚上用防寒帘覆盖保温。

4.1.3 水分管理 播种前要浇匀、浇足底水,秧苗2叶前,原则不浇水,保持旱育条件,如苗床干裂及时左右时关闭通风口,10℃左右时盖草帘。

室内空气湿度调控在80%~90%,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5.4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黑腐病、软腐病等;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等。

黑腐病可在播种前用0.5%代森铵浸种15min ,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60%抑霉灵或35%瑞毒霉加50%福美双1∶1混合拌匀,兑水500倍药液,6~7d 喷1次,防治2~3次;软腐病可用敌克松原粉兑水1000倍药液灌根,或用农用链霉素200mg/kg 浓度的药液灌根。

蚜虫利用黄板诱蚜或用银灰膜避蚜,也可用50%灭蚜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菜青虫可用25%丙溴磷·灭多威乳油1500~2500倍液防治。

5.5 采收 当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及时收获。

采收时要保留1~2轮外叶,以保护叶球免受机械损伤及病菌侵入。

参考文献[1] 程国栋,肖洪浪,傅伯杰,等.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4):431-437[2] 沈伟良.大棚草莓—西瓜高效栽培模式[J].上海农业科技,2014(4):164,160[3] 葛增利,孔令荣.大棚黄瓜—豇豆—番茄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17):78-79[4] 薛世芳,朱训泳,李宝祥,等.大棚黄瓜、豇豆、青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迅,2015(6):265-267(收稿日期:2018-05-03)补水,苗床有积水要晾床。

秧苗2叶后,床土干旱一般每隔2~3d 浇1次水,要早晚浇水,一次浇透,秧苗需水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秧苗2叶1心期发现脱肥,每m 2使用硫酸铵25g 、硫酸锌0.25g ,稀释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要用清水冲洗叶面。

4.1.4 病害防治 苗期易发生立枯病、绵腐病,尤其是低温年份苗床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水稻苗期病害发生的机率大,要及时预防。

凡苗床湿度过大的,要在白天揭去地膜,散去多余水分,晚间再盖上地膜;棚内湿度过大时,要及时通风,散去潮气;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进行土壤消毒(恶甲水剂、恶霉灵、瑞苗清、育苗灵等),并分别浇pH 值为4.5的酸水1次。

同时,叶面喷洒酿造米醋、天然芸苔素等。

4.2 本田管理4.2.1 插秧密度 一般5月15日左右开始插秧,5月25日结束,插秧时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13℃,土温达到15℃。

做到早插快发,根据绥粳18品种特性采取30.0cm ×13.3cm 行株距,每穴4~5株。

插秧做到行直、穴匀、不窝根,插秧深度不超2cm 。

4.2.2 水分管理 插秧后到返青前灌苗高2/3深的水层;有效分蘖期灌3cm 浅水,增温促蘖;有效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d 后恢复水层;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 活水,水稻减数分裂期遇到17℃以下低温应灌18~20cm 深水预防冷害;抽穗扬花期,灌5~7cm 水层,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黄熟初期开始排水,低洼地应提早排水。

4.2.3 施肥 一般地块每hm 2施用农家肥30t 或有机肥1.5t 。

全生育期施肥总量为:尿素200~240kg 、磷酸二铵100~120kg 、硫酸钾100~120kg 。

氮、磷、钾比例为2∶1∶1,高产攻关地块钾比例适当增加到1.5,增施硅肥。

底肥:有机肥于翻地前施入。

施用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总量的50%~60%,结合耙地一次性施入。

蘖肥:施肥量为施用氮肥总量的35%,分2次施用,返青后立即追施蘖肥的80%,6月15-20日追施剩余的20%。

盐碱地蘖肥以用硫酸铵为好。

穗肥: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40%~50%,当水稻倒二叶露尖长出一半时开始追穗肥,长势过旺地块氮肥可少施。

粒肥:施用氮肥总量的5%。

齐穗期根据田间长势追肥,有贪青晚熟可能的地块,不追氮肥,每hm 2用磷酸二氢钾2kg ,配成1.5%以下浓度叶面喷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