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旧碗吃新饭

合集下载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10篇)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10篇)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10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精选10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很多中国人的心愿,我们也在逐渐实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心愿。

那么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10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论文篇1“10月16日”,这是一个人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世界粮食节”。

“民以食为天”,缺少粮食,我们很难生存,缺少粮食,我们国家难以发展,缺少粮食,我们人类更有可能走向灭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小我们就从古人诗中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然而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粮食进口国。

粮食缺口正在成为阻碍我们奔向小康大道上的一道难以填满的沟壑。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更应该是一声声每天都敲响在我们耳边的警钟。

我记得曾在网上的文章里看到,有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里是这么说的:“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

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近乎抠,无法理解。

一次,烧饭的时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点在地上,我就顺手准备扫掉。

我腰还没弯下去,只见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挡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奶奶开口了:“不要扫掉,捡起来洗洗,浪费可惜。

”“我说已经脏了,反正就一点点,算了吧。

”奶奶可不理会我,自己佝偻着身体,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点就用嘴巴对着吹吹,很专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宝贝样。

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脸盆装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来,脸上露着孩子般开心的笑,嘴里还自言自语:“看看,多干净,还不一样吃嘛,你们……”。

我听懂了她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为然的摇着头。

而奶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还有,我们家的电饭褒烧饭总是会在下面结锅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饭不能吃。

我总是把这些锅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见了,她老人家又开始了对我的节约教育。

家中的旧碗和坏碗如何处理

家中的旧碗和坏碗如何处理

家中的旧碗和坏碗如何处理碗筷是家中必备的,一天三餐都需要用到它,用久了难免旧了或者碎了,这些旧碗,破碗应该如何处理呢?家中的旧碗和坏碗怎么处理1、不能随便扔掉旧碗很多人对于家里用的比较旧的或是破了的碗就会直接扔掉,但其实这样是不好的,饭碗象征着工作、生意,如果把饭碗扔掉了,也就意味着把工作、生意扔掉了;另外,碗还寓意着完,旧碗扔了,也寓意扔了就完蛋了。

因此,旧碗不可随便扔。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将不用的饭碗废物利用,可以用来养植物或者改成装饰品。

实在要扔,可以用红布包着扔到垃圾箱。

2、吃饭的碗破损继续使用生活中一些比较节俭的家庭,即便碗破了还是会继续使用,但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

碗的破损,寓意你的生意或者工作的饭碗不牢靠、不稳定,收入不高甚或有小人挡道,因此谨慎使用破损了的碗。

破损的碗可以按扔掉旧碗的方法扔掉。

或者可以放在祭祀墓地使用。

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破损了的碗,而不是完整的好碗。

这是为了让逝去的人明白,这个碗永远都不用了,为了表示怀念的意思。

3、什么时候需要破损的碗其实在一些特殊的时候还是需要破损的碗的,在中国北方,每当白事的时候,总是要用一个破碗盛满碗的饭,然后在上边插上不灭香,放在灵前。

这是为了让死去的人明白,这个碗永远都不用了,为了表示怀念的意思。

4、饭碗突然裂开一般情况下吃饭的碗是不会自己裂开的,如果自己裂开的话就是位理学上的外应,主动。

可能霉运来临,还意味着死去的人回来看了,或者垂危的病人有不祥征兆。

因此,家中有老人的朋友,务必要孝顺老人,否则后果不堪。

碗筷间的风水禁忌1、忌随意处置破碗、旧碗很多家庭本着节约的原则,碗坏了也舍不得扔。

破损的碗寓意饭碗不稳,常用破损的碗收入会忽高忽低,事业上易遇挡道小人。

破损的碗和用不上的旧碗该如何处理呢?随便把碗扔掉寓意“丢饭碗”。

所以不可以把不用的碗随意地扔进垃圾桶。

扔碗的时候要先用红布或纸包住旧碗、破碗,才能解除“扔饭碗”的寓意。

2、忌用筷子敲碗旧社会,乞丐讨饭的时候会用筷子敲击饭碗,利用敲击声吸引行人注意并给予施舍。

小说《一只碗》的新发现 教学案例-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作文评讲

小说《一只碗》的新发现 教学案例-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作文评讲

教学案例柳暗花明又一村——小说《一只碗》的新发现刚考完凉山二诊,老师们纷纷开始做题,一做题就遇到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问题,在群里说开了,有关于默写的,有关于作文的,有关于小说的,有的涉及选材,有的涉及给的答案,总之,大家都觉得这套试题出得不太好,考得人心头没底,对考点的把握和对考纲精神的体现总有点说不清,不够精准。

但是在经过两天的困惑与沉淀后,我觉得小说这个题目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用来考查学生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选材上扣住了鲁迅作品《阿Q正传》的精髓,演绎了阿Q的性格弱点——自轻自贱、精神胜利、自欺欺人、多疑、敏感、小气、冷漠、妄自尊大、易怒等,这在民国时期早就被贴上一个标签——国民劣根性,是受到鲁迅狠狠地挖掘和批判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毛病得引起我们的警惕,需要借此来照见自己的内心,修正我们的不足,塑造全新的自己,以融入时代的大潮中去。

二是题目的设置有科学合理之处,第8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写人方法,答案给得很简单,遗憾的是题干没说明究竟是概括还是分析,而答案似乎是概括,题目的要求有些含混不清。

而第9题的题干设置有考究,貌似没章法,但细细琢磨,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真可谓本套试题中的一个亮点。

问的是岳父母为什么“将新碗换成了旧碗,而且还保留有缺口的一只”,这个题不是简单地考三要素或是主题或是技巧,而是用文本中的一个情节来设问,有情境性,不是显性的问题,而显得含而不露,在隐藏之中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如果不对全文做深入的挖掘,学生只蜻蜓点水般地粗略读过,会有一种云里雾里、不知所指的困惑,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试着从故事情节入手,但可惜本文不是以故事情节的特性取胜,无非一开始就交代一只碗的特点,阿Q拿到这个碗就明白了一切,设置悬念,他明白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这个镇子的民风敏感、明争暗斗、排外,而自己被安排用与众不同的碗一定就是岳父母排斥自己,把自己当外人。

于是愤怒并试图反抗,就行动了,行动的方式就是与妻子调换饭碗,还是让妻子误会成与自己亲昵,但岳父母脸色大变后,他得意地笑了,似乎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故乡记忆

故乡记忆

抄家事件——故乡记忆时寒冰写在前面故乡泥土的芬芳沁润了我的灵魂,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品质,让我此生受益。

当我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大城市生活,故乡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

我对故乡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因此,我一直为弱势者呼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驱走压榨、贫穷和欺骗,让他们生活在平安、祥和、安宁的环境之中。

我曾因此与群众一起上访,也曾因此上书中央反映他们的疾苦,与一些领导人接触的时候,也曾当面讲述当下农村的种种问题。

人不可忘本,人不可忘恩。

故乡的亲人给我的,我当用毕生去回报……目录1.上学2.不懂死亡3.领袖之死4.游街5.奶奶的命6.生命中的古琴7.父亲立雪8.抄家事件9.静静的土地1.上学小时候,家里很穷。

但我上学却很早。

刚满5岁的时候,我看到村里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非常的羡慕。

上学的美好渴望开始在我心里萌生。

我当时并不知道上学是需要一定手续的。

我要奶奶帮我做一个书包,奶奶果真就答应了,她把零零碎碎的破布头对起来,加上两个带子,我就拥有了自己的书包。

我又把爷爷和父亲抽烟留下的烟盒收集到一起,抚平褶子,让奶奶用针穿起来,就有了平生第一个本子。

父亲是做木工的,在他那里找到一只铅笔头是再容易不过了。

我那时以为只要有书包,就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了,就是学生了。

然后,我就和邻村的一个大我许多的孩子一起上学,学校在我们家北边,需要步行一段时间才能到达。

我是班里最小的一个“学生”,因为我“不幸”是从二年级开始上的。

我村的那个孩子是二年级的学生,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二年级学生。

那个时候,农村的孩子上学一般都很晚。

所以,班里出现的这个小不点,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都以为我是随村里的孩子来玩耍的。

由于他们基本上不管我,我非常自由,也非常开心。

这样过了几个月,家里人终于知道了我每天的去处,开始考虑让我正式入学的事情。

然后,母亲带着我到学校,我的学生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学校过去是一座庙,文革的时候破四旧改成了学校。

吃饭端碗的礼仪

吃饭端碗的礼仪

吃饭端碗的礼仪吃饭用餐,要讲究文明礼貌,要注意自己的吃相,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下面一起来看看吃饭端碗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仪知识。

吃饭端碗礼仪须知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吃饭时,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

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

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

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不可如风卷残云一般地猛吃一气,更不能干脆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顾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

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别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

决不能张开大嘴,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的,更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

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子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将菜汤滴到桌子上。

嘴角沾有饭粒,要用餐纸或餐巾轻轻抹去,不要用舌头去舔。

咀嚼饭菜,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

口含食物,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开玩笑要有节制,以免口中食物喷出来,或者呛入气管,造成危险;确需要与家人谈话时,应轻声细语。

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

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

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吃饭时的餐桌礼仪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还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餐桌礼仪的常识

餐桌礼仪的常识

餐桌礼仪的常识餐桌礼仪的常识11、长辈落座后才能上桌,端饭时要先顺着辈份最大的依次递给。

2、吃饭要端碗,不要大声咀嚼。

3、学会欣赏并赞美妈妈和他人的厨艺。

4、饭前或饭后不能敲空碗。

记得五岁的女儿有一次饭后敲碗,敲得乐呵呵的,当时我让她不要敲,女儿好奇地问为什么?我告诉她、" 敲空碗是对厨师或是主人极大的不尊重,也是没礼貌的一种行为。

" 自此女儿再也没有敲过。

5、不可将筷子头斜搁在碗沿上。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在祭祀过世的亲人时才这样摆筷子,当然不知者不怪,但你要在他人家,主人还是会不高兴的。

6、吃饭时,不能一个人双肘霸住一方,将自己喜欢吃的菜挪到自己的面前,更不能在菜盘子里挑来拣去。

7、餐桌上吃饭时不可以放屁,打喷嚏时一定要侧过身子。

8、不管在家吃饭还是参加宴会时,是一定不可以只顾着埋头玩手机的。

如何做到孩子知晓规矩而又不被诸多规矩束缚,就要靠爸爸妈妈平时在餐桌上点点滴滴的用心了,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这些规矩潜移默化地转变到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中。

当你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这样或那样时,家长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对孩子有些坏习惯屡次犯时,千万不可动怒和发号施令,平心静气地放低姿态和孩子做朋友,耐心引导,不要太啰嗦,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行教胜过一千万次的唠叨。

餐桌上的规矩其实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要让孩子牢记在心并付诸于行也不是一天二天,或是你口头给交待交待就能养成的事儿。

这需要爸爸妈妈长期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和影响。

如果家庭氛围好,平时也比较注重这些细节上的教育,用行动给孩子人创造一个良好的餐桌氛围和习惯,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觉得这些规矩的辛苦。

餐桌礼仪的常识2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半个月时间。

从古至今,春节都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在此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祝贺,增添友好感情,有的则要看望亲戚朋友,赠送礼品和年货,有的则要相互请客吃饭,名为“年节酒”。

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半个月时间。

碗有三不端 门有三不进 人有三不交 老祖宗的忠告 铭记在心

碗有三不端 门有三不进 人有三不交 老祖宗的忠告 铭记在心

碗有三不端门有三不进人有三不交老祖宗的忠告铭记在心1、不端亲戚朋友的碗。

人到中年,在一个行业积累了经验。

总会被一些亲戚朋友邀请去参与创业,共谋发展。

此时,有人往往会迫于亲友的软磨硬泡、讲人情、谈分红,就答应了。

对此,古人有个劝戒,叫“是亲三分客”。

亲友,在亲密关系中,要保持一种理性的距离。

2、不端白食软饭的碗。

不吃白食软饭,用现在话说,就是不占小便宜。

总想占便宜吃白饭的人,往往丢掉了更大的人品和格局。

3、不端旁门左道的碗。

《菜根谭》有言:“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

”要知道,不义之财,都是人生的陷阱,一旦陷入,再难脱身。

旁门左道的钱,易得难守。

现代人常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人生总有许多诱惑,能否守住底线,决定了后半生能否安稳度过。

人有三不交1、不交自私自利的人。

曾国藩曾说:“择友即是择人,择人为第一要务。

”有一种人,万不可结交——那便是自私自利的人。

他们往往人品低下,常为了蝇头小利,做损人利己之事。

这种人,不但对我们无益,还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灾难。

只有与利人利己的人交朋友,我们的人生才会双赢。

2、不交忘恩负义的人古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总有这样一类人:只想得到,从不肯付出。

你对他好,他当做理所当然;你忍他一时,他得寸进尺。

有恩不报,一味索取更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人,还是尽早远离的好。

3、不交斤斤计较的人《道德经》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因一点矛盾和过错,就拒人于千里之外。

时间长了,就会失去朋友。

能容天下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

人到中年,无论为人还是处世,都别忘了这“三不”。

碗有三不端,安分守己,自食其力,方能知足常乐。

人有三不交,远离小人,方能让自己身处向上的能量场。

中国的老规矩,99%的年轻人都忘了

中国的老规矩,99%的年轻人都忘了

中国的老规矩,99%的年轻人都忘了1、吃饭篇筷子不许立插在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

以前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不能用筷子敲碗,首先用筷子敲碗制造出来的声音不好听,其次以前乞丐要饭的时候经常用筷子敲碗,用筷子敲碗像乞丐一样。

吃烙饼不许从中间吃,咬一洞像纸钱,老人不快乐。

烙好的第一张饼要给家里长辈吃。

给客人添饭时肯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假如换了你做客时主人家的孩子说你是"要饭的',而且"还要饭',你会痛快吗?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这是至少的尊老传统。

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一般夫妻要挨着,得宠的小孩可以挨着长辈坐。

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唧嘴,要闭上嘴巴。

吃鱼不能说翻,说翻不吉利。

过年下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说破也不吉利。

吃菜只能夹眼前的,最好别"过河'。

家有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

就是说茶要沏七成满,饭要盛八成满,酒要倒十成满,即满得要往外溢为好。

端茶杯端饭碗,肯定要双手端着侧边或底边,不能五指叉开从上手指抓着茶杯或碗边,因为手指上可能会有细菌或别的脏物。

给人敬酒,端起酒杯,不要急着敬,等对方敬的时候再端起,此时,自己的杯子肯定要放的比对方低,以显示敬重与素养。

2、姿态篇坐有坐相,不许抖腿,老话说男抖贱女抖浪。

站有站相,不能叉着腿,叉着腰站着。

站要站直,坐要坐直,不能罗锅儿。

不许一惊一乍的,男生一惊一乍显得不稳重,女生一惊一乍显得不文雅。

不能老皱眉头,不要老唉声叹气。

老话说宁要穷人不要穷相,老皱眉头,老叹气看起来不喜庆。

走路要优雅,不能甩膀子,不能"头先过步'。

什么叫"头先过步'?就是走路的时候头在前面走,而脚在头后,这样的走路姿态很难看。

着装要得体,不能挽袖子,不能挽裤管。

3、沟通篇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

上人家串门,敲门时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的拍门属于报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旧碗吃新饭
作者:秦珍子
来源:《党员文摘》2017年第05期
创新有时不是海上撒网,而是溪流垂钓——看谁更专业、更专注。

端着新饭碗,亚马逊吃得很香。

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这家互联网巨型杂货铺出品的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主演还拿了最佳男主角奖,令许多影视剧行业的“老司机”只有眼馋的份儿。

跟人抢饭吃,亚马逊不是新手。

它靠网上卖书起家,后来开始卖电子书,卖出了一种新趋势,全球的实体书店在往后的日子里垮了个七七八八。

曾经亲手打碎别人的碗,而今拾起来重新使用。

不久前,亚马逊的第9家实体书店开张了,坐落在旧金山湾区核桃溪市。

地名诗情画意,房租真不便宜。

我想起清华南门芳名远播的万圣书园,曾被五道口的房价逼着搬家,书再香也优雅不起来。

不是亚马逊财大气粗爱撕钱玩儿,9家书店的选址也不是中介小哥推荐的,而是“云”给出的答案。

要把“实体书店”这只碎了一地的碗粘好,再盛饭、吃饱,还得靠科技的力量。

一提书店,我眼前就会出现一道道书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从地板堆到天花板。

兼职大学生戴着套袖、穿着围裙,在电脑里输入索书号,得到一个书架坐标,再攀上“嘎吱”作响的铝合金爬梯,手指掠过一整排书脊上的小字,然后对我说:“不对啊,应该在这儿的。


不同于我孤陋寡闻的印象,中国很多实体书店已经非常努力创新了。

单向街搞活动,光合作用卖周边,字里行间做饭煮咖啡。

我还在某度假中心见过一家“今日x书屋”,小朋友绘本分馆,设置了几百平方米的阅读、游戏区。

追求生活品味的叔叔阿姨还能捧着书在灯火错落的茶室里小坐。

即使这样努力,实体书店还是一家一家地倒掉。

这两年,我们不知读了多少惆怅的稿子,悼念象征城市文化趣味的书店的消亡。

2016年,亚马逊决定逆流而上。

坊间传闻挺夸张,说疯子贝索斯要在全球开400家实体书店。

彼时,亚马逊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已经出到第8代。

尽管这家公司从来不透露kindle的销售数据,但拿我来说,给自己买过3台,给朋友送过2台。

出差的路上,我不可能再背着沉甸甸的纸质书,带一台kindle就像带着书海。

贝索斯从没回应过,亚马逊为什么忽然要开实体书店。

IT界说是为了卖电子产品,零售业说是为了抢线下生意。

商业评论家表示,电子书的销量不再增加,纸质书的市场不再减少,亚马逊才要杀个回马枪。

这个回归是“腾云”而来。

计算机分析网络数据,指出某个特定区域的人爱买书,接着根据他们的阅读趣味推荐店内应该上架的书籍。

书店不大,空间不多,每本书却都以封面示人,下方是印有日期的“读者评论”卡片,而不是专家导读,更新速度很快。

只有读者的心意和评分能决定书摆放的位置,即使读者变心了,只要上网发表评论,书店几乎马上就会作出调整。

亚马逊书店还设有“如果你喜欢……你也会爱上……”书架,用箭头指示牌来推荐书籍。

“剁手党”一定会觉得这一幕很熟悉,就像在所有电商手机应用里看到的那样。

在我家附近的商场,有一家看起来档次挺高的书店。

可惜的是,灯光昏暗,所有在售书籍都用塑料薄膜包起来。

亚马逊可没这么小气,阅读区很宽敞,灯很亮,书随便看。

看完想买,用自助机器扫一扫,和网上一个价。

不买也没关系,掏出手机再扫一扫,kindle版电子书便宜还不占地。

比起那些兼卖咖啡、牛肉饭、包和文具的书店,亚马逊除了原创电子产品的展台和小小的儿童玩具货架之外,几乎只卖书。

创新有时不是海上撒网,而是溪流垂钓——看谁更专业、更专注。

除了书店和超市,全球实体店铺的饭碗都要捧紧一点。

江湖传言,亚马逊的最终目标是反扑线下。

红墙黑字的书店不过是生动的广告牌,书卖多少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在哪里买书。

(摘自2017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