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2016.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1~3题。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
①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竣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
如果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抹红霞涂染了曲曲折折的石墙,又为烽火台、戍.楼(描绘/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沧.凉.。
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
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②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③一棵红柳树。
这棵红柳(挺立/耸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结/凝聚)。
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④灿若朝霞。
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扫着湛蓝的天空,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镌(juān) 逶迤B.戍(shù) 崇山竣岭C.劲(jìng) 沧凉D.曳(yì) 气势浩大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挺立凝结B.勾勒挺立凝聚C.描绘耸立凝聚D.勾勒耸立凝结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从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到执行“多人飞天”任务,如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已成功对接,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发射也倚马可待....。
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泰安市高三年级考试物理试题2016.11.17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的B.万有引力常量是由牛顿直接给定的C.用实验可以揭示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测得的2.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tA.前7s货物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前3s内货物处于失重状态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3.一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其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其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质点的初速度为4m/sB.该质点的加速度为5m/s2C.该质点2s末的速度为5m/sD.该质点第3s内的位移为8.25m4. 在真空中的x 轴上的原点处和a x 6=处分别固定点电荷M 、N ,在a x 2=处由静止释放一个正点电荷P ,假设点电荷P 只受电场力作用沿x 轴方向运动,得到点电荷P 速度大小与其在x 轴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电荷M 、N 一定都是负电荷B .点电荷P 的电势能一定是先增大后减小C .点电荷M 、N 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2:1D .a x 4=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5.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
2017山东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7山东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高考是让学生迈入高等学府的一次重要考试,入场券需要学生靠努力和坚持换取而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山东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
《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而农夫正月里就在修理农具,二月下地春耕,妻子小孩把饭菜送到田边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以下七段又用平铺直叙的手法,顺着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叙述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
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
虽然辛苦,但农夫懂得“人勤地生宝”的道理,对劳动从没有丝毫的抱怨。
偶尔也能“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享用汗水换来的佳肴。
辛勤工作在他们看来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
《芣苢》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劳动中一唱三叹,苦中有乐,后人平心静气地咏诵这些诗句,仍能感受到她们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
当然,民众出于勤劳的本性,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总是看不惯的,《伐檀》中就有这样的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尚书》是上古官府重要文献的汇编,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
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如《皋陶谟》中称赞帝尧德行时说“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不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是高度认同的,甚至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
如《盘庚》中希望部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反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大诰》中则感慨“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757078c6294dd88d0d26bee.png)
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冲击/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
①单调的色彩,使人无聊厌倦,昏昏欲睡。
亨导把我从迷蒙中震醒,把总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②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决尘而去,(卷起/扬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
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
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晴时,瞬间明亮了起。
眼晴锁定目标,心无旁鹜,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上,③那引无数摄影家魂牵梦萦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
离泉不远处有一石(竖立/树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
大家喊:“快合影!④快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睑(lián) 颠簸B.褐(hè)心无旁鹜C.萦(yíng) 决尘D.澈(chè) 顶礼膜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冲击卷起竖立B.冲击扬起树立C.撞击卷起竖立D.撞击扬起树立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下叫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时了的“校园贷”良莠不齐,有些“校园贷”甚至设置高息和髙额罚息的条款,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进而不得不吞下失信的苦果。
B.在产油国磋商减产之际,中国正采取最大的纠正措施捍卫国内油企利益,而这可能令国产油国的市场争夺战硝烟再起,限产协议将风雨飘摇。
C. 话剧《从湘江到遵义》结尾时,“重返”人间的‘红军英烈呐喊发问:"共产党人兑现当年的承诺了吗?……”如黄钟大吕,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山东省泰安市-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山东省泰安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腈.纶茎.条泾.渭分明负荆.请罪B.唆.使夙.愿肃.然起敬追根溯.源C.佝.偻揶揄.向隅.而泣舍舆.登舟D.显赫.唱和.溘.然长逝欲壑.难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缜密大杂浍长吁短叹金瓯无缺B.马夹紧箍咒不同凡响仗义疏财C.绵薄假惺惺老调重弹优哉游哉D.慓悍文绉绉一塌糊涂杀羽而归3.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________,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____,催生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③在韩国,凡是媚日的人,都是令人_____________的人;只有在中国,哈日反而成为一种时髦,比如有人穿上兽性的日本军旗装搔首弄姿。
④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子的歇斯底里,让人想起__________不清的癫狂病人,他们必将被台湾人民唾弃。
A.指摘交织不耻神志B.指摘交融不齿神志C.指责交织不齿神智D.指责交融不耻神智4.下列各句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各备课组在备考期间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
实践证明,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2007年高考的胜利。
B.时隔50年我开始了和平之旅,此次故地重游,望着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禁觉得耳目一新....。
C.来函收悉,您让我前去做学术报告是我的荣幸,但我只能敬谢不敏....,还望见谅。
D.当年西部刚刚开发的时候,我们来到这里,很少见到人烟,汽车如入无人之境......。
而转眼间,这里就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小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城管部门表示,今后将抽调执法队员,对该地区进行全天候守点执法,以免无证摊点占道经营不再回潮。
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__________,给当时法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这本书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②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而演唱者阿宝的嗓音__________,更让听者印象深刻。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 . 天崩地坼穿云裂石发聋振聩B . 天崩地坼发聋振聩穿云裂石C . 发聋振聩穿云裂石天崩地坼D . 发聋振聩天崩地坼穿云裂石2. (2分)下列句子语意表达明确或正确的是()A . 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作保证。
B .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鱼”。
C . 企业的第一线既指生产,又指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更重要。
D . 亚洲的朋友担心,日本淡忘历史会成为社会的风潮,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
3. (2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面是一首顾炎武的七律《海上》,顺序已打乱,请你根据格律诗的要求,排出正确的顺序的一项是()①云浮仙阙见黄金②日入空山海气侵③十年天地干戈老④水涌神山来白鸟⑤此中何处无人世⑥四海苍生痛哭深⑦秋光千里自登临⑧只恐难酬壮士心A . ⑦②①④③⑥⑤⑧B . ⑤⑧③⑥④①②⑦C . ⑥③⑦②⑤⑧④①D . ②⑦③⑥④①⑤⑧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4. (9分) (2018高二上·临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泰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泰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
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
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
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
诗让人们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
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
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
诗的传统,(②)。
它靠的不是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
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③)。
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悠闲自得平分秋色另眼相看晨钟暮鼓B . 自得其乐平起平坐另当别论一朝一夕C . 悠闲自得平起平坐另眼相看晨钟暮鼓D . 自得其乐平分秋色另当别论一朝一夕(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小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
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分割/切割)在山水之间。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
不再是粗暴的、①枯躁.....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
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完美的一体,天造地设的一体。
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建造)出来的。
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
这(延展/延伸)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
何谓劳动,②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
这,③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簇.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崔巍....。
..长城有个约定似的------④它们遥相呼应,心照不宣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凿(záo)枯躁B. 袤(mào)跋山涉水C. 隧(suì)崔巍D. 簇(cù)心照不宣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A. 切割建造延展B. 分割建造延展C. 分割营造延伸D. 切割营造延伸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B2.D3.B【解析】1.试题分析:A“躁”应为“燥” C“巍”应为“嵬” D“簇”应读“cù”。
2.试题分析:切割:将物体分隔开;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
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分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
建造:建筑,修建;营造:经营建筑,有计划有目的地造。
根据语境,路与原先的山水为完美的一体,且用“智慧”与“汗水”来造,故应为“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试题 2016.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共36分)—、(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冲击/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
①单调的色彩,使人无聊厌倦,昏昏欲睡。
亨导把我从迷蒙中震醒,把总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②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来,决.尘.而去,(卷起/扬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
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
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晴时,瞬间明亮了起来。
眼晴锁定目标,心无旁鹜....,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上,③那引无数摄影家魂牵梦萦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
离泉不远处有一石 (竖立/树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
大家喊:“快来合影!④快来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睑(lián) 颠簸B.褐(hè)心无旁鹜C.萦(yíng) 决尘D.澈(chè) 顶礼膜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冲击卷起竖立B.冲击扬起树立C.撞击卷起竖立D.撞击扬起树立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下叫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时了的“校园贷”良莠不齐....,有些“校园贷”甚至设置高息和髙额罚息的条款,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进而不得不吞下失信的苦果。
b. 在产油国磋商减产之际,中国正采取最大的纠正措施捍卫国内油企利益,而这可能令国产油国的市场争夺战硝烟再起,限产协议将风雨飘摇....。
C. 话剧《从湘江到遵义》结尾时,“重返”人间的‘红军英烈呐喊发问:"共产党人兑现当年的承诺了吗?……”如黄钟大吕,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D. 20世纪初的旧上海景象奇特斑杂:既有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也有箪食壶等的贫困街区;既有生意的发迹和兴隆,也有生意的破产和倒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多年以来,法国人以他们收藏着中国圆明园掠夺的文物为荣,但不久前的法国馆藏中国文物被盗事件,却使法国公众开始反思这段历史。
B.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因为改革顺应的是民意;我们就是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C.在网络信息面前,有识之士保持了一种锐气,并用理性冷静的态度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在汹汹的网络舆论面前,应采取什么样的处世原则最适宜。
D.不久前发射成功的“天宮二号”,其系统设计是模块化的,也就是说它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此项技术在国内空间领域尚属首次。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摇有密切关系。
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
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九歌》等。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孩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领羽有《域下歌》。
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华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农厚的神话色彩。
据史书记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楚国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
楚怀王曾“隆祭礼,事鬼神”,并且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
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
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
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甚至《离骚》这篇代表作的构架,由“卜名”、“陈辞”、“先戒”、“神游”到“问卜”、“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术的方式。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
春秋以后,楚国责族对《诗经》已经相当熟悉,这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他们华丽铺张的文辞亦对《楚辞》形成了影响。
(节选自章培恒、路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6.关于“楚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楚辞这一名称,来源于《史记》,这表明到汉代司马迁时期才有这一说法。
B.楚辞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又涵盖了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C.楚辞被汉代人普遍称为“赋”,是因为《史记》、《汉书》都曾称这种诗体为“赋”。
D.楚辞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楚地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
7.下列关于“楚辞”和“楚地歌谣”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与楚地歌谣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九歌》等直接成为了楚辞的题目。
B.楚地歌谣是楚人歌唱的篇幅短小的乐曲,楚辞虽来源于楚地歌谣,但它们都是长篇巨制,这与楚地歌谣明显不同。
C.楚地歌谣不是整齐的四言体,句子长短不一,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在楚辞中都得到了传承。
D.楚辞在摆脱了楚地歌谣形式方面的某些限制之后,其文辞开始变得繁丽,内涵变得复杂,思想情感变得丰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与“楚辞”不同,“楚辞”是指一种诞生于楚地的新诗体,而《楚辞》是包含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B.在战国时期,楚地从宫廷到民间仍然盛行巫教,这种风习也影响了当时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的文学创作,从而使楚辞带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C.屈原《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的诗句中,也包含了奇异想象,能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D.楚辞这一新诗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楚文化本身是其形成的直接因素,《诗经》及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文辞对其形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亨,人异义。
其人滋众,其所谓义者亦滋众。
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
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
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_,立诸侯国君。
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上有过则规诛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
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
”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囯之仁人也。
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
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
”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是故子签子言曰:“古者圣王为请以治其民。
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墨子•尚同上》,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语.,人异义语:(言语)表达B.是非询害之辩.辨:辨别C.是以天下治.也治:治理D.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收:约束10.下列对文七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湊湊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