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源于设计(QbD)中文版
质量源于设计——QbD

控制水平 自由水平
增加
实验设计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DOE(Design of Experiment)试验设计是一种科 学安排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用 来确定过程输入(原料属性和CPP)和输出 (CQAs如溶解度和溶解性)关系。 优点: 1.能够量化变量的作用,了解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并确定显著变量; 2.能减少试验次数,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还 可按项目要求扩大或缩小试验规模; 3.而且可以优化关键技术参数的设置,构建数学模 型和预测产品或过程的性能。
QbD概念的提出
• QbD源于药品设计、研发的环节。QbD概念的提出并非一 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制药生产企业的痛苦磨难与慢慢摸索 。 • 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制药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如研 发、生产、工艺、设施设备、工程、项目管理等都是各司 其职少有往来。当完成各自的部分交付下一环节时,经常 会出现不和谐之处,需要进行再磨合,甚至返工,延误生 产的进程[。最严重的是有时会导致生产工艺的改变,不 仅耽误时间,而且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 由此引发的思考就是,如果将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提前考 虑,将所有潜在风险因素融入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就可以 在后续的生产中避免很多问题。
质量源于设计ICH Q8

质量源于设计一、概述近年来,国际上药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到“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进而又到“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
这就意味着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研究,积累翔实的数据,并依此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
根据这种理念上的改变,就要求药品质量监管的控制点要逐渐前移,从过去单纯依赖终产品检验,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阶段的控制。
简单讲,就是从源头上强化注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1.“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即“检验控制质量”模式,是指在生产工艺固定的前提下,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放行出厂。
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检验仅是一种事后的行为。
一旦产品检验不合格,虽说可以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但毕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二,每批药品的数量较大,检验时只能按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当药品的质量不均一时,受检样品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整批药品的质量。
2.“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即“生产控制质量”模式,是将药品质量控制的支撑点前移,结合生产环节来综合控制药品的质量。
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首先要保证药品的生产严格按照经过验证的工艺进行,然后再通过终产品的质量检验,能较好的控制药品的质量。
这一模式抓住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综合控制药品的质量,比单纯依靠终产品检验的“检验控制质量”模式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生产控制质量”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药品的研发阶段,该药品的生产工艺并没有经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那么即使严格按照工艺生产,仍不能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
3.“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设计控制质量”模式,是将药品质量控制的支撑点更进一步前移至药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消除因药品及其生产工艺设计不合理而可能对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质量源于设计方案Qb

• (4)开发出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形成控制空 间(Control Space) (5)大生产开始后,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 持续改进工艺,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过程控制
精选PPT课件
9
实施QbD的步骤
产品理解
过程理解
过程控制
精选PPT课件
10
产品理解步骤 Steps for Product Understanding
质量源于设计——QbD
蒋建兰 副教授 2013年6月
精选PPT课件
1
QbD理念的起源
❖质量源于设计的相关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 代Toyota为提高汽车质量而提出的创造性的 概念,并经过在通信、航空等领域的发展 逐渐形成。当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药品质量 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质量理念 之后,美国制药业近年来开始谈论QbD。
• 在ICH 质量体系框图中,明确提出了要想达到理想的质量 控制状态,必须从药物研发以及质量源于设计、质量风险 管理以及药物质量体系三方面入手,即Q8(包括Q8R)、 Q9和Q10的加合。其中Q8部分明确说明质量不是通过检验 注入到产品中,而是通过设计赋予的。
• QbD理念贯穿于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对药品的研发、生产
精选PPT课件
8
实施QbD的步骤
• (1)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包括理化性质、生物学 特性及其他质量相关性质
产品理解
• (2)利用风险分析,确定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起始物料属性与CQA之间的关系; (3)开发出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空间(Design Space) ;
12
过程理解
Process Understanding
质量源于设计ICH-Q8

质量源于设计一、概述近年来,国际上药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到“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进而又到“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
这就意味着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研究,积累翔实的数据,并依此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
根据这种理念上的改变,就要求药品质量监管的控制点要逐渐前移,从过去单纯依赖终产品检验,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阶段的控制。
简单讲,就是从源头上强化注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1.“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即“检验控制质量”模式,是指在生产工艺固定的前提下,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放行出厂。
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检验仅是一种事后的行为。
一旦产品检验不合格,虽说可以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但毕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二,每批药品的数量较大,检验时只能按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当药品的质量不均一时,受检样品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整批药品的质量。
2.“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即“生产控制质量”模式,是将药品质量控制的支撑点前移,结合生产环节来综合控制药品的质量。
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首先要保证药品的生产严格按照经过验证的工艺进行,然后再通过终产品的质量检验,能较好的控制药品的质量。
这一模式抓住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综合控制药品的质量,比单纯依靠终产品检验的“检验控制质量”模式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生产控制质量”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药品的研发阶段,该药品的生产工艺并没有经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那么即使严格按照工艺生产,仍不能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
3.“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设计控制质量”模式,是将药品质量控制的支撑点更进一步前移至药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消除因药品及其生产工艺设计不合理而可能对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质量源于设计_药品监管新理念

影响药品质量的过程包括开发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和服务过程质量,它们形成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四个方面,相对应的药品监管法规就是GLP (优良试验室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U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已经从药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观念进步到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观念,近几年来,在科学监管和市场对高质量药品的要求下,质量源于设计成为业界的共识。
QbD(质量源于设计)是基于对产品和工艺的了解基础上,符合药品监管法规的要求下,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它是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实现了法律法规和产品工艺的紧密结合,更准确地说是药监科学与工程的结合。
QbD的缘起早在2002年,制药工业界认为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得太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灵活性。
FDA考虑给予工业界一定的自治。
但业界自治的前提是要让FDA了解所希望了解的东西,包括理解产品质量属性,了解工艺对产品的影响,理解变量的来源,掌握关键工艺参数的范围,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药品质量审评的范畴。
作为工业界,要对产品质量属性有透彻的了解,要对工艺进行详实的科学研究,要对风险有科学的评估。
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研究信息与FDA共享,以增加FDA的信心。
FDA药品审评人员面对成千上万的药物主文件(DMF),有限的人力资源要用在现场cGMP认证现场检查和突发事件处理,用在质量审评的人员数量非常有限。
为了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一种全新的监管理念应运而生,它有利于药品监管人员、企业界和患者的三方共赢。
于是,开始有了QbD理念。
追溯其源,QbD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行业已经成功应用多年。
当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质量理念之后,美国制药业在2005年开始谈论QbD,2006年QbD在美国正式启动,FDA的试点项目里,辉瑞、默克和礼来等国际大公司开始了他们运用QbD进行研究的探索。
下游工艺开发中质量源于设计(QbD)和纯化工艺的验证

CaptoTM adhere
Conductivity pH Capacity-load Elution conditions Yield Purity Product Integrity and activity Formulation Flux Area Yield Bulk product Yield Purity: -HCP Virus filtration Flux Area Yield -Protein A -Aggregates Product Integrity and activity
☑ ☑ ☑ ☑
系统性研究方法 预先设定目标 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的控制 基于充分的科学依据和质量风险管理
3 GE Title or job number 5/30/2013
为什么FDA要推行QbD
4 GE Title or job number 5/30/2013
Why QbD?
•企业对药品质量的监控更加主动,大大减少对最终检测手段的 依赖,减少不合格批次,减少召回事件。
QbD过程需求向下决定控制策略
预先的知识和临床数据
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 目标产品质量要求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 关键质量属性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 (CPP) 关键工艺参数
预先的产品知识,临床 数据和质量风险评估
下游工艺开发中质量源于设 计(QbD)和纯化工艺的验证
Liu Jing jingliu@ Product support manager 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质量源于设计 Quality by desie or job number 5/30/2013
论中药质量源于设计

论中药质量源于设计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形成于生产过程,优化提高于生命周期。
该文在回顾制药QbD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围绕质量设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详细解读了制药QbD实施方略。
在分析中药研发和生产应用QbD 难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药QbD的“四全”模式,即全局设计、全息分析、全面控制和全程优化,体现了中药质量设计的系统观和整体观。
在全局设计中,构建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和以多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中药质量问题空间和解决方案空间。
全息分析中重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备更高层次的中药质量理解和设计整合功能。
提出综合应用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预测质量控制和智能质量控制实现中药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工艺系统可靠性。
全程优化致力于生命周期内的中药质量和过程能力改进。
实施QbD有利于化解中药研发和制造生态系统内在矛盾,为中药质量和产业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标签:质量源于设计;中药;设计思维;质量一致性;工艺系统可靠性[Abstract]The pharmaceutical quality was built by design,formed in the manufa cturing process and improved during the product′s lifecycl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pharmaceutical quality by design (QbD),the essential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pharmaceutical QbD were interpreted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the “4H” model was innovated and proposed for implementing QbD in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manufac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 “4H” corresponds to the acronym of holistic design,holistic information analysis,holistic quality control,and holistic process optimization,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holistic design aims at constructing both the quality problem space from the patient requirement and the quality solution space from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Holistic information analysis emphasizes understanding the quality pattern of Chinese medicine by integrating and mining multisource data and information at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The batchtobatch quality consistence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reliability can be realized by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nspective quality control,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predictive quality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 Holistic process optimization i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cess capability during the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QbD is useful to eliminate the ecosystem contradictions lying in the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and helps guarantee the cost effectiveness[Key words]quality by design (QbD);Chinese medicine;design thinking;quality consistence;process system reliability1985年,著名質量管理学家Julan J M博士在总结其质量管控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1],与Deming的质量十四点原则和PDCA循环[2]、Feigenbaum的全面质量管理(TQC)[3]、今井正明的持续改善(Kaizen)[4]等方法和理念共同奠定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
(仅供参考)QbD(质量源于设计): 概念与实例

TOYATA为提高汽车质量提出了质量源于设计的相关理念。
FDA发布注册报批的实例1970’s2004200520122013FDA提出QbD概念;FDA利用QbD注册试点。
FDA规定仿制药必须采用QbD同时,ICH 纳入质量体系。
辉瑞,默克、礼来等积极响应。
Q完成工艺部分注册申报。
由理念变为法规要求。
2010年9月,中国CDE(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倡导CTD,逐步推广与QbD相结合。
至今没有发布关于QbD的指南。
质量模式变迁滞后,单点控制。
事后控制)QbP(侧重过程控制,多质量源于生产(侧重过程控制多点同步控制。
事中控制)质量源于设计QbD(侧重前期设计阶段,增加风险控制。
事前控制)基于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出QbD,以更好指导产品研基于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出以更好指导产品研发,控制质量风险。
是一套系统的研发方法。
此法基于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此法基于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以及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的控制。
(ICH-Q8)QbD,此法基于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以及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的控制。
1)以预想设定的目标产品质量特性作为研发的起点;2)在了解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2)在了解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计,研究物料的关键质量属性,确定关键工艺参数。
3)在多影响因素下,建立能满足产品性能和工艺文件的设计空间。
4)并根据设计空间,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体系。
以预想设定的目标产品质量特性作为研发的起点;在了解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TPP •关键质量属性CQA 在了解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计,研究物料的关键质量属性;•实验设计DOE 关键艺参数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关键工艺参数CPP •设计空间DS 在多影响因素下,建立能满足产品性能和工艺文件的设计空间; •质量风险管理QRM 根据设计空间,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质量源于设计:基本概念概述1.1简介质量源于设计(QbD)的前提是药品的质量应基于对生物学或作用机理(MOA)和分子的安全性的理解。
然后应开发制造工艺以满足分子所需的质量属性,因此产品质量的“设计”概念与“测试”产品质量。
虽然在制造后测试产品质量是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但应进行测试以确认所需的产品属性,而不是简单地揭示制造过程的结果。
ICH Q8指南概述了QbD的一些方面。
该指南明确规定质量不能进入产品; 也就是说,质量应该通过设计来建立。
虽然设计复杂的生物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的任务可能看起来令人生畏,但过去大约30年的生物技术行业历史所获得的经验为QbD倡议奠定了基础。
该行业在识别和选择可行的候选药物,开发高生产力细胞培养过程,设计产生高纯度产品的纯化过程以及分析复杂生物分子的异质性方面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由于所有这些活动都是QbD的基石,QbD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实践了近几年,并反过来导致高效生物制药的发展和强大的制造工艺。
ICH Q8指南的发布是试图将QbD计划正式化,并根据制造商对分子和制造工艺的复杂知识实现制造灵活性。
获得分子的复杂知识以及制造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制造灵活性(QbD计划的最终目标)的概念需要了解QbD的各种要素。
QbD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1. 理解分子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
这些是分子的属性,可能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2. 该过程的设计空间定义为过程输入范围,有助于确保所需产品质量的输出。
本章和本书的其他部分将进一步讨论这些组件的概述。
1.2 关键的质量属性QbD的出发点是对分子本身的良好理解。
由于可以发生并且已经普遍观察到的各种翻译后修饰,生物分子是非常不同的。
这些修饰来自糖基化,氧化,脱酰胺,不稳定位点的切割,聚集和磷酸化,仅举几例。
由于许多这些修饰可能影响分子的安全性和功效,因此定义适当的分子CQA是生物制药开发周期的重要起点。
尽管对CQA的理解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形成的,但在分子发展的早期阶段去理解CQA显然也是可取的。
对潜在生物制药开发的早期研究阶段进行研究,可能需要在动物研究中评估各种形式的特定生物分子。
这些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设计”具有所需质量属性的生物分子,从而安全且高效。
由于CQA可影响分子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因此在动物研究,毒理学研究和早期人类临床试验中收集的数据成为定义CQA的起点。
基于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功效读数,便可开始定义分子的产物概况。
假设如果分子的CAS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使用的相似,那么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可比的。
此外,来自类似分子的临床试验的历史数据也可以作为CQA的有用的参考。
通过生物测定评估体外生物活性,反映作用机制,可以很好地评估各种产品属性如何潜在地影响分子的体内活性。
通过进行应激研究可以改变分子,从而诱导更高水平的聚集;氧化,脱酰胺和糖基化模式也可以变化。
然后可以通过各种生物测定来评估分子结构变化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这项研究被称为结构- 活动关系。
体外活性的评估通常是确定CQA的相对简单的方法。
然而,体外评估只能提供对分子活性潜在变化的理解,并且这种活性变化与患者疗效影响之间的相关性通常不清楚。
在动物研究中进一步评估分子以评估清除率,功效和安全性通常是分子在人体试验中行为的良好指标,并且是理解CQA的更好工具。
有关CQA确定的其他详细信息,请参阅第4章。
1.3 设计空间概述第二章:生物技术产品质量的设计考虑因素2.1 介绍2002年8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新举措,即二十一世纪的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s)。
该计划旨在加强药品生产和产品质量并使其现代化。
具体的重点领域包括促进行业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技术进步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FDA将采用最先进的制药科学来制定审查,合规和检查政策,并将在质量体系方法下协调这些活动。
与二十一世纪的CGMPs同时进行,,一个改善药物制造的系统(过程分析技术(PAT))正在被CDER药物科学办公室咨询委员会和FDA科学委员会所讨论。
过程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及时测量(即在加工过程中)原始和过程中材料和过程的关键质量和性能属性来设计,分析和控制制造的系统,目的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2004年,FDA发布了PAT指南,描述了用于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分析仪和控制器,持续改进和知识管理工具的多变量工具。
即使不使用这些特定工具,制药制造的系统方法也可能是有益的。
虽然PAT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如果没有材料属性的实时分析并且没有与过程控制的实时链接,制造仍然可以得到改善。
术语质量设计(QbD)是用于描述系统药物制造的更一般的方法。
正如珍妮特·伍德科克博士所描述的那样,推动所有这些制造计划的理想国家是一个最有效,灵活灵便的制药行业,能够可靠地生产高质量的药品而无需广泛的监管监督。
在过去几年中,在推进小分子这些举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提交QbD的试点计划。
然而,生物技术产品是药物开发渠道中不断增长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为更复杂的产品(如生物技术产品)接近“理想状态”。
质量源于设计的原则应适用于所有药品,包括生物技术产品。
2.2 质量源于设计质量设计被定义为一种系统的开发方法,从预定义的目标开始,强调基于合理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的产品和过程理解和过程控制。
Moheb Nasr博士在图表中总结了QbD。
药物开发的系统方法应从期望的临床表现开始,然后转向产品设计。
然后,所需的产品属性应该推动流程设计,流程设计应该推动策略以确保流程性能。
这种系统方法可以是迭代的,因此循环设计如图2.1所示。
内圈与药品制造的许多其他具体措施相互作用,例如规格,关键工艺参数等。
这个QbD圈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半圆,产品知识和过程理解。
用于实现QbD制造的关键工具是连接这两个半圆的定义方式。
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议(ICH)利用设计空间的概念弥合了这一差距。
设计空间是输入变量(例如,材料属性)和过程参数的多维组合和交互,已经证明可以保证质量。
这是设计空间的科学定义。
设计空间也有一个监管定义。
设计空间内的移动不被视为需要监管部门批准的变更。
但是,设计空间内的变更确实需要赞助商的质量体系监督。
设计空间由申请人提出,并受监管评估和批准。
设计空间可能将过程性能与诸如规模和设备之类的变量联系起来。
因此,设计空间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工具,可将过程特征和过程中的材料属性与产品质量联系起来JanetWoodcock博士最近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定义,“良好的药品质量代表了未能达到理想临床属性的可接受的低风险。
”如图2.1顶部所示,QbD从所需的临床表现开始。
2.3 相关产品属性在ICH Q8,ICH Q8(R1)的附件草案中,目标产品概况被描述为质量设计的起点。
目标产品概况基于期望的临床表现。
描述了目标产品概况的许多考虑因素,包括剂型,强度,释放特性和药品质量特征(例如,无菌,纯度)。
所有这些都是生物技术产品的考虑因素;但是,这些复杂产品的重点因素可能存在差异。
尽管已经开发了口服施用的酶和新型剂型如吸入式胰岛素,但目前许多蛋白质产品还是肠胃外递送的。
即使对于肠胃外剂型,关于制剂(例如,液体与冻干)和用药途径(例如,肌肉内,皮下或静脉内)也存在重要的考虑因素。
输送系统的选择,例如预装注射器,也很重要。
对于复杂的和简单的药物,在药物产品剂型,强度和给药途径的决定中应仔细考虑所需的药理学,目标患者群体和疾病状态。
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复杂工艺,原材料和生物基材可能会产生大量与工艺相关的杂质。
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产品性能,超出直接毒性。
杂质可能影响活性药物成分的属性,例如钨部分的蛋白质聚集。
污染蛋白酶也可能影响蛋白质产品的稳定性。
一些杂质可以充当佐剂,因此可能具有改变蛋白质免疫原性的潜力。
已经提出这些杂质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原性中起作用,尽管也提出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复杂产品的产品质量特征包括各种产品变体,包括产品相关物质和产品相关杂质。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受体相互作用很重要。
折叠的变化可以改变受体结合和/或信号传导。
蛋白质多聚化可以改变受体阻断至受体活化。
异常折叠的蛋白质可能通过聚集,新表位的产生和/或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改变而影响免疫原性。
蛋白质折叠依赖于低能量相互作用,例如氢键。
因此,微小的环境变化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并产生结构变异。
加工或保质期间的环境漂移可能与其他杂质如痕量蛋白酶和冲击降解相互作用。
除了高级结构的变体之外,蛋白质可以具有许多翻译后修饰。
生物技术产品通常是异质混合物,具有许多具有不同修饰组的变体。
尽管许多翻译后修饰可能不会影响产品性能,但其他修饰可能会改变药代动力学,活性或安全性(例如,免疫原性)。
在图2.2a中,显示了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其具有潜在的翻译后修饰的子集,例如N-末端焦谷氨酰胺,氧化,脱酰胺,糖基化,C-末端赖氨酸和糖基化。
这些修饰之一,即氧化位点,在决策树中考虑了对性能的潜在影响。
可以为每个修改分配这样的决策树。
还可以针对特定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免疫原性)构建决策树。
理想地,概率或风险等级可以应用于这些决策树中的每一个中的各种可能性。
例如,免疫原性很难根据属性进行预测,但免疫原性的影响可以根据临床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无论是不确定的还是安全,都具有挑战性,需要使用许多信息来源,如先前知识,相关产品或平台数据,产品变体的体外和体内生物特征,以及临床数据。
在许多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进行有意义的风险评估。
但是,多种信息来源的整合可能有助于对风险进行有用的评估。
矩阵方法可以提供信息,评估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同点产生的产品批次,以便在各种研究中产生生物影响。
这些信息可以为拟议的行动机制和结构- 功能关系提供信心。
这些数据可以围绕行动模型的机制进行整合,并可能使用贝叶斯统计方法。
对于与相关产品具有显着序列同源性的产品,属性影响的平台方法可能非常有用。
单克隆抗体可能为此提供机会,但是在任何推断中都需要考虑靶标的性质,患者群体,疾病状态以及效应子功能的作用。
证明产物属性在体内快速修饰(例如,特定残基的脱酰胺或氧化)的研究可以允许在产品保质期内提高该属性的水平。
与相关内源分子的比较也可以提供信息。
产品变体的临床研究将提供产品属性和临床表现之间最强的联系。
在本书中,给出了使用变异药代动力学的定时样品中变体的结构表征的实例。
此外,在标准临床开发期间,可以在制造后的不同时间使用许多不同的批次。
使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来评估产品属性和临床研究可能是有益的。
许多潜在的策略可以加深对复杂产品属性对摄入后的临床表现的理解。
属性可以相互作用,并且多变量属性空间可能比这些属性的单变量范围更有用。
但是,复杂产品可能具有数千种可能的属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