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与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备考建议[整理] 精品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博罗中学:周其达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以《2018年物理考试大纲》为命题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中规中矩,没出现偏题怪题,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
今年试题涉及字符3132个(去年3145个),阅图量20个(去年19个),与2017年全国卷(Ⅰ卷)相比,阅读量与阅图量基本不变。
今年试题突出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必考部分只考察“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其中“力学”与“电磁学”各占6道;分值上“力学”部分占41分,“电磁学”部分占54分,去年考查的选修3-5近代物理知识今年没有出现。
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选择题难度较去年难,主要是运算量增加,灵活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估计得分会下降。
但实验题考查比较基础,像23题只要有耐心细心地描点连线,基本就可以拿下这10分。
计算难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题目阅读量不大,表达的意思明朗,运算量比去年减少较多,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综合运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要求较高。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双向细目表一.内容覆盖面广“Ⅱ”级要求内容分值必考部分88分,为必考总分值的92.6%;全卷98分,为全卷总分的89%;覆盖率高试题内容涉及“考试大纲”能力要求“Ⅱ”的有15个部分的内容,其中3个在选考部分:14题:动能大小公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5题:牛顿第二定律16题:点电荷的电场(结合平衡问题)17题: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8题:机械能及功能关系19题:电磁感应(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楞次定律)20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1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4题: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5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33题:(选考)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应用34题:(选考)光的折射定律应用及波横的图象内容涉及“考试大纲”能力要求“Ⅰ”的有7个部分内容,其中在必考部分3个:14题:胡克定律17题:电磁感应(磁通量)22题:胡克定律、游标卡尺的读数23题: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阻箱的读数33题:(热力学第一定律)二.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强“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一直考高中必考的能力,全国I卷仅仅19题是不需要运算的。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Ⅱ)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第33卷 第1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3 No.1 2019年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eb. 2019·110·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Ⅱ) 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李清花(龙井高级中学,吉林 龙井 133400)摘 要: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物理部分,全面体现考纲的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试题稳中求变,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1-0110-03一、试卷分析1.题型结构分析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Ⅱ)题型结构没有变化,全卷包括选择题8道,其中14-18为单选题,19-21为多选题,共48分。
实验题是电学题加力学题,电学题的分值小于力学题分值。
计算题为动力学题加电磁学题。
选做题为热学、机械波及光学题。
2.考点分析题号 分数 考点 模块14 6 功能关系 必修215 6 功能关系,动量定理 3-516 6 万有引力定律 必修217 6 光电效应方程 3-518 6 电磁感应 3-219 6tv 图像 必修120 6 右手螺旋定则 ,磁场的叠加3-121 6 匀强电场 3-122 6 电表的改装 3-123 9 测量动摩擦因数 必修124 12 动量计算题 3-525 20组合场:类平抛,磁场中圆周运动必修2,3-133 15 气体的内能,气态方程 3-334 15机械波的传播和几何光学3-4可以看出考查的知识点有较大的变化,主干知识中3-1,3-5两个模块的考点明显增加。
自从选修3-5在去年列入必考后,在高考试卷中分量很轻,只在选择题中得以体现。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河北安国中学高亚敏一、试卷总述: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结构保持稳定,难度降低。
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
试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出题形式中规中矩,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试题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突出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有所下降,选择题5个单选3个多选,4力4电,考的都是常见模型;实验题考查比较基础,1力1电,其中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比较简单;电学实验考查替代法测电阻,难度适中;计算难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题目阅读量不大,表达的意思明朗,运算量比去年减少较多,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综合运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要求较高,选考题中规中矩。
二、试题分布2018高考课标卷1理综物理部分,各题目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下表所示三、2019试卷展望1.回归教材,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高考在“走大道、求大气”的追求中,“不刻意考查复杂情景的分析,而重在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这已然成为了全国卷高考特色。
2.体现全国卷特色,结合传统文化通过物理的学习,培养创新人才,对物理实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物理试卷的重要内容和特色。
关注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应用,不仅是现在社会的需求,也是学习物理的最初动力和最终目标,所以高考一直注重对考生的理论知识有效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的考查,这也将在19年高考中继续体现。
四、对2019级学生建议:四点“加强”1、加强对课本上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深入理解与掌握,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重点公式能够熟练推导。
2、加强对物理中典型模型和方法的总结与掌握,以及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做到能够快速提取模型中重点物理知识和规律。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Ⅲ分析及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Ⅲ分析及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见总体而言,本套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核,但是又有足够的背景创新,是一套难得的好题,对今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好地指导意义。
14题考察一个人工核反应问题,学生只要知道反应前后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即可解决。
15题只要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轻松解答。
16题只要知道有效值的定义也不难解决。
这三个题,为本套试题中最简单的试题,同时也似乎预示着本套试题的目标取向。
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这个题题设创新较大,解答如下:tana=2tanθ,tana=,vy=2votanθ,vt=v02+vy2=v01+4tan2θ,vt与v0成正比,则==2。
这个题的难度跨越是比较大的。
首先学生应熟知平抛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方向延长线经过该段时间水平位移的中点,其次学生要有足够的数学处理各未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能力。
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一般不能解决。
18、19、20题也很简单、很常规,只要学生经过一些常规题型的训练、具备一点的数学处理能力都可以拿下。
这些都启示我们,基础和常规永远都是重中之重。
21.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板水平,两微粒a、b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的上、下极板附近,与极板距离相等。
现同时释放a、b,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a、b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质量比b的大B.在t时刻,a的动能比b的大C.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相等D.在t时刻,a和b的动量大小相等21题有些新意和创新,重在考察学生的技能技巧。
学生首先要仔细读懂题目说的两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以及不计重力等关键语句。
基于新课标的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全国I卷)

基于新课标的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全国I卷)一、引言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采用了新课标的内容和理念,试卷难度与以往相比有所增加,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进行全面分析,探讨试卷中所包含的新课标内容及其对学生的考查意义。
二、试卷内容概述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60%,非选择题占40%。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试卷中涉及到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物理知识领域,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试卷分析1.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设置较为灵活,考查范围涉及宏观和微观物理知识。
(1)单选题单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基本计算能力的掌握。
如试卷中有一道关于机械能守恒的单选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多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对多个概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试卷中一道电磁感应的多选题,考查了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填空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计算能力。
在填空题中,试卷涉及了电路、导热、光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计算题计算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定律和公式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定律和公式进行计算。
试卷中一道力学计算题要求学生根据光滑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进行计算,考查了学生对力的分解和受力分析的能力。
2018年高考 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试题评析2018年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试题,主干知识突出,注重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题目难易程度适中,不偏不怪,与往年比今年试题更加平和。
试题情景设置与人民生活及科技前沿相结合,有很好的导向性。
一、试卷结构今年物理试卷的试题类型、试题数量与17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仍由14个题组成:8个选择题、2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2个选做题。
其中,选择题包括4个力学、2个电学、2个电磁学;实验题中22题是力学,23题是电学;计算题中24题是力学,25题是电磁学中的复合场。
选做题分别为一大一小。
二、试题特点1.试题设置稳中求变,突出主干,有较好的区分度2018 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物理部分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题型结构、考试内容方面相比去年变动不大,试题更加平和,题目不超纲不超量,绝大多数题目的考察形式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式。
知识点考查全面、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必考部分12个题共95分中,力学7个题共47分(14、15、20、22属于力和运动;18、21、24属于功和能);电和磁5个题(16、17、19、23、25)共48分。
有一定难度的所谓压轴题(18、20、21、23、25)考查的知识点全部分布在力学和电磁方面。
稳中的变:一是实验题的22题将游标卡尺的读数与测弹簧的劲度系数结合起来,有新意。
二是选做题的34题,小题考查了光学的折射定律,计算部分则考查了振动和波动的问题,结构设置较往年有所变化。
2.试题注重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的关注物理学与生活、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等是新课改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23题设置了对手心温度的估测,24题设置了燃放“烟花弹”的情景,这些是物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0题以最前沿科技“探测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背景,设置了双星模型,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3.淡化数学运算,注重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考纲”要求考生具备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力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利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试题整体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试题整体评析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试题整体评析
物理:注重科学素养
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提升命题质量,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推发展素质教育。
聚焦主干内容
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聚焦高中物理学科主干内容和要求,以主干的、学生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设计试题,避免超纲、过难过繁的内容。
试卷必考部分主要涵盖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静电场、电磁感应等重要内容为主线,选考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主要内容。
各套试卷中考试内容比例和分数权重,高中物理主干内容都是重点。
各套试卷中较难的试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主干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凸显学科特点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3.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
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
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 a、b的电荷同号,B. a、b的电荷异号,C. a、b的电荷同号,D. a、b的电荷异号,4. 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是有一定电阻。
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
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A. B. C. D. 25. 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 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
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他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 2mgRB. 4mgRC. 5mgRD. 6mgR6. 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年高考理综物理备考建议北京教育考试研究所潘爱国一、1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全国卷一: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4、16、18 22(1)(5分)23(16分)、24(19分)58电磁学:19、20 22(2)(12分)25(20分)44热学:21 6光学:17 6原子物理:15 6全国卷二: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4、18、19 22(1)(5分)23(16分)、25(20分)59电磁:20、21 22(2)(12分)24(19分)43热学:16 6光学:15 6原子物理:17 6全国卷三: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4、20、21 22(1)(5分)24(19分)、25(20分)62电磁:16、17 22(2、3)(12分)23(16分)40热学:19 6光学:18 6原子物理:15 6北京卷:选择题实验题论证、计算题总分力学:17、19(科学方法)、20 23(16分)25(力电综合20分)约54 电磁:18、21 22(18分)24(力电综合18分)约48 热学:14 6 光学:15 6 原子物理:16 62、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四套试卷共涉及到《考纲》17个单元中的16个单元,只有第12单元“电磁场和电磁波”未涉及到。
每套试卷考查的考点大约在21—25个,四套试卷共考42个主要考点,有较强的互补性。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1)质点的运动(考点6、7、9、10)(2)力(考点12、13、15)(3)牛顿运动定律(考点17、20、21、24)(4)动量、机械能(考点26、28、29、30、31、32、33)(5)振动和波(考点38)(6)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考点45、51)(7)电场(考点56、58、60、62、63)(8)恒定电流表(考点67、68、69、70)(9)磁场(考点76)(10)电磁感应(考点78、79)(11)交变电流(北京卷题18,考点82)(12)光的反射和折射(考点91)(13)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考点99)(14)原子和原子核(考点118、118)(15)实验(考点113、116、126、127)全一:6、7、10、12、17、21、24、29、30、31、38、45、51、58、60、63、69、76、78、91、111、116、126等;全二:6、9、10、17、21、24、26、28、29、38、45、51、56、69、78、91、99、118、113等;全三:9、10、12、13、17、21、26、31、38、45、58、62、63、69、76、118、113等;北京:6、7、10、12、21、24、25、26、28、34、38、41、46、51、56、68、78、82、83、90、96、97、99、118、127等。
结论:(1)每份试卷涉及的考点不超过25个,给高考研究工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2)每年、每份试卷必考的考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匀变速直线运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等。
(3)“得力学者,得天下”——基础知识。
3.特点分析特点之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突出了时代主题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继续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人心思和、人心思安、人心思稳,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经济秩序是当今社会的主题。
这一时代特点反映到理综物理试题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型、题量和试卷结构稳定。
18年高考理综试卷依然是理、化、生三科在同一试卷内“各自为政”,第一卷选择题依然是588型,所不同的是全国卷中物理部分单独列为一道大题并提出了不定项选择的要求,实验题,论证、计算题题量也没有变化,所有题目依然是设置在试卷中间位置,呈连续排列,突出了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地位和份量;与往年相似,选择题强调考查知识的覆盖面,18年高考对光学、原子物理、热学、机械波仍以选择题出现,大题仍然考力学和电磁学的主干知识,其结构与平时训练题和各地模试卷题目基本类似,保持了题型、题量和试卷结构的高度稳定,给学生以亲切的感受。
(2)继续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题目不偏、不深、不怪。
从试卷的知识比例分配来看,注重了物理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符合《考试大纲》对各部分知识点要求的比重,覆盖面上突出主干知识,兼顾非主干知识。
全国三套试卷和北京试卷中,力学和电磁学均考了102分,占总分的85%。
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力和运动(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匀变速运动规律等)、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波动、电磁场、稳恒电流、电磁感应、微观现象等。
力学中力和运动的观点、能量及其守恒的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三种基本方法,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18年也不例外,如:全一14题、全二14题、全三14、24题、北京卷24题等,都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讨论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
全一23题则是一个纯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题。
而全一24题、全二23题、全三25题、北京卷23题、25题等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运用能量及其守恒的观点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二25题、全三25题、北京卷25题则考查了动量守恒的问题。
另外,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也是力学中常考内容之一,如全一16题,全二18题,全三21题,北京卷20题。
电磁学中,电磁感应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学内容中的具体体现,也成为18年高考考核的重点内容。
全一19、20、22(2)、25题,全二20、21、22(2)、24题、全三16、22(2)、23题,北京卷21题等,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平行板电容器、楞次定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以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总之,各套试题重点考查了中学物理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其中力学分值占60分左右,电磁学分值占40分左右,所有试题中没有偏题和怪题。
(3)难度稳定,整体上略高于18年。
18年全国考题中首次增加了多选题(实质上是不定项选择),增加了选择题的难度,但总体来看,并没有太难的题,绝大多数都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计算与判断。
如全一14题、全二14题、全三14题就都只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全一16题、全二18题、全三21题及北京卷20题,就都只是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在天体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就几个规律间导来导去,再如全一18题、全二19题、全三20题、北京卷17题等也都只是波形图的认识和应用问题。
从实验题来看,全一第一个实验题,只要是做过或讲过这个实验,考生就都能选出正确答案,第二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全二、全三的第一个实验是常考知识点,关于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第二题分别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测量,都是关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
论证、计算题中,除全一第24、25题、全二24题、全三24题、北京卷第25题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复杂,应用的物理规律较多、需要的推理和计算能力较强外,其它题难度都不大。
总之,几套题的难度基本稳定,整体难度略高于18年。
特点之二:兼顾了大学选拔新生和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两方面的要求高考改革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是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和指挥棒功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改革在朝着兼顾大学选拔新生和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两方面健康地迈进。
一方面,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不同于教学评估考试,高考要体现国家意志,要为国家选拔可造就的人才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这就要求高考试题必定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高考对中学教学起着指挥棒作用,高考试题必须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必须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应该说,18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在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上做得是很不错的。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性质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物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几套试题都是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了能力和方法,体现了与STS 的联系,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对中学物理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突出了能力的考查,加大了中等难度题的分量,提高了整体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18年高考考纲中明确恢复单科物理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等于正式承认了实施几年来的理科综合“拼盘式”考法并没有实现其初衷,强调能综合则综合,不能综合则不勉强,且综合点要落实在主干知识上,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改革,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考纲对考生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