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与确定

合集下载

德阳可行性报告

德阳可行性报告

德阳可行性报告一、引言德阳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德阳市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德阳市的发展决策,本报告旨在评估德阳市的发展潜力与可行性。

二、市场分析1. 经济发展状况德阳市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已成为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德阳市拥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目前,德阳市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市场需求与竞争状况目前,德阳市的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德阳市也面临来自其他城市的竞争压力。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德阳市需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资源评估1. 人力资源德阳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和职业技能。

在培养新一代人才方面,德阳市的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为德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自然资源德阳市地处川西平原,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德阳市还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这些自然资源为德阳市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投资环境评估1. 法律与政策环境德阳市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

2. 基础设施建设德阳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连通了德阳市与其他城市。

电力、水资源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五、可行性分析1. 市场前景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趋势预测,德阳市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特别是在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德阳市依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技术可行性分析德阳市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企业。

这些企业为德阳市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德阳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阳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10经济智库德阳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王 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德阳的城镇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多年稳列四川省第三名。

但在全国范围内相比,却呈现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德阳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走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路线,发挥固有优势,融入成都经济区,成为成渝都市群的一个重要节点。

关键词:德阳;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 ) 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 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 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生活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1]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以城镇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战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意味着,城镇化将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得以坚持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德阳的城镇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多年稳列全省前三名。

非农人口比重、人均GDP均有长足进步。

德阳市在四川省内属于相对富裕的城市,区域综合竞争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处于四川省前列。

但也出现了产业发展不平衡,如第二产业中轻重工业比例不均,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不甚发达等问题。

由于以上问题,导致德阳的城镇化水平低于省内先进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距更为明显。

图表一(德阳与成都、攀枝花、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东部平均城镇化水平比较)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17、2018、2019,中国统计年鉴2017、2018、2019,城镇化率,指的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年度全国城镇化水平四川省平均水平成都市平均水平德阳城镇化水平攀枝花城镇化水平201657.3549.270.5249.5865.34201758.5250.7971.8550.9866201860.6052.2973.1252.3566.59(注:选取成都市和攀枝花市作为对比标本是因为,成都市和攀枝花辖区内农业人口较少,城市化水平常年位列四川省前两位)要想进一步缩小德阳与全国地区城镇化水平差距,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必须认识到德阳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找出关键症结,并对问题提出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

德阳可行性报告

德阳可行性报告

德阳可行性报告【德阳可行性报告】德阳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该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该市地处成都市经济圈,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具备发展成为重要经济中心的潜力。

本报告将对德阳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引言德阳市作为四川省的副省级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近年来,德阳市政府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德阳市未来发展的可行性。

二、经济状况分析1. 工业发展:德阳市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

该市的工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为德阳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农业发展:德阳市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也大力发展果蔬、畜牧等产业。

农业发展对于提高德阳市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服务业发展:德阳市服务业逐渐崛起,特别是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

该市的服务业规模逐年扩大,并且潜力巨大。

三、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需求:德阳市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在的投资机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生活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需求巨大。

2. 市场竞争:德阳市的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的竞争对手众多。

在进入市场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3. 市场发展方向:德阳市可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领域发展和跨境经济合作等方面寻找市场发展方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资源优势分析1. 人力资源:德阳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素质较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

2. 自然资源:德阳市地处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水力等。

这些资源为德阳市的能源供给和工业制造提供了保障。

3. 地理位置:德阳市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

这为德阳市发展物流、商贸等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可行性建议1. 加强产业升级:德阳市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德阳的未来发展趋势

德阳的未来发展趋势

德阳的未来发展趋势
德阳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
1. 加强交通建设:德阳将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提升区域交通水平,推动德阳与周边城市的联通。

2. 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德阳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新型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领域的高端产业集群,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

3. 加强城市建设:德阳将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设施、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4. 加强人才引进:德阳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城市人才资源水平。

5. 推进城乡一体化:德阳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乡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5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5号德阳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德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着力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德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6.2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8.8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28.2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490.29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两带两山、一轴一核”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中部平原、东南丘区耕地保护,加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

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交通干道沿线城镇协同联动发展,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水平。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一、用地发展方向与空间策略....................................................................23 二、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24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5 四、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27 五、工业用地................................................................................................29 六、仓储用地................................................................................................30 第三节 建筑高度与开发强度分区 .................................................................30 第四节 绿地系统 .............................................................................................32 第五节 总体城市设计 .....................................................................................33 第六节 综合交通 .............................................................................................35 第七节 基础设施 .............................................................................................39 一、给水工程................................................................................................39

德阳实施方案

德阳实施方案

德阳实施方案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德阳市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德阳市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

德阳市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德阳市需要加大对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德阳市位于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我们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工作。

人民群众的幸福
感和获得感是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最后,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

政府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优化政府管理体制,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德阳市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实现
德阳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七月项目名称: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205号1、规划背景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市,现辖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和旌阳区。

其东临遂宁市、南靠内江市和成都市、西近阿坝州、北临绵阳市。

全市形状为西北~东南向菱形延伸,长约162km,宽62km,幅员面积5954km2。

德阳市是中国重装之都、四川省第二大工业城市、成德绵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新时期支撑国家重大装备乃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以及“多点多级”均衡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

目前,德阳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国家重装基地,如何依托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装备产业基础实现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新兴产业、服务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再造德阳优势,成为德阳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复《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明确提出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把德阳建设成为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这不仅为德阳带来创新转型的良好支撑环境,也要求德阳要极大地发挥自身优势及特色,通过与成、绵共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在国家层面的创新示范作用。

德阳当前的区域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国家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德阳纳入成都大都市圈并加速成德同城发展、四川省要求德阳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均意味着国家及区域空间发展思路开始转变,即从依赖沿海带动转向构建均衡的国土开放格局,从区域单极化的发展走向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群格局,这意味着德阳应具有更高远、广阔的视野在新的区域关系中谋划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阳市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与确定11资环1班罗维1112060015一、区域发展战略综述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其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

区域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即经济总体发展和各部门、行业的发展战略。

也有空间开发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战略种类之一,是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区域为自身发展所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0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关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主要有:(1)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2)非传统战略(Non-traditional Strategies)(3)非工业化战略(Non-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ies)(4)再工业化战略(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ies )(5)内外向结合型区域发展战略(Internal and external binding-typedevelopment strategies)二、德阳市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2.1 基于PEST 分析法对德阳市区域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PEST 是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通过对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方面宏观环境进行直观有效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而使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从宏观上保证其战略可行性。

PEST 是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要素英文单词的缩写,如图一PEST 分析要素图所示:图一:pest分析要素图本文应用PEST 分析法对德阳市区域发展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支持环境进行分析。

如图二所示,用pest 分析来对其宏观环境进行战略分析。

图二:外围环境因素分析示意图2.1.1政治法律环境德阳市作为成德绵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成德绵经济区构想提出开始,便受到国家和省级部门的重视,连同成都和绵阳一起,享受着宏观政策上的眷顾,其发展得到政策的支持。

2011年3月,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发布,“成渝经济区”正式定名。

著名经济学家林凌牵头的课题组,向省上递交《成都经济区区域规划研究》的送审稿,勾画出成都经济区的大框架:一“核”、一“圈”、四“带”。

“核”,成都。

“带”,成德绵、成眉乐、成资内、成遂南四条经济带。

4月,川渝两地党政“首脑”坐在一起,“新的国家增长极”首度出现于双方政府级合作文本。

5月,“成都经济区”出现在省委书记杜青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中,排名居四川四大经济区之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锁定超越某些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千帆竞张,谁能首发?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历史地落在“核”中“核”成德绵肩上。

故德阳的发展会一直受益于相关政策。

2.1.2经济环境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势头整体有所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2010 年,在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

2011 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随着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结束,伴随而来的欧债危机、美国信用评级下降以及中东、北非的局势动荡和南海问题的进一步扩散等都给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2 年,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欧洲的债务危机升级,以及欧元的深层次的问题爆发,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实体经济加速放缓,虚拟经济结构扭曲,通胀压力加大,通过实施积极的紧缩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投资、消费、出口的稳定增长,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总体向好。

2013年成都、绵阳、德阳(不含科学城)三市2013年GDP总量分别达到9108亿、1455亿和1395亿元,该区域GDP总额超过11958亿元,占去年四川省26260亿元GDP的约46%。

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极,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增长10%,居四川第三位。

2005年,以成德绵为龙头的成都经济区,占全省面积的11.8%,人口占全省34.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3%,人均GDP比全省平均值高53%,财政收入占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55%,居民储蓄存款占59%,社会固定投资占57%。

而成德绵在其中,比重最大。

2.1.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因素和文化因素。

人口:人口因素是指区域经济体中的人口总量,它决定了该区域内劳动力的潜在供给力,是区域发展各种要素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根据临桂年鉴数据统计,2011年,德阳市户籍总人口391.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0.3万人,女性人口191.3万人,农业人口281万人,非农业人口110.5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

文化:文化因素是指社会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思潮、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它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也能影响一个地区未来的文化建设方向。

德阳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境内拥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孔庙;雄伟壮观的李冰陵,古代24孝之一“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以及白马关庞统祠墓、张飞点将台、换马沟、落凤坡、庞统血坟、金牛蜀道、诸葛双忠祠、张任墓等为三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德阳市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公众科普等事业。

2013年,德阳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82.7万册(件)。

德阳拥有文化馆7个,文化站119个,博物馆9个,展览馆36个。

2013年,德阳共建全民健身路径414条,全民健身工程366个,全民健身活动场所584个。

2.1.4技术环境德阳市作为我国三大重装基地之一,在二重、东电、东汽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聚集了一大批省内外配套企业,基地的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共同打造发电成套装备、重型机械、石油钻采设备等产品为重点的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

基于此德阳市有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园区支撑的优势。

2.1.5 pest分析结论经过对德阳市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支持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其发展有着厚劲的政治法律背景,无论国家还是省级以及德阳市相关文件都为促进德阳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法律、法规、规范、政策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继续促进城镇化发展、西部大开发为德阳市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独具特色,人口充足;信息技术、科学技术和各种产业园区的聚集使得其宏观技术支撑环境相对较好。

综上分析,政治及经济的宏观环境非常理想,德阳市可以在加强社会文化和集聚人口的发展模式下,实施区域增长类战略。

三、基于SWOT 分析对德阳市的区域发展微观条件的分析SWOT 一词是S优势(strengths) 、W 劣势(weakness )、O 机遇(opportunities)、T威胁(threats)四个要素的英文单词缩写。

SWOT 分析法实际上就是根据这四个要素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便于充分认识、掌握、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和机遇,。

相对与PEST 分析法,SWOT 分析法与其有着很多范畴交叉,其内容都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等各方面,但SWOT 分析法其更倾向于微观条件比较分析,以达到充分认识、精确掌握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和威胁,形成独特的综合力,获取竞争优势。

图三:swot 分析示意图3.1 德阳市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都有自身特定的优势和不足。

在目前新的发展时期,德阳市有它独特的资源和独具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当然也有很多薄弱环节。

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 首先,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

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德阳市位于成德绵经济带中心位置,位于成德绵半小时经济圈,对外联系方便。

(2)交通便利德阳距离成都41km,宝成铁路、达成铁路、G5(京昆高速)、G42(沪蓉高速)、G93(成渝环线高速)、成德南高速、遂德阿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第三绕城高速、成绵高速复线、G108贯穿境内,南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0min车程),北有绵阳南郊机场。

另有在建成绵乐客专和成兰铁路。

这些交通大动脉改善了德阳市的交通环境,新近规划的德遂高速建成以后将打通通向东西向的“血脉”。

德阳是中国第一个实现GBM网化工程达标的地级示范市。

(3)自然资源优势德阳是四川省天然气和磷矿石生产基地。

境内已发现35种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13种,主要矿产为磷矿石、天然气、石灰岩、煤炭、矿泉水。

其中:磷矿探明储量约占全省的25%;全省53个探明矿区,平均品位大于25%的有15个矿区全部在德阳境内,磷矿石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

天然气储量丰富,约占全省储量的17%,已成为成都经济圈的工业民用天然气供应基地。

德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mm,降雨总量为64.78亿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约35.12亿立方米;全市浅层地下水储存量约为35.40亿立方米,天然补给量14.46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3.05亿立方米。

(4)产业基础优势德阳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

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由德阳制造装备,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享誉中外,拥有中国名酒剑南春、长城雪茄、冰川时代矿泉水等一批优质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化学工业以磷化工、氯碱化工、钛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主,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和化肥生产基地;德阳着力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生物能、燃料电池等为重点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被联合国列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新材料、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