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有哪些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思想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外部现象或变化过程,提醒学生注意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准确观察的惯,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外部现象或变化过程,提醒学生注意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准确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数据,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数据,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3. 推理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和逻辑推断,得出物理规律或结论。

推理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推理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和逻辑推断,得出物理规律或结论。

推理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或不同情况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发现物理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掌握关键点,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分析能力。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或不同情况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发现物理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掌握关键点,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分析能力。

5. 模型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物理现象和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模型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将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模型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物理现象和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模型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将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是初中学生深感困难的课程之一,因此要养成良好的思想方法。

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科学探究思想物理是门科学,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学会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实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让学生不但总结出规律,还经历规律产生的过程,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知识产生的过程。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实验思想用实验来验证猜想或用实验来探究课题的可行性,特别是根据学习内容,利用一些器材和仪器,自主的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贯穿整个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在讲“单摆摆动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等的知识内容里都可渗透控制变量思想,控制变量法可以让学生弄清物理现象与各种繁杂因素的内在关系。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理想模型法有些看不到的而事实又存在的现象如何体现出来呢?用直观、形象的理想模型法,可以有助研究与理解,例如,光线、磁感应线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用到了理想模型法进行研究,同样可以把它们的规律搞清楚,加强学生建立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的探究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推导演绎法有些问题由于现实原因无法用实验做到,可采用推理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牛顿第—运动定律和真空中不能传声内容都用到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增强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观念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都清楚地写在课本上,是看得见的,而科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物理知识体系里,是看不见的,它不成体系地散落于课本的各章节中,而且也不列为考试的内容,中国的中高考几乎都是考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没有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内容,一切围绕考试指挥棒转,对于科学思想方法,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因不作考试内容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略去。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

实验版目录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4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电与热 第5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物理知识是构成自然科学知 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知识体系)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物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 程中有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它们是形成科学观 念和提高科学技能的土壤和阶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析与论证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适当整理; ●能进行简单分析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了解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评估 表达与交流
●有评估探究过程科学性的意识; ●有评估探究结果合理性的意识;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 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 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中学物理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了解表达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体系梳理(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体系梳理(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体系梳理第一篇范文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过程中,物理学科应运而生,其研究对象涉及广泛,包括力、热、光、电、声等各个方面。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初级阶段,其知识体系结构的搭建对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界认知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本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运动和静止:通过相对性的引入,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速度和速率:区分速度和速率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力和运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4.牛顿运动定律:深入学习牛顿三定律,理解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研究三种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6.压强和浮力: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计算。

7.机械能:学习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能量转换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温度和热量: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传递的途径。

2.比热容和热值: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值,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热机:学习热机的原理和效率,理解内燃机、蒸汽机等热机的工作过程。

4.热膨胀和热传导:掌握物体的热膨胀现象,了解热传导的机理。

5.晶体和非晶体: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产生、传播、转换和作用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光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途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反射和折射: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理解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透镜: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透镜焦距的计算方法。

4.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谱的产生和应用。

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的关键思维方式与方法

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的关键思维方式与方法

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的关键思维方式与方法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本质、能量与运动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常常存在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本文将介绍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的关键思维方式与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建立概念思维理解物理知识的核心在于建立概念思维。

对于每个物理概念,学生应该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概念思维的建立:1. 制作概念卡片:将每个物理概念写在一张卡片上,上面标注定义和性质等关键信息。

学习时,可以随时翻阅和回顾,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制作概念图谱:将相关概念按照层次和关联关系进行整理,画出概念图谱。

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记忆和理解。

3. 运用真实生活例子:将物理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形成直观的认知。

例如,通过描述运动中的物体、天体运动等,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二、强化实验观察物理学是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观察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实验思维,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知识,并体验物理现象。

以下是几种培养实验观察思维的方法:1. 独立设计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理论,观察物理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与规律。

2. 参加实验课程: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验课程,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观察、记录和总结,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 利用模拟软件:运用物理模拟软件,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再现物理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调整参数,深入理解物理规律。

三、培养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学中有很多推理和问题解决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以下是几种培养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 运用数学知识:物理学与数学有很多关联,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等。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初中物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它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力的作用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初中物理思维方法。

1.建立物理概念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物理学中的概念是通过长期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来的,学生应该注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直观地认识各种概念。

例如,在学习电流和导体的概念时,可以用导线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以及亮度的变化,从而认识什么是电流、什么是导体。

2.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生应该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应该注意将问题分析清楚,引入适当的物理定律和公式,进行逻辑推理。

例如,在解决运动问题时,可以用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推导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

3.勤于思考和提问。

学生应该多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勇于向老师提问。

通过思考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力和功的概念时,可以思考为什么物体做功需要有力的作用,并向老师提问。

4.培养实践能力。

物理学习需要进行实验和做题,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和做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称重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5.形象化和情景思维。

物理概念和原理往往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形象化和情景化的思维来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的原理时,可以通过模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图像,帮助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几种初中物理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出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科学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解题四大思想方法(物理)

初中物理解题四大思想方法(物理)

初中物理解题四大思想方法(物理)初中物理解题四大思想方法初中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能量和运动的科学,通过研究物理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初中生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以下是初中物理解题时常用的四大思想方法:1. 分析思维方法分析思维方法是一种将问题拆分成更小、更简单部分的方法。

通过认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初中物理解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分析思维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问题,然后逐步解决每个子问题,最终得出整个问题的解答。

2. 实验思维方法实验思维方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中,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解决。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测量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答案的正确与否。

实验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3. 模型思维方法模型思维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中,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问题,并通过模型进行计算和预测。

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等。

通过运用模型思维方法,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或图像表示,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4. 比较思维方法比较思维方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不同物体或现象之间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比较思维方法,学生可以找出差异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较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并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以上四大思想方法,初中生可以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并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并灵活应用到不同的解题过程中。

初中物理整体思想总结

初中物理整体思想总结

初中物理整体思想总结初中物理主要讲解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的整体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物理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和探索物理规律。

物理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现象,而初中物理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物理现象,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摩擦实验,发现物体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接触面积、表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系;通过传声筒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

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理解力。

其次,初中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理论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物理通过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从现象到规律、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从而得出物体是否会浮在液体中的结论。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物理知识,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观察与推理的能力。

再次,初中物理注重实践和应用。

初中物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在学习力和电的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制作电路实验,探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光的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制作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标准尺上的反射光标记器,来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通过应用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最后,初中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观察、测量、分析数据,从而深入理解知识。

初中物理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即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学会总结实验经验,提炼物理规律。

这种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与思 想方法研讨
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 熊春玲
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视知 识,而轻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重个体的解题 技巧,而轻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整体把握,以致 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之间都是静止和孤立的, 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与生活与社会 与科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能深入细小的知识点而不能浅出,考题稍 微一变换就不知所措,所以经常会发现有些考 生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差,但是考试的 结果却不理想。
案例研讨1: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各章的知识结构: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什么?复习课如何帮助学 生形成本章的认知结构?
教材编写的顺序是: 感知、体验、提出问题、探究、应用与创新。 而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初中的知识体 系和思想方法,才能有的放矢的弄清在 什么时候讲什么知识,这个知识与其它 知识在哪些方面有联系,在知识形成的 过程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用到什么样 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让 学生学懂物理,学会物理,从而会用物 理。
现在的培训都把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 想方法的培训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有很多地方还广泛开展了学科知识体系 建“树”展示活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表达与交流
一、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初中物理的 知识体系
问题1:能不能根据课标的框架结构来编写教材和进 行教学? 问题2:如何构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问题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思想 方法
问题1: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问题2:初中物理教学涉及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有哪些? 问题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思想方法教学?
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 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 容组成,这实际上就规定了初中物理的主要思想方法 和主要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体系:
一级主题
1.物 质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和力 声和光 电和磁 3.1 3.2 3.3 3.4 3.5 3.6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机械能 内能 电磁能 能量守恒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3.对比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研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 “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 力”(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 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案例研讨3、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阿基米 德原理?
1.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 (科学探究)
2. 推测: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 体重力的大小可能有关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八章
第 1节 第 2节 第3节 第 4节 第 5节
电功率
电能 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电与热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电能 电功 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课程标准关于物理课程性质的定义: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17-18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 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体 现了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物 理学作为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 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 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 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纳入物 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 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等。
研讨:如何构建光现象的认知结构?
案例研讨2: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板块内的 知识结构:(八下力学)
案例研讨3:如何引导学生弄清各板块 之间的联系:
如何将力学、热学、电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以效率为主线:(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总能 量之比) 以能为连接点:
综上所述: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其实是个高屋建瓴的问题,其构 建的操作要点主要是: 1、找准构建对象:让要构建的知识大体在自己心 目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2、把构建对象分解几大部分:所谓的知识体系其 实就象大树一样,先找这棵大树的几个主干部位。 3、把分解好的主干分别再进行分解,并扩充一些 细枝末节的知识点。 对知识点的了解度、体系的严谨性、结构的合理 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更新性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标 准。
第五章
第 6节
电流和电路
家庭电路
综上所述:
在编写教材和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必须依 据课标的内容,将物理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与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问题2:如何构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知识体系里主要包含物理现象、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网络结构中的关 节点,而物理规律则是物理知识网络结构中的骨架。
2.运动和相互作用
3.能

初中物理主要的思想方法:
科学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设计探究步骤;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适当整理; ●能进行简单分析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了解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有评估探究过程科学性的意识; ●有评估探究结果合理性的意识;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了解表达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案例研讨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一 定律?
1. 选取运动物体只受阻力的实例
2. 展示两种对立的观点 认识 “牛顿第一定律” (建立规律)
3. 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建立规律
5.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1.选取实例
——只受阻力的情况
2.展示观点
——两种对立观点
案例研讨1、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
认识“力”
——形成概念
测量“力” 感知“力” 分析“力” 描述“力”
感知“力”(情感体验)
分析“力”(归纳、概括的方法)
分析“力”(过程体验)
描述“力”(抽象的方法)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综上所述:
物理概念是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 抽象得到的,它客观地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 属性 。 因此,要形成和领会物理概念,必须通过 实验和实例,建立正确的物理表象,并通过分 析、抽象等思维活动,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 属性和本质特征。这一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观察 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和认识物理学的研 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物理知识与方法是分不开的)
中学物理知识的价值体现在 哪些方面?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物理知识是构成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 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知识体系)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物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中有着丰 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它们是形成科学观念和提高科学技能的土 壤和阶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思想方法体系)
二、初中物理的思想方法教学
问题1: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思想方法的 教学
巴甫洛夫曾说过:“有了良好的思想方法,即使是没 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 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 爱因思坦给自己总结的公式是:A(成功)=X (艰苦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说空话), 著名物理学家玻恩说“我荣获1934年的诺贝尔奖 金,与其说是因为我所发表的工作里包括了一个自然 现象的发现,还不如说是因为那里面包括了一个关于 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的发现。 学习物理:用力学,也只能学的一般,用心学,才 能学的优秀。所谓用力学,可理解为单纯的、机械的 学知识,那么用心的学,则是学思想方法。 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之 一。
〔修订教材〕
〔原教材〕
第 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一、力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三、二力平衡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一、弹力
二、重力
弹簧测力计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摩擦力修订版目录
第十六章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1节 第 2节 第3节 第 4节
实验版目录
第六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