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证明水的组成三、教学难点做好电解水的实验四、教学用具电解器、电源、火柴、烧杯、插座、多媒体(PPT)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教学师:我们先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氢气有什么用途?氧气有什么用途?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是讲水的组成,跟这个有什么联系了?慢慢看,等会你就明白了。

)可略去不讲。

Ⅰ演示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2.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3.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3)两玻璃管内液面如何变化?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学生得出结论:水电解产生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学案浙教版 精品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学案浙教版 精品

1.2水的组成【学习任务】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水分子构成。

【器材】一、【自主学习】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发生了变化。

在水电解实验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发生了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常温下,水是色味透明的液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低到以下水会结冰,而当水的温度达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所以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水的沸点是℃。

3.水是由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构成,氧气是由构成。

分子还能继续分成更小的微粒吗?4、氢气: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至75%时都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解于水,能帮助物质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合作、探究、展示】一、水的电解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实验时可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加水的导电性),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两玻璃管内液面;(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体积较,产生的氧气体体积较。

※※※记忆: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这里是氢二氧一是体积比,而非质量比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和,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的电解是变化)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元素和氧气中的氧元素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和组成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2(新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2(新版)浙教版(1)

第2节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组成物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从而完成全面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更能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由浅入深的学习“水”,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水能发生化学变化吗?可举例:水跟生石灰化合变成熟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合生成一种酸。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水能变成其他物质吗?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板书: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二、新课:(第1课时)水的电解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这个装置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当玻璃中有不溶于水的气体产生时,就将水排到中间的漏斗中。

在实验之前先在两边的玻璃管内装满水,他们通过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通电源后,大家要仔细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2、观察内容及步骤: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只玻璃管内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大,他们的体积比大约为1:2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较慢较少。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第二节水的组成【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水的组成【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产物以及验证方法。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比拟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解水之间的区别,理解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观探析的过程,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响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承受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探析〕观变化。

对学生的演示给以点评肯定,并用多媒体动画再一次展示“水的微观变化〞。

总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深入思考 1.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3.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知新知呈现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的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下为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

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漂浮的原因。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小组讨论稳固练习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关于水的电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的表现D. 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氢气B. 空气C.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D.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产生水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所以 ( )A. 水中含有氢气B. 水中含有氢和氧元素C. 水中含有氧气D.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新课小结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展展示,请其他同学进展评价。

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组成物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从而完成全面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更能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由浅入深的学习“水”,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二、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三、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四、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五、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引入: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但产生的速率与多少都不同。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又慢又少。

两个玻璃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水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支玻璃管里的液面都在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气体检验:等收集较多气体后,设法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应堵住试管口)进行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掌握其文字表达式,解释水的电解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拆解重组,培养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水以不同状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并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更新。

其主要是在状态上发生转化。

正因为水的无毒无害和水循环,科学家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中,会优先考虑产物为谁的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主要是靠燃烧氢气来给汽车提供能量,其产物是水和极少量的氨气,氢气可以燃烧变成水,人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水来得到氢气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设计了以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交代仪器名称、实验条件、观察内容等,同学们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请同学四到六人一组,观察后续实验,然后小组汇报分析总结。

环节二:实验一: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药品:水、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步骤:1.装满两支试管2.接通电源实验环节三:引导学生完成汇报分析总结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通直流电环节四:通过实验得出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在正负电极上产生了两种气体,那么这两种气体是否是同一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实验二:检验气体并完成表格学生选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点燃验证氢气和氧气,并指出正负极的气体都不是氯气 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学生完善表格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验证气体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负极气体氢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3)知道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学生能结合资料,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分子、原子、元素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水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蒸馏水一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另一种我们非常常见的化学物质。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空气一样重要。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回答]水。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

[小结]水用于维持生命、灌溉农田、工业用水、水上交通……[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

[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凝固点)[回答]生甲: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1)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1)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水的组成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本质是事物外部现象的内在根据,现象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这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3. 能说出水的重要性质。

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 学会从“现象到本质”,来认识事物;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互助合作等实践能力;6. 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科学地观察实验,并从实验现象,确认电解水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

2. 通过对比观察实验,分析100g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从而归纳得出水的特殊性质。

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并懂得“凡事都有例外”,明白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落实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明白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2. 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地观察实验,并从实验现象,确认电解水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

观察分析1Kg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从而归纳得出水的特殊性质。

学生4人小组观察、实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水的电解的装置,火柴,一内盛100g水的烧杯,100g冰块,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等加热设备,每四人一小烧杯蒸馏水。

教学设计: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即时生成的课,具体细节教学实际进程应该由教学实际情景决定的。

但本节教学主线设计是:通过引导同学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从两电极上的现象,到两支试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再到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以及验证两种气体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和出现的不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表达式: 通电
水 氧气+氢气
结论:水是有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说明:(仅供参考资料,上课没必要讲解)
1.为了增强 水的导电性,有时可在 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有时收集到气体量较少时,当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时(氢气),可能只发出爆呜声,而看不到淡蓝色火焰。
1.2水的组成
课题:水的组成-----水的电解
课型:新授课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
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非常小的气体,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4、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归纳: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有气体生成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液面下降
C.产 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直接点燃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蓝色火焰木条复燃
二、水的重要性质:填写表格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现象
【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补充:2002年3月,南极巨型冰架在 一个月内崩塌,一座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厚200米的庞然大物仅仅31天就不见了踪影,化成千万座冰山星罗棋布在南极洲东部的威德尔海。事隔仅一年多,北极也传来了冰架破裂的轰鸣声,北极最大的一块陆缘冰,在冰天雪地中坚守了3000多年后,终于耐不住热而崩解了。
通过该材料让学生感受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 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那 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
作业 或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第2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二、水的重要性质
1、无色无味的液体
2、沸点O摄氏度凝固点100摄氏度
3、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反思:
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但产生的速率与多少都不同。在负(阴)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阳)极上生成的气泡又慢又少。两个玻璃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支玻璃管里的液面都在下降
注意: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 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l∶2。这是为什么?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5、电 解水的一简化装置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H2和O 2生成,所以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记忆:“负氢”)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气体检验:等收集较多气体后,设法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应堵住试管口)进行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是氢气。
3、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
教学设计
备注
【复习】
1、二十一世纪新能源有哪些?
2、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 学变化?
3、你能谈谈水和氢能源有什么联系吗?
【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