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练案4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课前诊断卷含答案详解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课前诊断卷含答案详解

检测(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课前诊断卷[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1.(2018·广安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成三磷酸腺苷B.都在生物膜上完成反应C.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都能产生丙酮酸和NADH解析:选B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ATP(三磷酸腺苷);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丙酮酸和NADH。

2.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 )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B.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解析:选C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利用吸收的光能分解水分子;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发生于暗反应,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反应产生的ATP。

3.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B.过程①②③④总是同时进行C.过程①③都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④产生的[H]还来自水解析:选B 据图可知,过程①~④依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

其中①③④都能合成ATP;过程①②③④不一定同时进行,如晚上仅进行③④(有氧呼吸)而不进行①②(光合作用);过程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除了来自葡萄糖之外,还来自水。

4.(2019届高三·泰安质检)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装入A、B、C和D、E、F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练习题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练习题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练习题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它们在维持生物体代谢平衡和能量供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帮助我们巩固对这两个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一:根据下列叙述,判断是指呼吸作用还是光合作用。

1. 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2. 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

3. 能量的输入。

4. 需要光能。

5. 发生于叶绿体中的叶绿体内膜。

6.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7. 需要氧气。

答案:1. 光合作用2. 呼吸作用3. 光合作用4. 光合作用5. 光合作用6. 呼吸作用7. 呼吸作用题目二:选择题1.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点是:A. 都是发生在细胞线粒体中B. 都需要光能C. 都能产生氧气D. 都是细胞的生命活动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氧气B. 葡萄糖C. 二氧化碳D. 水答案:C3. 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A. 产生葡萄糖B. 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C. 合成脂肪D. 释放二氧化碳答案:B题目三:判断题1.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植物细胞中,而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细胞中。

答案:正确2.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同时发生。

答案:错误3.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二氧化碳 + 水+光能→ 葡萄糖 + 氧气。

答案:正确题目四:问答题1. 简要描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呼吸作用是一种分解代谢过程,主要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细胞中,包括植物和动物细胞。

光合作用是一种合成代谢过程,主要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内。

两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在于: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为细胞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光合底物。

因此,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补充的生命过程。

二轮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实验专题

二轮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实验专题

1、实验试剂及作用
(1)NaHCO3 → 提供二氧化碳
(2)NaOH → 吸收二氧化碳
(3)石蜡 → 密封
(4)油层 → 密封 (5)开水冷却 → 除去水中的气体 (6)碘液 → 检验淀粉 (7)重铬酸钾 → 检验酒精
3、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 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冷开水、NaHC03、黑藻等等。 实验步骤:
饥饿
光照2小时
酒精脱色
滴加碘液
萨克斯的实验有无对照?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 是什么?
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什么?酒精脱色起什么作用?
这个实验除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 明了什么?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相关实验:
例4、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 证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叶圆片40片 (避开大的叶脉),抽去其中的气体。 第二步:把抽去气体的叶圆片连同水倒入烧杯中 放在黑暗处备用。 第三步: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4只烧杯内叶 圆片数目相等) 第四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光照强度 。列出实验中的 C02、温度、PH值、黑藻 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____ 。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 读出的? 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 (3)将实验处理结果在右边的坐标里绘成柱形图。
氧 气 释 放 量 25 20 15 10 5 0 (mL)
烧杯
光照(lx) 温度(℃) CO2(%)
1 6000 15 0.2 2 6000 25 0.01 3 6000 25 0.2 4 2000 25 0.2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观察并记录的实验结果是烧杯内相同时间上 _______________ 浮的叶圆片数或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 对光合 (2)3号和4号烧杯的实验是研究_________ 作用强度的影响,1号和3号烧杯的实验、2号和3号烧 温度 和________ CO2浓度 对光合作用 杯的实验依次是研究________ 强度的影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考点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1.装置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1)测定装置(2)测定方法及解读①测定呼吸速率(装置甲)a.装置甲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b.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甲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②测定净光合速率(装置乙)a.装置乙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CO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乙单位时间内向右移动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叶片上浮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目的多少(或者叶片全部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3.“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将装有水和水生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

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呼吸作用;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因此,真正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

4.“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半叶法”的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分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若该组同学的实验假设是叶片变红与叶片叶绿体中 的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关。你认为同学们应着重观察和比较 滤纸条中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从上到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实验预期和结论: ①红叶组与绿叶组相比,若红叶组着重观察的那条色 素带________,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②若同学们比较结果发现,除绿色的色素带变窄甚至 缺失外,其他色素带的宽窄没有改变。你认为该种叶片变 红最可能的原因与叶片细胞内________中的色素有关,实 验中未检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1)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什么阶段? 答案:光反应阶段。 (2)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的ATP最多的阶段是什么阶段? 答案:细胞有氧呼吸阶段Ⅲ。
3.以气体变化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不同状态下植物的代谢特点及相对强度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细胞代谢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1)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2)激素与神经系统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实现调节的; (3)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4)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变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1.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物质转 变过程
2.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环境 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曲线分析
3.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探究实验 中有氧与无氧条件的控制方法
细胞呼吸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丙酮酸 [H]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一、单项选择题1.(2021内蒙古包头一模)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30 ℃左右。

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若要预测这株植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B.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无关C.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是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D.瓶中CO2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2.(2021山东德州一模)癌细胞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转变为乳酸来产生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研究发现,线粒体中产生的NO,一方面可与O2竞争性结合,另一方面扩散到细胞质基质中促进葡萄糖转变为乳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能抑制线粒体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B.细胞发生癌变时,线粒体中的NO水平升高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丙酮酸的生成速率高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率低3.(2021湖南模拟)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其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下图表示金鱼在缺氧状态下,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的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不完全相同B.物质X是丙酮酸,该物质产生于细胞质基质C.肌糖原能够水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D.金鱼肌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4.(2021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

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会缩短其寿命B.eNAMPT的合成加工过程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中的氢来自水和葡萄糖D.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5.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图中序号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四 两个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四 两个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四)[专题四两个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时间:40分钟)1.近年来科学家报导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

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

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 ) A.光合酶受到破坏B.囊状结构薄膜受到破坏C.暗反应受抑制D.DNA受到破坏2.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

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2-4-1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图2-4-1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3.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一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测定光束照射前后植物吸收CO2和释放O2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4-2所示。

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图2-4-2A.开始照射前,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无法进行B.结束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C.开始照射后,暗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率D.结束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4.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

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5.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 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1.根据图示,正确的判断是C,N点时该器官进行有氧呼吸。

M点是氧气浓度最适合贮藏该器官,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选项不正确,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不是线粒体基质。

2.根据图示,除了D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3.分析错误的是B,乙图中曲线中EF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而不是增加。

甲图中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在乙图中则是H点。

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

4.叙述正确的是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不一样,因为乙植物的曲线图比甲植物的曲线图高。

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减少。

当光照强度为Z 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5.在氧浓度为a时,消耗的氧相等,因此答案是D。

线段xy表示有氧呼吸,Yz表示无氧呼吸。

6.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所测气体为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因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

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蔬菜的呼吸作用加快,释放出二氧化碳。

C。

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

D。

当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为A、C、D、E。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了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

当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选择题1.(2018·白银月考)绿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转换者,因为它们均含有叶绿体(图甲)这一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图乙是图甲中的色素分离结果,图丙是在图甲④结构中进行的生化反应,①~④分别代表图甲中叶绿体的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图乙中的色素带由1到4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B.图甲中①和③的成分和结构相似C.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图甲④中的C3含量多于C5D.如果突然降低CO2的浓度,图丙中的C3含量会一直下降[解析] 图乙中下方有滤液细线,色素的扩散方向是从下向上的,所以1~4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它们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分析图丙中的过程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时,暗反应中的两个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均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由于一个C5对应着两个C3,所以C3含量要比C5高;二是当环境条件突然改变时,如CO2浓度突然降低时,短时间内由于CO2固定过程减弱而C3的还原过程仍在进行,故C3含量降低而C5含量升高,但一段时间后,反应过程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所以C3含量不会一直下降。

2.(2018·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图,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C )A.光照强度为0klx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光照强度为1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到7klx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合成速率增大D.光照强度为10klx时,CO2浓度和色素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因[解析] A.光照强度为0klx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是净光合作用,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klx 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错误;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为7klx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因此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C正确;D.光照强度由8klx 增强为10klx时,CO2量不变,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量为主要的环境因素,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D错误。

故选:C。

3.(2018·郑州模拟)有人把玉米和向日葵的叶片从植株上切下后,分别放在保持高湿度、充足光照的容器内(保持叶片的生活状态),叶片的含水量由于蒸腾作用而逐渐减少,然后测定叶片在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 D )A.水分亏缺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B.水分亏缺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不同C.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是因为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起作用的[解析] 由图可知,在水分亏缺为30%和50%时,向日葵和玉米已分别停止光合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可知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原料水的不足(因为此时叶片的含水量是可以满足光合作用对水的需求的),而是光合作用的另一原料CO2(CO2主要通过气孔从外界获取,而水分亏缺会导致气孔关闭),结合玉米对CO2的利用效率高,可知水分亏缺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影响光合作用的。

4.(2018·吉林省辽源市高三期末)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C )C.C D.D[解析] A.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B.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正确;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错误;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5.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红光,b为白光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解析] 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红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a为白光,b为红光。

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 ℃、30 ℃,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调节到25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温度从30 ℃下降到25 ℃后,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减慢。

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减慢,故a点上移;b点代表光补偿点,即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减慢,光合作用加快,需要降低光合作用强度,才能够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点左移;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降低温度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故m值增加。

二、非选择题7.(2018·东北三省三校一模)图一为夏日晴朗天气,光合作用强度的日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关于光合“午休”的问题:(1)中午轻度缺水会使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__降低__。

(2)水分亏缺使光合产物输出变慢,对光合作用产生__抑制__作用。

(3)气孔关闭会阻止O2溢出叶片,高氧浓度下产生图二光呼吸现象。

光呼吸通过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剩__[H]、ATP__,减少能量积累对叶绿体的伤害。

光呼吸与有氧呼吸区别有__C、D__,相同点是__B__。

A.反应场所都是线粒体B.都消耗O2释放CO2C.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D.光呼吸光下才能发生,有氧呼吸黑暗和光照都能发生(4)综上所述,光合“午休”现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大田生产中可以采取__A__措施,避免或减轻此现象。

A.喷灌B.遮光C.降低温度D.增施有机肥[解析] (1)中午轻度缺水会使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降低。

(2)细胞代谢需要水参加,当水分亏缺会使光合产物输出变慢,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作用。

(3)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

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H]和ATP,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有其正面意义。

光呼吸与有氧呼吸区别有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光呼吸光下才能发生,有氧呼吸黑暗和光照都能发生。

相同点是都消耗O2释放CO2。

(4)植株会出现光合午休是由于中午温度过高,叶片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下降。

因此大田生产中可以采取喷灌的措施,可以降低温度,提供足够水分等,避免或减轻午休现象。

8.(2018·山东省济宁一模)生物制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H]在产氢酶的作用下可以产生H2,产氢酶对O2敏感。

下面是利用生物制H2的两种方法。

(1)真核生物绿藻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产生H2。

绿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H]的场所是__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__。

绿藻产H2是生物代谢的一种调控结果,当细胞代谢活动平衡时,绿藻细胞内参与反应的C3的含量__大于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C5的含量。

产H2会导致绿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绿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成H2,使参与暗反应[H]的减少,有机物生产量减少__。

(2)一些厌氧微生物在黑暗环境下,能将多种有机物发酵成各种有机酸,同时产生大量的H2。

与上述绿藻制氢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制H2的优点是__不受光照条件限制、避免了氧气的干扰、产气量大__。

在厌氧微生物产H2过程中无氧呼吸也会影响产氢酶的活性,其原因是:__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有机酸,导致溶液pH降低,影响产氢酶的活性__。

[解析] (1)真核生物绿藻在光照条件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两过程都产生[H],因此绿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根据二氧化碳的固定的反应方程式可知,一个五碳化合物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因此绿藻细胞内参与反应的C3的含量大于C5的含量。

当细胞代谢活动平衡时,绿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成H2,使参与暗反应[H]的减少,有机物生产量减少,因此H2会导致绿藻生长不良。

(2)一些厌氧微生物在黑暗环境下,能将多种有机物发酵成各种有机酸,同时产生大量的H2。

与上述绿藻制氢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制H2的优点是不受光照条件限制、避免了氧气的干扰、产气量大。

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有机酸,导致溶液pH降低,影响产氢酶的活性,因此在厌氧微生物产H2过程中无氧呼吸也会影响产氢酶的活性。

9.(2015·全国卷Ⅰ,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高于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光照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基质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H](或者ATP和还原型辅酶Ⅱ)---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