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之我见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之一,它以复杂的人物性格、深刻的内心矛盾和悲惨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被哈姆雷特的悲惨命运所打动。
他是一个正直、善良、聪明而又悲惨的王子,他的父亲被叔叔克劳狄斯谋杀,母亲乔特鲁德也背叛了他,这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复仇的欲望中。
哈姆雷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是这部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他不仅要面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还要面对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他在复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终选择了死亡作为解脱。
此外,这部作品还通过其他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克劳狄斯的阴险狡诈、乔特鲁德的软弱和背叛、奥菲利娅的悲惨命运等,都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哈姆雷特的命运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身边的人。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认识到了复仇的残酷和无情,让我更加明白了宽容和宽恕的重要性。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一直被人们传颂和铭记。
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性

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揭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在众多作家竞相灿烂时,莎士比亚无疑是最耀眼的,不愧为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
初中时就读过他的《哈姆雷特》,最近在观看了电影《哈姆雷特》并听取了老师对其的解析后,我对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其悲剧性源于其封建贵族的阶级性。
在老国王哈姆雷特未死之前,哈姆雷特王子是娇嫩而高贵的,他对人类充满美好的看法“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可是当他陷入家庭的不幸之中时,宝贵的生活理想开始破灭了,父亲意外死亡,叔叔继承王位,母亲匆匆改嫁,这使得他对人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失望和犹豫,作为一个出身封建王室,从小就享受贵族特权的王子,此时却要挑起与本阶级抗争,并重整乾坤的重任,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而这也正是哈姆雷特在得知鬼魂告知的真相后,迟迟无法动手的根本原因。
二、其悲剧性源于宗教性。
哈姆雷特把父亲视作古典美德的化身,父亲的鬼魂要求哈姆雷特复仇,但要恪守基督教的准则:“切不可玷污你的心灵,也不要去追究你的母亲。
”老哈姆雷特愿儿子做一个基督教英雄——即一个有良心的英雄。
精心策划的哈姆雷特最终还是失败了,他谋求复仇却导致葛楚德身死。
尽管早早便确知克劳狄乌斯的罪过,但在基督教的要求下,他还是无法做到雷厉风行,只能处于被动,最终虽得以报杀父之仇,却也落的自己身死,王位让于挪威。
三、其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弱点导致了悲剧性。
哈姆雷特作为人文主义者,他不满于现实中的种种罪恶现象,颂扬美好的事物,虔信友谊,爱情,善良,德行等,认为这些才是人类的天性,认为这些美德才是改变现实中的邪恶,实现美好愿望的巨大力量。
因此他并不愿意利用社会阶级矛盾,通过暴力和流血斗争解决问题,对于叔父克劳狄斯的罪行,哈姆雷特选择用人文主义者的理性来感化他,可是对于一个王位篡夺者、道德败坏者来说,这只是徒劳。
最终只能悲剧的与敌人同归于尽。
四、脱离人民群众的个人奋斗造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莎士比亚的杰作之一。
在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备受赞誉的角色,其性格与命运均备受人们的关注。
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角色,他的性格特点对整部戏剧的情节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进行解读,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悲剧命运及其原因,并对其性格给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来分析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同时具有勇敢和犹豫、激进和犹豫的两面性。
在戏剧的开头,哈姆雷特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果断。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极度悲痛,但当鬼魂出现告诉他父亲是被毒杀而不是自然死亡时,他立即决定要为父亲报仇。
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很快又陷入了犹豫和迟疑之中。
他开始怀疑鬼魂的真实性,对自己的行动不确定,因此陷入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和内心挣扎之中。
这种犹豫和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他的行为变得不可预测和复杂,也正是这一特点给整部戏剧的情节发展带来了许多曲折和转折。
我们来探讨一下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从他的性格特点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
他的犹豫和矛盾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
他无法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复仇计划,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性结果。
他对奥菲利娅的感情与行为模式也是充满矛盾的,他既深爱着奥菲利亚,又采取了冷漠和冷淡的态度,使得奥菲利亚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与拉谢尔的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克劳狄斯,但也因误食了被毒的杯子水而丧生。
这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均源于他性格中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状态。
我们来思考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给我们的启示。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同时具有了勇敢和犹豫、激进和犹豫的两面性。
他的悲剧命运也告诉我们,在做出决定时不要犹豫不决、变化无常,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行动。
哈姆雷特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影响到他人的命运。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深入人心。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而多面,正是这些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阅读这部作品并深入剖析哈姆雷特的性格后,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一方面有着高贵的出身和卓越的智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世界有着深刻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又陷入了无尽的犹豫和彷徨之中。
他的犹豫首先体现在复仇的过程中。
当得知父亲被叔父谋杀的真相后,哈姆雷特内心充满了仇恨和愤怒,然而他却迟迟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
他不断地思考、权衡,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复仇时机和方式。
这种犹豫并非因为他的怯懦,而是源于他对复仇行为的道德和伦理的考量。
他深知复仇意味着杀戮,而杀戮又是否符合道德准则?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他在行动上显得犹豫不决。
哈姆雷特的过于理想化也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对世界和人性有着美好的期望,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大失所望。
他原本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公正的,但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让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困惑之中,也让他在面对现实时显得无所适从。
此外,哈姆雷特的敏感和脆弱也是导致他悲剧的因素之一。
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这种敏感也让他更容易受到伤害。
他在面对爱情时的犹豫不决,在面对朋友的背叛时的痛苦,都反映出他内心的脆弱。
他无法承受生活带给他的种种打击,最终在精神上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哈姆雷特的悲剧归咎于他的性格缺陷。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在那个封建王朝统治下,权力斗争激烈,道德沦丧,正义难以伸张。
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试图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中寻求真理和正义,无疑是艰难的。
从哈姆雷特的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而这些又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轨迹。
哈姆雷特悲剧意蕴读后感

哈姆雷特悲剧意蕴读后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当哈姆雷特在舞台上说出这句经典台词时,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读完《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风暴,久久不能平静。
哈姆雷特,一个原本充满理想和热情的王子,却在命运的捉弄下,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他的父亲被自己的叔父谋杀,母亲在短时间内改嫁凶手,这一系列的变故让他的世界瞬间崩塌。
他开始怀疑人生,怀疑一切,内心充满了矛盾和迷茫。
记得有一次,我在生活中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
那是一次考试,我原本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准备得十分充分,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我傻眼了。
那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可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正确的答案。
我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那种失落和挫败感,就像哈姆雷特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一样,让我感到无比的绝望。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学习的方法不对?是不是我还不够努力?还是说这只是一次意外的失误?就像哈姆雷特在面对父亲的死亡时,不断地思考着这背后的真相和原因。
我也在脑海中一遍遍地问自己,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
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失败者,没有脸面去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看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我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那些曾经被我视为宝贝的知识,此刻却变得如此陌生和遥远。
就像哈姆雷特在复仇的道路上犹豫不决一样,我也在是否要重新振作起来的选择中徘徊不定。
我害怕再次失败,害怕再次承受那种痛苦和打击。
但是,内心深处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能就这样放弃,不能就这样被一次失败打倒。
终于,在经过了几天的自我封闭之后,我决定重新站起来。
我开始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都逼着自己按照计划去学习。
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就像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一样。
但是,我知道,只有经历了这些痛苦,才能迎来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而哈姆雷特,他在复仇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叔父的狡诈和母亲的不理解,还要承受自己内心道德和良知的拷问。
《哈姆雷特》的悲剧色彩读后感

《哈姆雷特》的悲剧色彩读后感《<哈姆雷特>的悲剧色彩读后感》《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复杂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悲剧色彩,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震撼。
故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他原本是一个充满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青年,但父亲的突然离世、母亲的迅速改嫁以及叔父的篡位,让他的世界瞬间崩塌。
他开始对人性、道德、伦理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
哈姆雷特的悲剧首先体现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与腐朽。
在那个封建王朝,权力的争夺充满了阴谋和血腥,正义和真理被肆意践踏。
他的父亲被叔父谋杀,而母亲却在短时间内改嫁凶手,这种亲情的背叛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愤怒。
同时,周围的人也大多是虚伪、自私和贪婪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让哈姆雷特感到孤立无援。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哈姆雷特的理想和信念无处安放,他的反抗也显得如此无力。
其次,哈姆雷特自身性格的矛盾也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复仇欲望,另一方面又因为过度的思考和犹豫而迟迟无法付诸行动。
他总是在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试图寻找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但这种过度的思考却让他错失了许多机会。
他的内心充满了善良和正义,但又无法摆脱人性中的弱点,如优柔寡断、脆弱敏感等。
这种性格上的矛盾让他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艰难,最终走向了毁灭。
再者,爱情的悲剧也为哈姆雷特的命运增添了一抹凄凉的色彩。
他与奥菲莉亚之间纯真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由于哈姆雷特复仇计划的需要,他不得不故意疏远奥菲莉亚,甚至对她说出了一些残忍的话。
而奥菲莉亚在父亲被哈姆雷特误杀后,精神失常,最终溺水身亡。
这段美好的爱情以如此悲惨的结局收场,让哈姆雷特的内心更加痛苦和绝望。
此外,命运的无常也是《哈姆雷特》悲剧色彩的重要体现。
哈姆雷特一直在努力抗争命运的不公,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他的复仇虽然成功了,但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剖析读书笔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多面,其悲剧命运令人深思。
在阅读这部作品并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剖析后,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
他出身王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本应有着光明的前途。
然而,父亲的突然离世和母亲的迅速改嫁,让他的世界瞬间崩塌。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愤怒。
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当他得知父亲的死亡真相后,他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他渴望为父亲报仇,另一方面,他又对复仇的后果感到恐惧和犹豫。
他不断地思考、权衡,却始终无法果断地采取行动。
这种优柔寡断不仅让他错失了许多机会,也让他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煎熬。
他的过度思考也是导致其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哈姆雷特总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准则和人性的善恶。
他的思想深邃而复杂,但过度的思考却让他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试图寻找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却往往在思考中迷失了方向,错过了行动的最佳时机。
然而,哈姆雷特的性格中也有坚定和勇敢的一面。
在面对邪恶和不公时,他并没有选择沉默和逃避。
尽管复仇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他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哈姆雷特的善良和同情心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对朋友和爱人真诚相待,对无辜者充满了怜悯。
他不忍心看到更多的人受到伤害,这种善良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的复仇行动。
他的孤独感也是其悲剧性格的一部分。
在整个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几乎是独自一人在战斗。
他无法向他人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孤独让他的心灵更加脆弱,也让他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陷入绝望。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当时的丹麦社会充满了腐败和黑暗,道德沦丧,正义得不到伸张。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哈姆雷特的理想和信念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

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摘要:《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作品,其主人公具有复杂的性格特点,本文试对其延宕性格进行分析,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哈姆雷特性格转变延宕性格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问世以来,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专家就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仍有一些普遍性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认为作品是一个性格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他的形象几乎和懦弱、犹豫、不幸、怀疑和恋母画上等号。
延宕是他最大的性格特点,优柔寡断,忧郁沉闷,拖延迟疑,他的存在就是一个悲剧,虽然他前期是一个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的王子,后来的宫廷政变却毁了他的理想生活,以至于要通过装疯卖傻来保全性命。
一、悲剧前后性格的蜕变1.宫廷政变对王子的影响。
虽然剧本开始就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奥菲利亚的感触和描述中认识悲剧发生前的王子:“啊,何等高贵的天才竟这般的毁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逗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三幕一场)从这里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能文能武的一世英才。
这样的他也可以正大光明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奥菲利亚),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的滋养(在威登堡求学).并真挚地交换自己的友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前期的哈姆雷特是幸福快乐的,这也是他的理想的生活模式。
但幸福的生活并不长久,我们是在哈姆雷特被恶势力毁灭、包围时认识他的。
父王暴死、尚在丧期的母后积极地改嫁、原本属于他的王位被有篡弑嫌疑的叔父霸占,这一切都使他受到猛烈地冲击,从幸福的天堂到黑暗的地狱的差别也不过如此。
他的理想和人生被从此毁去。
2.“众叛亲离”的绝望境地。
宫廷政变只是悲剧的开始,后来的哈姆雷特几乎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完全被恶势力所包围。
朝臣也都致力于对荒淫无度的新君的取悦,以典型的官僚波罗涅斯为例,他身为御前大臣,却昏庸无道,一味地告密、偷听、献计、为了卑鄙的勾当甚至连自己的女儿也出卖,最后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之我见
白莉,范晔,白萍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摘 要:戏剧《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兼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言行的描写,分析了哈姆雷特多疑、嫉恶如仇、优柔寡断、双重矛盾性的悲剧性格。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悲剧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L04-0045(2010)01-0075-02
《哈姆雷特》(1601年) 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也是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中最高成就的代表作。
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选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
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为流行的复仇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点石成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推陈出新,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哈姆雷特》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目,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为给父亲报仇进行了一幕幕的斗争。
莎士比亚把哈姆雷特的性格描绘的淋漓尽致,下面笔者将从哈姆雷特的言行中来分析他的悲剧性格的表现。
一、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之一——多疑在戏剧《哈姆雷特》第一幕中,面对叔父假装的关心
[1]
“为什么愁云依然笼罩在你身
上?”“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从一开始,他内心充满阴郁,对父亲的死亡表示怀疑,由此踏上复仇之路,而复仇却让这个充满正义感和深受国民爱戴的王子过早陨落,让人民深感遗憾。
剧中又写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
品!理性是多么可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
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
这也为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结局作了铺垫。
二、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之二——嫉恶如仇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是推动哈姆雷特人生轨迹的重要动力。
在第一幕中,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痛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他对他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叔叔进行疯狂的报复,不顾他人的牺牲,只要能报仇他就去做。
在他母亲的寝室中他愤怒的辱骂他的叔叔:“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
”这也表现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习,他痛恨邪恶,向往光明,使他将所有的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
[4]
三、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之三——优柔寡断
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索,但却优柔寡断,这也是他复仇成为悲剧的原因。
在第一幕中,哈姆雷
收稿日期:2010-04-19
作者简介:白莉(1982-),女,河北省保定人,助教。
2010年第1期(总第10期)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Baod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2010 年6月 (June.6)
特确定了父亲的死因,当着他的两位忠心的侍从,他用宣誓来表示自己一定要复仇的决心。
这虽然显示出哈姆雷特的决心,但是到了第三幕,当他看到叔父在祈祷时,却错过了杀死仇敌的最好时机。
戏剧中说道“他现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仇了。
不,我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3],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犹豫难断。
虽然是其自身性格的使然,但这也是基督教的教义所传达的。
人死前必须进行祝福才能上天堂,反之就会入地狱。
哈姆雷特受灵魂煎熬之苦,也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思想未发展成熟,不能彻底脱离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控制,教会也能为资本主义所用,以及当时社会上人们思想的摇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问题。
这句话算是《哈姆雷特》独白中被世人传唱的佳句。
这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是由于无法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哈姆雷特才长期踌躇和拖延着他早应该采取的复仇行动。
哈姆雷特陷入岔路中不知从何突破,只能不停犹豫,这不仅是他悲剧性格的体现,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
四、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之四——双重矛盾性
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莎士比亚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
哈姆雷特内心矛盾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而复仇外在冲突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的本质特性。
他心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深渊;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利亚和自己的母亲,又怨恨他们的脆弱等等。
这一系列内心冲突的描写既显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又展现出他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
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细心考虑自己的处境,尽量用完美的方法解决。
但思考太过详细继而又陷入矛盾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哈姆雷特在自己的思想怪圈中走来走去,他面对的是国仇家恨,他希望用年轻人的热血去报仇,但他作为王子,更是为了拥戴他的子民,夺回王位,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而后者,似乎是历史给予他的使命。
剧中写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5]由他的矛盾心理可见,已经不再是武器能够解决的,而需要用政治手段夺回他的荣耀。
哈姆雷特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表述。
有句名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的性格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使他最终落入仇敌布下的圈套中。
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与黑暗势力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朱维之.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5.
[2]阵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 社,2003.
[3]黎志敏译.莎士比亚作品赏析[M].武汉: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出版社.
[4](苏)莫洛佐夫著.莎士比亚传[M].湖南:湖南人 民出版社,1984.
[5]蒋承勇.新编外国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第1期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