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例题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 知识点+例题+练习 (分类全面)

小学奥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 知识点+例题+练习 (分类全面)
4 .某班同学在植树节那天植樟树和白杨树共45棵,已知樟树苗每棵2元,白杨树苗每棵1元,购买这些树苗共用了60元,问买了樟树苗、白杨树苗各多少棵?
5.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求一个杯子和一个水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6、小丽的妈妈在玩具厂劳动,做5只小狗、5只小猴用去220分钟,做4只小狗、8只小猴用去256分钟,平均做1只小狗与1只小猴各用多少时间?
三、解方程组
(一)代入消元法
(1)、 (2)、
(3)、 (4)
(5)、 (6)、
(二)加减消元法
(1)、 (2)、
(3)、 (4)、
(5)、 (6)、
(三)拓展与提高
(1) (3)
四、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1、为了保护环境,某学校环保小组成员收集废旧电池,第一天收集5节1号电池,6节5号电池,总质量为500g;第二天收集3节一号电池,4节5号电池,总质量为310g。一节一号电池和一节五号电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2、有大小两种船,1艘大船与4艘小船一次可以载乘客46名,2艘大船与3艘小船一次可以载乘客57人,绵阳市仙海湖某船家有3艘大船与6艘小船,一次可以载游客的人数是多少。
一、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二、列方程组
1、某农户供养了白鸡、黑鸡100只,白鸡的数量是黑鸡的3倍,设白鸡有x只,黑鸡有y只,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甲、乙两工人师傅制作某种工件,每天共制作12件,甲比乙每天多制作2件,设甲每天制作x件,乙每天制作y件,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七年一班共44人,现分成甲、乙两组参加学校活动。由于需要,现从乙组调了6人到甲组后,甲乙两组人数相等。问原来甲乙各多少人?
6.现有邮票一打,已知面值为一元和两元的,总面值为50元,2元的邮票比1元的邮票多10张,问面值为一元和两元的邮票各多少张?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与几何问题结合例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与几何问题结合例题

一、引言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代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与几何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解决一些具体的几何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以例题的形式结合几何问题,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例题分析1. 题目:已知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2x - y = 1和x + y = 3,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解析: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我们可以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x和y的值。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程,如x + y = 3,对其进行变形可以得到y = 3 - x。

将y = 3 - x代入到另一个方程2x - y = 1中,得到2x - (3 - x) = 1,化简得到3x = 4,从而得到x = 4/3。

将x = 4/3代入到y = 3 - x中,即可得到y的值。

交点坐标为(4/3, 5/3)。

2. 题目:求过点(1,2)且与直线2x + y = 3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得到直线2x + y = 3的斜率为-2。

垂直直线的斜率为直线斜率的负倒数,即为1/2。

过点(1,2)且与直线2x + y = 3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y - 2 = 1/2(x - 1),整理得到y = 1/2x + 1。

3. 题目:求直线y = kx + 2与直线x - 2y + 1 = 0的交点坐标。

解析:联立直线y = kx + 2和x - 2y + 1 = 0,得到kx + 2 - 2y + 1= 0,即kx - 2y = -1。

通过比较系数得到k = 1/2,然后代入k值,解得交点坐标为(-1, 1)。

三、结论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通过求解交点坐标、垂直直线的方程等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也能深入地理解直线的性质和特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和几何问题的结合,以便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典例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典例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典例题一、例题例1:解方程组2x + y = 5 x - y = 1解析:1. 观察方程组的特点- 这个方程组中y的系数分别为1和-1,可以采用加减消元法。

2. 消元求解- 将方程2x + y = 5与方程x - y = 1相加,得到(2x + y)+(x - y)=5 + 1。

- 化简得2x+y+x - y=6,即3x=6,解得x = 2。

3. 回代求y- 把x = 2代入x - y = 1中,得到2 - y = 1,解得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 = 2 y = 1例2:解方程组3x+2y = 8 2x - 3y=-5解析:1. 选择消元方法- 为了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我们可以给第一个方程乘以3,第二个方程乘以2,然后再相加来消去y。

2. 消元计算- 方程3x + 2y = 8两边乘以3得9x+6y = 24。

- 方程2x - 3y=-5两边乘以2得4x-6y=-10。

- 将这两个新方程相加:(9x + 6y)+(4x-6y)=24+( - 10)。

- 化简得9x+6y + 4x-6y = 14,即13x=14,解得x=(14)/(13)。

3. 回代求y- 把x=(14)/(13)代入3x + 2y = 8中,得到3×(14)/(13)+2y = 8。

- 即(42)/(13)+2y = 8,移项得2y = 8-(42)/(13)。

- 2y=(104 - 42)/(13)=(62)/(13),解得y=(31)/(13)。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14)/(13) y=(31)/(13)例3:某班有40名同学去看演出,购买甲、乙两种票共用去37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10元,乙种票每张8元,问购买甲、乙两种票各多少张?设购买甲种票x张,购买乙种票y张。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x + y = 40 10x+8y = 370解析:1. 消元方法选择- 由第一个方程x + y = 40可得y = 40 - x,我们可以采用代入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利用列方程组来解,一般要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容易,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选取定几个未知数;2. 依据已知条件列出与未知数的个数相等的独立方程,组成方程组; 3. 解方程组,得到方程组的解;4. 检验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即为应用题的解.\例题分析: 例: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单价各是多少元?(2)某一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 所有商品打八折销售,超市B 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他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解:(1)解法一:设书包的单价为x 元,则随身听的单价为()48x -元根据题意,得48452x x -+= 解这个方程,得 x =92484928360x -=⨯-=答: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单价为360元,书包单价为92元。

解法二:设书包的单价为x 元,随身听的单价为y 元 根据题意,得x y y x +==-⎧⎨⎩45248解这个方程组,得x y ==⎧⎨⎩92360答: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单价为360元,书包单价为92元。

(2)在超市A 购买随身听与书包各一件需花费现金: 45280%3616⨯=.(元) 因为3616400.<,所以可以选择超市A 购买。

在超市B 可先花费现金360元购买随身听,再利用得到的90元返券,加上2元现金购买书包,总计共花费现金: 3602362+=(元)因为362400<,所以也可以选择在超市B 购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备课资料5-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备课资料5-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典型例题题型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数字问题例1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如果把这两个数字的位置对换,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43,求这个两位数.分析:如果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为b,这个两位数就表示为10a+b;如果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为a,十位上的数字为b,个位上的数字为c,这个三位数就表示为100a+10b+c.本题中的相等关系:①个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字=5,②原数+新数=143.解:设原来的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字为x,十位上的数字为y,则原数为10y+x,把这两个数字的位置对换后,所得的新数为10x+y.根据题意,得5, 1010143, x yy x x y-=⎧⎨+++=⎩解得9,4. xy=⎧⎨=⎩所以这个两位数为10y+x=10×4+9=49.答:这个两位数为49.点拨:利用方程组解决数字问题时,一般不直接设这个数,而是设这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再利用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出这个数.例2有一个三位数,现将最左边的数字移到最右边,则比原来的数小45,又知百位数字的9倍比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小3,求原三位数.分析:根据两个条件,可知不必设成三个未知数,只需把它看成一个百位数字x和一个由十位与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y,则这个三位数就可看成100x+y;若将最左边的数字移到最右边,则x就变成了个位数字,y就扩大了10倍,新三位数可表示为10y+x.因此相等关系为:(1)百位数字×9=由十位与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3;(2)新三位数=原三位数-45.解:设原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x,由十位与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为y.根据题意,得93, 1010045, x yy x x y=-⎧⎨+=+-⎩解得4,39.xy=⎧⎨=⎩则4×100+39=439.答:原三位数为439.点拨:此题通过灵活选设未知数,将一个三元问题转化成了二元问题.题型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例3某中学新建的塑胶操场环形跑道一圈长400 m,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同时出发,相背而跑,40 s后首次相遇;若从同一起点同时同向而跑,200 s后甲首次追上乙,求甲、乙两名同学的速度.分析: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跑,为相遇问题,首次相遇时,相等关系为:甲跑的路程+乙跑的路程=跑道一圈的长;若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而跑,甲首次追上乙为追及问题,相等关系为:甲跑的路程-乙跑的路程=跑道一圈的长.解:设甲同学的速度为x m/s,乙同学的速度为y m/s.根据题意,得()40400, 200200400, x yx y+⨯=⎧⎨-=⎩整理,得10,2,x yx y+=⎧⎨-=⎩解得6,4.xy=⎧⎨=⎩答:甲同学的速度为6 m/s,乙同学的速度为4 m/s.点拨:相遇问题中,(甲速+乙速)×时间=总路程;追及问题中,(甲速-乙速)×时间=甲、乙相距的路程.例4甲、乙两地相距160 km,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43h 相遇.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 h 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12h 时追上了拖拉机.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 分析:画直线型示意图理解题意(如图1所示).图1这里有两个未知数:(1)汽车的行程;(2)拖拉机的行程.有两个相等关系:(1)相向而行:汽车43h 行驶的路程+拖拉机43h 行驶的路程=160 km ; (2)同向而行:汽车12h 行驶的路程=拖拉机112⎛⎫+ ⎪⎝⎭h 行驶的路程. 解:设汽车每小时行驶x km ,拖拉机每小时行驶y km. 根据题意,得4()160,3111,22x y x y ⎧⨯+=⎪⎪⎨⎛⎫⎪=+ ⎪⎪⎝⎭⎩解得90,30.x y =⎧⎨=⎩ 90×4132⎛⎫+ ⎪⎝⎭=165(km),30×4332⎛⎫+ ⎪⎝⎭=85(km). 答:汽车行驶了165 km ,拖拉机行驶了85 km.题型三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航速问题例5 一轮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流航行需4 h ,从乙地到甲地逆流航行需6 h ,那么一木筏从甲地漂流到乙地需多长时间?分析:对于航速问题,主要有如下两个公式:①顺速=静速+水(风)速;②逆速=静速-水(风)速.显然本题中所求的木筏由甲地漂流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实际上就是水从甲地流到乙地需要的时间,木筏漂流的速度就是水流的速度,如果本题采用直接设法,则难以解决,故选用间接设法,设出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为了解题更简单,可增设一个未知数,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km/h ,水流速度为y km/h ,甲、乙两地间的路程为a km.根据题意,得4(),6(),x y a x y a +=⎧⎨-=⎩解这个方程组,得x =5y .把x =5y 代入①,得a =4×(5y +y )=24y . 所以木筏从甲地漂流到乙地所需时间为a y =24y y=24(h). 答:木筏从甲地漂流到乙地需24 h.点拨:本题中有三个未知数,但是却只有两个方程,所以在解题后是得不到具体数据的,不过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未知数看作一个常数,如上面的y ,其他的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a 的参与增加了方程组的可理解性,更能提供操作的可能性,便于解题.题型四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年龄问题例6一名学生问老师:“您今年多大?”老师风趣地说:“我像你这样大时,你才出生;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36岁了.”请求出老师、学生今年的年龄.分析:本题的相等关系:①老师的年龄-学生的年龄=相差年龄(学生今年年龄);②增长的年龄+老师的年龄=36.解:设老师今年x岁,学生今年y岁.根据题意,得,36,x y yx y x-=⎧⎨-+=⎩解得24,12.xy=⎧⎨=⎩答:老师今年24岁,学生今年12岁.注意:人与人的年龄是同时增长的,所以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不变的.题型四开放拓展题例7如图2所示,在3×3的方格内,填写了一些代数式和数.图2(1)在图①中,各行、各列及对角线上三个数之和都相等,请求出x,y的值.(2)把满足(1)的其他6个数填入图2②中的方格中.分析:依题意可知图2①中有两个等式:2x+3+2=2+(-3)+4y,2x+3+2=2x+y+4y,由此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解:(1)由已知条件可列出方程组2322(3)4, 23224,x yx x y y++=+-+⎧⎨++=++⎩整理,得2343,55,x yy+=-⎧⎨=⎩解得1,1.xy=-⎧⎨=⎩(2)由(1)可得如图3所示的方格.图3说明:本题列方程组时有不同的列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虽然所列的方程组可能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拓展资源经典有趣的行程问题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 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2米/秒,乙的速度是3 米/秒.一只狗从A地出发,先以6米/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这可以说是最经典的行程问题了.不用分析小狗具体跑过哪些路程,只需要注意到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20 秒,在这20 秒的时间里小狗一直在跑,因此它跑过的路程就是120 米.2假设你站在甲、乙两地之间的某个位置,想乘坐出租车到乙地去.你看见一辆空车远远地从甲地驶来,而此时整条路上并没有别人与你争抢空车.我们假定车的行驶速度和人的步行速度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车速大于人速.为了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你应该迎着车走过去,还是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点?在各种人多的场合下提出这个问题,此时大家的观点往往会立即分为鲜明的两派,并且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说,由于车速大于人速,我应该尽可能早地上车,充分利用汽车的速度优势,因此应该迎着空车走上去,提前与车相遇.另一派人则说,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我应该充分利用时间,马不停蹄地赶往目的地.因此,我应该自己先朝目的地走一段路,再让出租车载我走完剩下的路程.其实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两种方案花费的时间显然是一样的.只要站在出租车的角度上想一想,问题就变得很显然了:不管人在哪儿上车,出租车反正都要驶完甲地到乙地的全部路程,因此你到达乙地的时间总等于出租车驶完全程的时间,加上途中接人上车可能耽误的时间.从省事儿的角度来讲,站在原地不动是最好的方案!不过不少人都找到了这个题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你或许会直接走到终点,而此时出租车根本还没追上你!。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典例题及相关答案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典例题及相关答案

一、路程问题1、公式:路程=时间×速度(s=v×t,s:路程、v:速度、t:时间)公式变形:时间=路程÷速度(t=s/v)速度=路程÷时间(v=s/t)2、模型:相遇模型: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两者原相距路程追击问题:快者所行路程-慢者所行路程=两者原相距路程3、例题:例1、某站有甲、乙两辆汽车,若甲车先出发1h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后5h追上甲车;若甲车先开出30km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4h后乙车所走的路程比甲车所走路程多10km.求两车速度?答案:解:设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x km/h、y km/h根据题意,得5y=6x x=50(km/h)4y=4x+30+10 y=60(km/h)解析:若甲车先出发1h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后5h追上甲车 6x=5y若甲车先开出30km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4h后乙车所走的路程比甲车所走路程多10km. 4y=4x+30+10例2、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答案:解:设汽车、拖拉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x km/h 、y km/h根据题意,得(x+y )*34=160 x=90 (km/h ) 21x=23y y=30 (km/h )汽车行驶的路程:(2134+)*90=165 km 拖拉机行驶的路程:(2334+)*30=85 km 解析:汽车、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即汽车、拖拉机同时出发行驶1小时20分钟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加为160km 。

(x+y )*34=160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即拖拉机行驶23小时的路程,同汽车行驶21小时的路程相同。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讲解与例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讲解与例题

《第五章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讲解与例题1.列方程组解答生活中的增收节支问题在生活中,咱们时刻都在与经济打交道,常常面临利润问题、利息问题等.解决这种问题,应熟记一些大体公式:(1)增加率问题: 增加率=增长量计划量×100%. 打算量×(1+增加率)=增加后的量; 打算量×(1-减少率)=减少后的量.(2)经济类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商品的利润=商品的售价-商品的进价;商品的利润率=商品的利润商品的进价×100%. 【例1】 某工厂去年的总产值比总支出多500万元.由于今年总产值比去年增加15%,总支出比去年节约10%,因此,今年总产值比总支出多950万元.今年的总产值和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分析:可列下表(去年总产值x 万元,总支出y 万元):总产值 总支出 差 去年x y 500 今年 (1+15%)x (1-10%)y950 题中有两个相等关系:(1)去年的总产值-去年的总支出=500万元;(2)今年的总产值-今年的总支出=950万元.解:设去年的总产值是x 万元,去年的总支出是y 万元,由题意,得⎩⎪⎨⎪⎧x -y =500,1+15%x -1-10%y =950. 解得⎩⎪⎨⎪⎧x =2 000,y =1 500.因此(1+15%)x =2 300,(1-10%)y =1 350.因此今年的总产值是2 300万元,总支出是1 350万元.谈重点 分析表格中数字含义找等量关系先认真审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再借助于表格分析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就会清楚地浮现出来.2.列方程组解答行程问题、水路问题、工程问题在咱们的生活中,常常面临行程问题、水路问题、工程问题.解决这种问题,应熟记一些大体公式:(1)行程问题的大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刻.(2)水路问题的大体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3)工程问题的大体数量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刻.【例2-1】 A 市至B 市航线长1 200 km ,一架飞机从A 市顺风向飞往B 市需2小时30分,从B 市逆风向飞往A 市需3小时20分.求飞机的速度与风速.分析:此题中明显的未知数有两个,即:飞机的速度与风速.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隐藏的未知数,即:顺风速度与逆风速度.因此咱们能够通过设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解:设飞机速度为x km/h ,风速为y km/h ,依照路程=速度×时刻列出方程组:⎩⎪⎨⎪⎧ 212x +y =1 200,313x -y =1 200.解得⎩⎪⎨⎪⎧x =420,y =60. 因此飞机的速度为420 km/h ,风速为60 km/h.【例2-2】 某地为了尽快排除堰塞湖险情,决定在堵塞体表面开挖一条泄流槽,经计算需挖出土石方13.4万立方米,开挖2天后,为了加速施工进度,又增调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天天挖的土石方比原先的2倍还多1万立方米,结果共用5天完成任务,比打算时刻大大提早.依照以上信息,求原打算天天挖土石方多少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天天挖土石方多少万立方米? 分析:抓住关键语句:开挖2天和增调人员后所干的3天里,一共挖出土石方13.4万立方米;天天挖的土石方比原先的2倍还多1万立方米来构建数学模型.解:设原打算天天挖土石方x 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天天挖y 万立方米,依据题意,可列出方程组:⎩⎪⎨⎪⎧y =2x +1,2x +5-2y =13.4. 解得⎩⎪⎨⎪⎧x =1.3,y =3.6.因此原打算天天挖土石方1.3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天天挖3.6万立方米.3.配套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大伙儿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依照配套关系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解决问题.产品配套是工厂生产中大体原那么之一,如何分派生产力,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配套成为主管生产人员常见的问题,解决配套问题的关键是利用配套本身所存在的相等关系.常见的题型有:(1)配套与人员分派问题.(2)配套与物质分派问题.析规律 配套问题配套问题的背景尽管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需要抓住配套问题的关键语句进行配套.【例3】 某车间22名工人一辈子产螺钉和螺母,每人天天平均生产螺钉1 200个或螺母2 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天天生产的产品恰好配套,应该分派多少名工人一辈子产螺钉,多少名工人一辈子产螺母?分析:此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解:设分派x 名工人一辈子产螺钉,y 名工人一辈子产螺母,那么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1 200x 个,生产的螺母数为2 000y 个. 依照题意,得 ⎩⎪⎨⎪⎧x +y =22,2×1 200x =2 000y . 整理得⎩⎪⎨⎪⎧x +y =22,6x =5y ,解得⎩⎪⎨⎪⎧x =10,y =12. 因此为了使天天生产的产品恰好配套,应安排10名工人一辈子产螺钉,12名工人一辈子产螺母.4.注意及时幸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之一,其应用即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最终求得符合实际的解.而在具体求解时,很多同窗由于审题不清等问题,总会显现如此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咱们认真地审题,及时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若是两车相向而行,那么其相对速度为速度之和,若是两车同向而行,那么其相对速度为速度之差,这一点很多同窗是可不能明白得错的,问题是在相对移动的进程中,移动的距离应为两车的长度之和,很多同窗往往忽略这一点而造成错解.【例4】 一列快车长168 m ,一列慢车长184 m ,若是两车相向而行,从相碰到离开需4 s ,若是同向而行,从快车追及慢车到离开需16 s ,求两车的速度.分析:两车相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两车的速度之和,两车同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两车的速度之差,如此设快车速度为x m/s ,慢车速度为y m/s ,即可利用方程组求解.解:设快车速度为x m/s ,慢车速度为y m/s. 由题意,得⎩⎪⎨⎪⎧ 4x +y =168+184,16x -y =168+184, 即⎩⎪⎨⎪⎧4x +4y =352,16x -16y =352, 也即⎩⎪⎨⎪⎧x +y =88,x -y =22. 解得⎩⎪⎨⎪⎧ x =55,y =33.因此快车的速度为55 m/s ,慢车的速度为33 m/s.。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经典题(解析汇报版----例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经典题(解析汇报版----例题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题型归纳知识点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数就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2)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等.知识点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中常用的基本等量关系1.行程问题:(1)追击问题:追击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同向而行.这类问题比较直观,画线段,用图便于理解与分析.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2)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相向而行.这类问题也比较直观,因而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与分析.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总路程.(3)航行问题: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顺水速度;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逆水速度;③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注意:飞机航行问题同样会出现顺风航行和逆风航行,解题方法与船顺水航行、逆水航行问题类似.2.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3.商品销售利润问题:(1)利润=售价-成本(进价);(2);(3)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4)标价=成本(进价)×(1+利润率);(5)实际售价=标价×打折率;注意:“商品利润=售价-成本”中的右边为正时,是盈利;为负时,就是亏损.打几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销售.(例如八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八即五分之四或者百分之八十)4.储蓄问题:(1)基本概念①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②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做利息.③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叫做本息和.④期数: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⑤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⑥利息税:利息的税款叫做利息税.(2)基本关系式①利息=本金×利率×期数②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本金× (1+利率×期数)③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本金×利率×期数×利息税率.④税后利息=利息× (1-利息税率) ⑤年利率=月利率×12 ⑥月利率=年利率1.12注意:免税利息=利息5.配套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总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每一套各部分之间的比例.6.增长率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原量×(1+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量×(1-减少率)=减少后的量.7.和差倍分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倍量.8.数字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正确掌握自然数、奇数、偶数等有关概念、特征及其表示.如当n 为整数时,奇数可表示为2n+1(或2n-1),偶数可表示为2n等,有关两位数的基本等量关系式为: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9.浓度问题:溶液质量×浓度=溶质质量.10.几何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有关几何图形的性质、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11.年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人年龄的增长数是相等,两人的年龄差是永远不会变的12.优化方案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需合理安排.需要从几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如网络的使用、到不同旅行社购票等,一般都要运用方程解答,得出最佳方案.注意:方案选择题的题目较长,有时方案不止一种,阅读时应抓住重点,比较几种方案得出最佳方案.知识点三: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实际问题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设未知数:可直接设元,也可间接设元;3.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4.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能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5.解所列的方程组,并检验解的正确性;6.写出答案.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解应该舍去;(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该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①弄清各种题型中基本量之间的关系;②审题时,注意从文字,图表中获得有关信息;③注意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单位的书写,设未知数和写答案都要带单位,列方程组与解方程组时,不要带单位;④正确书写速度单位,避免与路程单位混淆;⑤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应注意挖掘隐含的条件;⑥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定要注意检验.类型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思路点拨:画直线型示意图理解题意:(1)这里有两个未知数:①汽车的行程;②拖拉机的行程.(2)有两个等量关系:①相向而行:汽车行驶113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113小时的路程=160千米;②同向而行:汽车行驶12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112⎛⎫+⎪⎝⎭小时的路程.解:设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千米,拖拉机的速度为每小时千米.根据题意,列方程组()4160,311122x yx y⎧+=⎪⎪⎨⎛⎫⎪=+⎪⎪⎝⎭⎩解这个方程组,得:90,30xy=⎧⎨=⎩1111901165,3011853232⎛⎫⎛⎫⨯+=⨯+=⎪ ⎪⎝⎭⎝⎭.答:汽车行驶了165千米,拖拉机行驶了85千米.总结升华: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是行程问题的常用的解决策略.类型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工程问题2.一家商店要进行装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520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480元,问:(1)甲、乙两组工作一天,商店应各付多少元?(2)已知甲组单独做需12天完成,乙组单独做需24天完成,单独请哪组,商店所付费用最少?思路点拨:本题有两层含义,各自隐含两个等式,第一层含义: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520元;第二层含义: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480元.设甲组单独做一天商店应付x元,乙组单独做一天商店应付y元,由第一层含义可得方程8(x+y)=3520,由第二层含义可得方程6x+12y=3480.解:(1)设甲组单独做一天商店应付x元,乙组单独做一天商店应付y元,依题意得:解得答:甲组单独做一天商店应付300元,乙组单独做一天商店应付140元.(2)单独请甲组做,需付款300×12=3600元,单独请乙组做,需付款24×140=3360元,故请乙组单独做费用最少.答:请乙组单独做费用最少.总结升华:工作效率是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同一题目中时间单位必须统一,一般地,将工作总量设为1,也可设为a,需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选用;工程问题也经常利用线段图或列表法进行分析.类型三: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商品销售利润问题3.有甲、乙两件商品,甲商品的利润率为5%,乙商品的利润率为4%,共可获利46元.价格调整后,甲商品的利润率为4%,乙商品的利润率为5%,共可获利44元,则两件商品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思路点拨:做此题的关键要知道:利润=进价×利润率解:甲商品的进价为x元,乙商品的进价为y元,由题意得:,解得:答:两件商品的进价分别为600元和400元.类型四: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银行储蓄问题4.小明的妈妈为了准备小明一年后上高中的费用,现在以两种方式在银行共存了2000元钱,一种是年利率为2.25%的教育储蓄,另一种是年利率为2.25%的一年定期存款,一年后可取出2042.75元,问这两种储蓄各存了多少钱?(利息所得税=利息金额×20%,教育储蓄没有利息所得税)思路点拨:设教育储蓄存了x元,一年定期存了y元,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可列出表格:教育储蓄一年定期合计现在x y一年后 2.25%+⨯ 2.25%80%x xy y+⨯⨯2042.75 解:设存一年教育储蓄的钱为x元,存一年定期存款的钱为y元,则列方程:,解得:答:存教育储蓄的钱为1500元,存一年定期的钱为500元.总结升华: 我们在解一些涉及到行程、收入、支出、增长率等的实际问题时,有时候不容易找出其等量关系,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图表法分析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相等关系随之浮现出来.类型五: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产中的配套问题5.某服装厂生产一批某种款式的秋装,已知每2米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3个或衣袖5只. 现计划用132米这种布料生产这批秋装(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思路点拨:本题的第一个相等关系比较容易得出:衣身、衣袖所用布料的和为132米;第二个相等关系的得出要弄清一整件衣服是怎么样配套的,即衣袖的数量等于衣身的数量的2倍(注意:别把2倍的关系写反了).解:设用米布料做衣身,用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根据题意,得:答:用60米布料做衣身,用72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总结升华:生产中的配套问题很多,如螺钉和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桌面与桌腿的配套、衣身与衣袖的配套等. 各种配套都有数量比例,依次设未知数,用未知数可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从而得到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确定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增长率问题6. 某工厂去年的利润(总产值—总支出)为200万元,今年总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的利润为780万元,去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总产值(万元) 总支出(万元) 利润(万元) 去年x y 200 今年 120%x 90%y780 根据题意知道去年的利润和今年的利润,由利润=总产值—总支出和表格里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可以列出两个等式.解:设去年的总产值为x 万元,总支出为y 万元,根据题意得:,解之得:答:去年的总产值为2000万元,总支出为1800万元总结升华:当题的条件较多时,可以借助图表或图形进行分析.类型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和差倍分问题7.(2011年北京丰台区中考一摸试题)“爱心”帐篷厂和“温暖”帐篷厂原计划每周生产帐篷共9千顶,现某地震灾区急需帐篷14千顶,两厂决定在一周内赶制出这批帐篷.为此,全体职工加班加点,“爱心”帐篷厂和“温暖”帐篷厂一周内制作的帐篷数分别达到了原来的1.6倍、1.5倍,恰好按时完成了这项任务.求在赶制帐篷的一周内,“爱心”帐篷厂和“温暖”帐篷厂各生产帐篷多少千顶?思路点拨: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题意知未知量有两个,所以列两个方程,根据计划前后,倍数关系由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两个等式,即是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设原计划“爱心”帐篷厂生产帐篷x 千顶,“温暖”帐篷厂生产帐篷y 千顶,由题意得:9,1.6 1.514x y x y +=⎧⎨+=⎩, 解得:5,4x y =⎧⎨=⎩ 所以:1.6x =1.65=8, 1.5y =1.54=6答:“爱心”帐篷厂生产帐篷8千顶,“温暖”帐篷厂生产帐篷6千顶.类型八: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数字问题8.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思路点拨:设较大的两位数为x ,较小的两位数为y.问题1: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所写的数可表示为:100x +y 问题2:在较大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数,所写的数可表示为: 100y +x解:设较大的两位数为x ,较小的两位数为y.依题意可得:,解得:答: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45,23.类型九: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浓度问题9.现有两种酒精溶液,甲种酒精溶液的酒精与水的比是3∶7,乙种酒精溶液的酒精与水的比是4∶1,今要得到酒精与水的比为3∶2的酒精溶液50kg,问甲、乙两种酒精溶液应各取多少?思路点拨:本题欲求两个未知量,可直接设出两个未知数,然后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题中有以下几个相等关系:(1)甲种酒精溶液与乙种酒精溶液的质量之和=50;(2)混合前两种溶液所含纯酒精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所含纯酒精的质量;(3)混合前两种溶液所含水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所含水的质量;(4)混合前两种溶液所含纯酒精之和与水之和的比=混合后溶液所含纯酒精与水的比.解:法一:设甲、乙两种酒精溶液分别取x kg , y kg.依题意得:,答:甲取20kg,乙取30kg法二:设甲、乙两种酒精溶液分别取10x kg和5y kg,则甲种酒精溶液含水7x kg,乙种酒精溶液含水y kg,根据题意得:,所以 10x=20,5y=30.答:甲取20kg,乙取30kg总结升华:此题的第(1)个相等关系比较明显,关键是正确找到另外一个相等关系,解这类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是:混合前后所含溶质相等或混合前后所含溶剂相等.用它们来联系各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组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首先要设未知数,多数题目可以直接设未知数,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问什么就设什么.有时候需要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候需要设辅助未知数.类型十: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几何问题10.如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长方形,每块长方形地砖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思路点拨:初看这道题目中没有提供任何相等关系,但是题目提供的图形隐含着矩形两条宽相等,两条长相等,我们设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就可以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设长方形地砖的长xcm,宽ycm,由题意得:,答:每块长方形地砖的长为45cm、宽为15cm.总结升华:几何应用题的相等关系一般隐藏在某些图形的性质中,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图形特点,找出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再列出方程求解.类型十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年龄问题11.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求现在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思路点拨: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6年后”这几个字的含义,即6年后父子俩都长了6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方程.解:设现在父亲x岁,儿子y岁,根据题意得:,答:父亲现在30岁,儿子6岁.总结升华:解决年龄问题,要注意一点:一个人的年龄变化(增大、减小)了,其他人也一样增大或减小,并且增大(或减小)的岁数是相同的(相同的时间内).类型十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优化方案问题:12.某地生产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 当地一家农工商公司收获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以加工16吨;如果进行细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 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 受季节条件的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之内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了三种加工方案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方案二:尽可能多的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恰好在15天完成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思路点拨:如何对蔬菜进行加工,获利最大,是生产经营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本题正是基于这一点,对绿色蔬菜的精、粗加工制定了三种可行方案,供同学们自助探索,互相交流,尝试解决,并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解:方案一获利为:4500×140=630000(元).方案二获利为:7500×(6×15)+1000×(140-6×15)=675000+50000=725000(元).方案三获利如下:设将吨蔬菜进行精加工,吨蔬菜进行粗加工,则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方案三获利为:7500×60+4500×80=810000(元).因为630000<725000<810000,所以选择方案三获利最多答:方案三获利最多,最多为810000元.总结升华:优化方案问题首先要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再按题的要求分别求出每个方案的具体结果,再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例题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例题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能够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4.进一步培养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重点:1.经历和体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数就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2)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等. 知识点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中常用的基本等量关系1.行程问题:(1)追击问题:追击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同向而行。

这类问题比较直观,画线段,用图便于理解与分析。

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2)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相向而行。

这类问题也比较直观,因而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与分析。

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总路程。

(3)航行问题: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顺水速度;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逆水速度;③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逆水速度=2×水速。

注意:飞机航行问题同样会出现顺风航行和逆风航行,解题方法与船顺水航行、逆水航行问题类似。

2.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3.商品销售利润问题:(1)利润=售价-成本(进价);(2);(3)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4)标价=成本(进价)×(1+利润率);(5)实际售价=标价×打折率;(5)注意:“商品利润=售价-成本”中的右边为正时,是盈利;为负时,就是亏损。

打几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销售。

(例如八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八即五分之四或者百分之八十)(6)4.储蓄问题:(7)(1)基本概念(8)①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②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做利息。

(9)③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叫做本息和。

④期数: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

(10)⑤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

⑥利息税:利息的税款叫做利息税。

(11)(2)基本关系式(12)①利息=本金×利率×期数(13)②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本金× (1+利率×期数)(14)③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本金×利率×期数×利息税率。

(15)④税后利息=利息× (1-利息税率) ⑤年利率=月利率×12⑥。

(16)注意:免税利息=利息(17)5.配套问题:(18)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总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每一套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19)6.增长率问题:(20)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原量×(1+增长率)=增长后的量;(21)原量×(1-减少率)=减少后的量.(22)7.和差倍分问题:(23)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倍量.(24)8.数字问题:(25)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正确掌握自然数、奇数、偶数等有关概念、特征及其表示。

如当n为整数时,奇数可表示为2n+1(或2n-1),偶数可表示为2n等,有关两位数的基本等量关系式为: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26)9.浓度问题:溶液质量×浓度=溶质质量.(27)10.几何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有关几何图形的性质、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28)11.年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人年龄的增长数是相等,两人的年龄差是永远不会变的(29)12.优化方案问题:(30)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需合理安排。

需要从几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如网络的使用、到不同旅行社购票等,一般都要运用方程解答,得出最佳方案。

(31)注意:方案选择题的题目较长,有时方案不止一种,阅读时应抓住重点,比较几种方案得出最佳方案。

(32)知识点三: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设、找、列、解、检、答”七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2)设:根据题意设元(3)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4)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5)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6)检:检查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7)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解应该舍去;(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该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解答步骤简记为:问题方程组解答(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①弄清各种题型中基本量之间的关系;②审题时,注意从文字,图表中获得有关信息;③注意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单位的书写,设未知数和写答案都要带单位,列方程组与解方程组时,不要带单位;④正确书写速度单位,避免与路程单位混淆;⑤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应注意挖掘隐含的条件;⑥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定要注意检验。

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思路点拨:画直线型示意图理解题意:(1)这里有两个未知数:①汽车的行程;②拖拉机的行程.(2)有两个等量关系:①相向而行:汽车行驶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小时的路程=160千米;②同向而行:汽车行驶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小时的路程.解:设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千米,拖拉机的速度为每小时千米.根据题意,列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答:汽车行驶了165千米,拖拉机行驶了85千米. 总结升华: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是行程问题的常用的解决策略。

2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 、B 、C 三个加油站,A 到B 的距离为120千米,B 到C 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 、C 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 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 、C 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 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设巡逻车、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分别为x 、y 千米/时,则⎩⎨⎧=+=-120120)(3y x y x , 整理得⎩⎨⎧=+=-12040y x y x , 解得⎩⎨⎧==4080y x ,因此,巡逻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点评:“相向而遇”和“同向追及”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两种题型,在这两种题型中都存在着一个相等关系,这个关系涉及到两者的速度、原来的距离以及行走的时间,具体表现在:“相向而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同向追及”时,快者所走的路程减去慢者所走的路程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举一反三:【变式1】甲、乙两人相距36千米,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2.5小时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解:设甲、乙两人每小时分别行走千米、千米。

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答: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3.6千米。

【变式2】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艘船在其间航行,顺流用14小时,逆流用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分析:船顺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逆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水速为y千米/时,则,解得:答: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7千米/时,水速3千米/时。

跟踪训练1、 甲、乙两人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甲在乙的西边300米,若甲、乙两人同时向东走30分钟后,甲正好追上乙;若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2分钟后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是多少?甲乙两人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相向而行每隔两分钟相遇一次;同向而行,每隔6分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每分钟跑多少圈?类型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工程问题1一批机器零件共840个,如果甲先做4天,乙加入合做,那么再做8天才能完成;如果乙先做4天,甲加入合做,那么再做9天才能完成,问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机器零件?分析:由题意得甲做12天,乙做8天能够完成任务;而甲做9天,乙做13天也能完成任务,由此关系我们可列方程组求解.设甲每天做x 个机器零件,乙每天做y 个机器零件,根据题意,得⎩⎨⎧=++=++840)94(98408)84(y x y x 解得:⎩⎨⎧==3050y x 答:甲每天做50个机器零件,乙每天做30个机器零件2某服装厂接到生产一种工作服的订货任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按照这个服装厂原来的生产能力,每天可生产这种服装150套,按这样的生产进度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只能完成订货的54;现在工厂改进了人员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每天可生产这种工作服200套,这样不仅比规定时间少用1天,而且比订货量多生产25套,求订做的工作服是几套?要求的期限是几天?分析:设订做的工作服是x 套,要求的期限是y 天,依题意,得 ⎪⎩⎪⎨⎧+=-=25)1(20054150x y x y ,解得⎩⎨⎧==183375y x点评: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相类似,关键要抓好三个基本量的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它们的变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其次注意当题目与工作量大小、多少无关时,通常用“1”表示总工作量.举一反三:【变式】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新住房,若甲、乙两个装饰公司合作6周完成需工钱5.2万元;若甲公司单独做4周后,剩下的由乙公司来做,还需9周完成,需工钱4.8万元.若只选一个公司单独完成,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小明家应选甲公司还是乙公司?请你说明理由.解:设甲、乙两公司每周完成总工程的和,由题意得:, 解得:所以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分别需要10周、15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