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哈罗 德—多马模型做出了修正, 其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增 长模型或索洛模型,有时也 与另一位学者斯旺的贡献一 起被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总量生产函数
假定总产量Y是由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 k*表示。
图 4-1 投资、折旧和稳态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 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 要走向稳态。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假定经济从稳态开始,储蓄率为s1 ,资本存量为k1*,储蓄率从s1提高 到s2,使sf(k)曲线向上移动。在 初始储蓄率为s1和初始资本存量为 k1*时,投资量恰好补偿折旧数量; 储蓄上升后,投资增加,超过折旧 ,因此,资本存量将逐渐上升,直 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k2*为止。此时 ,资本存量和产出量水平都比原来 的稳态水平要高。
第四章 经济增长
•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最近几十年,巴西、墨西哥、韩国、以色列等较发 达的发展中国家似乎已经进入和超越了起飞阶段。
罗斯托认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 5%或不到5%增加到 10%以上: ②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③出现一个有助于 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增长的持续性。 条件一:如果投资与产量之比为 3.5:1 ,人口增长率为 1 %,那 么要使国民收入净增 2%,就必须有10.5%的投资率。为了达到10% 以上的投资率,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罗斯托指出两种途径:一 是通过收入控制权的转移;二是使迅速发展的主导部门的利润转变 为投资。收入控制权的转移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国内收入的 分配结构,如以各种形式把原先归于地主的收入转移出来,通过现 代税制使收入由个人向政府转移,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强制储蓄,以 及依靠银行信贷系统集资;二是引进外资。利润转变为投资 也有两 种主要方式:一是靠迅速发展的出口部门的外汇收入换回机器设备 等资本品;二是扩大对国内制造而非国外制造的消费品的需求,以 使收入更多地流到国内企业家手中,并引起他们的再投资。
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 特· 惠特曼· 罗斯托。1960年,罗斯托出版的《经济成长阶 段》一书是当时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有代表性的著作。
罗斯托在该书中提出,根据各国发展的历史事实,每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 书中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是以英国、美国的经 济史为依据,吸收历史学派的观点而形成的。他的“起飞” 理论直接利用了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强调的主要 条件仍然是资本形成问题。他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尔萨 斯人口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4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4.3.1 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
假设我们考察的国家中国在X产品上是一个出口 小国,这次中国增长的要素不是资本,而是X产品生
产中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中国劳动的增
长会使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方向更多地偏重于测 度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横轴。参见图4.4。
图4.4 小国出口扩张型增长下的生产、贸易与福利
⑶ 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一方面,资本的增加会使Y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 降低,从而会扩大Y的生产;另一方面,Y的相对价 格下跌导致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会刺激X的 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X产品和Y产 品的相对价格(PX/PY)的变化程度。 如果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幅度不大,罗布津 斯基定理仍然成立,Y产品生产扩张X产品生产萎缩; 如果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有可能两种商 品的生产都会扩大。因而进口替代型增长对生产的影 响不象小1的左图说明: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一国的劳动和资本两要素都增加一倍, 那么每一种产品的最大化产量也增加一倍,X 从140增加到280,Y从70增加到140。
注意:增长前后 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斜率相等。
图4.1中的右图显示了另两条分别为仅劳动增 加一倍(实线)和仅资本增加一倍(虚线) 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仅劳动增加时,曲线 更多地向测度劳动密集型产品的X轴方向扩展。 仅资本增加时,曲线更多地向测度资本密集 型产品的Y轴方向扩张。 注意:当仅劳动加倍时,X的最大化产量并未 也加倍(X仅从140上升到275)。要使X加倍,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必须都增加一倍。同样, 当仅资本加倍时,Y的最大化产量增加也不足 一倍(Y仅从70增加到130)。
4.3 出口扩张型增长与国际贸易
出口扩张型增长源于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的 增长或者是能节约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技术进 步。显然,出口扩张型增长将强化出口行业已有的比 较优势,同时也加剧了进口行业的比较劣势。直观上 看,出口扩张型增长将推动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当 然,出口扩张型增长对生产、贸易和福利的影响视所 考察的国家在所考察的产品上是贸易大国还是小国而 定。

第四章 索洛增长模型

第四章  索洛增长模型

依据索洛增长模型,高储蓄率可以导致
高的产出水平和高收入。但多高的储蓄 率对于社会福利是最好的呢?是否储蓄 率越高,产出水平越高,对社会就越好 呢?这也是人们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 疑问。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
假定决策者选择稳定的经济状态时,目
的在于使整个社会中的个人福利最大化, 他们就要选择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 我们把消费水平最大化的稳定状态叫做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为此,我们需要 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然后,再说 明何种稳定状态提供了最大化的消费。
总结上面的两种情况,我们会发现:经
济从高于黄金规则水平开始调整时,在 达到黄金规则水平的各个时点上,都引 起较高的消费;而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 水平开始调整时,要求最初减少消费以 便增加未来的消费。 在决定是否要向黄金规则水平的稳定状 态过渡时,必须要考虑几代人之间的交 替关系。最优资本积累关键取决于对各 代人利益的评价和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假定储蓄率既定不变。国民收入
核算恒等式可写为: Y=(1-s)y+i,整理后,可得:i=sy,即 储蓄等于投资。
资本存量的增长将影响经济增长,而影响
资本存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投资和折旧。投 资是用于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支出。折旧是 原有资本的磨损。在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 蓄的情况下,如果把人均产出表示为人均 资本存量的函数,则可以由i=sy变为i=sf (k)。这表明,资本存量k由投资i决定, 而既定的k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出,这个产出 的s比例又是新的投资的来源。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可得c=y
-i。再把相关的稳定状态值代入消费函数 式,可得:c*=f(k*)-δk*.这就是稳定状 态下的人均消费值。该情形可以看出,黄 金规则水平的确是存在的。在资本存量水 平低于黄金规则水平时,资本存量增加引 起的产出增加大于折旧增加,所以,这时 消费是增加的。生产函数曲线比δk*线陡峭, 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即消费)会随着k*的 上升而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gL
考虑有效劳动:s v
gL
15.3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模型)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不足之处:
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N都是外生的。 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
每小时工作的实际GDP含量 (1992美元)
15.3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PF0 32
PF0 25
20
技术变动效应
It

sYt;L
gL
15.3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 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增长率

k
sYt Kt
gL

k
s(Yt Kt
/ /
Lt Lt
)
gL
syt kt
gL
sf (kt ) kt
gL
15.3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 当我们把均衡的增长定义为0时,就可以得到均 衡条件及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均产出。
dY dt
1 dI s dt
1 v
It
15.3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模型)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接着可以通过定义投资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得出总 产出与投资必须同步增长,增长率由储蓄率和参数 v确定。

I
dI dt
It
g dY dt s Yt v
dY dt
1 v
I
t
1 v
sYt
g

I

Y
s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020.11.1015:5315:53:4515:53:45Nov-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3时53分 45秒T uesday, November 10, 2020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含义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称为经济增 长的供给效果。 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类型 1.中性增长 1.中性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出口型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进口型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三、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但不是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劳动用的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K/L随之减少 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随之减少, K/L随之减少,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资本密集性产品的生产。 向资
除了基于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到现在为止讨论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给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我们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一国的比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第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一、判断题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3.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4.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

()6.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7.即使在扩张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8.消费函数与45º线的交点表明消费等于储蓄。

()9.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10.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

()11.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12.总支出曲线与45º线的交点决定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13.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14.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15.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16.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7.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19.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元收入中消费85分。

()20.总支出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表明总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它的斜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21.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22.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2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24.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25.注入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被假定为外生变量,这意味着在450线图中,注入曲线是一条与国民收入相垂直的直线。

()(答案:1.T 2.F 3.F 4.F 5.T 6.T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F 15.T 16.T 17.F 18.F 19.T 20.T 21.F 22.F 23.T 24.F 25.F)二、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内生增长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内生增长理论概述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新古典增长理论对生产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即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更严格的稻田条件规定在要素趋于无穷大时,要素的边际收益为零,即()lim 0k f k →∞'=。

随着资本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收敛于利息率,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力增加,则不会再有投资,经济也停止增长。

而在现实中,发达国家人口几乎停止了增长,资本也较不发达国家丰富,但发达国家的资本却没有流入最贫穷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又被称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

2.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诸因素内生化,将其对产出的影响以某种形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加以讨论,因而要素的边际产出不再递减,厂商或社会的生产函数也可能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这些就是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地方。

—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Ak 模型。

设定生产函数为:y Ak =,资本边际产出始终等于A ,避免了()lim 0k f k →∞'=的情况。

由于内生增长理论违背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定,就引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二、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干中学”与知识外溢模型1.“干中学”“干中学”的含义是指企业增加其物质资本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生产的经验,这种经验会对生产率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存在的缺陷 1、哈罗德和多马在他们的模型中都假定资本产出比是固定不 变的,这一假设决定模型的主要结论。但是,该假设对于研究长期 增长问题显然不合适。 因为很难想象生产技术的变化不会对资本产出比产生影响。依 据哈罗德的解释,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是可替代的,但是要素价格 的刚性、特别是利率缺乏易变性将会使资本产出比难以改变。然而 从长期看,可能导致利率呈现刚性的经济环境(如经济陷人较长期 的萧条)或制度因素(如用指令性计划的方式人为确定一个低利率) 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长期中存在利率刚性的假设同样不能令人满 意。从以后提出的增长理论如索洛模型看。一旦将资本产出比的可 变性引入增长模型,哈罗德和多马模型的理论将不再成立。
2、知识的增长率 假定知识的增长率为g,则: (t) A g A(t) 也即: A(t) A( 0 )egt 3、有效劳动的增长率
A(t)L(t) A( 0 )L( 0 )e(n g)t
4、资本存量的增长率 假定国内储蓄S等于国内投资I,则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投 资减去折旧。也即:
(t) sY(t) δK(t) K
2、假定经济处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因此国民收入等于经济 的潜在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取决于资本存量,潜在生产能力的 年增加量与投资量之间的关系是: ΔY=Iσ 式中σ是在已知的投资水平下潜在生产能力的变化率,多马假 定它是一个常数。该式是对经济供给方的描述。 3、将上述的供给方程与需求方程联系起来,可以求出经济的 均衡增长率为:
(三)模型的构建 1、自然增长率 根据生产函数的假定,国民收入Y的增长率不可能超过劳动的 增长率n,因此劳动增长率决定了国民收入增长率的上限。哈罗德 称由劳动增长率决定的经济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记为Gn=n。由于 经济以自然增长率持续增长时,经济将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动态均 衡状态,因此,自然增长率由称为充分就业增长率。 2、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 哈罗德认为:v=K/Y= ΔK / ΔY ,且v可以分为v1和v2,其中, v1为实际的资本产出比;v2为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则有: 实际增长率:G= ΔY /Y=s/v1 有保证的增长率:Gw=s/v2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 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一般具有如下6个方面的特征: 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高的。
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世界各国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的增加、资本的增加、以及 技术进步。尤其是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有巨大的影响。 丹尼森认为对长期增长发生作用并且能影响增长率变动的主要 有以下七类经济增长因素: 1、就业人数和他的年龄构成;
2、包括非全日制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 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4、资本存量的大小; 5、资源配置,主要是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的减少; 6、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 7、知识进展。
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一)稳定状态 一般定义稳定状态是以产出与就业按某种固定比例增长,并且 净储蓄与净投资占总产出的固定比例为标志的。 索洛认为,经济的增长如果具有下列六种事实中的前三种(或 前四种),则就称该经济增长处于一种“稳定状态”。①从一个较 长的时期看,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是多少具有稳定性的;②实际 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大体上也是稳定的,且其增长率高于劳动投入的 增长率,因此每个人拥有的资本量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也是按一 个较为稳定的比率增长;③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与资本品存量的增长 率趋于差不多同样的速度,因而,资本对产出的比率并未表现出一 种系统的变化倾向;④除了有时出现一些急剧变化之外,资本的利 润率具有一种平均化的倾向,那种短期的利润率急剧变化往往是与 有效需求的急剧变化有关;⑤人均实际产出增长率在不同国家之间 是非常不同的;⑥一种经济中,如利润占收入的比例越高,则投资 占产出的比例也越高。
(四)哈罗德问题 从对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讨论,哈罗 德引出了如下两个重要命题。 第一个哈罗德问题:尽管经济以自然增长率增长是可能的,但 是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取决于生产技术因素v2,而自然增长率取决 于外生于经济制度的劳动增长率,经济中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机制使 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二者相等。产出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 能以自然增长率增长,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就业不足的均衡增长是 一种常态。 第二个哈罗德问题论述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问题,它的主要内 容是:当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产生偏离时,这一偏 离不但不能自行纠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偏离。从这个意义上说, 有保证的增长率基本上是不稳定的。
(二)稳定增长
1、稳定状态增长 如果所有变量都以某一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或者均为零增长
的话,就可以定义该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增长”,这实际上就是
我们上面所说的“稳定状态”。 2、平衡增长 如果各主要的总量指标变量彼此间保持相同的比例,这样的 经济增长称为“平衡增长”。在我们将要讨论的大多数增长模型 中,稳定状态的路径也是平衡增长的路径,因此在不会混淆的前 提下,“平衡增长”和“稳定状态增长”可以互用。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模型 (一)基本思想 哈罗德模型的理论起点是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哈罗德认为, 凯恩斯关于由投资需求不足引起总有效需求不足进而使经济处于非 充分就业均衡的观点,企业家预期对投资起决定作用的观点,都具 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如果说凯恩斯理论尚有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 凯恩斯只注重研究静态均衡和非均衡问题,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短 期静态分析,缺乏对国民收入动态变化的说明。哈罗德所做的工作 正是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法推广用于分析长期的、动态的经济 增长问题。简言之,哈罗德是将凯思斯的短期静态理论长期化和动 态化。
二、多马模型 (一)基本思路 多马是围绕投资的二重性概念建立其增长模型的。多马认为, 从经济的需求方看,投资通过凯恩斯的乘数过程决定国民收入的实 际水平:从经济的供给方看,投资通过增加资本存量的规模而提高 了经济的生产能力。 (二)模型的构建 1、根据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收入的增量ΔY是投资增量ΔI的 函数,即: ΔY=(1/s) ΔI 式中s为平均的和边际的储蓄倾向,1/s是投资乘数。该式是 对经济需求方程的描述。
哈罗德的第一个命题说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同于自然增长率, 经济实现的动态均衡一般是低子充分就业的均衡。哈罗德的第二个 命题说明,经济实现的这种低于充分就业的动态均衡本身又是不稳 定的,一旦实际增长率低于均衡的有保证增长率,就会诱使企业家
减少投资,进而使实际增长率进一步降低,经济将陷入长时期衰退。 总起来说,哈罗德模型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衰退和大量失业 是很难避免的。
力将日益增多,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本和失业工人。多马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以下两种:一是使储蓄倾向降低;二是技术
进步加速。
三、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 (一)创新意义 1、哈罗德和多马的理论是对凯思斯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是凯思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克服了凯思斯理 论只从需求方解释经济现象而忽视供给方的影响、只运用短期分析 忽视对经济长期变动趋势研究的局限性,拓展了凯恩斯理论的研究 范围,充实了凯思斯主义的分析工具箱。 2、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增长与 经济发生大起大荡的波动相伴而生的现象。因为在这些国家,资本 极其匮乏,充裕的劳动资源并不能替代资本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3、哈罗德在增长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强调企业家的 预期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凯恩斯是强调企业家预期具有重要 的宏观效应的第一人,哈罗德将凯恩斯的这一思想应用到增长理论 研究。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内涵 哈罗德——多马模型 索罗模型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 新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内涵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值的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 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 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2、哈罗德和多马的模型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
用 对各国经济史的研究都充分表明,一国技术进步的快慢决定了 其未来的发展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实力,技术水平和国民受教育程度 是隐藏在经济增长背后的决定力量。
第三节 索洛模型
一、索罗模型的描述 索洛模型包括四个变量:产出(Y)、资本(K)、劳动(L)、 和知识或者说是劳动的有效性(A)。其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t)=F(K(t),A(t)L(t)) 其中:AL被称为有效劳动。 (一)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 1、该生产函数对逾期两个自变量——资本和有效劳动是规模 报酬不变的。也即: F(ck,cL)=cF(K,L) 2、各个要素的边际产出大于0,并且边际生产率递减。 3、当资本存量趋向于0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出趋向于 无穷大,当资本存量趋向于无穷大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出 趋向于0。其又称之为稻田条件,它的作用是保证经济路径不发散。
五、 增长中的收敛性和趋同性 (一)收敛性 所谓增长的“收敛性”是指一个经济向它自己的稳定状态或稳 定性状态增长路径趋近、逼近或者“收敛”的性质。收敛性也是经 济增长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如果一个经济不能自动向其稳定状 态、稳定增长路径收敛,意味着一旦受到某种干扰,偏离了稳定状 态或稳定增长路径,该经济无法回复到稳定状态或稳定路径,那么 这种稳定状态或稳定增长路径仍然是不稳定的,没有多大意义。 (二)趋同性 “趋同性”是与收敛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趋同性” 指不同的经济向相同的稳定状态资本、产出和消费水平收敛,或者 条件相似(生产函数形式和参数、储蓄率、人口出生率等相同)的不 同经济,向相同的稳定状态资本、产出和消费水平收敛。其中不要 求条件相似的称为”绝对趋同”,要求条件相似的称为“条件趋 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