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作文指导、评讲)

合集下载

写作 文从字顺3

写作 文从字顺3


4、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 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 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 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着, 像 一 只 路 标 , 笔 直 地 指 向 长 征 部 队 前 进 的 方 向 „„
—— 王 愿 坚 《 七 根 火 柴 》


我也会在他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从大操场上面飞过。 同学们欢呼着,呐喊着,喇叭里传出热烈的乐曲。我看 着他们的热情劲头,也会兴奋起来的。这时我一定会看 见气球和鸽子从操场飞上来,我该飘走了,这时校园上 的天空真应是万里无云的。 我将是怎样的一片云呀!反正我就是这样,我和这校 园里的花朵、树木、小路都是联在一块儿的。我和周围 的这片天空,不也正是校园的一部分吗?如果有一天, 风将要把我吹走,我就会恋恋不舍,把自己凝成水滴。



(3) 积累的习惯:尽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 的含义,并懂得一点语法,平时说话也注意不出错误。 (4) 检查的习惯:在作文写完之后,要注意检查,自己 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也请别人来读一读, 让自己听听有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然后,再对自己觉得 别扭的地方作一些检查,既检查语言材料 -- 语汇,看其搭 配、词性、色彩等,也检查语言的组织形式 -- 语法,看其 结构、成分、语序等。 ( 5 )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字要写工整,不写 错别字,对文章的行款格式清楚且正确,能够正确地使用 标 点 符 号 。
美文赏析:

1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 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 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 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 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谈的 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初中作文指导 文从字顺

初中作文指导 文从字顺

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文 从
话题保持统一,不轻易改变主语
句子连贯,
字 顺
思路清晰
句序保持合理,使表达紧密妥帖
表述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
明白如话, 朗读修改 凡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之处应进行修改
题文展示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 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感悟樱花, “肃然起敬” 点出对樱花的 情感,总领议 论、抒情部分。
来满树繁花,展示着生命希望还在,明年依旧会花开满树。
白居易写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 行便当游。”樱花的妩媚娇艳自古以来便令人 揭示主旨, 着迷,而它的精神更令人赞叹不已,它的努力、 深化中心。 坚持,还有那从容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例文展示
阳春三月,正是花开遍野的季节。樱花自然不甘落
亮点批注
后,最初是几个与众不同的芽儿先怯怯地探出头;之后 又有几个冒出来。过几天再来看,紫褐色的枝丫上,原 先那些怯怯的芽儿一下子变成了小巧玲珑的花苞,有了
时间顺序,条理 清楚,文从字顺。
淡红的颜色,缀满了整个枝头。再然后,花苞绽成一个
个绯色的灯笼,含苞吐萼。等到三月末,满树的花苞不 知在哪一夜统统炸开,层层叠叠又粉嫩嫩的花瓣可与国 色天香的牡丹媲美,黄灿灿的蕊与粉艳艳的瓣相映成趣。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 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栏目 家乡风味 家乡风光 家乡风俗 家乡风尚
内容举例 宁波汤圆、红膏咸蟹……
四明山、东钱湖…… 闹元宵、过端午…… 全民健身、垃圾分类……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文从字顺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文从字顺

写作指导:文从字顺——以《往事怎能如烟》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懂得文从字顺的内涵,2、过程与方法:采取病句病段分析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比较法、讲练交流评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以实例解析与探究归因相结合,讲授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来内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多读多改的习惯,培养自己的语感,提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用“赏、析、悟、用”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习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通过“赏”示例语段的闪光点,“析”示例语段的不当之处,“悟”文从字顺的内涵,达到将所得知识用于修改习作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平时写作文的过程中,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要点指导含义:“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1、用词准确。

能正确运用标点断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书写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

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

”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

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

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

“辞畅意达,文从字顺”的作文指导

“辞畅意达,文从字顺”的作文指导

“辞畅意达,文从字顺”的作文指导
如何做到辞畅意达,文从字顺?主要还得从语言习惯上着手。

首先遣词造句要简洁明了,切忌照搬口语啰嗦不明。

其次是前后衔接连贯紧密,即表达要有顺序,比如从先到后、从内到外、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等等。

最后是表达得体的要求,写作语言要符合我们的年龄身份。

还有,要做到文从字顺,一定要树立“文不厌改”的观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妙手偶得也是长期艰苦训练的结果。

作文写好了,务必自己多读几遍,热时写冷时改;或者请别人帮忙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图文解读+例文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图文解读+例文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1、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简朴不等于俭朴。

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

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文从字顺作文写作指导

文从字顺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指导:赏景观月寄情思,文从字顺构篇章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学习理清思路、连贯表达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提升推敲字句、文从字顺能力重难点:培养思路清晰、连贯表达的习惯。

课时:两课时写作指导一、分析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二、语言实例分析指导1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例一、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2.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

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

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小结: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1、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2、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例: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

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

”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4、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单元作文指导(五) 文从字顺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单元作文指导(五) 文从字顺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纳兰容若的 这几句词,将这泼墨写意般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返回
语文
我迈着步伐缓缓地走着,鞋底踏着青石板发出的声音,像是 一颗小石子投入水中那般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满身的疲 倦似是随着那清风散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般惬意宁静, 真想一直待在这儿,多好。
返回
语文
环顾四周,旁边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没钱没权的好 歹还有副好皮囊。而余则敝衣缊袍处其中,悲哉!吾一脸苦瓜 相,心中郁郁,来往“三点一线”若行尸走肉,食之索然无味,卧而 辗转哀叹,呜呼!此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返回
语文
今天又是无趣的一天。课间,我待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愁 云密布,心中闷烦。座位旁同学们嬉戏打闹,我都置若罔闻。 正当我欲寻周公倾诉时,好友晴奔入了教室,兴奋地朝我挥手:
不小心踩到堤岸掉落的柳枝,“咔嚓”一声,树上一阵窸窣,似 是鸟儿被惊醒了,我暗暗自恼,不禁更轻地走着。
返回
语文
天边泛起了橘红、晕出了带色的云,人们已推开木门,抱着 一盆衣服,蹲在门前的小溪中清洗了起来。小溪上的拱桥,像 少女如玉的手上戴着的玉镯,连通着溪对岸的人家,木门上淡 淡的檀香隐入空气中,我的心,不禁随着这丝香气沉淀。
返回
语文
二、文从字顺,要语言连贯 写作文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不能前后 脱节,条理混乱。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 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 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造成困扰。如何才能做到语 言连贯呢?
返回
语文
(一)保持所述话题一致 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一个中心, 语意才能通畅。话题往往就是中心,在文章中,句子要围绕话题 展开。《未选择的路》中,全文围绕着“路”来展开。路是全文 的高频词,也是文章的核心,象征着未来,象征着选择的方向。

文从字顺(作文指导、评讲)

文从字顺(作文指导、评讲)

写作文从字顺(作文指导)-----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流程:一、活动导入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学生发言略)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写景,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1、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生讨论。

3、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五觉法“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

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从字顺(作文指导)
-----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活动导入
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学生发言略)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写景,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生讨论。

3、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
五觉法“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

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分解法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

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

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具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转化。

烘托法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
表现其神韵。

[示例]这可是个好瓜。

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

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

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

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圆”。

——《西瓜》
组合式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

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

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写景的方法多样,它的作用也是多样的,除借景抒情外还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我们学过的《羚羊木雕》《观沧海》等文章中都有体现,课下要好好品味。

可见,写景可因文而异,因需要而异。

三、实战演练
请以《月亮》为题,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题目自拟,600左右。

写作文从字顺
(作文评讲)
-----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
学习内容:评讲作文
学习流程:
【板块一、激情导入】
这节课咱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希望同学们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秀习作,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因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相信修改后的作文会更精彩。

【板块二、预学赏析优秀习作】
1、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

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组内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

【板块三、互学互评互改习作】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小组交流改后的习作,再次交流分享。

3、教师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课余时间,你们可以继续交流。

【板块四、评学总结再改习作】
结合教师的批阅及组内同学的建议,将习作进行再次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