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成都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形考任务3

成都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形考任务3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z 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

【答案】:错误
2.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答案】:正确
3.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
【答案】:错误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答案】:错误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答案】:错误
6.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A.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B.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答案】:D
7.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 ),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A.理解功能
B.认识功能
C.分析功能
D.实效功能
【答案】:B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
A.个体测量
B.实验测量
C.预期测量
D.正式测量
【答案】:D
9.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

A.普通测量
B.非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
D.正式量具测量。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复习资料xx年11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科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B.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C.科学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D.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2、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

”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

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A.好奇的特点B.好探索的特点C.自我中心的特点D.好动的特点 3、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操作活动与简单摆弄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对材料、工具的依赖性不同 B.游戏化程度不同 C.思维的参与程度不同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 )( )4、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重要,结果并不重要B.结果重要,过程并不重要C.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兼得的D.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 5、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B.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C.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D.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6、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 )A.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B.参观奶牛场C.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D.了解动物园中的人工喂养 7、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 A.分类法B.观察法C.科学实验D.测量法 8、不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作用的是( )A.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B.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的范围C.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D.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进一步发展 9、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应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材料B.电教媒体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C.电教媒体应发挥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D.电教媒体应和儿童的探索学习相结合10、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所提供或要求儿童的运动量的维度是( ) A.简单——复杂 B.高活动量——低活动量C.冷硬——柔和D.干预——隐退 11、一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A.一岁左右B.一岁半C.两岁以后D.三岁以后12、“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这一目标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 ( )A.知识方面B.方法方面C.情感个性方面D.技能方面13、一般来说,“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C.中班和大班 D.大班14、在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材料 B.时间和空间 C.同伴D.教师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16、学前儿童最难理解的科学教育内容是( )A.沙、石B.土C.水D.空气 17、不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 )A.“你有什么主意?”B.“它像什么?”C.“你们发现了什么?”D.“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18、挑选分类活动一般适用于( )A.大班B.中班C.小班D.小班和中班19、有关观察指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教师应教给儿童相应的观察方法B.教师应引导儿童只用视觉观察物体 C.教师应尽可能让儿童自己观察 D.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习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20.不适合儿童种植的植物是( )A.水稻B.向日葵C.蚕豆D.芝麻))2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A.受表扬B.好奇心C.学本领D.活动身体 22、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 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23、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 挑选分类B. 感知分类C. 二元分类 D. 多元分类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A.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B.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C.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D.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25、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 A.教儿童如何探索B.与儿童同玩同乐 C.让儿童重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探索过程D.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2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27、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A.气温的变化B.四季的成因C.雨、雪现象D.季节变化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28、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A.可操作性B.针对性C.层次性D.灵活性 29、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动物是 A.猫B.乌龟C.蚕D.金鱼30、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 31、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C.能尊重儿童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32、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是A.初级科学概念B.抽象科学概念C.科学经验D.科学理论体系33、“帮助儿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的目标属于 A.大班目标B.中班目标C.小班目标D.托班目标 34、属于间接指导的是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B.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D.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35、适宜于冬季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是 A.雾和雪B.昆虫C.彩虹D.小草36、有关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观念中,错误的是A.要向儿童展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B.要让儿童认识到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广泛的、动态的联系C.要培养儿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D.要告诉儿童人类必须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37、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A.个人探索B.集体教学C.分组学习D.小组讨论38、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游戏规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规则应服从于科学教育要求和游戏展开的需要B.规则应有利于儿童的操作和智力活动C.规则应限制儿童的活动D.规则应简单,便于儿童执行39、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A.科学实验B.观察C.分类D.科学游戏40、请科学家到幼儿园来向儿童介绍南极考察的经历,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中的A.信息资源B.材料资源C.人力资源D.组织资源4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42、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 43、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B、乌龟、金鱼、蝌蚪、蚕C、蛇、金鱼、泥鳅、蝌蚪D、乌龟、甲鱼、娇凤、蚕 44、“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A、法国B、美国C、中国D、德国 45、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46、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47、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种植园B、饲养角C、自然角D、气象角48、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A、简单性问题B、操作性问题C、理论性问题D、直白性问题 49、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50、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 )A、普通测量B、观察测量C、正式量具测量D、非正式量具测量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B.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C. 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D.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2.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 A. 科学实验 B. 观察 C. 分类 D. 科学游戏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A. 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B. 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C. 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D. 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4. 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A. 教儿童如何探索B. 与儿童同玩同乐C. 让儿童重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探索过程D. 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 A. 可操作性B. 针对性C. 层次性D. 灵活性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华中师大《幼儿园科学教育》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全集题及参考答案

华中师大《幼儿园科学教育》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全集题及参考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一、单选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

A、乾隆B、同治C、嘉庆D、光绪1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幼儿园科学教育考试复习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1.“目标本身适宜,表述形式规范”这一表述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哪一原则A、适宜性B、科学性C、可实现性D、规范性答案: B2.以下哪个不是区角活动的特点A、低结构化B、以儿童兴趣为中心C、教师指导的间接性D、个别化原则答案: D3.水、沙、木板、金属等这些材料属于科学区角材料中的A、安全保护材料B、科学探索材料C、活动操作材料D、工具答案: C4.科学素养的外在标志是A、科学态度B、科学知识和技能C、科学行为和习惯D、科学方法答案: C5.在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中,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要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为本,体现了材料选择、制作和投放的哪一原则A、儿童为本B、审美性C、适宜性D、安全性答案: C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A、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B、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形成C、科学知识的习得D、科学方法的掌握答案: B7.英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政策是A、《幼儿园教育大纲》B、《全英天才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国家在危急中》C、《5-16岁儿童科学教育政策》白皮书D、《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答案: C8.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产生完全以幼儿生活情景为转移,以幼儿兴趣为基础,以下不是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的是A、突发性B、兴趣性C、基础性D、个性化答案: C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的A、科学素养B、科学情感C、科学探究能力D、科学态度答案: A10.以幼儿对自然物属性的了解为基础进行的科学游戏是A、感知游戏B、分类游戏C、排列游戏D、配对游戏答案: C11.护目镜、手套、工作服和围裙这些材料属于科学区角材料中的A、安全保护材料B、科学探索材料C、活动操作材料D、工具答案: A12.日本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称之为A、科学B、探究活动C、环境D、科学技术答案: C13.滑轮、杠杆、弹簧等这些材料属于科学区角材料中的A、安全保护材料B、科学探索材料C、活动操作材料D、工具答案: B14.啄木鸟嘴巴的形态使它能够顺利地从树洞中捉虫,既使自己有了美味的食物,又有利于大树的生长,而大树的长成又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阴凉和财富。

51962《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复习资料

51962《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复习资料

学前教师教育(开本)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复习资料课程考核为100%网上终考,学生登陆网上终考平台,完成网上考试,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分为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三个题型。

一、判断题第一章1.科学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1第一章第一节:一、科学教育的含义与目的2.广义的科学教育是指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态度、方法与精神的过程或活动。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1第一章第一节:一、科学教育的含义与目的3.狭义的科学教育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中,有关生物、化学、物理或地球科学等的教学并指与这些教学有关的一切课程、教材、教法、教具、师资和评估的研究与活动。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1第一章第一节:一、科学教育的含义与目的4.科学教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所进行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的总称。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2第一章第一节:一、科学教育的含义与目的5.科学教育的目的不随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2第一章第一节:一、科学教育的含义与目的6.“学前儿童的科学”以动作逻辑为基础,成人的科学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3第一章第一节:二、学前儿童的科学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促进幼儿学习科学的教育活动。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6第一章第一节: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8.朴素理论是与科学理论、成熟的理论、正规的理论相对而言的,所以也称之为天真理论、似理论、直觉理论、前理论等。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15第一章第一节:四、儿童如何学习科学9.动手做是一种由法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正确答案:×答案解释:见课本P33第一章第二节:二、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10.“做中学”的基本含义是: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模拟试题答案试卷编号:5000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11年7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科学实验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和幼儿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

2.操作性游戏操作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借助一定的活动规则,获得科学经验与技能。

操作游戏包括分类、排序、配对等游戏。

3.科学教育材料选择的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是指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要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为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要具有可操作性,超出学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资源不宜利用。

4.CIPP模式CIPP由四个英文单词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的首字母组成,是1966年斯塔尔弗尔比姆所提出的教育评价模式。

该模式不局限于确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是把评价视为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将对背景的评价、对投入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评价结合考虑。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训练学前儿童初步养成最基本的科学行为和习惯;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经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帮助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教育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人体及自我保护教育。

3.材料对于学前儿童的作用有哪些?首先,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材料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其次,科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材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再次,关于认识是如何发生的理论假设赋予材料重要的价值。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模拟试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模拟试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 第1页(共4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 第2页(共4页)
试卷编号:5000 座位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操作性游戏
3.科学教育材料选择的适宜性原则
4.CIPP 模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材料对于学前儿童的作用有哪些?
4.科学区角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的科学的理解。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明确的陈述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四、设计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任选主题和班级设计一个集体教学活动。

《国际教育新理念》试题第3页(共4页)《国际教育新理念》试题第4页(共4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机考题库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机考题库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判断题“区角活动”是指由教师创设环境、投放操作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先行组织者”理论认为:应该在儿童现有的表达世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学习和学习材料,教育应使儿童从现有水平向前发展。

(√)“学前儿童的科学”以动作逻辑为基础,成人的科学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在成人帮助下能达到的认知或操作水平。

(√)“做中学”的基本含义是: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保护材料是指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能对幼儿身体起保护作用的工具,如护目镜、手套、工作服和围裙。

(√)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前提,所谓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就是将来自幼儿外部环境的种种压力加以消解或转化的过程。

(√)比较观察是指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科技产品进行的观察和比较,以找出物休的异同点。

(√)材料呈现的层次性,主要是为了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年龄、能力幼儿发展的特殊性,让幼儿选择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使科学区角的价值最大化。

(√)材料呈现的目的性是指在科学区角中呈现的材料必须体现某种教育或教学目的。

(√)材料呈现的数量和密度应遵循的原则是:材料数量应当充足,但密度不宜太大。

(√)材料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指“材料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

(√)材料的选主要考虑是选择的材料能引起幼儿兴趣,不用考虑安全因素。

(×)测量是指幼儿运用目测或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活动。

(√)长期系统观察是指幼儿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对某一特定的自然物、自然现象或科技产品进行的观察。

(×)动手做是一种由法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复习资料2011年11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科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B.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C.科学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D.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2、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

”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

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A.好奇的特点B.好探索的特点C.自我中心的特点D.好动的特点3、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操作活动与简单摆弄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对材料、工具的依赖性不同B.游戏化程度不同C.思维的参与程度不同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4、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重要,结果并不重要B.结果重要,过程并不重要C.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兼得的D.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5、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B.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C.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D.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6、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 )A.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B.参观奶牛场C.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D.了解动物园中的人工喂养7、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A.分类法B.观察法C.科学实验D.测量法8、不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作用的是( )A.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B.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的范围C.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D.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进一步发展9、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应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材料B.电教媒体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C.电教媒体应发挥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D.电教媒体应和儿童的探索学习相结合10、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所提供或要求儿童的运动量的维度是( )A.简单——复杂B.高活动量——低活动量C.冷硬——柔和D.干预——隐退11、一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A.一岁左右B.一岁半C.两岁以后D.三岁以后12、“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这一目标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 )A.知识方面B.方法方面C.情感个性方面D.技能方面13、一般来说,“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这一目标适合于( )A.小班B.中班C.中班和大班D.大班14、在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材料B.时间和空间C.同伴D.教师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16、学前儿童最难理解的科学教育内容是( )A.沙、石B.土C.水D.空气17、不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 )A.“你有什么主意?”B.“它像什么?”C.“你们发现了什么?”D.“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18、挑选分类活动一般适用于( )A.大班B.中班C.小班D.小班和中班19、有关观察指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教师应教给儿童相应的观察方法B.教师应引导儿童只用视觉观察物体C.教师应尽可能让儿童自己观察D.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习有顺序的观察方法20.不适合儿童种植的植物是( )A.水稻B.向日葵C.蚕豆D.芝麻2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A.受表扬B.好奇心C.学本领D.活动身体22、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23、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B. 感知分类C. 二元分类D. 多元分类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A.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B.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C.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D.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25、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A.教儿童如何探索B.与儿童同玩同乐C.让儿童重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探索过程D.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2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27、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A.气温的变化B.四季的成因C.雨、雪现象D.季节变化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28、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A.可操作性B.针对性C.层次性D.灵活性29、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动物是()A.猫B.乌龟C.蚕D.金鱼30、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31、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C.能尊重儿童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32、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是()A.初级科学概念B.抽象科学概念C.科学经验D.科学理论体系33、“帮助儿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的目标属于()A.大班目标B.中班目标C.小班目标D.托班目标34、属于间接指导的是()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B.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D.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35、适宜于冬季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是()A.雾和雪B.昆虫C.彩虹D.小草36、有关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观念中,错误的是()A.要向儿童展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B.要让儿童认识到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广泛的、动态的联系C.要培养儿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D.要告诉儿童人类必须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37、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个人探索B.集体教学C.分组学习D.小组讨论38、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游戏规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规则应服从于科学教育要求和游戏展开的需要B.规则应有利于儿童的操作和智力活动C.规则应限制儿童的活动D.规则应简单,便于儿童执行39、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A.科学实验B.观察C.分类D.科学游戏40、请科学家到幼儿园来向儿童介绍南极考察的经历,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中的()A.信息资源B.材料资源C.人力资源D.组织资源4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42、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43、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B、乌龟、金鱼、蝌蚪、蚕C、蛇、金鱼、泥鳅、蝌蚪D、乌龟、甲鱼、娇凤、蚕44、“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A、法国B、美国C、中国D、德国45、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46、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47、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种植园B、饲养角C、自然角D、气象角48、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A、简单性问题B、操作性问题C、理论性问题D、直白性问题49、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50、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A、普通测量B、观察测量C、正式量具测量D、非正式量具测量1.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B.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C. 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D.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2.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A. 科学实验B. 观察C. 分类D. 科学游戏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A. 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B. 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索的过程C. 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D. 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4.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A. 教儿童如何探索B. 与儿童同玩同乐C. 让儿童重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探索过程D. 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A. 可操作性B. 针对性C. 层次性D. 灵活性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

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C、观察评价D、行为评价4.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

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7.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

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8.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

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B、乌龟、金鱼、蝌蚪、蚕C、蛇、金鱼、泥鳅、蝌蚪D、乌龟、甲鱼、娇凤、蚕9.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

A、绳子B、秤C、直尺D、钟表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