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二次污染的方法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下,微生物体内的酶、蛋白质、脂质体很容易发生变性失
活,细胞膜也易受到破坏,这样会加速细胞的死亡。温度
愈高,死亡率也愈高。
然而,在高温条件下,仍然有少数微生物能够生长。通常
把凡能在45℃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称
为高温微生物或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之所以能在高温
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它们具有与其他微生物所不同的特性,
2021/10/10
4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3)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微生 物细胞组成不可缺少水,细胞内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 应,均以水分为溶媒。在缺水的环境中,微生物的新陈代 谢发生障碍,甚至死亡。但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所要求的 水分含量不同,因此,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微生 物的种类。一般来说,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 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容易繁殖。
2021/10/10
20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二)与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 1、首先要保持生产车间的内部工具的清洁和卫生,注意对 一些卫生死角进行严格的卫生清理和保持(每半月实施一次 深度清洁):如操作案面的背面,天花板、墙壁、制冷风机 的卫生清理,清理卫生后所有的墙壁、天棚、设备、器具、 案面表面要用酒精擦两遍以上,尤其注意清理制冷风机的散 热片和冷气的出风口以及内部电机叶片,这是一个很容易忽 视的角落。
2021/10/10
16
食品加工厂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三、食品加工厂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1、生产车间的墙壁,比较潮湿部位容易生长微生物。 2、加工设备存在冷凝水的管路、机壳等容易生长微生物。 3、空气中所包含的水蒸气,在冷凝、液化时最容易产生微 生物,如车间中温度最低的部位,含天花板、地面、设备 表面、墙面等温度低的部位。 4、车间内无法保证正常换气,无法让车间湿度保持在55% 情况下时,容易生长微生物。

食品加工设备及管道连续工作后如何简单高效的彻底清洗消毒

食品加工设备及管道连续工作后如何简单高效的彻底清洗消毒

食品加工设备及管道连续工作后如何简单高效的彻底清洗消毒引言食品加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工设备及管道的清洗非常重要。

为了制造符合卫生要求及高质量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除了重视防止原料微生物污染(一次污染)外,还须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即防止制造机械、生产工具等微生物污染,保持制造设备的清洁环境,这也是防止食物中毒等事故最有效的方法。

如不及时、彻底地清洗将直接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如何避免因加工设备对食品产生的二次污染?如何替换传统清洗消毒剂产生的微生物残留?如何保证食品的品质质量?本文应上述问题针对性的深入探讨其中原因及厉害关系,以供参考。

食品加工设备清洗消毒的重要性食品加工设备及管道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数。

加强对食品加工设备的污染防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加工设备自身不对食品产生污染,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二:不但对食品产生污染,并会污染操作人员,形成双重的二次交叉感染。

如牛乳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酶类等物质。

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与牛乳接触的设备表面,特别是加热设备,易产生各种沉积物,即奶垢。

如牛乳浓缩加工过程中,浓缩锅内的加热管常出现有沉积的焦结物,这些沉积焦结物(奶垢)会影响设备的传热效率,使得产品杀菌不彻底,浓缩物蒸发水分的效率下降,还造成乳固体的损失;奶垢又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的培养基。

因此,食品加工企业加工设备生产结束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防止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CIP系统目前CIP系统是一种高效而又方便的设备清洗系统,CIP(C1ean in P1ace)即原地清洗,是一种不用拆卸设备、零部件、管道的清洗方法。

因此,清洗中不必对设备和管道进行人工擦洗和冲刷,它利用设备上原有的管道和附件,送入清洗消毒剂,通过清洗消毒剂的化学作用、物理作用,以及清洗消毒剂在流动时本身产生的机械冲刷作用,从而直接清洗设备(加工设备等)和管道本身。

紫外线杀毒的工作原理

紫外线杀毒的工作原理

紫外线杀毒的工作原理紫外线杀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它通过利用紫外线的特性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病菌和病毒的目的。

紫外线杀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在预防疾病传播和保障公共卫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紫外线的特性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的电磁辐射,通常分为三个波段:UVA(315-400纳米)、UVB(280-315纳米)和UVC(100-280纳米)。

其中,UVC波段的紫外线具有最强的杀菌能力,因为它的波长短,能量高,能够直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阻止其繁殖和生长。

二、紫外线杀菌原理紫外线杀菌主要通过两个过程来实现:吸收和破坏。

1. 吸收过程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细胞上时,细胞内的核酸(DNA和RNA)会吸收紫外线的能量。

这些核酸分子中的嘌呤(腺嘌呤和鸟嘌呤)和嘧啶(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两种碱基对紫外线辐射非常敏感,它们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并发生化学反应。

2. 破坏过程紫外线的能量被吸收后,会引起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断裂,从而破坏微生物的DNA或RNA结构。

这种破坏导致了核酸链的断裂和碱基的损伤,进而影响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复制能力。

紫外线杀菌的效果与照射的紫外线剂量和微生物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剂量越大,杀菌效果越好。

三、紫外线杀菌设备和应用紫外线杀菌设备主要由紫外灯管、反射器、电源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紫外灯管是紫外线杀菌的核心部件,其内部充填有汞或氙等气体,当通电时会产生紫外线辐射。

反射器的作用是将紫外线辐射反射到目标区域,以提高紫外线的利用率。

紫外线杀菌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在医疗卫生方面,紫外线杀菌设备常用于空气消毒、水质消毒和表面消毒等环节,如医院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等场所。

在食品加工方面,紫外线杀菌可以用于杀灭食品表面的细菌和病毒,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保质期。

在水处理方面,紫外线杀菌设备可以用于净化自来水、污水处理和游泳池水的消毒等。

如何预防微生物对菠萝汁的污染

如何预防微生物对菠萝汁的污染

如何预防微生物对菠萝汁的污染菠萝味美可口,具有利尿、清热解暑、解酒、降血压,抗癌等保健功效,可加工成多种食品。

以菠萝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菠萝汁是一种良好的饮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发展前景喜人。

同其他食品一样,菠萝汁也会因感染微生物而变质。

那么,该如何预防微生物对菠萝汁的污染呢?专业开发食品杀菌保鲜技术的上海康久消毒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周立法先生认为,动态消毒技术在菠萝汁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用NICOLER动态消毒技术及科学的加工工艺,可有效预防微生物的污染、提高菠萝汁等果汁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从而促进菠萝加工业的发展。

菠萝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菠萝含糖、蛋白质、有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营养和保健价值主要包括:1.菠萝含有一种叫“菠萝朊酶”的物质,能分解蛋白质,溶解阻塞于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降血压、消除炎症和水肿,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益。

2.菠萝所含的糖、盐类和酶有利尿作用,适当食用,对肾炎、高血压患者有益。

3.菠萝性味甘平,有健胃消食、补脾止泻、清胃解渴等作用。

4.菠萝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5.菠萝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增加肠胃蠕动,有清理肠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6.菠萝有降温作用,能预防支气管炎、缓解嗓子疼痛和咳嗽等感冒症状。

7.菠萝富含维生素B1,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感。

8.菠萝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使胃肠道蠕动更顺畅,有防止便秘、减肥的作用。

菠萝是一种良好的食材,可加工成多种食品,菠萝汁就是其中的一种。

为保障菠萝汁的安全质量和风味质量,应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

菠萝汁的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清洗→去皮→榨汁→过滤→脱气→杀菌→灌装→封口→冷却→检验→成品。

生产菠萝汁的操作要点如下——1.选料。

选用外观正常、无病虫害、新鲜、纤维少、肉质柔软多汁,酸甜适口、成熟的菠萝水果为原料。

2.清洗。

做好三方面工作有效预防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

做好三方面工作有效预防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

做好三方面工作有效预防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21期文许周杰天台县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一、冷冻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种类1.冷冻肉制品中的微生物。

肉制品在冷冻过程中由于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加上原始微生物群和贮存条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携带部分污染性微生物。

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是肉制品中普遍存在的污染性微生物,冷冻牛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约为25%,冷冻猪肉为30%以上,冷冻羊肉为12.5%。

此外,在上述几种冷冻肉样中还检测出了酵母菌、霉菌等真菌类微生物。

2.冷冻水产品中的微生物。

冷冻水产品因为水分含量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所以更容易滋生微生物群。

例如,冷冻虾仁中常常会检测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和金黄杆菌属等;冷冻带鱼中会含有列克星敦沙门氏菌和俄尔俄沙门氏菌;鱼丸、鱼肠等鱼糜制品中的主要污染菌落有微球菌、乳酸菌、肠杆菌属。

3.速冻米面食品中的微生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速冻水饺、粽子、汤圆等都属于速冻米面食品。

调查表明,在速冻水饺中会滋生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活性较强,即便高温蒸煮也很难将其灭活,严重的话可导致食物中毒。

此外,在速冻米面食品中还检测出了李斯特菌、假单胞菌属、阴沟肠杆菌和成团泛菌等。

4.其他冷冻食品中的微生物。

例如,在雪糕中检测出严重超标的大肠杆菌群;在进出口速冻蔬菜中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高达12%。

三、预防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结合冷冻食品中微生物的不同来源途径,预防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需要着眼于原材料、加工制作过程以及运输售卖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三个方面。

1.做好冷冻食品源头控制。

作为预防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首要任务,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源头控制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保证加工的原材料是新鲜的、未发生腐败的食材,在采购原材料时要检测其中的微生物含量,防止超标产品流入市场。

第二,要做好食品相关产品的杀菌消毒工作,如保鲜盒、包装袋等。

简述紫外线杀菌的特点及用途

简述紫外线杀菌的特点及用途

简述紫外线杀菌的特点及用途
紫外线杀菌是一种利用紫外线辐射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方法。

其特点和用途如下:
特点:
1. 高效杀菌: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生存能力,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2. 非化学性:紫外线杀菌无需使用化学消毒剂,避免了化学残留物的问题。

3. 快速作用:紫外线杀菌过程迅速,通常只需几秒钟到几分钟即可完成杀菌作用。

4. 不产生二次污染:紫外线杀菌不会产生任何副产物,无需处理废弃物或残留物。

用途:
1. 水处理:紫外线杀菌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水、污水处理等领域,能有效地消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2. 医疗卫生:医院、实验室和药房等场所常用紫外线消毒设备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杀菌,以预防交叉感染和控制疾病传播。

3. 食品加工:紫外线杀菌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如饮料、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等的杀菌消毒,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4. 空气净化:紫外线空气净化器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能够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霉菌等微生物,改善空气质量。

5. 医疗器械消毒:紫外线杀菌技术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的消毒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紫外线杀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其透过能力有限,对于隐蔽处或表面覆盖物较厚的微生物可能效果不佳。

此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伤害性,因此在使用紫外线杀菌设备时要注意保护措施.。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如何预防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如何预防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如何预防在食品生产领域,微生物污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它不仅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遏制微生物污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食品生产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

原材料可能携带各种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病毒。

在运输、储存和处理原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条件不当,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

生产环境也是一个潜在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车间的空气、设备表面、操作人员的手部等。

此外,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不当,以及加工后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

为了预防微生物污染,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是关键的第一步。

选择优质、无污染的原材料供应商至关重要。

在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之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检测是否存在微生物超标等问题。

对于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材料,要采取适当的储存措施,比如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卫生是必不可少的。

生产车间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设备等。

通风系统要确保正常运行,以保证车间内空气的清新和流通,减少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

对于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和工具,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防止微生物的残留和交叉污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是预防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食品加工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高温可以杀死许多微生物,因此在加热处理环节要确保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以达到灭菌的效果。

而对于一些需要低温储存或加工的食品,要保证冷链的完整性,防止温度波动导致微生物生长。

水分活度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降低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例如,通过干燥、腌制等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从而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人员的卫生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培训,了解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与防护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与防护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与防护发酵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技术,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酸、醇、酮等物质,实现食品的品质改良和保护。

但是,一些有害微生物可能会污染发酵过程中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科学控制和防护发酵工艺中的有害微生物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卫生控制是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关键。

在发酵工艺中,所有设备、器具、工作人员的清洁卫生都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工作区域应该保持清洁,避免污染源的存在。

器具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工作人员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措施。

其次,控制发酵工艺中的温度和湿度对于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有害微生物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过高的温度会促使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而过低的温度则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活性。

湿度过高也容易造成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因此,在发酵工艺中,需要根据具体食品的特性和微生物的需求,合理控制温湿度参数,以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另外,酸度和pH值是影响有害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酸度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但对酵母菌和乳酸菌影响较小。

普通的酸度对大多数酵母的生长都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乳酸菌对酸度有较强的适应性。

因此,在发酵工艺中,可以通过添加酸性物质,调节食品的酸碱度,以达到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目的。

不仅如此,控制酸碱度也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除了上述措施外,选择合适的发酵剂也是防护有害微生物的重要策略之一。

发酵剂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抑菌性能的菌种,利用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代谢物,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比如,酒曲和豆瓣菜都含有丰富的发酵剂,能有效防护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

此外,添加一些抗菌剂也有助于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但是需要注意,抗菌剂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二次污染的方法
李秀兰
(广东省生产许可证审查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220)
许多食品在加工过程经过有效灭菌,但出厂后不久,仍出现了微生物超标、发霉变质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引发食物中毒事故,既给企业带来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也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据调查,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缺乏消毒专业知识,未对生产场所进行有效消毒,经灭菌的食品在冷却和包装环节被环境中的微生物二次污染所致。

定义
二次污染是指“产品已完成所有加工制作后(即为成品)又遭到污染源污染。

在食品生产中,原料被加工成半成品时,经高温或辐射消毒,微生物被基本消灭,但经高温处理的食品在冷却和包装环节,与车间空气等直接接触,如果这些空气或物品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则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表面,再次污染食品。

来源
1.食品生产车间工艺布局不合理,存在交叉污染、防虫防鼠防尘设施不足、作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患有传染性等疾病没及时离岗,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

2.食品冷却和包装车间洁净度要求很高,但企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消毒方法不当,生产车间的空气、设备、工器具(包括操作台)、包装材料未经有效消毒或消毒不彻底,这些物品上残存的微生物与食品接触后迅速生长繁殖,也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

问题
企业在消毒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消毒设施不足或安装方法不当。

生产场所虽然安装了紫外线灯,但因紫外线灯的强度、安装距离达不到要求,形同虚设。

2.手消毒方式有缺陷。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或含氯类消毒剂浸泡消毒手,这些消毒剂需持续浸泡3 min才能达到预期灭菌效果,但上班时人员集中,共用一盆消毒水,大多只能象征性地浸一下,消毒时间没保障;且因多人重复使用,若消毒水浓度不够最终反而成了污染源,洗手后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污染更为严重。

3.工作服、鞋靴消毒不彻底。

有不少企业将工作服、鞋帽等置于无消毒设施的衣柜内,而将从外面穿进来的私人衣物挂在更衣室,或两者混放,私人衣物会污染更衣室空气和工作服,通过人员进出将细菌带进生产车间,污染车间环境。

对策
1.控制人员卫生
人是重要因素,直接接触食品的操作工人和进入车间的管理人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方可上岗。

有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工人必须调离现岗。

加强管理,敦促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人要戴口罩和帽子并保持衣帽鞋干净,进入车间前应更衣洗手消毒,不留长指甲,不佩戴饰品,头发应裹在帽子里,以免发屑中细菌散落空中污染空气,便后要洗手消毒,不能穿工作服工作鞋进入卫生间。

2.控制作业场所空气质量
①改善作业车间卫生。

布局合理,完善防鼠防虫防尘和空气消毒设施,通风良好,保持墙壁地板六面干净,有防霉措施。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的通风系统要相互独立,定期清理并用混合臭氧消毒层流管道,定期进行空气监测,预防带菌空气进入车间。

②改进更衣洗手设施。

更衣室的消毒设施应合理安装和配制,工作服、口罩、鞋、帽等应与私人衣物隔离存放,且挂在能被臭氧或其
它设施有效消毒的地方,手消毒液每班次要更换一次,洗手并干手后用75%的酒精喷雾消毒手表。

③食品生产企业车间进口处设置与门等宽、长1.5m以上、深20cm的鞋靴消毒池,即人一步无法跃过,若用水泥砌,二边的挡垣面要砌成45度角,使人无法在边上踩过。

消毒液多用浓度为2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每班更换。

如果车间内为干式操作的,也可为更换清洁鞋方式代替鞋靴消毒池消毒鞋靴。

车间进口处设置阻挡式换鞋柜。

3.控制车间设备和包装材料的卫生
设备(含操作台、工器具等)清洗消毒时一定要保证彻底性,尤其是死角(如阀门、垫圈、弯头、喷嘴等处),要经常检查是否有结垢现象发生,保持设备管道的完整性,不能有破损。

清洁区(食品的冷却间、包装间)与非清洁区、生区与熟区的工具、容器应做好标记,分区清洗,严格消毒、专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包装材料在进入车间前必须经过有效的清洗、消毒,回收容器(如奶瓶)应先预检,对污染大、洗瓶机不易洗净的应先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后再入洗瓶机清洗,所用的瓶盖也应消毒后再使用。

4.掌握科学的消毒方法
消毒杀菌是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消毒(灭菌)时,除了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并加以利用,才能提高其消毒效果。

食品生产车间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紫外线穿透能力差,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以内,对车间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的悬挂高度离地面应小于2m,安装功率分布达到平均1.5W/m3,即每20 m3(约10~15m2)应安装30W紫外线灯一支,消毒时间30分钟,同时,必须保持灯管之间的距离合适,使空间辐射强度分布均匀。

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灯管应安装在距离被消毒物1m左右,并在灯管上部安装反光罩,将紫外线反射到下面的拟消毒表面。

企业应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使用中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小于70μW.cm2(距离1m处)时应予以更新。

②臭氧杀菌。

臭氧扩散性好,不易产生杀菌死角,可弥补紫外线杀菌存在天然缺点,对工作服、包装材料和器具等消毒时,食品企业应优先采用臭氧消毒。

臭氧杀菌效果受浓度、温湿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温度低,湿度大(相对湿度必须大于70%),消毒效果好。

消毒时间应根据需要消毒场所的容积大小、洁净度等级及臭氧发生器的发生量而定,要得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能达到相应场所需要的浓度:食品车间空气杀菌的臭氧浓度要求达到0.5~
1.0ppm;车间设备工具、包装物杀菌应达到5~6ppm;工作服消毒应达到10~20ppm。

③熏蒸消毒。

食品生产场所还可采用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是利用消毒药物气体或烟雾,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达到消毒目的,常用熏蒸消毒包括:乳酸熏蒸、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

④CIP洗涤。

CIP(Cleaning in palace)洗涤,适用于乳制品、饮料、果汁、制酒等食品加工机械、管道、容器等设备的清洗消毒。

4、结束语
二次污染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科学地对冷却和包装环节生产场所进行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食品二次污染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树立风险分析理念,加强学习消毒相关知识,明确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把卫生管理技术纳入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将生产环节控制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