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俊芳校本计划
红正小学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工作计划

红正小学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工作计划红正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工作计划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不断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治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新学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使学校工作更加井然有序,更加务实高效,在小结经验的基础上,特拟定本学期教导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贯彻落实《滨海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常规治理,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教研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工作思路,发挥教研组的教育研究职能,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继续实施四步导学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以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一)按照我校读书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师生读书活动。
.开学初,由教务处检查教师假期读书情况,教师上交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开学第二周,各班检查学生假期读书情况,把学生读书的书名字数读书笔记字数读书心得字数汇总后上交教导处。
.组织好每月一次的教师集中读书活动。
由教务处组织,主要是教师汇报读书情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举办学生读书节活动。
由教务处负责,在月日左右,先由班级举行,推选出-名学生参加全校的活动。
主要是介绍读书经验,交流读书心得。
.各班要召开好每周一次的读书班会。
在六月份,全面检查班级读书情况,包括语文阅读课图书角的建设和治理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等。
.在六月份,组织一次师生读书笔记展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尊重学生善待学生。
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让广大学生在爱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学习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学校图书馆订的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和购买的书籍或其他来源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刊物以及网上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每位教师完成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篇。
二零一七一八学年校本课后学习及支援计划校本津贴-活动

二零一七/一八學年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
校本津貼- 活動計劃表
學校名稱: 樂善堂楊仲明學校
計劃統籌人姓名: 陳雅蕾主任聯絡電話: 2755 9195
A. 本計劃受惠學生人數(人頭)預計共300 名(包括A. 領取綜援人數:103 名,
B. 學生資助計劃全額津貼人數:247 及
C. 學校使用10%酌情權的清貧學生人數:30名)
B. 獲本津貼資助/補足的各項活動資料
備註:
*活動名稱/類別如下:功課輔導、學習技巧訓練、語文訓練、參觀/戶外活動、文化藝術、體育活動、自信心訓練、義工服務、歷奇活動、領袖訓練及社交/溝通技巧訓練
@學生人次:上列參加各項活動的受惠學生人數的總和
**總學生人次:指(A) + (B) + (C) 的總和
# 合資格學生: 指領取綜援/學生資助計劃全額津貼及學校使用10%酌情權的清貧學生。
东疏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安排表(班团队)

班
团队Biblioteka 活动东疏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安排表
课程名称 授课学生 开课教师 初一(1)班 亓孝来 初一(2)班 张龙 初一(3)班 王高峰 初一(4)班 胡登军 初一(5)班 吴殿启 初一(6)班 柳国营 初一(7)班 孔令彬 初二(1)班 吴利华 初二(2)班 陈凯 初二(3)班 张星 初二(4)班 孟利华 初二(5)班 郭国华 初二(6)班 陈新建 初二(7)班 刘春鹏 初二(8)班 吴言利 初二(9)班 闫新华 初二(10)班 朱自成 初二(11)班 赵爱民 初二(12)班 张茂锋 初二(13)班 王爱玲 初二(14)班 李凯 初三(1)班 张志学 初三(2)班 孙凡豹 初三(3)班 姜庆喜 初三(4)班 曹启庆 初三(5)班 胡登远 初三(6)班 胡连雷 初三(7)班 闫敏 初三(8)班 戴承东 初三(9)班 王统华 初三(10)班 朱玉国 初三(11)班 刘永华 初三(12)班 胡海龙 初三(13)班 祝军 初三(14)班 周戴新 初三(15)班 孙兆朋 初三(16)班 郑波 初三(17)班 张兴库 初三(18)班 杜广平 课时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开课时间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周一第6节 开课地点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本班教室
桃源小学20112012年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计划

桃源小学2011-2012年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计划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凸显特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总体目标以“打造阳光校园,创设和谐校园”为总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的师生心理不断成长,人格不断健全,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工作、学习、生活,真正做到开心每一天。
二、具体目标: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维护和促进心理和谐。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网络,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与辅导,减少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危害行为发生。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三、主要工作: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德育处主抓,各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
班主任在班内开展心理团队辅导,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老师抓好个案的辅导,关注特殊学生,热情接待来访学生。
二、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1.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
努力营造和谐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2.开设好健康教育课。
双周周四的班队课为健康教育课,具体由各班的班主任负责。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老师们探讨和设计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健康教育课更贴近学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我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4.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城关二小校本课程三年规划

城关二小校本课程三年规划城关二小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以德为纲、面向全体、培养个性、挖掘潜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课程为主线,“名师”为榜样,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科研为先导,“德、教、体、科、艺”相融合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文化育人,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为了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探寻与满足本校学生特有的内在需求,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自2011年开始,不断探索并实施了以“经典诵读”“花样篮球、“花样跳绳”“手抄报”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为了促成我校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走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特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年规划。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我们的教育哲学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纲、面向全体、培养个性、挖掘潜能、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德修身,志趣高远,以德兴校,博学奋进”的教育哲学,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享有德誉盛名的一所特色小学。
(二)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学生的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我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将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倾向、趋势,分析情况,在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些生活中所需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选修内容。
三、学校背景与能力分析教育面对的是具有人生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少年儿童。
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切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的教育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纲、培养个性、面向全体、挖掘潜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崇德、好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在新的时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着力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好一个亮丽的底色,将其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能够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塔下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塔下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书香雅韵,伴我成长“为目标,完善四大校本课程,即《国学经典》、《经典诗文》、《成语及名言警句》。
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1、总目标: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四大校本课程,即《国学经典》、《经典诗文》、《成语及名言警句》。
三、组织与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董友林副组长:左文珍况琼成员:易小丽艾易珍王姹花晏剑平简芸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2、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3、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方法措施: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东古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东古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东古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榆中县东古城小学201某201某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建设也方兴未艾,我校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现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课程开发的内容主要以学区开发编排的校本课程《阳光雨露》为主。
尤其要体现在学生审美情趣、创美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高以及对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完善人格所具有的迁移作用。
《阳光雨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思想情操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得以发挥,而且还体现在它作为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激励因素和工具,对提高教育质量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身心健康保持密切联系、享受生活、用良好的道德情操构建美好人生的前提。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校本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二、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
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上岗前的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发生在课堂上,形成于教学研究之中。
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
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②开展拜师工程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庆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规划.doc

庆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规划一、指导思想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资源实际状况,设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学校按照“学校规范加特色,教师优化加特点,学生优秀加特长”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以特色打造名牌”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构建并形成富有人文内涵的办学特色。
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体现并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师生和谐发展的要求。
1.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开发形式。
2.立足于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适应素质教育和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开发原则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的发展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确保2013年高考数学取得更好成绩,特制定本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教学方法转变,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大面积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变教师的教学生知识为教学生学习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对资料上的题要有取舍的做,不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去。
4.狠抓学生知识落实。
把课堂做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四清”活动常抓不懈。
5.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主要措施: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研室的工作目标,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特制定如下措施:
1.扎扎实实学习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2.重视复习阶段的长短性安排-------分层要求、科学合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总复习的长短安排,应落实到“每节”、“每周”的细处。
具体详尽,周密严实。
总复习的长计划和短安排应互相结合,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时数、测试时间等,合理区分“代数、立几、解几”这三大内容的考试比重和时间安排,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适时反馈调整。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复习的主要阶段,直接对复习的质量起基础性作用。
复习的原则是“全面性,基础性”。
要求“抓本务实、夯实三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
第二阶段为专题复习阶段,复习的原则是“重点复习、发展能力”。
要求“构造网络、重点复习、归纳迁移、发展能力”。
一般以重点板块为主,分专题复习。
选定的专题可从“重点知识板块”、“学习薄弱环节”、“热点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中选定。
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强化阶段,要求“纵横联系、整合综合、强化训练、全面提高”。
以强化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为主,强化适应考试,并充分发挥考试的目的和功能。
3.改变复习教学方法。
改变高三复习“满堂灌,满堂练”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作用。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不同复习阶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调控。
重视教学的应用价值,在“问题情境”中组织教学和复习。
提前给学生出示下一节课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老师解决。
4.明确练习与考试的目的和作用。
练习应有针对性、时效性和使能力得以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资料上的不切实际的练习应大胆删减,不浪费时间在大量机械、重复、烦琐、无效的运算上。
注重练习的创新和实践意义。
明确考试的目的和用意。
要明确强化什么、淡化什么、达到什么、回避什么,明确考试的激励效应,明确考试的有效性,对来自全国模拟题,信息卷,不能拿来就考就练,要经再分析加工,吸取有用的、合适的,进行重组改造,然后再考。
5.重视信息交流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研究高考命题趋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抓住其不变性,探究其可变性。
多关注报刊杂志上考试命题中心或其它专家的意见建议。
6.脚踏实地抓落实。
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必要的练习督促。
学完一周后,个人总结归纳,小组互相检查,以“兵教兵、兵管兵”的形式进行四清。
采用周练、章练、月考形式对学生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校
本
教
研
工
作
计
划
商俊芳 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