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语文复习知识点盘点

合集下载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

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疑问代词,怎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动词,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动词,拿、持。

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形容词,白色的。

比动词,挨着对着。

天涯若比邻动词,比作。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动词,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兵名词,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名词,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池名词,古代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名词,水池。

墨池记出动词,出现、露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出去、出来。

不复出焉动词,拿出。

皆出酒食动词,产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处名词,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名词,时候时间。

乡书何处达动词,处在。

处江湖之远次名词,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动词,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丛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动词,依从。

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形容词,从容。

道动词,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名词,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名词,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规则正确的。

以谘诹善道名词,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动词,达到。

动词,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动词,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

小学语文16年级期末复习知识要点范例

小学语文16年级期末复习知识要点范例

一、词语辨析
1.同音词辨析:相同音,不同意义、用法的词,如:查、察、差。

2.同类词辨析:同一类别的词,用法不同的词,如:手术、手段、手艺。

二、诗词鉴赏
三、修辞手法
1.比喻:用其中一种事物的其中一性质来描写另一事物。

2.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说成有生命的,具有人的特点。

3.夸张:放大事物的其中一性质或程度。

4.对仗:句子之间的平行关系,主要有平行对仗、交叉对仗和错位对仗。

5.反问:将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强调所述的内容。

四、病句修改
1.词语搭配错误:例如:鸣声高亢,正确应为声音高亢。

2.主谓搭配错误:例如:孩子美丽,正确应为孩子很美丽。

3.语序不当:例如:我已节省了用电量,正确应为我已经节省了用电量。

4.词语重复:例如:他说的话真的对,正确应为他说的话真对。

五、作文写作
1.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注意段落结构的组织,使文章层次清晰。

六、阅读理解
1.阅读材料时注意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

2.熟练掌握排除法和归纳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3.注意细节和推理题的解答,善于分析选项中的关键词。

七、语法知识
1.词性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等的变化规律。

2.词语搭配:根据语境选正确的搭配词语。

3.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判断和辨析。

以上是小学语文16年级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的一个范例,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16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

2016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

2016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一)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处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2、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3、瞷: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4、墦:卒之东廓墦间(坟墓)5、善: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动词)6、诲: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动词)二、通假字1、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返",回来)2、蚤:蚤起(通"早",早上)3、施: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4、为:为是其智弗若与?(通"谓"认为)三、一词多义1、之:①吾将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动词,去,往)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词)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

代事情的真相)④又顾而之他(到,往,动词)⑤通国之弈者也(的,助词)2、施: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踪)②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施行,实行,动词)④妾不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处,动词)2、卒:①卒之东郭蕃间(终于,最后,副词)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名词)③初,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通"猝",突然)必考内容:1、宋词和宋诗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著有《苏东坡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梳理

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梳理

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梳理
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梳理的相关内容。

修改病句
课标要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
⑧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2016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2016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2016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2016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归纳(二)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归纳(二)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归纳(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词语解释是初中语文试卷中常考的题目,这道题目虽然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但很难考得满分。

为了方便大家更高效率地复习,中国教育在线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词语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看不起。

鄙夷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推敲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创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素材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豁然贯通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咬文嚼字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因小失大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2016中考语文辅导知识

2016中考语文辅导知识

2016中考语文辅导知识(一)《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严冬的景象。

田圃在严寒和干旱中,种子被禁锢; 牧场在严寒和干旱中,枯黄了,牛羊无法放牧; 鱼塘在严寒和干旱中,水越来越浅了,鱼儿已不能自由游动; 小溪在严寒和干旱中,已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

四月,按农历算,应是阳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温不来,不见雨的踪影,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过去曾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

雨,终于来了,是甘霖普降啊!没有电闪雷鸣,亦非风狂雨横,只是如丝的细雨,微雨,脚步轻轻,细语温声,用贯通、弥漫于两间的爱心,湿润着大地,亲吻着、抚慰着每一个孩子,在干渴和寒冷中生活过来的孩子。

雨,是春的使者,带来春的信息,开启了一个新春的季节。

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啊!不要惊诧,更不要害怕。

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防备我。

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

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春,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雨说,他来自遥远的地方。

但是他一下子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因为他也曾是一样爱玩的孩子。

不过他是幸运的,他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也都应该笑着长大啊!他们应该有笑着长大的权利。

一切都不同了。

雨,接引着春天到来了。

是可以笑,而且应该笑了,应该勇敢地笑了。

是不会吗?是不愿吗?是不敢吗?雨要教你们笑。

你看,杨柳在雨中笑了,笑弯了腰;石狮子在雨中笑了,笑出了眼泪;小燕子也在雨中笑了,笑斜了翅膀。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重点归纳.doc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重点归纳.doc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重点归纳2016年高考复习过完年就会进入紧张的状态,对于临考阶段的复习方法,高考生应分,轻重缓急,总结提高。

(轻重缓急指,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

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目前高考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开学到二月底(五月中至七月底前可先处理完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明年的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一、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

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

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复习知识点盘点
1、字词字形读音3分(注意读一读写一写、掌控中考上的字词、中考宝典上的字词习题)
2、成语或词语的运用3分熟悉掌控中考上的成语的感情范围、使用对象、成语意思
3、病句3分注意八不放过、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
4、句子的排序的做题方法
第一招:首先确定中心句、首句、尾句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巧用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通过排除(否定)错误选项而求得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适用于解答选择题。

因为“排除”往往比“肯定”要容易些,所以通过“排除法”确定正确选项往往要比直接确定正确选项要容易得多。

第二招:确定语言标志。

1、指代意义的词语。

2、关联词语的呼应3、暗示性词语。

4、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如并列:同时、与此同时。

表示相反或相对的:反过来说、与此相反
表示主次轻重:首先、其次、再次。

表示结论: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
一般来说,代词往往紧跟在它指代的对象后边。

如果题目给出的语言材料中含有代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语句的顺序。

第三招:确定总领句
要保持语言的连贯,首先要注意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

做排序题,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材料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抓住了中心,我们就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依此快速排定语序。

第四招:梳理说明顺序
做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语段属于说明性文字,我们就可以利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通过梳理说明顺序来给句子排序
如果语段属于议论性文字,我们就可以利用议论文的文体特点,通过理清论证思路来给句子排序。

语句衔接:1、话题一致2、前后呼应3、顺序合理3、句式协调4、语境和谐、5、音节和谐
5、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6、论证方法说明方法
7、论据语言
8、内容的分析是否符合原文和原文是否一致
9、一词多义(3分)
10、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句式(3分)
11、翻译4分(重点复习八年级、九年级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12、对比阅读4分
1、选段内容的异同点:如同是醉酒、同是写猿鸣同是治国类的、
同是劝喻类、同是写景类的
2、人物形象的异同点性格、思想、志向、感情、劝说方式
3、表现手法的异同点:对比手法、类比、侧面烘托、借景抒情、
先抑后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4、描写角度:听觉、视觉正面、侧面
5、塑造人物的方法:如对话
6、所表达的感情:
7、写景的角度:
13、课内诗歌的词语解释(每一首诗词的课下的注解一定要十分熟悉,绝对不能在这里失分)2分
14、诗歌赏析、或诗歌的感情、内容的分析2分或3分
15、默写六分直接性默写,分布在六册书里,2分理解性默写,复习时注意看笔记、和掌控中考、中考宝典上的理解性默写汇总
16、17、综合性学习对联、标语、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等、掌控中考上的题型为主,重在掌握方法。

18----22、散文阅读
1、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情节。

2、标题的含义、作用、妙处
3、段落的作用
4、句子的含义
5、句子赏析
6、文章的主旨
7、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对散文阅读中的每一种题型,一定要熟悉答题技巧、答题步骤、注意事项等,争取答题完整、到位、规范。

23、作文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

【提升要诀】
第一,认真审题。

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

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

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

在动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构思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尽
量想细一些。

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

这样,以有效地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

第三,及时补救。

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

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最后30天
有条不紊计划先行
语文中考试卷最直接体现课本知识点,也是每个考生最直观地从课本“赚取”分数的,就是古诗词背默以及文言文语段部分。

这部分大概占26分,在最后关头值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复习一遍。

特别是新课表中出现的新篇目,更值得大家“集中火力”。

所以,拟定一个这部分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

它也有利于考生建立自信,完善备考心理。

理清文体分类攻克
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也是大家较为担心的题型。

在最后一个月里,要快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较难实现的。

但是,我们可以在“答题格式”上下功夫。

将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题分类练习。

然后在每一种文体下,每个知识点再分类练习。

例如,记叙文常见的题型有词语赏析、句子赏析、概括信息、标题使用、拓展延伸等等,考生们可以逐个理出较为规范的答题格式,重复题型训练。

以期达到看到考题不陌生,有方向,将“简答题”变成“填空题”的效果。

备好作文材料
在作文方面,考生们可以利用一个月时间充分地“储蓄”写作资料,可根据“情感”“励志”“成长”“社会”“文化”等类型分别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