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心肌梗死10例误诊分析

合集下载

以眩晕为首要表现的右室心肌梗死1例误诊分析及体会

以眩晕为首要表现的右室心肌梗死1例误诊分析及体会

以眩晕为首要表现的右室心肌梗死1例误诊分析及体会病历资料患者,男,农民,57岁,以“眩晕1小时”为主诉于2011年12月18日入院。

患者入院时轻度胸闷及恶心、呕吐,无头痛、耳鸣、复视、视物模糊、肢体无力、走路不稳等表现,无胸、腹痛、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

在当地诊所按照低血糖处理,疗效不佳,故至我院。

发病前无特殊饮食史,无饮酒史,近期无特殊药物、特殊物质及毒物接触史。

平素自测血压保持在150/90mmHg左右,未服用降压药物。

既往无眩晕发作史,无耳源性疾病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无劳累时或情绪激动时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病史及其他心脏病病史。

有吸烟史20年,30支/日,不饮酒。

否认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家族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T 36.3℃、P 81次/分、R 18次/分、BP 11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湿润,皮温较凉,平卧位,呼吸平稳,不敢转头,双侧眼球无震颤,外耳道无溢脓及分泌物,双侧鼻唇沟基本对称,伸舌基本不偏,颈软,颈静脉及肝颈静脉回流征未查,胸廓对称,双肺部未闻及湿性罗音,心浊音界无明显扩大,心率78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肋下未及。

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深浅感觉检查基本正常,Romberg征(-),双手指鼻试验及轮替动作均(-),跟膝胫试验(-),双侧病理征均(-)。

急查血糖7.9mmol/L,未行心电图检查。

查头部CT示:未见明显异常。

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支持治疗等各项治疗措施,患者眩晕逐渐缓解。

经治疗12小时未再发生眩晕,感胸闷较前加重,测血压90/60mmHg,急查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并出现病理学Q波,加做右胸導联ST段抬高,V3R~V5R导联ST抬高,avR导联ST抬高,V4R导联ST抬高≥0.1m v。

查心肌酶谱显示:CK-MB 100ng/ml,肌红蛋白593ng/ml,肌钙蛋白40ng/ml,肌酸激酶1961U/L,GOT 138U/L,LDH 319U/L,CRP123ng/L,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内径扩张≥23mm,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0.63,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右室阶段性运动障碍。

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摘要: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若心电图“正常”则对其诊断困难。

我院2004-2011年收拾急性心肌梗死186例,其中70例早期心电图“正常”,占36.7%(70/186)。

本文就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问题总结如下:关键词: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一、临床资料(一)确诊方法(1)凡易患体质,临床出现难以用其它疾病解释的胸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心衰、休克、心律不齐、腹胀、眩晕、晕厥、意识障碍等具有其中1项以上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可疑病例。

(2)对病后48小时心电图“正常”的可疑病例加作V4R/V7-8追踪描记心电图1周。

(3)可疑病例除18导联常规连续心电图检查外做动态血清心肌酶系列实验室检查。

(二)一般资料男 44例女26例,年龄35-82岁平均65岁。

临床表现:70例均具有可疑症状的表现。

心电图:起病48小时内心电图征象,窦性心动过速14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大致正常心电图10例,频发室性早搏2例,心房颤动6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6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II°A-V2例,预激综合征2例。

实验室检查:66例血清心肌酶、GOT、LDH、CPK动态增高。

临床误诊为肺心病10例,冠心病心绞痛4例,缺血性心衰14例,心源性休克4例,心律失常12例,心脏?受体兴奋4例,梗死后综合征2例,梗死后心绞痛2例,肋间神经痛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脑动脉硬化及老年性痴呆4例,外科急症8例二、讨论“正常”心电图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48小时内常规见心电图未见显示梗死图型。

文献报告早期心电图“正常”病例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40-56%,本组为36.7%综合心电图“正常”的心肌梗死误诊漏诊情况,分析心电图“正常”的原因,提出防止误诊漏诊的措施.(一)迟发梗死,早期心电图占43%。

经典著作认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1-2日绝大多数出现典型图型,我们观察并非如此,本组70例在48小时内未出现梗死图型,除不能被心电所描记及心律失常掩盖等因素影响,经酶学检查回顾性诊断,其中迟发梗死,早期心电图正常占43%。

右室心梗误诊原因分析

右室心梗误诊原因分析

右室心梗误诊原因分析
刘绍庭;钟敬泉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1999(005)005
【摘要】1997年以来我们误诊了10例右室心梗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48~76岁,发病时心前区明显疼痛6例,初步诊断下壁心梗6例,后壁心梗2例,前壁心梗+下壁心梗1例,广泛前壁心梗伴休克1例,10例...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刘绍庭;钟敬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医院;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0.4
【相关文献】
1.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诊断进展 [J], 郑剑武(综述);隋向前(审校)
2.急性右室或下壁合并右室心梗8例临床分析 [J], 刘新敏;周洪健
3.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6例临床分析 [J], 朱雅芬
4.一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下壁心梗并右室心梗 [J], 富丽明
5.058 酷似前壁心梗的右室心梗:病例报告[英]/Vires MAA…//J Electrocardiol [J], 郑志萍;郑志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胸痛症状的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误漏诊2例分析

无胸痛症状的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误漏诊2例分析

无胸痛症状的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误漏诊2例分析单纯急性右心室梗塞相对于合并急性下壁后壁发生的急性右心室梗塞在临床上是极少见的,常规心电图缺乏特征表现,无胸痛症状时在临床上的其他表现也极不典型。

医生往往被其表面的表现所迷惑,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而影响治疗。

通过查阅本院2013年3月份以来的急诊档案和住院病历,发现有2例无胸痛症状的单纯急性右心室梗塞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被漏诊误诊了。

对其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标签:单纯急性右心室梗塞;误漏诊;右胸导联急性右心室梗塞(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ARVI)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心血管急症,常合并下壁梗死、后壁梗死同时出现,单纯AEVI就更加少见,发生率低于3%[1]。

单纯ARVI如果在发病早期没有胸痛的症状,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缺乏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很容易漏诊误诊。

回顾总结本院2013年3月以来的临床病例资料,发现有2例单纯ARVI患者被漏诊误诊,现分析如下。

1 病历资料1.1 病例1患者女,72岁。

因“恶心、呕吐、胸闷2小时”后到本院就诊。

到院时患者的意识尚明白,语言清楚,痛苦面容,自诉晚饭后2h左右感到胃部有些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了3次,呕吐物为剩饭菜,没有黑色或咖啡色呕吐物;腹泻1次,没有明显腹痛。

冠心病、高血压病史18年。

查体:BP110/60mmHg,P56次/分,T37.7℃,R22次/分。

心律齐,瓣膜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腹软,有压痛,肝脾未触及。

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初诊为“急性胃肠炎”。

在门诊观察。

给以甲氧氯普胺、左旋氧氟沙星、钾镁盐、奥美拉唑与盐水输液治疗。

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胸闷憋气明显,望诊患者面色灰暗,有出汗,口唇有些紫绀;听诊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跳较慢,心率50次/分左右;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血压95/50mmHg,较到医院时有明显下降。

急查床旁心电图:Ⅱ、Ⅲ、A VF的ST段有轻微下移,其余未见有明显异常。

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分析

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分析

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分析
王玉东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11(27)25
【摘要】目的: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和超声检出率.方法: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0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总结误诊和漏诊原因.结果:超声心动图2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漏诊l3例,误诊4例,仅检出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发现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较准确的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可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超声检出率.
【总页数】1页(P347-347)
【作者】王玉东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116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心电图改变与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检测 [J], 张毓娟
2.右心室心肌梗死超声误诊分析 [J], 王玉东
3.右心室心肌梗死10例误诊分析 [J], 张国强
4.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J],
赵德霞;丁连芹;巨兰;于丹;陈旭;孙宇
5.超声心动图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J], 何晓玲;胡亚飞;游玉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大家好,我是医生,本文中我将谈论自己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和漏诊分析诊治体会。

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率正在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的患者发生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其发生的症状和普通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相似,很容易误诊,而且漏诊率也很高。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胸闷等,但可以伴随传统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差异很大。

例如,心率可以很快、心率可以很缓慢,甚至可以发生频繁的心动过缓。

因此,临床上比较容易漏诊。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一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这位病人曾经发生过和传统性急性心肌梗死相似的症状,但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太多的警觉。

在进行诊断时,由于病人表现出的症状不是传统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因此我有些踌躇,最终误诊为其他疾病,未能及时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这个病例提醒我,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时,不仅要注意传统性梗死的典型症状,还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非典型症状。

在分析上,应尽量把握住患者的诊断资料,包括心电图、测量心肌酶的升高情况等,以便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此外,在做梗死诊断时,应严格按照医疗文件的诊断程序办理,以免出现漏诊的情况。

同时,要及时采用局部血流恢复治疗,以减轻梗死肌肉的损伤。

本文提出,对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应仔细分析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及时性是我们医生的重要任务,因此,一定要秉持慎重、谨慎的态度,仔细分析诊断资料,以便在准确诊断和及时诊治上取得最大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中的体会。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加强对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漏误诊12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漏误诊12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漏误诊12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心血管急症,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AMI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上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漏诊,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更好地掌握AMI的早期诊断,降低漏误诊率,回顾2000年3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发现首诊时延误或漏诊12例,误诊率5.56%。

现就其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例AMI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平均59岁,其中有冠心病病史者6例,高龄病人5例(年龄>70岁),发作时无胸痛者3例。

而表现为其他部位的疼痛,如牙痛、上腹疼痛、左肩部疼痛,或仅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

提供冠心病史3例,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4例。

2结果本组误诊为消化性溃疡4例,返流性食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胸膜炎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1l例,肩周炎1例。

3讨论从本组12例误诊、漏诊病例中可以看出痛觉不明显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症状或伴发脑血管疾病及心力衰竭为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无典型AMI症状时极易误漏诊。

3.1老年AMI患者老年AM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痛者较少见,且随年龄增长而胸痛者减少。

而且老年AMI的心肌酶谱常不够典型,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偏低,有时甚至无改变,老年人由于心脏代偿功能较差或有其他原发的心肺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易掩盖AM/症状,导致误诊,或直接以心衰、休克、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易将医生思维与其原发病联系在一起而导致漏误诊。

3.2以胃肠症状为主要表现的AMI由于心肌梗死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及迷走神经反向对消化道的作用,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迷走神经传人纤维起源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心脏缺血缺氧时的刺激,常是心脏后下壁梗死时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的原因,在本组病例中,曾有4例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在误诊比例中最高,应引起重视。

急性右心室梗死误诊误治3例临床分析

急性右心室梗死误诊误治3例临床分析

急性右心室梗死误诊误治3例临床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相对于左心室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诊断和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

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对其认识往往不足,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而影响治疗。

通过查阅回顾笔者所在医院自1995年5月份以来的病历档案资料,发现有3例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在首诊时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出现了漏诊误诊误治,现报道出来并对其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标签:急性右心室梗死;漏诊、误诊、误治;V3R-V6R急性右室梗死(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ARVI),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不足,患者生前诊断困难,仅限于解剖学的研究。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学、血流动力学监测、核医学、影像学等检测方法的发展,有关ARVI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右心室梗死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

但基层医院的医生对ARVI认识仍存在不足,重视不够,医学检查手段相对较少,心电图上的特异性表现存在的时间较短,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往往不易发现,因而还存在着漏诊误诊的现象。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自1995年5月以来的病例档案资料查阅分析,发现有3例ARVI的患者在首诊时出现了漏诊误诊误治,对其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例1:男,68岁,于1997年10月21日上午因“胸痛、胸闷伴大汗30 min”来院就诊,高血压病史18年,冠心病史12年。

急查心电图,抽血化验心肌酶。

心电图报告为急性前间壁、下壁心肌梗死。

急入监护室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测,患者家人拒绝进行PCI手术治疗,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异舒吉、辛伐他汀、吗啡等治疗。

患者病情一度平稳,下午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小便失禁等休克症状,给予多巴胺后血压有所上升但仍不理想,检查患者发现心率46次/min,听诊双肺清晰无啰音,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考虑有右心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

经 验 交流 ・
右 心 室心肌 梗死 l 误 诊分 析 O例
张 国强
( 宁津县 人 民 医院 , 东宁津 2 30 ) 山 540
19 9 6年 1 一 04年 9月 , 月 v 0 2 我们 收治右心 室心肌 梗死 患者 8 1例 , 中误诊 1 。现将误诊原 因分析如下 。 其 0例 临床资料 : 本组 l 0例患者 中, 6例 、 4例 , 男 女 年龄 4 5— 7 。发病时表现为心前区明显疼 痛 5例 , 5岁 胸闷不适 2例 ,
尿激酶溶栓 ; 合并休克者加用 多 巴酚丁胺 , 合并 房室传 导阻 滞者加用氟美松 、 阿托 品及 异丙 ’ 肾上腺素 , 合并左 心衰 竭者
AF V 导联 s 段抬高 , 比值 ≤5% ; 导联 s T 其 0 V T段抬 高 , 以 V 导联最 明显 , 向左 依 次减低 , 不伴 有 R波 振 幅降 且
导联 s T段抬 高、 , V 导联 s T段下降 、 下壁心肌梗 死时伴 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右 束支传导阻滞 等表现都对 右心 室
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价 值。③ 基层 医院床边超声 心动 图
应 用 受 限 , 是误 诊 原 因之 一 。 也
为预防或减少右心室心肌梗死误诊 , 我们体会应严 密观 察 患者 的症状 及体 征变 化 , 特别是 心 电图各导 联 的动态 变 化 , V 导联 s 如 , T段 抬 高 ≥0 1m , 导 联 s . v V T段 下降 及
发生 , 主要伴发于下 、 后壁 和前 壁心肌 梗死 。由于 2 % 左前 5 降支 的右室分支 向 3 % 以上 的右心 室前 壁供 血 , 0 右心 室前 壁同时接受右冠状 动脉圆锥 支的血供 。因此 , 左心 室前 壁伴
导联呈 Q 波形时 , 应高 度怀 疑右心室 心肌 梗死 , s 均 并及 时
低; 下壁或后 壁心肌梗 死伴 右心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度度房 高 室传导 阻滞 、 完全性 右束支 传导阻滞 等 ; 心电 图 Ⅱ、l A F I、 V l
加用酚妥拉明。本组治愈 9 , 源性休克死亡 1 。 例 因心 例
讨论 : 右心室心肌梗死误诊 的常 见原 因为 : 临 床表现 ① 不典型 : 右心室心肌梗死 占心肌梗 死的 1. % , 0 4 一般 不单独
房室传导 阻滞 1 。患者均 常规行 1 例 2导联心 电图检查 , 符
合急性心肌梗死 ( MI演变过程 , 未行 右胸 导联心 电图检 A ) 均 查。入院第 2— 4天 ,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 体征及心 电图特 征性变化 , 以及右胸导联心 电图及心脏 超声检 查 , 确诊 为右
心室心肌梗死 。 治疗方法 : 患者均行常规心 肌梗死治疗 ( 吸氧 、 扩血管 、 抗凝 、 用极化液等) 每 日补液量 150— 0 l4例 加用 , 0 40 0 m ;
时 V R~V R的 s 6 T段抬高常 于发病最初 数小 时内 出现, 且 持续时间短 , 5 %在发病 1 约 0 0h内降至正常 , 故就诊较 晚者 不易见到其表现而易误诊 。由于临床上右 心室心肌 梗死 很
少单独发生 , 多与下壁 和后壁心 肌梗死 同时发生。因此 , 。 V
例, 下壁 +后壁心肌梗 死 3例 , 壁心肌梗 死 2例 ; 中下壁 前 其 心肌梗死伴休克 、 左心衰竭各 1例 , 壁 +后 壁心肌 梗死伴 下
生物学作用部位及作用周期。本实验显示, 肿瘤相 关蛋 白 N 5不存 在 于正 常人 淋 巴细 胞 、 胚 肺二 倍 3 人 体 细 胞 、 皮 肤 纤 维 细 胞 中 , 仅 分 布 在 肺 腺 癌 人 而
G C8 L 一2细胞 中 ; 亚 细 胞 结 构 中 主要 分 布于 胞 核 , 在
p s r ee J .N E M d 19 , 9 1 ) 11 . r s n[] nI e , 33 (8 : 8 eog g 9 2 3
[ ] E桀秦 , 2 姜平 , 李继梅 , 等. 克隆抗体 N 5对肺癌棚 关抗原的 3
线粒体次之 , 胞膜分布最少。提示 N 5可能与肿瘤 3
山东 医药 2 0 0 8年 4 8卷第 3 8期
上 , 亚细胞 水平 确定 了肿 瘤 相关 蛋 白分子 N 5的 在 3
用, 此对肿 瘤 的早 期 诊断 、 效 评估 、 测 复发 、 疗 监 预测 转 移和预 后起 重要 作用 。 [ 考文献 ] 参
[ ]H rsC ,H lti M.Cii lmpi t n fh 5 u o p 1 a C olen i r s l r lai s ep 3tm rs — nai c o ot u
上腹痛伴呕吐 2例 , 气喘 1 ; 院时初诊为下壁心肌梗死 5 例 人
应 性好 , 局限性右心室心肌梗 死不会 引起 血流 动力学变化 ,
故易误诊 。②常规心 电图不典型 : 因多数医院未将右胸前导
联 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 常规心 电图表 现常不 典型 , 而 故易
致误诊。即使行右胸导联心 电图检查 , 由于右心室心肌梗死
细胞 的无 限增殖 有关 , 可 能 有调 节 肿 瘤 细胞 生长 其 的作 用 。 ・ 总之 , 本研 究显 示肺 癌 相关 蛋 白 N 5与肿 瘤 细 3 胞 增殖 密切相 关 , 能具 有调 节 肿 瘤 细胞 生长 的作 可
识别 [ ] 中国癌症杂志 , 0 , ( ) 2225 J. 2 0 1 4 :9 - . 0 0 9 [ ]王秦秦 , 3 姜平 , 李继梅 , 等.肺确细 胞棚关筮 n分 子 N 5的实验 3 研究 [ ] 细胞 与分 子免疫学杂志 , 0 , ( ) 1215 J. 2 01 2 : . . 0 6 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