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部分规范答题模板(三)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创新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试题实验操作题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试题实验操作题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类型1实验基本操作类1.浓硫酸稀释操作【规范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2.分液操作【规范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3.焰色反应操作【规范操作】【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容量瓶查漏操作【规范操作】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5.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规范操作】(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或与沉淀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6.沉淀洗涤操作【规范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答题关键】①浸没;②重复2~3次。

7.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操作【答题模板】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8.常见试纸的使用【答题模板】(1)定量试纸(如pH试纸)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名师一号】2015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7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苏教版考点1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等。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

2.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改变条件错误!应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1)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气体的分压不变―→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同倍等效于减压数减小―→题组训练1.(2013·山东)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解析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放出的热量不变,A项错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C项错误;原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

高考化学复习高中总复习:专题7第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复习高中总复习:专题7第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会借助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热效应。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________,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________________。

这种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考点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______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______方向移动 压强(对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增大压强 向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向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温度 升高温度 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3.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5.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 ,增大压强则正、 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 、Y 、Z 、W 的聚 集状态可能是( )A .Z 、W 为气体,X 、Y 中之一为气体B .Z 、W 中之一为气体,X 、Y 为非气体C .X 、Y 、Z 皆为气体,W 为非气体D .X 、Y 为气体,Z 、W 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 6.将NO 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 2(g)N 2O 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等效于减压) (1)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高考化学第三单元平衡的移动专题1

高考化学第三单元平衡的移动专题1

高考化学第三单元平衡的移动专题12020.031,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 2(g) ClF3(g)+268 kJ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产率提高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转化率降低2,3,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 2NH 3(g)N2(g)+3H2(g)B. 2NO(g)N2(g)+O2(g)C. 2N 2O5(g)4NO2(g)+O2(g)D. 2NO2(g)2NO(g)+O2(g) 4, (1) 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将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O H2O+NH2Cl(一氯氨),NH2Cl 较HClO稳定。

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5,反应2A(g)2B(g)+C(g)-Q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度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B. 减压C. 减小E的浓度D. 降温4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O22SO3,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的转化率 ( )A. 等于p%B. 大于p%C. 小于p%D. 无法判断7,已知氯水有如下平衡:Cl 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 mL的针筒里吸入40 mL氯气后,再吸进10 mL 水。

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简答题的解题套路与模板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简答题的解题套路与模板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简答题的解题套路与模板梳理题型结构简答题常以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为载体,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对实验目的、现象的描述等。

1.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描述(1)答题要素①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②改变的条件。

③导致平衡如何移动。

④平衡移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2)得分点及关键词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①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③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④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 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1)答题要素①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②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③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2)得分点及关键词①操作:怎么“傲”?为什么这样“做”。

②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3. 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1)答题要素①现象描述要全面2 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②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 试管中……、B 处有……③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2)得分点及关键词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①溶液中g 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②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

③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4. 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1)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答题模板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

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非选择题 规范答题 思路 模板 原卷

非选择题  规范答题  思路 模板  原卷

非选择题答题模板题型一反应原理型简答题1.速率、平衡移动类【例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S,发生反应2H2S(g)2H2(g)+S2(g)ΔH=+169.8kJ·mol-1。

下图为H2S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平衡常数大小:K(T1)________(填“>”“<”或“=”)K(T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类【例2】Na2HPO4是磷酸的酸式盐,但其水溶液呈碱性,从溶液中离子平衡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Na2HPO4溶液呈碱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足量饱和CaCl2溶液时,溶液变为酸性,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方案】溶液中离子平衡简答题思路阅读题目情境的信息,找出核心问题的分析对象,即平衡体系;找出题目信息中与平衡体系变化的有关因素;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变化的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即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说明平衡移动后对实际问题体系产生的影响。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规范答题模板(三)平衡移动原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规范答题模板(三)平衡移动原

规范答题模板(三)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学生用书P139][掌握规则规范答题赢取满分]典例导引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2H2O(s)2Ca2++2K++Mg2++4SO2-4+2H2O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1)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评析抽样试卷分析点评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CaSO4微溶于水,而Mg(OH)2难溶于水,因此应该主要是生成了Mg(OH)2满分答案(1)C aSO4Mg(OH)2(2)OH-与Mg2+结合成难溶的Mg(OH)2,使平衡向右移动,K+增多解答要领答题要素(1)指出问题所涉及的化学平衡(通常写出化学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将导致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分析条件变化→判断移动方向→得出移动结果。

①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②判断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③得出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要特别注意语言规范:条件改变引起“平衡”发生移动,要避免“反应向正(或逆)方向移动”的错误说法。

类题试解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返回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甲__增__大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下同);乙_____不_变______;丙___不__变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 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保持体积不变,通入氦气,则平衡____不____移动。 (2)若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 关系为__x_+__y_<__z__。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3)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4)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
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
(5)对于2NO2(g) 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 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 )
和图乙判断,反应条件应选择____C____(填字母)。
A.300 ℃、0.1 MPa
B.700 ℃、0.1 MPa
C.300 ℃、0.5 MPa
D.700 ℃、0.5 MPa
返回
(2)有研究者结合图甲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450 ℃的反应温度比 300 ℃或700 ℃更合适,从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其理由可能是 _3_0_0_℃__反__应__速__率__慢__,__7_0_0__℃__副__反__应__的__转__化__率__大__于__丁__烯__转__化__成__丙__烯__的__转__化__率___。
返回
2.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反应:TaS2(s)+2I2(g) TaI4(g)+S2(g) ΔH>0(Ⅰ)。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 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 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 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I2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评析
抽样试卷
分析点评
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CaSO4微溶于水,而Mg(OH)2难溶于水,因此应该主要是生成了Mg(OH)2
满分答案
(1)C aSO4Mg(OH)2
(2)按1 L水中溶解0.09 mol Cl2进行计算,有0.09 mol×=0.03 mol Cl2参加反应:
Cl2+H2O H++Cl-+HClO
开始(mol) 0.09 0 0 0
转化(mol) 0.03 0.03 0.03 0.03
平衡(mol) 0.06 0.03 0.03 0.03
则平衡常数K===4.5×10-4。
(3)加入少量NaOH固体,OH -与H+反 应生成H2O,OH-与HClO 反应生成ClO-和H2O,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增大Cl2的压强,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c(Cl2)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1)Cl2+H2O H++Cl-+HClO(2)K===4.5×10-4
(3)正反应方向(4)增大 正反应方向
(2)OH-与Mg2+结合成难溶的Mg(OH)2 ,使平衡向 右移动,K+增多
解答要领
答题要素
(1)指出问题所涉及的化学平衡(通常写出化学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将导致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3)平 衡移动的结果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分析条件变化→判断移动方向→得出移动结 果。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①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②判断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③得出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避免“反 应向正(或逆)方向移动”的错误说法。
类 题试解
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规范答题模板(三)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学生用书P139]
[掌握规则 规范答题 赢取满分]
典例导引
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 )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2H2O(s) 2Ca2++2K++Mg2++4SO+2H2O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 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 ____________移动。
解析:(1)Cl2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
(1)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