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探析
高职《报关实务》实践化教学课程改革初步探索

高职《报关实务》实践化教学课程改革初步探索[摘要]报关,进出口货物通关环节,是一项操作性极强、应用广泛的实际业务。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要通过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变化以及实习实践和顶岗实习,使得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综合知识、考证技巧和实用技能。
[关键词]报关实践课改[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110-04《报关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项职业能力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较强的操作能力。
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涉及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章,政策实效性很强,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本课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性。
报关实务课是一门综合运用报关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课程,具有报关各方面知识综合应用的特点。
报关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单证认知和使用的基本知识之上,对于国际货代基本操作有一定掌握并熟悉地方和国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民俗习惯。
二是实用性。
报关是国际物流的必须环节,是进出境货物操作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国外贸业务的持续发展和报关操作的不断规范化对于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要求愈加严格。
这就要求学习不光以理论知识为主,还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三是技能性。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报关技能。
它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报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使其掌握不同企业和产品在各种条件下报关的实际技能。
因此,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配合相应的项目执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变化传统的教学围绕课本知识,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知识比重较大甚至是自始至终一讲到底,这种情况下,课本的选择将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知识来源仅限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内容。
在改革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一名报关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从职业导向岗位要求出发,采用工作模块设计引导操作的学习方法,用“基本知识学习—应用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高”这样一条线索对模块进行组织与整合,坚持能力、素质和知识的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基础知识学习部分:主要介绍报关概述、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制度;我国海关关税、中国海关关税制度概述;关税减免制度;加工贸易介绍;保税区和报税制度介绍等等。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的探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壮大,对于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在传统的医学检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往往是分开的,学生们往往只能在实习实践中学习相关技能,而在课堂上往往只能获得理论知识。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既能够获得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特点及实施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1.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工作,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展综合能力。
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3. 适应医学检验行业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够熟悉医学检验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
这对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紧密结合医学检验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医学检验的实践操作,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拆分,使得学生在进行医学检验实践操作时能够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边学边做,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 师资力量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

专 业 的 主 干 课 程 , 一 门 实践 性 强 、 是 涉及 面 广 , 以理 论 为 基 础 , 效 性 强 的 操 作 技 能课 。报 检 时
工作操 作性强的特性要 求本 学科教 学必须理论结合 实践 , 以适应报检 行业对人 才的需求。 关键 字 : 报检 实务: 程; 学 课 教
山东 徐龙 涛
《 报检实务 》 课程教学要 求学生 掌握检验检 疫的有关 法律 、 规 ; 法 掌握 报检所需 单证 的种类 、 内容 、 制原 则 ; 缮 掌握 各类进 出 口货物 报检单 的填
制规范 , 能够熟 练地填 制各类进 出 口货 物报 检单 ; 掌握报 检 流程 , 能顺利 地完成报检业务 。
3以考取职业资格证 书为主 的教学 目标 .
国家质检 总局对报检工 作实行 职业准入制度 ,通过 报检员 职业 资格
考试是学生从事报 检工作的“ 门砖 ” 敲 。这一规定使得许 多教师注重证 书 , 为 了提高通过率 , 加持证学生数量 。在教学过程 中把 可操作性很强 的学 增 科 , 照应试 的方式 向学生传授 , 按 忽视学 生能力 的培养 。出现 了持证学 生 到工作单 位后无法适应 工作 岗位 的要求 , 要单位进 行二次培 训 的现象 , 需 违背 了职业学校 “ 应用型人才 ” 的培 养 目标 。
1各阶段的教学任务 和 日标 .
( 理论课教 学阶段 。 目前大多数 学校 选用的教材是 《 1) 出入境检验检 疫报 检员培训 教材》 初 始教 学时应按 照教材 上 的章节 的顺 序 , 学生讲 , 给
备阶段
课时分配
理论课
《报检与报关实务》课程建设探析

一、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 要性
一、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思政教育能 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报关实务” 课程的措施
二、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法律法规及报检、报关流程; 2.熟悉国际贸易术语和 惯例,能够进行基本的贸易单证处理; 3.具备外贸函电、商务礼仪等沟通技巧; 4.了解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知识;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 道德素质。
三、案例分析
经过一番努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也 大为改观。
四、未来展望
四、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报关实务”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不断 更新和完善。未来,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1、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和新政策会对报关行业产生影响,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课 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报关知识和技能。
2、加强与其他专业的协同发展
2、加强与其他专业的协同发展
“报关实务”课程可以与其他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进行协同发展,例如国际贸 易、国际物流等。通过跨专业的学习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整 体运作,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
3、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国外 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商检与报关实务“课证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出入境检 验检疫概述与规定 ;出入 境货物检验检疫 ;出入境人
高职 教育是学历教育, 以学科划分 、拥有学科教育标准 ; 物入 境报 检、生活垃圾入境 报检 、民用 电器 入境报检、食 品出 职业 资格 证书制度 以职 业分类,拥有职业资格标准 。高职教育 境报检 、烟花爆竹 出境报检 、玩具 出境报检 。六个工作项 目操 与职业 资格证 书制度在 职业、工种方面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高 作难度逐渐加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职 院校 所 设 定 的 专 业 面 向一 个 职 业 岗位 群 ,可 以满 足 几 个 甚 至 教学项 目的设计 选取 了每种 情境 中的典 型货物 ,每 个具 更 多 职 业 岗位 所 具 备 的文 化 知 识 和 专 业 技 能 。职 业 资格 证 书 只 体教学项 目的设置 都能体现此种货物 出境或入境报检 的整个 流
Ec n mi Ta eU aeMi- un l S m. 1 4 tb r 0 0 o o c& rd pd t dj r as u NO.8 Oco e. 1 o 2
高职院校 商检与报关实务
“ 证融合 ” 课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探 索
曹露露 卢盛 若
温州 350) 20 6 ( 温州 科技 职 业学 院 ,浙 江
同职业标准相结合,有助于报检报关人才的培养。 【 关键词 】商检;课证融合;实践教学
,
职业培训的沟通教 熬育部于 ( 职成[ 0]号) 调: “ 2 35 中强 0 加强学历教 语 ,国际贸易地理等;相关联 的课程 有国际物流与货代 ,国际 育与 窑获得用人单位 使学生在取得学 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 商法 ,经济法等 ;后 续课程主要是顶 岗实 习。内容 涵盖 了进 出 象有
报关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报关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模拟真实情景状态下,学生通过完成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项目来掌握某个工作环节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本文探讨在报关实务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报关实务“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1 引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明确了高职教育改革教学方法的方向,即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出口量大幅度增长,报关员的执业能力和素质对通关速度和效率有极大的影响。
报关员既要求懂得外贸管理方面的知识,又熟悉报关流程,按海关的要求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对报关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我校《报关实务》课程在多年教学基础上尝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亦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陶行知先生强调的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是一致的。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分析实践工作过程后,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组合成若干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原来在教室里被动式学习变成在模拟真实的场所里主动学习、实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在工作之后能够尽快顶岗工作。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实践与反思探索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实践与反思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进入了数字化、自动化的时代。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重要装备之一,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我所在的学校为了适应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数控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常规数控机床操作、刀具选用、工艺参数设置等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设置了多个数控机床实训平台,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实际生产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实习,学生对数控加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探索。
首先,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数控机床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机床的结构和操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对工艺参数的设置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机床结构和操作原理的讲解,并提供更多的操作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
其次,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数控编程和刀具选用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数控编程和刀具选用是数控加工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对加工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数控编程和刀具选用知识的讲解,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最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数控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了解不够。
数控加工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于培养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报检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革 、首 先是 分析 《 检 实务 》 的知 识 体 系 ,进 而确 立 本 课 程 的 知 识 技 能 点 ,最 后 根 据 知 识技 能 点 建 立 相 应 的教 学模 式和 实训 模 式 报
关键词
德 不莱梅 大学老耐尔பைடு நூலகம் 士 认为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 件工 作任务 ,并获得 工作成果而进行 的一个完整的工作 程序… 。基于 工作过程导 向的课程改 革是培 养学生 实践能 力的有效突破 口,要实现
毕业生与实 际工作零距 离的对接 ,必 须将工作过程 融于平时课程教学
之 中
1 《 报检 实务 》课程 的教学 现状 自2)5 2 1 ( 年l 月 日起 , 家质检总 局对报检 工作实行职业 准入制 0 度 ,即从 当年l 月开始所 有办理报检 业务的人 员需持证上岗 。此规定 2 出台 , 报检 员就 成为炙手可热的稀缺人才 。为了获得这个行业的敲
—
*
J_
4
I
6 8
打2 ^
f ) 4
争
{ l , ) 2
l 4
表 1级差与成绩对照表
『l张 明光 基 于 NE 的 电 大远 程教 学平 台的设 计 与 实s DI 东大 2 T E[ 山 学 ,2 1 00 3 杨瑞 ,赵 娥 . 于 NE 的 小 区物 业 管理 系统 的设 计 Ⅲ 物 联 网技 基 T 术 ( 术研 究 ).2 1 0 学 I 1( 8):6 — 3 ) 1 6 【】陈 渊 基 于A A 4 J x的 网上 图 书销 售 管理 系统 的设 计 与 实现 l Dl电子 科技 大学 ,2) ) I【 1 f】孙 伟 ,王 海军 基 于A A 技 术 的智 能 型就 业管理 系统设 计 l_ 息 5 Jx I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1期2015年1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Vol.7No.1Jan.2015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探析郑辉英,杨伶俐(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分院,江西南昌330100)摘 要:报检实务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建立报检意识,形成报检岗位能力的实操课程。
为提高教学实效,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应在高职院校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报检实务;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1-0143-04报检实务课程以进出口报检工作为背景,以培养能够正确执行我国对外经贸方针与政策、精通报检业务工作的外贸技能人才为教学目标,是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特别强。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1]文件精神,提高教学实效,高职院校应将“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用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深入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教学,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1 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将“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对于促进报检实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实现与国际贸易、报关专业等相关专业及其课程的同类实践教改同步,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外贸专业群的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贸实际操作能力,实现高职外贸技能型人才与外贸行业、企业无缝对接,为地方外贸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外贸技能型综合人才,推动我国外贸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3 促进师资建设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有利于教授外贸专业群课程的教师提高报检教学工作、报检业务实践与报检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外贸专业师资队伍的深度建设,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收稿日期:20140622作者简介:郑辉英(1977-),女,江西大余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研究。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7卷1.4 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有利于促进外贸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更新,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场所(含工作室)的利用率,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适应外贸行业工作的需要。
2 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创新教学,对原有报检实务的课程标准与课堂设计等做大幅度调整。
突出加大报检技能实训比重,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通过建立若干教学模块,营造一定的工作情境,学生广泛参与,身临其境,直观教学,在岗位技能训练中适当的融入理论,以“教”、“学”、“做”的充分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2]。
2.1 课程设置依据在国际检验检疫体系中,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特殊作用和优势越显凸显,国家质检总局从2003年开始对报检员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报检员是高职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有力的“敲门砖”。
近几年外贸企业仍然急需报检人员。
为此,设置报检实务课程非常有必要。
2.2 课程目标定位报检是一项政策性、执法性、专业性、实用性、涉外性、动态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输入国家或地区有关检验检疫的规定、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对外贸易等。
为此,我们以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为导向,将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在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硬件的支持下,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岗位工作,学会办理报检业务,形成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重视工作流程学习,注重讲、练、做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实践技能考核。
根据报检员岗位要求、国家对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其相关的要求,重新制订课程教学总目标与分目标,《报检实务》课程的分目标如下。
2.2.1 知识目标1)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体系,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工作程序;2)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对自理报检企业、代理报检企业、报检员的各种管理制度;3)熟悉各种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和快件和邮寄物品等报检与检验检疫的特殊要求;4)熟悉国家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条例(细则)、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2.2 技能目标1)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正确使用《法检商品目录》;2)制作进口货物报检所需外贸单证,填制《入境货物报检单》,办理进口货物报检;3)制作出口货物报检所需外贸单证,填制《出境货物报检单》,办理出口货物报检;4)办理与报检岗位相关的其他业务,如办理报检单位的登记与报检员注册,申请开通电子报检业务,办理有关企业与产品的审批、注册、备案、质量许可等相关岗位工作。
2.2.3 素质目标1)培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3)养成及时了解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学习习惯;4)培养善于与客户、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时处理与报检有关的突发事件。
2.3 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依据报检员办理报检业务必须具备的报检基础知识、专门知识和岗位要求。
学习情境内容的选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根据办理报检业务岗位的需要,融合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对实务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的要求,创设4个学习情境:出入境食品报检、出入境动植物报检、出入境机电产品报检、出入境其他货物报检。
2.4 总体设计思路《报检实务》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经过实践调研,考虑教学可操作性,收集适量的综合实际441第1期郑辉英,等: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探析业务,以报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业企业需求、全国报检员资格统一考试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报检教学经验为依据,以学生从认识出入境检验检疫到学会办理具体报检业务为主线,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习单元,进行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的岗位行动导向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编排岗位工作情境,形成单元情境教学模块。
本“教、学、做”一体化岗位行动导向实践情境教学,以出入境货物报检程序(准备报检单证→电子报检数据录入→现场递交单证→联系配合检验检疫→缴纳检验检疫费→签领检验检疫证单)为载体(如图1所示),以完成出入境货物报检工作任务为岗位行动导向,通过营造出入境食品报检、出入境动植物报检、出入境机电产品报检、出入境其他货物报检四个单元的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让学生带着岗位行动任务,自主完成每一岗位行动任务内容的学习,学完后引导学生做,再让学生独立做,最后总结学生独立实操的反馈情况。
具体教学过程由“行动任务+操作指南+操作示范+独立实操+操作反馈”(即:“做什么+怎么做+教你做+你来做+成果展”)五个环节构成,其中:图1 载体的选择与学习情境的设计图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任务:即“做什么”,以出入境货物报检程序作为载体,为学生在本情境学习设计典型岗位工作行动任务,让学生带着特定的岗位任务进行探索性自主学习。
操作指南:即“怎么做”,为学生完成特定工作提供简洁详实的理论参考资料,学生精读操作指南对其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操作示范:即“教你做”,在课堂上,教师手把手教会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报检岗位工作,“教”与“学”几乎同时进行。
541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7卷独立实操:即“你来做”,让学生独立完成与操作示范里类似的某项岗位工作,以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总体效果,力求为学生探索性学习起着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作用。
操作反馈:即“成果展”,主要让学生展示独立实操的成果,通过学生互评与老师点评,及时总结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养成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这个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上课时不必把五个环节划分得很明显,为了节省时间,有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所以展现在课堂上体现更多的环节是行动任务、操作示范、独立实操,即:做什么+教你做+你来做。
3 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实践证明,报检实务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是师资、实训场所、实训素材与实训资料等问题。
3.1 师资问题教授报检实务的教师,不管是从国际贸易专业等经济类专业教师中培养,还是从外贸企业转来,都必须具有丰富的报检业务实际工作经验,而不是停留在外贸行业大类的工作经历上。
如:表面看起来办理报关与办理报检是业务相似的工作,但是如果只做过其中一种业务,那么另一种业务的具体操作就有可能不会做,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因此,教授报检的教师,仅有外贸行业大类的工作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丰富的代理报检业务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专业方面的游刃有余。
3.2 实训场所问题我校国贸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同类高职院校中是比较全面的,实训室分类与岗位分工很细,各种软硬件设施品种比较齐全,但是要上好一堂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课,还得在实训室上“备课”,如:要处理好实训室大小与学生数量的匹配问题、实训设备与实训内容的契合问题等。
3.3 实训素材与材料问题报检实务教材从来不缺,缺的是适宜实训场所、为构建与外贸行业接轨、办理报检业务岗位所需的真实或仿真环境的配套实训素材与材料。
因为不管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报检实务教材,内容都相对比较单一,所以课前还要在实训素材与资料上做充分准备,如:借用外贸企业真实的报检业务作为实训素材,或者根据教学所需改编与自撰实训材料。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11):19-23.[2]李勤.基于工作过程的《报检实务》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91-93.(责任校对 朱正余)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