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物理化学06-第六章
南京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六章讲解学习

(二)、玻耳兹曼、玻色、费米分布的推导 (1)玻耳兹曼分布公式
等几率原理:
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孤立系统,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 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最概然分布:
微观状态数最多的分布,出现在概率最大,称为最概然分 布(或最可几分布)。
Stirling公式 ln m! m(ln m 1)
上的各量子态共有
al
l
l
种方式。
将N个粒子加以交换,分别代表不同的状态,交换数就
是 N !,在交换数中应除去同一级上 al 个粒子的交换数 al ! ,
所以玻耳兹曼系统与分布 al 相应的系统的微观状态数是:
M.B
N!
l
al !
l
al l
(三).非定域系统:玻色-爱因斯坦分布
(1)对于玻色系统,粒子不可分辨,每一个个体量子态能 够容纳的粒子数不受限制。
1)!
(五).经典极限条件下,玻色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经典极限条件:
al
l
1
(对所有的
)时:
B.E
l
(l
al
1)!/ al (l
1)! l
(l
al
1)(l al al !
2) l
l
al l al
M.B N!
(六).经典极限条件下,费米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F.D
l
l !/ al
(l
使 InΩ为极大的分布必使 ln 0
ln [ln(l al ) ln al l ] al 0
l
各 al 满足约束条件:
N al 0
l
E lal 0
l
用拉氏乘子 和 乘这两个式子并从 ln
物理化学(中科大) 第六章 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① Gibbs-Helmholtz 公式的微分式
式中S为此恒温恒压过程(在温度T进行时)的熵变。
h
19
对于温度T时的恒温恒压过程: G = (H-TS) = H-TS
-S = (G-H)/T 代入①式:
G T( T)PGH
T(TG)P GH
…② Gibbs-Helmholtz公式 主要形式
T2
h
1
注意:
1、rG 并不能普遍地指出某一状态下反应能否自发 进行,只有rG才能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rG虽然不能普遍地指示反应进行的方向,但它却 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在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 的应用。
下面列举一些rG最常见的应用。
h
2
一、计算平衡常数
在温度一定时,某一化学反应的rG 就是一个定值, 它与标准平衡常数Ka有着如下关系:
h
18
如果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升高温度dT时,重新发生 此恒温恒压过程,则此过程的G随温度的变化率即上 式在恒压下对T求偏微商即可:
( T G )P [ (G 2 T G 1 )]P ( G T 2)P ( G T 1 )P
将热力学(基 G T)本 P关 S,系 代: 入上式:
G (T)P(S2S1)S
( PO2/ P ) 1/2 exp[rG/(RT)] = exp[-317. 9×103/(8. 314×298)]
( PO2/ P ) 1/2 1. 8845×10-56 PO2/ P 3. 5513×10-112 PO2 3. 6×10-107 Pa 0 这就是说,即使O2的分压小到几乎为零,此反应仍然能自发进行。
h
23
例如:升高温度时,吸热反应体系的KP↗,以更 多的热量消耗来部分抵消外界传入的热;而放热反 应的KP↘,以较少的放热量减缓升温速度。
《物理化学》(南大第五版)知识点总结

W=ΔU= CV dT ;ΔH= Cp dT
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 CV(T2-T1)=-pe(V2-V1)求出 T2, W=ΔU= CV dT ;ΔH= Cp dT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Q=nΔ_H; W=-p(V2-V1)=-pVg=-nRT ; ΔU=Q+W
B (T , p, sln ) b , B (T ) RT ln a b , B ; ab,B=γb,B bB;
标准态为:同温下 bB=1 且符合
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 。
B (T , p, sln ) %, (T ) RT ln a%, B ; a%,B=γ%,B[%B]; B
标准态为:同温下[B%]=1 且
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一般为假想状态) 。 三、各种平衡规律 1、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
* pA=p * A ax,A ; pA=p A ax,A ; p=pA+pB
2、溶液的气液平衡
pA=p * A ax,A;pB=kx,Bax,B=kb,Bab,B=k%,Ba%,B;p=pA+pB
r Gm (T ) RT ln K
[ p( H 2 ) / p ][c( ZnCl 2 )] c2 (H C l )
三、 范特荷夫等温方程
r Gm (T ) r Gm (T ) RT ln J RT ln J / K
四、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B f Gm ( B,298)
(4)ΔG 与温度的关系 ΔG=ΔH-TΔS ,设 ΔH、ΔS 不遂温度变化。 五、化学势 1、化学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B (
G ) T , p ,nc ( c B ) ;在 T、p 及其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1molB 物质引 n B
物理化学上(南大第五版)

现代物理化学---研究所有物质体系的化学行 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0.1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2、研究内容: (1) 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化学热力学 (2) 解决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化学动力学 (3)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物质结构
3、目的 物理化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中 向化学提出的理论问题,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更好地驾驭化 学,使之为生产实际服务。
0.3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十八世纪开始萌芽: 从燃素说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最早使用“物理化学”这一 术语。
0.3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形成:1887年荷兰科学家J.H.van’t Hoff 、瑞典科学家Arrhenius和德国科学家 W.Ostwald 合办了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 (德文)。他们分别于1901年、1903年和1909年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化学“三剑客”。
0.4 近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 从宏观到微观 单用宏观的研究方法是不够 的,只有深入到微观,研究分子、原子层次的运 动规律,才能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结构与物性 的关系。 (2) 从体相到表相在多相体系中,化学反应总是在 表相上进行,随着测试手段的进步,了解 表相反 应的实际过程,推动表面化学和多相催化的发 展。
0.5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杂志: 大学化学 化学通报 物理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教学网站: 1 http://202.119.33.31/jingping 南大物理化学 网络课程 2 华南师大 3 吉林大学 4 安庆师院 5 本校《物理化学精品课程》
0.5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参考书目
1 南大 傅献彩 《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 2 南大 傅献彩 《物理化学》(第四版) 3 天大 物化教研室 《物理化学》(第三版) 4 南大 孙德坤,沈文霞等《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教出 版社,2007年 5 上海师大 ,河北师大,华师大等五校编《物理化学》(第 四版) 6范崇正 杭 瑚 蒋淮渭《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 中科大出版社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探索化学反应的深度与广度一、引言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揭示化学反应的内在机制以及微观粒子的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化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深入了解物理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二、课件内容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量子力学以及光谱学等。
这些内容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许多工业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的是系统能量的转化与传递,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和过程。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熵等核心概念的新知识。
此外,还将探讨气体的性质、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等实际应用。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制。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利用速率方程、活化能等工具来描述和预测化学反应的速率。
此外,还将探讨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
3、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在电场作用下的化学反应。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电池和电解槽的基本知识,以及电化学在能源转换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4、表面与胶体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研究的是固体表面和液体中的胶体粒子的性质。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表面张力和界面现象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工业制造、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研究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量子化学和超快光谱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材料科学、能源技术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光谱学:光谱学研究的是物质对光子的吸收和发射。
在第四版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化学分析、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三、总结物理化学第四版课件为我们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深度与广度,让我们更加了解微观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理学南京大学物理化学PPT课件

2021/7/1
第22页/共205页
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对微小变化: dU =Q +W
因为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数学上具有全微分性质,微小变化可用dU表 示;Q和W不是状态函数,微小变化用表示,以示区别。
也可用U = Q - W表示,两种表达式完全等效,只是W的取号不同。用该 式表示的W的取号为:环境对体系作功, W<0 ;体系对环境作功, W>0 。
2.等外压膨胀(pe保持不变)
We,2 pe (V2 V1)
体系所作的功如阴影面积所示。
pe 0
2021/7/1
第25页/共205页
功与过程
2021/7/1
第26页/共205页
功与过程
3.多次等外压膨胀
(1)克服外压为 ,体积从p '膨胀到 ; V1
V'
(2)克服外压为 ,体积从p "膨胀到 ; V '
2021/7/1
第6页/共205页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021/7/1
第7页/共205页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2)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第10页/共205页
体系的性质
用宏观可测性质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故这些性质又称为热力学变 量。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extensive properties) 又称为容量性质,它的数值与体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
南大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附练习

基础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前言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中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化学系统行为最一般规律和理论的学科。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十分强调概念和逻辑的基础理论课程。
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发展速度很快,并与许多学科发生联系,互相渗透,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及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和一定的教学基本要求,要完成学习任务,满足教学要求,关键在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物理化学课程中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理论、逻辑推理、数学公式、计算,其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而并不在于死记硬背。
物理化学中的每一章节,可以理解为讲述化学运动和变化的某一方面所遵循的规律。
物理化学也是各大专院校、科学研究单位有关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主要科目。
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中,要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
在学习每一章时,要明确了解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实验?什么定律?什么理论?得到什么结果?该结论有什么用处?公式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如此等等。
物理化学中的公式、定律,要注意数学推导只是获得结果的必要手段,而不是目的。
学习过程中不要只注意繁复的数学推导过程,而忽视了结论的使用条件以及其物理意义。
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知道来龙去脉。
把新学到的概念、公式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注意其思想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物理化学习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习题可以检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物理化学习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其逻辑性非常强。
对同学来说,独立思考物理化学习题,有助于开拓思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对各种解题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学好物理化学,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气体资料

压力p是大量分子集合所产生的总效应,是 统计平均的结果。
压力和温度的统计概念
aa', bb' 是两个半透膜 aa' 只允许A分子出入 bb' 只允许B分子出入
在中间交换能量,直至 双方分子的平均平动能相等
分子的平均平动能是温度的函数:12 mu2 f (T )
exp
mv2 2kT
v2
分子速率分布曲线与温度及分子质量的关系
f (v) /103
3
N2 (100 K)
2
N2 (300 K)
1
H2 (100 K)
H2 (300 K)
500 1000 1500
v /(m s1)
从图可知,温度低时分子速率分布较集 中,温度高时分子速率分布较宽
Maxwell 速率分布定律
设容器内有N个分子,速率在 v v dv
范围内的分子数为 d Nv
则 d Nv Ndv 或 d Nv Nf (v)dv f (v) 称为分子分布函数,
即速率在 v v 1 范围内的分子占总分子数
的分数
Maxwell证得
f (v)
4
m 2kT
1.5
若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则两种气体的平均平动 能也相同,所以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温度也具有统计平均的概念。
气体分子运动公式对几个经验定律的说明
(1)Boyle-Marriote定律
将(1.10)式写作: pV 1 mu2 N 2
2
3
定温下,有
pV C
这就是Boyle-Marriote定律。式中C为常数。 即:定温下,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总是从化学势高的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
进行。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物化学势的总和大于反
应物化学势的总和时反应自发向右进行,既然产物
的化学势低,为什么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而是达到
一定的限度就停止了。
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混合吉布斯自由能的缘故。
上一内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6.1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反应的亲和势
教学目标
• • 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 了解化学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原因
•
了解化学反应亲和势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 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和限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6.1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反应的亲和势
化学反应体系: 封闭的单相体系,不作非膨胀 功,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设为:
$ B
$ h
( f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p )
返回
化学反应等温式
化学反应等温式也可表示为:
r Gm RT ln K RT ln Q f
$ f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体系
$ p
$ Q f Qp K $ f Kp
r Gm RT ln K RT ln Qp
上一内容
反应自发向右进 行,趋向平衡 反应自发向左进 行,趋向平衡
反应达到平衡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是 ( r Gm )T , p 0, B B 0 G 或 ( )T , P 0 ,即产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反应物的化学势 之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化学反应亲和势(affinity of chemical reaction)
1922年,比利时热力学专家德唐德(De donder)首 先引进了化学反应亲和势的概念。他定义化学亲和势A为: def G A ( )T , p B B B 或 A - r Gm A是状态函数,体系的强度性质。
(2)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化学势 B保持不变。 这两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公式(a)表示在()T,P下,在有限体系中,当反应 进度为时,若继续进行 d的反应,所发引起的体系吉 布斯自由能的微小变化 dG 与 d 的比值;即反应进度 为时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随反应进度的变化率。
返回
上一内容
上一内容
G ( )T , p B B B
回主目录
下一内容
返回
化学反应的方向
G 用 ( )T , p , B B 或 ( r Gm )T , p判断都是等效的。 B
r Gm G ( )T , P
上一内容
B
B
0 0 0
2.用摩尔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 K x
K p ( px )
B
eq B B B
eq B B
[ ( x ) ] ( p)
B
B
K x ( p)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B
B
回主目录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标准平衡常数
当体系达到平衡, r Gm 0 ,则
eq $ g eq $ h ( f / p ) ( f / p ) $ G H r Gm RT ln eq $ d eq $ e ( fD / p ) ( fE / p )
RT ln K $ f K$ f 称为热力学平衡常数,它仅是温度的函数。在
返回
为什么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为什么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
若要使反应进行到底,须在van’t Hoff 平衡箱
中进行,防止反应物之间或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任
何形式的混合,才可以使反应从R点直接到达S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为什么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
fB B (T , p) (T ) RT ln $ p
$ B
式中 f B 为逸度,如果气体 是理想气体,则 f B pB。
$ B
将化学势表示式代入 ( r Gm ) T , p 的计算式,得:
( r Gm )T , p
fB B B B (T ) B RT ln $ p B B B fB rG (T ) B RT ln $ p B
$ K p Qp K$ Q a a K$ Q f f $ K p Qp $ K Q
a a
r Gm 0
反应向右自发进行
r Gm 0
反应向左自发进行
K Qf $ K p Qp $ K p Qp
$ f
上一内容
dD eE fF gG
各物质的变化量必须满足:
0 BB
B
根据反应进度的定义,可以得到:
d
上一内容
dnB
B
dnB Bd
回主目录
下一内容
返回
化学反应的方向
dG SdT Vdp BdnB
B
等温、等压条件下,
(dG) T , p B dnB B B d
将反应 D+E2F为例,在反应过程中吉布斯自由 能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R点,D和E未混合时吉布 斯自由能之和; P点,D和E混合后吉布斯 自由能之和; T点,反应达平衡时,所有 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之总 和,包括混合吉布斯自由 能; S点,纯产物F的吉布斯自由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六章 化学平衡
基本内容:
6.1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反应的亲和势 6.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6.3 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6.4 复相化学平衡 6.5 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6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 6.7 用配分函数计算 r Gm 和平衡常数 6.8 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9 同时平衡 6.10 反应的耦合 6.11 近似计算
dD eE gG hH
eq p B B K$ ( ) p $ p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理想气体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
1. 用压力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 K p
p K ( ) p B
$ p
eq B B $
[ ( p ) ] ( p )
eq B B $ B
$ g $ h ( f / p ) ( f / p ) $ G H r Gm r Gm (T ) RT ln ( f D / p$ )d ( f E / p $ )e
r G (T ) RT ln Q f
$ m
这就是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Q f 称为“逸度商”, $ r Gm (T ) 值也可以通过 可以通过各物质的逸度求算。 r Gm 的值。 多种方法计算,从而可得
$ m
$ $ G ( T ) 令: r m B B (T ) B
( r Gm )T , p
$ r Gm (T ) 称为化学反应标准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值,
只是温度的函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对于任意反应 dD eE gG hH
回主目录
反应自发地向右进行 反应自发地向左进行 反应达到平衡
下一内容
返回
化学反应的方向
G 用 ( ) T , p 判断,这相当于 G ~ 图上曲线的斜率,
因为是微小变化,反应进度处于0~1 mol之间。
G ( )T , p 0 G ( )T , p 0 ( G )T , p 0
数值上等于平衡时的“逸度商”,是无量纲的量。 因为它与标准化学势有关,所以又称为标准平衡常 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f K (f
$ f
eq G eq D
/ p ) (f $ d / p ) (f
eq B
$ g
eq H eq E
/p ) $ e /p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六章 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由物质的热力学函数与平衡常数的 关系,由平衡常数可求算平衡体系的组成。 基本要求: • 理解反应等温方程式的意义。 • 熟练掌握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以及理想气体的 Kp 、Kx、Kc的换算。 • 理解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学会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求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 各种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与平衡混 合物组成的计算。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化学反应的方向
公式(b)表示在()T,P下,在无限大量的体系中发 生了反应进度等于1 mol的变化时,体系吉布斯自 由能的变化。这时各物质的浓度基本不变,化学
势也保持不变。
r Gm 的单位是J· mol-1。
( r Gm )T , p
r Gm 0
下一内容
反应达平衡
返回
回主目录
6.3 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教学目标
• • 掌握平衡常数的各种经验表示 掌握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写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气相平衡常数的经验表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