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来历

合集下载

宁武五大千古之谜

宁武五大千古之谜

宁武五大千古之谜·万年冰洞这一世界奇观是怎样形成的?·远古栈道修建于崇山峻岭间用途是什么?·我国北方惟一的石门悬棺群是怎么回事?·天池之水旱不涸、涝不溢,它来自哪里?·芦芽滴翠,黄土高原上何以存在罕见的绿洲?这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人类的历史长河和大自然这个“上帝”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里有人们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当你踏上山西晋西北的宁武县这块土地,处处能感受到一种边塞雄关的气息、古老文明的遗存。

那旷世奇观的万年冰洞、蔚为壮观的石门悬棺群落,悬崖峭壁间的古栈道、高山之巅碧波清澈的天然湖泊群……已湮没于漫长历史中难以找到佐证,成为至今未能破译的千古之谜。

万年冰洞千古之谜这是一座绿树环绕,海拔2200米的山峰,山上有一处世界奇观——万年冰洞。

它的奇是因为以当地气候条件论,根本不能结冰,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

到了夏天,洞外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而洞内寒气逼人。

大自然给人们出了一个难题,冰与火难以相容,而这里火山与冰洞却奇妙地共同生存在一座山上。

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记载,这里火山数百年不熄。

虽为地下煤自燃,但山的阳面为火山,山阴面为冰洞,这一山中一凉一热,两个截然相反的景观并存实属奇怪、罕见。

至今还没有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冰洞发现于什么时代,无从考究,当地人称之为“万年冰窖”,冰洞内一年四季永远保持着—4℃。

底部有多深,无法探测。

自1995年开发以来,万年冰洞震惊了世界,震惊了自然科学界。

国内许多地质专家通过考察认定,该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几百万年历史。

已开发出的冰洞距地面有100多米,分上下五层。

沿着光滑的冰梯,下冰洞、走冰桥,来到这座冰的宫殿,大自然的杰作便展现在人们面前。

有冰瀑、冰钟、冰帘、冰笋、冰人、冰花,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姿态婀娜,或雄伟壮丽,无不显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它寂寞地存在了300万年,如今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境。

宁武民俗风情

宁武民俗风情

宁武民俗风情课程名称:民俗学学院:工学院班级:土木1302姓名:李旭峰学号:20130607032日期:2015年12月10日我来自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宁武。

宁武,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沿,地理坐标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 31′-398′之间。

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西北以黄花岭为界,西南以荷叶坪、芦芽山为屏,东南以云中山为限。

自古就以“楼烦故地”、“古楼烦国”、“楼烦重镇”驰名华夏。

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设4镇10乡,辖483个行政村,居住人口15万。

宁武,古老而文明,人文底蕴一脉三支。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系分布,成就了宁武的文化根脉,孕育了“军事关隘、帝王游猎、边塞佛教”三大别具特色的品牌文化。

其得名源于二:一因北魏广宁、神武二郡治而取其名,二因饱受战乱之苦、企盼安息武而寓其意,故冠名“宁武”千余年。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

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

但见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

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宁武的历史宁武在中国历史中虽然是沧海一粟。

但是宁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了他独特的历史。

宁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农牧过渡地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汉族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的争夺和厮杀。

楼烦、匈奴、鲜卑、突厥、鞑靼、契丹、女真,蒙古,几乎所有的北方游牧民族都和宁武打过交道。

为了防备北方游牧民族,中原王朝很早就在这里修筑起了长城。

椐《晋乘鬼略》载: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赵肃侯就在宁武一带修筑长城,派兵驻守。

它要比闻名的秦万里长城早119年。

宁熄武事宁武关记忆

宁熄武事宁武关记忆

154虽然今宁武一带在战国时就设楼烦关,成为中原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要塞。

但到了唐末李克用置宁武军,才第一次有了“宁武”二字,更是到了大明王朝开国近一百年后的成化年间,才设立了宁武关。

明成化年之前,宁武的历史故事几乎集中在了汾源之南的宁化古城。

在赵武灵王驱走楼烦部落,设立楼烦郡之后,宁武的军事要塞地位从未落后,为何在一千七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又设宁武关?明初近一百年内,可以说是相对安稳的,期间发生的战争不少,但不足以对明军和大明百姓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

朱元璋刚一登基,便开始对逃亡北边的成吉思汗们的后代穷追猛打,五次北伐,将蒙古残余部队赶往大漠深处。

并在北边辽东到甘肃加固长城,设立都司卫所防御体制。

被追得精疲力尽,又频发内部斗争的北元,根本没精力和实力南下侵扰。

期间,发生在宁武一带的战争,主要是明军扫除躲进深山的元朝宗室四大王。

由于明军占领太原和大同后截断了太原以北、大同以南元宁武关记忆宁熄武事155156157158返回,并捎带抢掠了天津、迁安。

崇祯紧急调集“安内”军队北上勤王,农民起义军趁机开始更有声势的造反。

1644年,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在西安称王,率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百万雄师由禹门口东渡黄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师。

过河后,兵分三路,李自成自率东北一路主力约50万北上,正月廿八攻陷临汾,二月初二攻陷汾阳,二月初八攻陷太原,二月十六攻陷忻州后包围了代州。

在攻打代州时,李自成没有那么顺利,在这里遇到一个厉害人物——总兵周遇吉。

“总兵周遇吉守代州,出奇奋击,连战十余日,杀贼万余。

自成令诸路贼进攻,遇吉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

”代州距离雁门关很近,为什么要退回宁武关?宁武关东西两侧为吕梁山脉,两山夹侧形成一个异常陡峻的径口。

特别是经过明朝历代对宁武关长城堡垒的修筑,以宁武关为中心形成了四面八方互为犄角互为应援的防卫体系。

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直通宁武,而周遇吉仅数千人马。

大敌当前,他无论如何备战,都难以相抗衡。

宁武关简介

宁武关简介

宁武关简介
宁武关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西江县,是解放前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险要关口之一,控制着南北大道,是历史古迹、乡土文化及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宁武关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宁武关被封为“宁险关”,是魏国的主要军事前线。

宁武关是魏国抵抗赵国的要塞之一,名字源自《史记》中的“宁险以正”,它被封为东齐郡的“市”,是赵国的根本。

宁武关因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历来受国家重视,被诸多历史名人提及。

据《史记》记载,刘邦屡次出兵宁武关,而汉武帝下达给包拯的「新宁征关令」也是宁武关所管辖的范围。

隋唐时期宁武关曾建有许多城池、城门、护城河等,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称为“新宁”,也是宁武关最著名的地方。

宁武关古迹有宁武关古城遗址、宁武关坝海、宁武关古城城墙、宁武关主城宫,这些古迹反映出宁武关的悠久历史,也让宁武关成为贵州的文化旅游胜地。

宁武关还有许多乡土文化,如宁武关石窟寺保存着晚期印度佛教的文化,宁武关龙宫现存着众多的佛教建筑,还有宁武关的宋朝卫道、唐代李延寿殿、元大德寺等宋唐古建筑,反映出宁武关灿烂的文化底蕴。

此外,宁武关也是一个自然景观宝库。

宁武关拥有众多奇特的景点,如黄山,沿着山门从山下爬顶,从山顶看,绿水碧山,空气清新,
自然美景一览无余;宁武关的古桥,由自然石头来建造,将宁武关更好地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充分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照顾,宁武关被称为“百里阴山”,是安顺旅游绿化的好地方。

宁武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险要关口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值得大家去观赏、参观、游览,体验宁武关给人们带来的多样文化与自然景观。

明长城:宁武军事地位的巅峰

明长城:宁武军事地位的巅峰

172明长城:为防御蒙古族的南下侵扰,明王朝建立之初便在全国设立了“九边”,其中山西有二:大同以北的长城为大边,大同和太原之间以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为主要关隘的“二边”。

随着大同、偏关互为猗角的第一防线的瓦解,“三关”凸显出其直接抵御蒙古族南侵的战略地位,地处三关中路的宁武,其军事地位迅速上升。

宁武军事地位的巅峰173174通过战争夺得天下的朱元璋心里明白,北方的大片土地还被元朝军队占领,要想安安稳稳地当皇帝,就必须把他们彻底征服。

开国不到半年,朱元璋开始了对北元的猛烈追击。

先是前往开封,和将领常遇春、徐达、冯胜等开始商讨北伐计划。

为了一举成功,从江浙地区调集了300万担粮食作为后勤供给。

这一仗,徐达一举拿下了元大都北京城,并改名北平,希望北方平定。

次年,朱元璋派常遇春继续北进,意欲彻底歼灭元朝的残余势力。

意外发生,常遇春在追击的途中,突然猝死。

各路大将回来参加常遇春葬礼时,元朝残余部队趁机回袭。

也许是朱元璋还没从失去大将的痛苦中缓过来,也许是意识到要把善于骑战和打游击战的马背民族驱逐到更远太不容易。

大明王朝开始修筑长城,抵御蒙古军队。

当战争不再是头等大事,朱元璋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并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这期间,宁武一带虽有战事发生,但规模都不大。

休养生息政策下,宁武过了一段非常舒服的日子,特别是宁化城的建设,让宁武空心敌楼建于明万历年间,由长城向北凸出而建。

正面梯形,大型石条基础,砖包砌筑,高7米。

正面上方为券门,门楣砖雕斗拱, 东、西、北三面各开箭窗三个以便于放箭作战。

中空,内设回廊以藏兵置将。

社会经济军师各方面迅速发展。

《宁武府志》载:“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元宗室四大王结寨岢岚山中,来寇武州,太原指挥程贵等败之,追至龙尾湾,四大王遁,禽其三大王,献京师。

五年,增筑宁化城。

延安侯唐胜宗帅千户唐成等剿四大王余部,平之。

山西宁武建制溯源

山西宁武建制溯源

秦统一 中国后 ,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在今宁武县地仿战国赵之故事 , 仍为雁门郡楼烦县。 东汉班固追
述 自己的家世时曾说 : 秦始皇末年 , 秦灭掉楚 , 先祖班壹为了避祸就从楚 国迁到了楼烦一带 , 利用当地 良好的 植被 , 牧马骡, 放牛羊 , 到西汉孝惠、 高后时, 就成为北边最富有的人【 ” 。 可见秦朝确有楼烦县的行政建置。 那时

6 6—
王杰瑜 / 山西 宁武建制溯源
在马邑即今朔城区较好 , 得到了高祖刘邦的准许 。九月 , 匈奴人南下 马邑, 包 围了韩王信 , 信被迫投降 了匈 奴。 高祖刘邦很不高兴 , 十月亲率三十万大军征讨韩王信。 先在今山西沁县一带大败韩王信军 , 斩其将王喜 。 韩王信 向北退守 , 在楼烦 ( 即今县 ) 与匈奴军会合【 l 】 。 刘邦乘势攻下晋阳 , 一路追击 , 攻打到楼烦三城。时值天 降大雪 , 气候寒冷 , 汉军军人“ 坠指者十二三” 。在攻取楼烦后 , 刘邦不顾大臣劝阻, 直追到大 同白登 山, 被匈
候楼烦县管辖的地方究竟有多大 , 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至少包括了今天宁武县全境。 今天由县 城J 顷 着宁 白线向余庄方 向行进十五六里的地方 , 在马路右侧 的黄土坡上, 有一座古城, 这就是楼烦县城囝 。 西汉时期 ,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 亦因时而变 。具体到本县 , 一方面保 留了楼烦县的行政建
奴所围七 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白登之 围” 。 “ 白登之围” 之后 , 刘邦分封陈稀为阳夏侯 , 任赵 国相国, 目的在于监视赵 、 代两国军队。陈稀为人高调 ,
出入宾客随之千乘 , 引起汉庭怀疑 , 暗中派人调查。陈稀害怕事败 , 于是 自立为代王 , 联合韩王信 , 在高祖十 年( 前1 9 5 ) 出兵 占领了代、 雁 门等郡。九月 , 汉朝派太尉周勃 、 大将樊哙征讨 , 汉军在楼烦大破陈稀 , 直追到 今张家 口一带杀死陈稀 , 重新安定 了雁 门郡 、 云中郡 、 代郡等地[ 2 1 。 考虑到代国地处边疆 , 近匈奴而远 内地 , 所 以在十一年( 前1 9 4 ) 冬就划太原郡人代国 , 立子刘恒为代王嘲 。自 此, 今县地属代 国。同年 , 于太原郡汾阳县

文化山西:兵家必争之地——宁武关

文化山西:兵家必争之地——宁武关

文化山西:兵家必争之地——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县城区。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历史上著名的山西“外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

“外长城”与“内长城”
宁武关的修建与明朝当时抵御北方蒙古人的形势密不可分。

为了抵御蒙古人的进攻,明朝政府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修筑防线,于是形成了“外长城”与“内长城”。

其中,“内长城”是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内三关”与“外三关”
在“内长城”沿线,以现今河北省境内的居庸、紫荆、倒马三关,
称为“内三关”。

以今山西境内的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

而在“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而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

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宁武关建于管涔山和云中山两山夹峙的巨大山口间,恢河穿流而过,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间的南北交通咽喉和战略要冲,具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北方诸民族只要南下,必经三关,宁武关因此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重要战场。

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明朝政府更加重视对长城修建,最终建成了宁武关。

直到清朝统一全国,长城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作用,宁武关自此成了祥和之地。

宁武有啥旅游景点

宁武有啥旅游景点

宁武有啥旅游景点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一些宁武县的旅游景点:
1. 宁武古城:宁武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城墙、古街、古宅等。

古城氛围浓郁,很适合步行游览。

2. 宁武山:宁武山位于宁武县城东南面,是一座著名的革命圣地。

山上有革命纪念碑和纪念馆,还有乌鸦岭、卫国山、三宝峰等景点,景色优美。

3. 岢岚风景区:岢岚风景区位于宁武县岢岚镇,是一个集山水、林木、河流于一体的风景区。

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瀑布、溪流、峡谷等景观。

4. 平遥古城:虽然平遥古城不属于宁武县,但它距离宁武县较近,只有约50公里。

平遥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除了以上景点,宁武县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游的地方,如白塔山、洞峪景区等。

同时,宁武县也以美食闻名,有着独特的宁武菜系,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武村庄来历
堡是指有城墙的村寨、军事上防守使用的堡垒,小城。

宁武关城左右的大河堡、宁文堡、周家堡等都是宁武关设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堡则是宁化古城设于通往晋西北(五寨、岢岚等)要道上的堡垒。

长城附近还有贾家堡。

营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军营、安营扎寨、露营。

马营海汾阳宫附近的马营村。

宁武大河堡外由上世纪80年代演变而来的二营、三营新地名,村名(以后城市扩大将变为街名)。

因宁化古城军事防守演变而来的头马营、二马营、三马营、蘑菇营(宋代杨延景安营,统辖头、二、三马营以及白马崖等兵营)、营防沟、达子营等。

口是指出入通过的地方,关口、门口、水口、海口等。

如阳方口(是杨家将驻防的关口)、大水口(是长城因出水而留的水口)、坝门口(坝门附近的关口)、沟口、口子梁。

邑是指都城,县。

如阳方口附近的马邑所(原马邑郡的一个交粮所)。

屯是指驻军防守。

如位于宁化城南北的化北屯、北屯、南屯、川湖屯,刘家屯。

寨是指防守用的栅栏。

如鹿寨、军营、安营扎寨。

如大寨(宋代曾在此安营扎寨,现在还有2—3尺深的马粪遗迹),山寨、东寨、王阁寨、麻峪寨、东麻峪寨。

坊是指街市,作坊(油坊、粉坊等)。

如围绕宁化城的东马坊(元朝初期蒙人在此驻扎马队)、西马坊、中马坊(军马的街市)。

唐代专门繁殖饲牧军马的楼烦三牧监对全国相当重要。

“楼烦牧政甲天下”,设立军马街市是必然的。

关是指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防守处所,关口、山海关等。

如宁化城北边的蒯屯关(汉代大将蒯文通的关口在宁化仓息沟有蒯文通墓)。

场指处所,许多人聚积的地方,市场、会场、广场。

如头马营附近的大场村,宁化附近的教场村等(是操练、教练军士的场所)。

厂是指存货或进行加工的地方,械械厂、木厂等。

位于恢河旁、管涔山脚下的大木厂、小木厂村是为城市、寺庙建筑用材加工木材的地方。

还有汉代的基层行政结构组织亭、里,如新堡乡的接管亭,宁化古城附近的坝里、十里桥村等。

宁武城本身就是自古以来的军事重镇,万里长城外三关之一。

其旧街名更是由军事活动而来,如教练士兵的“教场”,点将的“将台”(位于大河堡)、头百户、二百户……八百户(由1498年明弘治都御史侯恂、太监刘政、巡按御史邓璋设立守御千户所而来)等等。

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时,人民解放军也在宁武境内修筑了大量的战备工程,其野战部队驻军直到80年代末在“百万大裁军”过程中才撤销,给当地留下了团部大院,一营、二营、三营、卫生队、炮连、军马所、弹药库等大量的营防建筑设施。

“三营”、“二营”、“弹药库”、“军马所”等已演变成新的地名或街名。

阳方口:明嘉靖18年(1539年)巡抚陈讲创建堡城。

阳方:宋朝杨家父子在此驻防,杨防演变为阳方。

盘道梁:宋时为雁门18隘之一。

明嘉靖32年筑置仓,万历三十三年以边高堡低难守,改建边内。

清朝曾驻巴总卫戍。

万里长城穿越其境23里。

茹家窖:嘉靖帝修长城时,茹姓人氏建窖烧砖,招工扩场定居。

西栈沟:紧靠管涔山下,伐木方便,在恢河西边沟里的木栈,演变为村庄。

山寨:名朝廖将爷在此安营扎寨。

宁化:秦、汉年间始筑城,明补修。

宋嘉佑6年立宁化军,明洪武2年,设宁化巡检司,改筑旧城。

汉为“阖峪口”,唐为“利岚洲”。

历为便利阻隔,关闭,拦挡之阖口,使敌不易侵入,又利于藏伏讨伐。

历置有“宁化军”,“府”、“洲”、“郡”、“县”、“道”、“镇”、“所”、“堡”、“城”、“区”、“五堡十所”及当代的“公社”、“乡”所治制。

口子梁:为宁化教场防御东入之敌口界,教场练兵都要设兵把守。

营房沟:宋朝杨家在此安营建房。

接官厅:过去从(岢)岚洲来的官员必在此休息路过,当地官员员百姓都要迎接招待,从汉代就成为行政结构组织。

东、中、西马坊:是调配军马的街市。

元朝初在此驻扎过马队。

达达店:元朝蒙古人暂住的地方。

阳方口长城附近的袁家窑、茹家窑、马家窑、北新窑、郭家窑、窑只坪、宁武关城附近的南新窑、张家窑、窑沟等,在古代只能是国家为了修筑长城,关城大量用砖,设立砖、瓦窑后演变而来。

关城附近的孟家窑、李家窑等村庄。

是为了关城建筑寺庙使用瓦、脊、兽等大量硫璃、瓷雷、陶瓷用品而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