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5.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使用说明】通过知识链接积累材料并了解作者及;熟读,整体感知内容;精读,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自主完成堂检测及拓展训练,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点评】使用了“拓展”“积累”“感知”“探究”“自主”这些关键词,体现了标中所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速读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能抓取典型事和人物,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南极考察队震撼人心的悲壮美,增强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点评】在确定目标方面,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内容上具有“快速默读,抓住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等要点,设计者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业的体现了这些要素,可见设计者具有“研读标、吃透教材”的良好的教学习惯。

另外,此文篇幅较长,阅读障碍较少,设计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较为可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方面的目标把握也很准确,因为它的拟定能咬准主旨,并且紧扣住作者在行文中的思想及情感。

重点与难点: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坦然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2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点评】重点、难点的确定,能锁定导学的核心,符合标要求。

只是表述上要注意其严密性,如第1点中,应表述为“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等五人”;第2点中应表述为“通过品读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因为“品读”的思维过程已含有“体会”这一思维过程。

【知识链接】链接一:走近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

一战前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教师寄语: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是十分高尚的!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储()存怏()怏不乐贮()藏毛骨悚()然鲁莽()白雪皑()皑羸()弱踉()踉跄跄2、找出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订正A、吞市畏缩不前风餐露宿()B、销蚀语元沦次夜不成眠()二、理解探究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在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三、合作释疑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2、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

为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是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21 伟大的悲剧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3、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一、预习导学1、导入: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

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2、作家作品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国家)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遗孀()夜不成眠()毛骨悚()然凛冽()()zhuài()出来diān()狂步lǚ()鲁mǎng()忧心chōng chōng()() 4.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秧秧不乐()母宁()赢弱()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刻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二、整体感知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三、合作学习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第21课伟大的悲剧1.易错字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liè)吞噬(shì)销蚀(shí)羸弱(léi)步履(lǚ)遗孀(shuāng)告罄(qìng)踉跄(liàngqiàng)毛骨悚然(sǒng)忧心忡忡(chōng)怏怏不乐(yàng)姗姗来迟(shān)2.多音字角尽秘量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侧重指因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有事而不快,“闷闷不乐”;忧愁而担心,“忧心忡忡”。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指担心而忧愁的样子。

5.词语释义无垠: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告罄:指财物用完。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文题解说】“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

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导学自学要求和方法: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会利用工具书1、了解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

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

4、自学检测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拽出( ) 战栗( ) 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 bèng(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②文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你为什么感动?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3、理清故事情节奔向南极点→→三、深入探究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②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学习难点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斯科特上校团队的特拉诺瓦远征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拽.()住癫.()狂吞噬.()忧心忡.()忡毋.()宁羸.()弱凛.( )冽怏.()怏不乐告罄.()遗孀.() 毛骨悚.()然2.写出下列意思的词语。

(1)形容十分恐惧。

惧然,恐惧的样子。

()(2)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5)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

()(6)忧愁的心情不能安静。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7)慢腾腾地来晚了。

姗姗,行走缓慢的样子。

()(8)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9)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10)形容非常疲乏。

()(11)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12)在使用人力物力时仔细计算,不浪费。

()(13)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4)害怕不敢前进。

()(15)形容旅途和野外生活的艰苦。

()3.根据预习,请回忆一下课文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简介作家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拽.(zhuài)出无垠.(yín)癫.(diān)狂吞噬.(shì)羸.(léi)弱告罄.(qìng)角.(jué)逐遗孀.(shuāng)怏怏.(yàng)不乐忧心忡忡.(chōng)疲惫.(bèi)语无伦.(lún)次海市蜃.(shèn)楼毛骨悚.(sǒng)然2.解释下面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A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事件。
B.“伟大”在何处?“悲剧”又指什么?
3.课后自主解决生字词,整理在作业本上。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哪些段落打动了你,朗读这些段落,体会其中的精神力量。
四、吟咏品味,质疑巩固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备 注
(教师复备及学生笔记栏)
备 注
(教师复备及学生笔记栏)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南极吗?那里酷寒烈风。但是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它的脚步。1911年12月14日,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到达南极。你知道设立在南极中心点的科学试验站的名字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阅读注释一,了解作家作品。
2.快速浏览课Βιβλιοθήκη ,思考:《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浏览指南:
1.有速度。本文4000字,争取十分钟内读完。
2.有质量。划出关键句,准确把握重要信息。
课题:《伟大的悲剧》主备人:时间:课时:2复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五、掩卷静思,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伟大的悲剧》以人类探索自然的悲壮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对成功与失败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体会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3. 理解“悲剧”和“伟大”的内涵,学习斯科特一行人的精神品质。

4.(学生填写)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理解“悲剧”和“伟大”的内涵,学习斯科特一行人的精神品质。

3.(学生填写)
学习难点
1.体会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2.(学生填写)
学法指导
1.抓“题目”:阅读全文,以理解题目的内涵为突破口,把握文章内容。

2.归纳概括法:通过细致深入地阅读文章,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各部分。

3.品读语句法:品读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理解其含义。

资料链接
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背景资料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0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 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

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

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

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但作者茨威格却对这些科学问题忽略不计,而是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
令人感奋。

南极十大之最
世界最寒冷之极;暴风雪最强之地;冰雪量最多之大陆;最干旱的大陆;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陆;最荒凉孤寂的大陆;最长昼夜的大陆;最洁净的大陆;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臭氧耗损最为厉害之地。

第一学时
自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词语抄写两遍。

吞噬.()角.()逐癫.()狂拽.()
雪橇.()羸()弱毋.()宁遗孀.()
步履.()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白雪皑.()皑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其中两个写一段话。

风餐露宿: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畏缩不前:
怏怏不乐:
忧心忡忡:
姗姗来迟:
三、默读课文,至少用两个词语概括读后的感受或心情。

自疑
预习课文后,我还有这些疑惑:
1.
2.
自探
活动一熟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梳理出课文故事情节,说说哪一个情节最让你感动难忘?
活动二题目“伟大的悲剧”中的“伟大”和“悲”在文中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归纳。

自测
请用“悲在,而伟大在”的句式表述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自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这些收获:
第二学时
自习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自疑
预习后,我还有这些困惑:
1.
2.
自探
活动一阅读课文,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活动二结合课文分析,作家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的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自测
假如你成了中国南极考察队的一员。

有一天,你来到了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

茫茫冰雪,浩浩雪原里,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一个小小的十字架。

面对此境,你会想到什么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