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4(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在山的那边》课后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在山的那边》课后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知能达标训练: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痴想ch 隐秘y n 凝成n ngB、诱惑y u 喧腾xu n 一瞬间sh nC、种子zh ng 奔来b n 攀上p nD、铁青ti 信念ni n 漫湿m n2、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并分别注音组词:幻()————喧()————飘()————幼()————渲()————瓢()————3、解释下列词语: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4、诗歌文体常识填空: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______、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_______,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______,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5、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山”象征___________,“海”象征__________,“无数座山象征”____________,“爬山”象征_____________。
二、综合能力训练:1、结合全诗的内容,解释下面两句诗中“海”的不同含义。
(1)哦,山那边是海吗?(2)在山的那边,是海!用信念凝成的海。
2、在“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一句中,“铁青着脸”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颗“种子”是什么?为什么“扎下了深根”?4、“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是写实际的景物还是虚写?它有什么深沉含义?5、“零分”指什么?为什么说“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6、有一首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本诗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哪些?7、小时侯爬山“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长大了,“我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你能分别用两个成语概括这两个时期的爬山经历吗?8、“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句中“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呢?找出与“想望”意义相同的另外两个词。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4

第二节写了——
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探究诗中“海”与“山”的 含义
用信念凝成的海
海: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追求与实现理想的过程 中所遇到的波折和困难
山: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讨论品味词语: 痴想: 童年的幻想 铁青着脸:困难的艰巨性 诱惑: 成功的喜悦
枯干:理想破灭后的捻与痛苦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网 ;
传承之历.很快,鞠言就感应到,自身の申魂之中,多咯壹些东西.呐些东西,应该就是灰色能量蕴含の传承信息.不过在呐份传承信息之中,鞠言发觉,其中并没有蕴含具体の内容.呐份传承,似乎很抽象,并不是某壹种具体の心法、功夫之类の传承.就在鞠言觉得有些奇怪の事候,器灵虚影再次 说话咯.“小家伙,呐份传承,是俺主入八荒天尊留下の毕生心血.能领悟多少,就看你自身の本事咯.若你真能吃透,那么你の实历,必将有壹个极大の飞跃,达到仅次于天尊の存在都壹点不难.”器灵虚影,也是看鞠言の悟性不错,所以才将呐份八荒天尊留下の传承送给鞠言.鞠言の判断也没 错,呐份传承并不是壹种具体の手段.它是,八荒天尊在剑道前の心血,能够说极其复杂.“多谢器灵前辈.”鞠言对黑色巨剑前の器灵虚影躬咯躬身.器灵虚影摆摆手,而后消失在鞠言の视线之内.鞠言也立刻盘坐下来.鞠言の领悟能历确实非常强,他很快就弄明白咯自身得到咯哪个.“难怪器 灵前辈说,如果俺能将呐份传承吃透,实历将大幅度增强.”“不耽误咯事间咯,立刻开始.”在很短の事间内,鞠言就找到咯方向.他开始以剑意领域为主干,构建属于自身の新の攻击手段.呐不是壹件容易の事情.鞠言直接将摩罗事光塔取出,反正在淬申月塔第九层之内,只有壹个器灵在呐里, 鞠言也全部不担心自身の摩罗事光塔暴露.器灵,不会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在山的那边》课后题

《在山的那边》课后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山色是青的,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7.“用信念凝成的海”这句话中的“海”具有什么含义? 这里的“信念”指得是妈妈给我的信心,而这里的“海”指的是作者在不断追求的目标.扩展资料 一、基础部分 1.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伏在窗口(fú) 痴想(chī)B.隐秘(bì) 凝成(nínɡ)C.诱惑(xiù) 漫湿(màn)D.枯干(ɡū) 一瞬间(shùn)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幻想 凝成 诱惑 宣腾 B.海潮 攀登 朦胧 痴想 C.隐秘 清澈 依然 枯干 D.漫湿 一瞬间 飘来 深根 3.填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2024年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2024年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在山的那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中心于2024年出版的少儿文学作品,该作品旨在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向读者传递勇敢、坚强和乐观的正能量。
本文将围绕本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说教材《在山的那边》是一本以小男孩小明为主角的成长故事。
小明生活在边境的一个小村庄,经常看到对岸有一座美丽的白色小屋,他迫切想要过河去看看。
于是,小明想尽办法寻找过河的方法,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故事中,小明敢于挑战困难,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利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困难,最终实现了心愿。
通过本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小明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同时,本书还融入了一些地理知识、生活常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故事的大意和主题,体会主人公小明的成长过程;2.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领悟故事的深层含义;3.通过阅读和分析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了解地理知识、生活常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2.分析主人公的行动、思考以及成长变化;3.学习并应用地理知识、生活常识。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与学生共同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对比法:将故事中的情节与学生自身经历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五、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1.用一段短小精悍的故事或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与学生共同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困难。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总结及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在山的那边》知识点总结及课后题答案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上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文章主旨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
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文章思路全诗自然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小时候”到“山那边是海吗”),写自己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妈妈的指点唤起“我”的想望。
第二层(“于是”到“打了一个零分”),写自己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爬过了那座山,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自己童年时的疑惑:既然山的那边没有海,那么海在哪里呢?并以此句引出诗歌第二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诗中已经自然分层。
第一层,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长大后终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理想之海的意思。
第二层,作者以“山”和“海”为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怎样凭着坚定的信念,越过一座座人生之“山”,朝着理想的“海”奋进,从而表达了这样一个哲理: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总会成为现实。
象征手法的运用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理解时要弄清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关键是“海”与“山”,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
“海”,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山”,象征着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
“重重的山”,说明人们起初对实现理想境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失所望,待到认识不断深化了,才能对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七上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一)1 在山的那边2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短文两篇蝉、贝壳4 紫藤萝瀑布5 童趣 6 理想7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8 人生寓言(节选)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9 我的信念10 论语十则11 春12 济南的冬天13 夏感14 秋天15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16 化石吟17 看云识天气18 绿色蝈蝈19 月亮上的足迹20 山市21 风筝22 羚羊木雕23 散步24 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2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6 皇帝的新装27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28 女娲造人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0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阅读01、曹操龟虽寿02、孟浩然过故人庄03、常建题破山寺后院0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05、李商隐夜雨寄北06、杜牧泊秦淮07、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08、朱熹观书有感09、晏殊浣溪沙10、李清照如梦令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爸爸的花儿落了3.丑小鸭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5.伤仲永 6.黄河颂7.最后一课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9.土地的誓言10.木兰诗11.邓稼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音乐巨人贝多芬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5.孙权劝学16.社戏17.安塞腰鼓18.竹影19.观舞记20.口技21.伟大的悲剧22.在沙漠中心23.登上地球之巅24.真正的英雄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26.猫27.斑羚飞渡28.华南虎29.马30.狼七年级下册课外诗词阅读01、吴均山中杂诗02、王维竹里馆03、李白峨眉山月歌0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05、岑参逢入京使06、韦应物滁州西涧0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08、刘长卿送灵澈上人09、赵师秀约客10、赵翼论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1.新闻二则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江中原我解放南阳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9.老王10.信客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爱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20. 落日的幻觉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阅读01、长歌行汉乐府02、野望王绩0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0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05、黄鹤楼崔颢06、送友人李白07、秋词刘禹锡08、鲁山山行梅尧臣09、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1 藤野先生2 我的母亲3 我的第一本书4 列夫·托尔斯泰5 再塑生命6 雪7 雷电颂8 短文两篇日月9 海燕10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11 敬畏自然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 旅鼠之谜14 大雁归来15 喂——出来16 云南的歌会17 端午的鸭蛋18 吆喝19 春酒20 俗世奇人21 与朱元思书22 五柳先生传23 马说24 送东阳马生序25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26 小石潭记27 岳阳楼记28 醉翁亭记29 满井游记30 诗五首【行路难】(其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陶渊明【饮酒】八年级下册课外诗词阅读01、刘桢赠从弟(其二)0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04、王维终南别业05、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0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07、李商隐无题08、李煜相见欢09、王安石登飞来峰10、范仲淹苏幕遮1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13.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李清照【武陵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范仲淹【渔家傲】、【江城子·密州出猎】、温庭筠【望江南】、李煜【相见欢】九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阅读01、观刈麦白居易02、月夜刘方平03、卜算子. 咏梅陆游04、商山早行温庭筠05、破阵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在山的那边》课文赏析《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攀登山峰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山的另一边充满好奇和向往,但在攀登山顶后却发现依然是山,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一部分表达了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长大后对山的另一边的思考和领悟,他明白了山的另一边并不是海,而是需要用信念和勇气去凝成的全新世界。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人生的挫折和困难后,逐渐领悟了人生的真谛,鼓励读者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诗歌的语言方面,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感受。
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感。
总之,《在山的那边》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鼓励读者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总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